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當下兒童成長,書寫新時代童話故事—— 諾亞童話《白夜夢想家》作品研討會舉行
10月18日上午,由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湖南省作家協會、中南出版傳媒集團主辦,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承辦的童話《白夜夢想家》作品研討會在湖南毛澤東文學院報告廳舉行。本次研討會旨在深入探討《白夜夢想家》的創作意義,深度發掘其兒童文學價值,共同探索中國原創兒童文學發展之路。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曹文軒,湖南省作家協會主席湯素蘭,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黨委委員、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黃步高,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總經理、總編輯胡雋宓等出席研討會。朱自強、李利芳、崔昕平、韓進、張燕玲、徐妍、饒翔、教鶴然、賈曉萌、龔旭東、李紅葉等專家學者參加研討。研討會由中國作協創研部副主任納楊主持。
《白夜夢想家》是青年兒童文學作家諾亞(本名彭湖)創作的一部既富有想象力又具有深刻內涵的長篇童話作品。在故事的虛幻夢境中,主人公“夢想家”是大家的師父,騎著“白龍馬”牌自行車,帶領大師兄“北極星”、二師兄“豚鼠”、三師弟“海獺”一路往北,幫助“北極星”尋找故鄉。在前往北極的旅途中,他們共同經歷、相互幫助、共同成長,克服重重困難。故事的最后,主人公“夢想家”回到現實,在病床上醒來,故事戛然而止,引發無窮想象。作者巧妙地將《西游記》這一古典文化記憶,經過天馬行空的想象實現圓轉融合,派生出一個富有新意蘊的獨立文本,與大家一起討論了夢想與現實、勇氣與成長、友情與陪伴、父愛與親情等主題,傳遞出勇敢、堅持、友情等積極的價值觀。
曹文軒表示,諾亞不停地寫書,不斷出版新作非常值得肯定。《白夜夢想家》和通常的幻想類作品不一樣,沒有波瀾壯闊和跌宕起伏的矛盾沖突,也沒有上天入地的時空穿越,故事在一種安靜的氛圍中進行,具有高度真實性。讀者和這樣的作品之間有一種契約,這里的世界就是按照這樣的邏輯建立起來的,不是《湯姆·索亞歷險記》式的寫實,是《夏洛的網》式的浪漫虛幻。閱讀諾亞的作品,能感受到作品的獨特基調,憂傷的、純凈的、細膩的,充滿詩性。
湯素蘭指出,在童話的寫作上,諾亞具備在都市和網絡環境中生長起來的新生代作家特點,注重個人體驗,從網絡和都市生活中汲取養分,通過天馬行空的想象展示基于現實生活的幻想世界。作家諾亞在《白夜夢想家》中化身成了“夢想家”,通過一場場奇遇讓人們看到希望。一個內心充滿傷痛的孩子在父母之愛和同伴的友誼中,逐漸打開自己、認識自己,最終接受和擁抱自己。諾亞善于用愛去消解悲傷,從而達到心靈的凈化,讓看似苦難的成長道路,處處都有血肉生長的聲音。從《白夜夢想家》背后可以看到,新一代湖南兒童文學作家對傳統的堅守,對童話可能性的探索和對孩子心靈的觀照與愛護。
黃步高強調,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對培養我們民族下一代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情感智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白夜夢想家》是一部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作品,展現了青年兒童文學作家諾亞深厚的文學功底。兒童讀者可以通過這部作品看到世界、生命、成長和未來的多樣性,可以溫暖他們的情感世界,點亮他們的精神家園,激發他們探索世界的勇氣,鼓舞他們快樂自由地成長。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部作品是原創兒童文學領域的又一重要成果。
中國海洋大學行遠書院院長、國際兒童文學研究中心主任朱自強表示,《白夜夢想家》有很多創意性,對《西游記》故事模式的利用創造性繼承創新性發展,在傳統故事里注入現代因素。從藝術形式上看,故事的趣味性很強,但是在思想層面,又注入了當下對兒童成長迫切需要的內涵,使這部作品變得厚重。此外,幽默和溫情的奇妙組合、對話描寫的自如運用、作品前后的互文性都是作品的優點。
蘭州大學文學院院長李利芳指出,《白夜夢想家》創作性地使用互文性的方法,在中外以往歷史童話的基礎上進行童話本體創新,以自由想象力大跨度建立生命與物種之間的關聯,創造出富有新意的童話人物組合和故事情節,生成陌生化的童話審美形態。諾亞對兒童深層心理活動,以及童話本體特性的內在關系有非常可貴的透視和體悟,用《白夜夢想家》這個原創性的概念來彰顯兒童獨特的生命內涵。諾亞的童話充滿了深刻的隱喻,既顯示出她對生活本身真誠地面對與思考,又能很好體現她對童話本體價值極好的理解與應用。
廣西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張燕玲表示,《白夜夢想家》的故事天馬行空,不拘一格,童心、真善、童趣、鮮活,頗具兒童文學的品質和美感力量。作品獨特并兼具現實直敘,體現了對兒童經典品格與現代精神的追求,以童話的形式關注現實生活中不被關注的特殊兒童,突顯他們在尋夢路上找到自我的故事,顯示出兒童文學的當代性。此外,諾亞具有一定的藝術自覺,以《西游記》的敘事模式來結構故事,引人入勝地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
