《慶余年》《瑯琊榜》 等200余部網文入藏深圳圖書館
如今,網絡文學題材多樣,情節巧妙,互動性強,正日益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和市民喜愛,不再是難登大雅之堂的讀物了,也因此開始被公共圖書館收藏入館。而開此先河者,正是深圳。
日前,在第25屆深圳讀書月“圖書館之城”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上,《慶余年》《瑯琊榜》等200余部閱文集團旗下精選的網絡文學作品正式入藏深圳圖書館。深圳圖書館特此舉行了精選網絡文學作品入藏儀式,也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首家入藏網絡文學作品的公共圖書館。
多部精品網文正式入藏
據悉,此次入藏作品中,既有熱播劇原著小說《慶余年》《瑯琊榜》《贅婿》,也有照進現實題材的作品《復興之路》《我的1979》《南海一家人》,亦有描繪職業奮斗的《中國鐵路人》《大醫凌然》《朝陽警事》,還有講述深圳故事的《與沙共舞》等內容題材多樣化的優秀作品,滿足了不同群體“追文”的需求。
深圳圖書館相關負責人指出,200余部精選網絡文學作品入藏深圳圖書館,一方面豐富了圖書館的立體化館藏資源,為市民群眾提供具有時代特色的優質閱讀資源,更好地滿足不同讀者群體的多元化需求,發揮公共圖書館在文獻收藏、知識傳播、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促進了優秀網絡文學作品的長久保存和有效利用,推動了這些優秀網絡文學作品在弘揚中華文明、傳播正能量等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網絡文學承載時代精神
網絡文學傳承文學創新、蘊含文化進步,也承載時代精神。11月3日深圳圖書館邀請第一批科技出海的華為人、通信工程師、作家令狐與無忌,與中山大學中文系(珠海)助理教授吉云飛博士,開展關于網絡文學的講座和對話沙龍。
其中,吉云飛博士帶來講座《文學在下降后上升:論網絡文學發展的一條主線》,深入講述“下沉”是網絡文學成長的主線之一,借助移動互聯網的擴張,網絡文學吸納了數以億計的從未有過網文乃至文學閱讀習慣的人群。此后“老白”讀者很快成為網文的消費主力,作品的整體品質也呈現出明顯的上升態勢,網絡文學誕生了數以百計的細分類型、包納了中國幾乎所有的群體、擁有了跨越語言文化的魅力。
據悉,讀書月期間,深圳圖書館還將通過精品電子書全城“碼上共讀”“E課堂”數字素養提升培訓等活動,線上線下聯動推廣經典文學及優秀網文,為市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多元的閱讀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