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情懷赴文學之約 第二屆浙江省教師征文大賽頒獎典禮舉行
11月2日,第二屆浙江省教師征文大賽頒獎典禮在杭州上海世外學校舉行。全省多所學校骨干教師、中學社團文學愛好者及征文大賽獲獎教師等700余人參加本次活動。頒獎典禮結束后,茅盾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劉亮程文學交流見面會舉行,這也為浙江省中學文學社團聯盟作家進校園活動寫下了精彩的篇章。拱墅區人民政府、區教育局、區文廣旅體局、區文聯、區小河街道領導出席了頒獎典禮。
據了解,本次大賽優秀作品研討會也同時舉行,來自國內多所高校的著名文學評論家、大學教授、雜志社主編等文學界人士參加。與會人員對本屆獲獎的教師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希望文學寫作豐富教師隊伍精神世界的同時,更能帶給學生正能量、青春化的,刷新人們關于文學界限、關于教師寫作的認知。隨后各位專家分別從文體選擇、結構把握、語言運用等方面作出不同的解析與指導,并與現場教師對教師文學寫作現象作了初步的探討和總結。
浙江省教師征文大賽自2023年首屆大賽舉辦以來,影響力已波及省內外,得到了全省教師及周邊省市文學同行的推崇與褒贊,為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教師文學性大型活動開了一個好頭。本次大賽仍由浙江省教育學會、浙江省青少年作家協會聯合主辦,自今年1月2日啟動以來,至3月31日截止,共計收到全省教師投稿2000余篇。
大賽經由資深媒體人,現當代文學研讀者,詩人、副刊編輯,雜志主編,報社專家,學者組成的終評委嚴格評定各個獎項。
協會秘書長陳文婷在致辭中表示,浙江省青少年作家協會一直致力于推動校園文學的發展,堅持公益性文學活動,為廣大師生提供了豐富的文學資源和交流平臺。獲獎作者樓靜霞表示,意外獲得第二屆浙江省教師征文大賽一等獎,讓我相信,我的文字也可以有回響和共情。當我用一個又一個的細節真誠地描述那些或喜或悲的經歷,站在文字后面的我,和站在文字前的讀者,形成了一種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默契共鳴。感謝浙江省青少年作家協會,同時我也會借助這個平臺,鼓勵我的學生參與到寫作這件事中來。
著名文學評論家、浙江財經大學教授周保欣表示:文學有兩種:一種是繼承寫作,另一種是文學生態。教師這個非常特殊的群體,具有先天的優勢,擁有四年或七年科班的寫作訓練,成為寫作者的可能性很大。要達到一個文學的高度與范疇,教師寫作需要提升的是怎么處理文學的觀念,如何用文學的語言去表述,找到適合的寫作方式,達到一個好的寫作狀態。
著名文學評論家、《上海文學》雜志副主編來穎燕表示:看這些作品的時候,看到充沛的想象力,但我們還需要去解決怎么平衡想象力的問題。文學表達具有模糊性,模糊性解決之后,復雜的東西才能被理清。另一個是作品里的松弛感。比如詩歌要有一定的速度。所謂的速度就是你象征的禮物無法上升到具體的詩意形象之上,只有那樣的形象才會蓬勃。松弛感是回應生命的一種元素,是跟人生的厚度有關的。
著名作家劉亮程在參加研討會時表示,語文老師去寫作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我不知道語文老師寫作是否能把語文教得更好,一個寫作者總希望自己朝外散發無窮的眼光,如果這個無窮的眼光不能被量化,是否也能成為一個題目。文學帶有不確定性,是追求無限的高山。只要文學在心中,只要是屬于文學的情感想象,不管怎么去寫都是對的。
參加此次研討及頒獎活動的著名文學評論家、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叢治辰說,校園是萌生希望之所,教師業余寫作的發展有助于挖掘教師隊伍里的文學創作者,有助于文學教育的提升、文學知識的普及,以及校園文化建設的提升。這種倡導教師業余文學創作的文學活動,將文學審美的發展方向和校園文學品位的提高相結合,值得推廣與提倡。
主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