太原師范學院教授崔昕平認為,諾亞具有突破思維定式的想象力和鮮活如初孩子般的創造力,讀她的作品完全猜不到路徑和走向,讓人驚喜。她的童話不做作,不假,不玄,內在銜接做得非常好,既有新意又很縝密,同時,通過細節的描寫讓每一個形象都生動、鮮活。作品中對現代性的調侃、顛覆、解構、拼貼無處不在,是一個帶有后現代色彩的想象。《白夜夢想家》的后現代的背后并不是指向虛無,而是回歸到童話本原,回歸到溫情和善意,作家不是為了顛覆而寫,是為了修復,為了重建心靈而寫。
安徽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韓進認為《白夜夢想家》從古典文學名著《西游記》中汲取創作靈感,完整講述了帶有現代科幻色彩的童話故事,在繼承文學傳統的基礎上創新現代童話的創作方式,通過童話的眼睛在兒童夢想里反映真實的兒童生活,引領并幫助孩子們樹立自信,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為重要的是,向深處開拓,在傳承創新中讓古老的神話煥發出青春的活力,讓自己的童話變得更年輕,更現代,更適應時代的發展,是諾亞當下童話創作的新嘗試。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徐妍認為,《白夜夢想家》關注當下全人類的困境,對愛的缺失與不確定、隔閡、孤獨、不安全感等進行了現實觀照,嘗試在新時代語境下探尋童話的真意。作品繼承了《西游記》的故事模式,文中險象環生,但人物并未退卻,而是堅韌前行,體現出新時代中國少年的勇敢、健康與美善。作品還體現了深刻的哲學思考,比如“我的名字不見了,只剩下三個問號”,既是童話的表達,更是對“我是誰”的哲學追問。隨著疑問不斷累加,孤獨、不安、失信逐漸凸現,同時又升騰起愛,理解與信任的渴望。這種肯定性與否定性的多重主題博弈構成了童話的豐富性。
《光明日報》文薈版副主編饒翔表示,諾亞的兒童文學作品的文學性恰恰建立在這種“慢”之上,在他看來,真正的文學形式,文學語言和文學表達要制造一種陌生化的效果,使閱讀者在陌生化效果中不斷地延宕和推遲,不斷延長閱讀時間,延長閱讀心理,所有的審美也在不斷的延宕中誕生。《白夜夢想家》最動人的是想象力,其次是作品腔調,一種清新但又有點憂郁和憂傷的風格,是這部作品鮮明的標志。
《文藝報》社評論部編輯、文學博士教鶴然認為,諾亞的長篇新作《白夜夢想家》是一個倒序的童話,看似古靈精怪、天馬行空的想象背后隱匿著現實世界的蛛絲馬跡,其中的草蛇灰線需要讀者循序漸進地耐心拼湊。只有讀罷末章《北極星》中“父親”與“女兒”共同完成的日記,才能復盤一個失去父愛、飽受病痛折磨的小孩子尋找精神自我的艱難過程。“遺忘”本出于敏感脆弱的孩子的自我保護,剝離創傷與疼痛記憶后“重建”的充滿愛與美好的童話世界,并不是為了逃避現實,而是為了更好地認識自我。
中國作協創研部青年評論家賈曉萌認為,《白夜夢想家》是一部非常具有想象力的寓言式的童話作品,從結構或線索來看,用一種充滿童真童趣的方式,對西天取經的傳統文學資源進行創作性的轉化,是一次非常有益和啟發性的嘗試。在“白夜夢”層面,女孩通過不斷自我確認,完成了心靈的成長,既包括對外部世界認知的增長,也包括認知自我身份和價值,以及調整自我與社會關系的過程。在現實層面,這個名叫樂安的小女孩生命上真正的重生。作品前后互文的效果使人反復閱讀,閱讀過程本身就是作為當下的讀者和作為過去讀者的互動和對話,也是作為讀者和作者一個更深層次和反復的對話,同時增加了閱讀的趣味。
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龔旭東表示,《白夜夢想家》回答了“我是誰?我從何而來?往何處去?”的哲學命題,也是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面臨的問題。諾亞在創作上有一個很可貴的品質,即她具有強烈的現實關懷,能夠直面現實,貼切到位的影射現代兒童成長當中的困惑和困境,又可以用文學的方式一一解答。《白夜夢想家》不僅是向名著致敬,更是把這些藝術母體和原形糅合,移植,變形,改造甚至顛覆解構,在這個過程中去表達自己原創的意思和精神。
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當代寫作與中外兒童文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紅葉指出,諾亞具有很強的深入潛意識的能力,她的想象總是出人意料,有很強的陌生化效應,有充沛的原創力和沖擊力,講故事講究新奇事物組合帶來的奇趣。更重要的是,她是有童話觀的,通過講故事追求幻想、逃避、恢復、慰藉的功能。她的作品充分發揮了童話的象征隱喻功能對現實進行寓言式的書寫,因而與現實具有較深的貼合度。
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總經理、總編輯胡雋宓代表出版社對《白夜夢想家》的出版情況進行了詳細說明,重點介紹了《白夜夢想家》的出版價值。她認為《白夜夢想家》承襲了經典的兒童文學理念,體現了深厚的傳統文學根基,展現了扎實的兒童文學創作功底,語言表達上具有的新嘗試、新突破。在她看來,該書出版有三個方面的價值:一是直擊當代兒童的精神內核,體現新時代兒童文學價值引領;二是呼應當前兒童思維方式,呈現新時代青年作家敘事特色;三是運用當下兒童的語言體系展現新時代中國故事和生命活力。
作者諾亞分享了自己的創作心得與未來規劃。她說,《白夜夢想家》是一部獻給父親和孩子的童話。兒童時代從父親口中聽到的故事成了她靈感的源泉,父愛的寬厚與隱忍構成了作品的底色,而幫助那些與自己有過相同境遇的孩子,是完成作品的最大動力。她坦言,今天的研討為今后的創作指明了新的方向,她會繼續堅持自己的理念與追求,創作出無愧于自己和讀者的好作品。
主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