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賞新時代文學的燦爛星漢
金秋十月,收獲的季節。秋日暖陽灑在蒼翠的松柏和滿是金色葉子的銀杏樹上,中國現代文學館內鋪滿了豐富絢爛的色彩。近日,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歌以詠志 星漢燦爛——新時代文學成就展”在這里拉開帷幕。
圖為“歌以詠志 星漢燦爛——新時代文學成就展”展廳中央,圍繞中國作協“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和“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打造的巨型藝術裝置。中國現代文學館供圖
記者走進展廳,抬頭便看見一片“星空”。這是此次展覽的主元素,象征著書寫新時代的作家們,背靠深厚傳統,面向星辰大海,創造的天地無限廣闊。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是新時代文化建設和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綱領性文獻,閃耀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真理光輝。在這次重要講話發表十周年之際,中國現代文學館按照中國作協安排,集全館之力打造此次展覽,重溫重要講話精神,回顧總結新時代文藝繁榮發展的基本經驗,展示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文學創作和作協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國現代文學館常務副館長王軍向記者介紹。
展覽共分為“作品”、“時代”、“人民”、“世界”四個單元,搭配AIGC(人工智能生成圖像)互動、影視等數十處數字化媒體展示區,全面展現文學創作成果豐碩、文學活動繽紛活躍、文學公共服務春風化雨的十年。
步入廊道,作家路遙的作品、手稿與照片躍入眼簾。“我必須站在時代的潮頭,縱覽這個時代的經緯,捕捉這個時代的氣息,像柳青、巴爾扎克那樣‘做時代的書記官’……”路遙正是以這樣的初衷創作出《平凡的世界》。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在中國文聯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上,面對濟濟一堂的文藝工作者,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殷切期望,“把文藝創造寫到民族復興的歷史上、寫在人民奮斗的征程中”。
展廳中央,一座由10本圖書堆疊成書山樣貌的藝術裝置赫然矗立。圍繞著書山的是中國作協“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和“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入選作品的懸浮立體字。它以獨特的藝術形態,向每一位觀眾展示著文學在新時代的蓬勃發展。十年來,廣大文藝工作者豪情在胸,高舉時代精神火炬,把握時代躍動脈搏,圍繞國家重大部署,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生態文明、科技強國等領域,為民族復興書寫“信史”,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
《白洋淀上》展現新時代華北地區社會生活變革,《雪山大地》勾勒幾代人接續建設西北高原的奮斗歷史,《熱雪》呈現鄉村改革的艱難歷程……一批能夠代表時代高度的好作品,點亮新時代文學從“高原”邁向“高峰”的奮進之路。
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動力所在。
一塊印有清溪村地圖的展板吸引了記者的目光。“我要經我手把清溪鄉打扮起來,美化起來,使它變成一座美麗的花園。”正在播放的紀錄片里傳出這樣一句溫暖而堅定的旁白。這是作家周立波在他的代表作《山鄉巨變》里,對他的家鄉湖南益陽清溪村許下的美好期盼。
在寫作過程中,周立波白天和大家同吃同勞動,晚上構思小說,終于在幾年后創作出了文學史上的名篇《山鄉巨變》。他曾說:“無論什么花,都必定要把根子扎在土壤里,人民的生活好比是百花的土壤。”
王軍告訴記者:“中國作協在清溪村等地設立了一批中國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時代文學實踐點,引導廣大作家立足廣袤祖國大地,從歷史、時代、人民當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優秀文學作品回饋時代和人民。”
《海邊春秋》深入海島村民生活,《十八洞村的十八個故事》反映脫貧攻堅,《寶水》聚焦鄉村振興帶來的生活和精神變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作品在這次展覽中得到集中呈現。“我們感受到的是廣袤的大地與奮進的人民,感受到在一個一個人物身上,一個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戰斗者、勞動者身上那推動歷史發展的偉力。”展壁上印著的這段文字,讓人深刻感受到,十年來,廣大文藝工作者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生活的蓬勃、生命的光彩。
第四單元“世界”講述了新時代文學走出國門的“出海之路”,向世界展示新時代文學的獨特魅力。“文藝是最好的交流方式……一部小說,一篇散文,一首詩,一幅畫,一張照片,一部電影,一部電視劇,一曲音樂,都能給外國人了解中國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都能以各自的魅力去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習近平總書記這樣指出。
展廳里有作家曹文軒、劉慈欣、麥家的外文譯本的展柜。如今,曹文軒成為首位獲得國際安徒生獎的中國作家,標志著中國兒童文學開啟了走向世界的全新時代;劉慈欣的《三體》在全球范圍開啟了持續近10年的現象級傳播;麥家相繼有《解密》、《暗算》、《風聲》等多部作品被翻譯成33個語種,在100多個國家出版。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在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事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十載春秋,驀然回首,新時代文學不負所望,從揚帆起航到乘風破浪,除傳統文學在世界文學舞臺上展現出獨特魅力外,以網絡文學為代表的新興文學也彰顯著蓬勃活力。2022年,有16部中國網絡文學作品被收錄至大英圖書館。
走出館外,夜幕已經低垂,新時代文學正是群星閃耀時。中國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立足本土、面向世界,披襟當風、兼收并蓄,守正創新、與時俱進,必將讓世界更好認識中國、了解中國,讓全人類共賞新時代文學的燦爛星漢。
記者手記: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十年前,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深刻闡述和科學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為新時代文藝事業錨定價值航向,擘畫宏偉藍圖。十年探索奮進,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文化思想引領下,新時代中國文藝百花園氣象萬千、碩果累累,展現出昂揚自信的時代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