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麗絲·萊辛代表作《金色筆記》新譯本面市 十卷本作品集點亮作家文學星座圖
十月,200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有“植根亞非歐的文學精靈”之稱的英國傳奇女作家多麗絲·萊辛的代表作長篇小說《金色筆記》由譯林出版社推出全新譯本。與此前新裝再版的《野草在歌唱》《天黑前的夏天》《幸存者回憶錄》等七部小說,以及隨筆《特別的貓》、文論《時光噬痕》十部作品組成“萊辛作品”套系,點亮了這位繼弗吉尼亞·伍爾夫之后的又一世界級英國女作家的文學星座圖。
《金色筆記》新譯本
年輕時的萊辛
多麗絲·萊辛生于伊朗,長于非洲津巴布韋,三十歲回到英國開啟作家生涯,幾乎獲得過歐洲所有重要的文學獎項。橫跨亞非歐三大洲,在不同文明碰撞的前沿親歷大時代、大事件,擁有多數寫作者無法企及的豐富閱歷。2007年,88歲的多麗絲·萊辛終獲諾貝爾文學獎,成為該獎項史上最年長的女性獲獎者。瑞典文學院在頒獎詞中如此評價萊辛:“她是女性經驗史詩的抒寫者,以懷疑、激情和遠見審視了一個分裂的文明。”
多麗絲·萊辛的代表作《金色筆記》長久以來總被貼上“女性主義教科書”“女性解放運動圣經”的標簽,但她本人對此卻敬謝不敏。一方面,萊辛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因為這一標簽遭到男性讀者排斥;另一方面,萊辛雖然“自然站在女性這邊”,但她對女性解放運動的效果和效率持保留意見。因為她認為當時的世界正面臨根本性的劇變,而在歷經重大變革之后,“今日婦女解放運動的目標只會顯得微不足道且‘古色古香’”。
由此可見,在女性解放方面,萊辛的意識是遠遠超前于時代的。《金色筆記》中關于兩性關系的章節,萊辛就徹底拋開了“知識女性”“良家婦女”的身份顧慮,不理會男性可能的審視和評判,忠實于女性自身主體性,坦率地書寫此前尚未有人敢觸及的女性體驗。這樣的女性寫作時至今日仍不多見。
老年時的萊辛
萊辛完全相信女性的眼力不劣于男性,女性當然可以有深度地審視時代和整個世界。她在《金色筆記》再版序言中聲明:“這部小說建立在女性看待生活的視角與男性一樣真切這一假說之上,我暫時把這個假說的論證工作擱置到了一旁——或者說我壓根都沒去想……” 在萊辛看來,男女平等無需論證,而關于兩性的差異以及因此產生的不平等問題,或在不久的將來變得“微不足道且‘古色古香’”,所以絕非討論重點。
《金色筆記》明顯與傳統女性寫作不同,它并非那種關注情感世界或生活細節,或專攻兩性議題的女性文學,而是展示出一種“從蝴蝶到宇宙”的全息視角。小說的背景和人物設定就體現出了這種格局,萊辛在序言中說:“我必須要講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相關的故事,因為關于這個時代該何去何從的所有重大討論,都發生于社會主義運動的坐標系之內。”小說主人公安娜是一名生活在1950年代冷戰尖銳期的倫敦的左翼知識分子,她目睹兩種意識形態交戰的同時,個人生活中也面臨著作為女人、情人、母親、女兒,以及作為職業女性的矛盾。萊辛展示了女主人公在這中間反復進退思考的過程,而沒有刻意去給出答案。提出問題但從不給答案,恰是萊辛小說的一大特征,這是她在對讀者發出共同求解的邀請。
《金色筆記》新譯本
《金色筆記》前有陳才宇、劉新民兩位英美文學翻譯界前輩的譯本,該譯本在此前的四分之一個世紀里,是中文世界讀者閱讀該作品的唯一選擇。而如今翻譯可借助的工具手段、信息來源與當年相比都有了很大便利,讀者也需要一個更符合當下閱讀習慣的譯本,于是譯林出版社約請具備英國政治學背景的青年學者王智涵,重新挑戰用中文重現這一“文體大爆炸”。譯文經過歷時兩年的精心打磨終于定稿,新譯本添加六十多條注釋,極大地方便了讀者理解時代背景,走入萊辛復雜多元的文學宇宙。
新裝面市的《金色筆記》新譯本是中文世界時隔二十多年來,對這部結構精密復雜的六十多萬字大部頭的嶄新詮釋,為經典的重讀、細讀提供了新的契機,是讀者走入這位洞察力非凡的偉大女作家思想世界的一次絕好機會。
譯林版“萊辛作品”套系
多麗絲·萊辛是我國最早譯介的西方作家之一。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國內就已出版了她的長篇小說《野草在歌唱》及幾篇以非洲為舞臺的短篇作品。進入本世紀,尤其是200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萊辛作品的譯介迎來高峰。上世紀末中國加入國際版權公約之后,譯林出版社便率先買下萊辛代表作《金色筆記》版權,推出中譯本并不斷再版迭代。之后又從萊辛創作的不同時期遴選最具代表性、可讀性的品種,歷經十多年時光淘洗,最終保留其中9個品種,有主題各異的長篇小說,也有隨筆、評論,與《金色筆記》十本書共同組成“萊辛作品”套系,力求全面展現作家創作圖景。
譯林版“萊辛作品”自2023年啟動改版計劃,先期推出了長篇小說7種:反映種族沖突的《野草在歌唱》,關于中年女性精神危機的《天黑前的夏天》,作者的科幻式半自傳《幸存者回憶錄》,關注獨居老人晚年的《好鄰居日記》,老中青三代女性群像劇《歲月無情》,關于中產家庭“養育困境”的《第五個孩子》,反映問題少年成長悲劇的《浮世畸零人》,還有愛貓成癡的萊辛的隨筆集《特別的貓》,以及她晚年談讀書寫作的評論集《時光噬痕》。加上近日備受讀者期待,終于面市的《金色筆記》新譯本,至此套系十本出齊。
“萊辛作品”整體由資深獨立設計師金泉操刀,在經典和現代尋找平衡點,力求突出各部作品主題,采用具有女性氣質又利落理性的幾何圖形設計,使作品集呈現出整體性的同時,又體現各自迥異的內涵。
一生拒絕“標簽化”,喜歡提問題的多麗絲·萊辛,給翻譯者、出版者,還有讀者都設置了一道不低的門檻。閱讀萊辛,從哪部作品開始好?很難給出標準答案。只能說:讀萊辛,適合的就是最好的;以及,每一本都是第一本。
譯林出版社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