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人家》:荷花上的鄉愁
作家吳海濤以散文見長,新近出版了散文集《雄安人家》。不過,吳海濤寫的不是雄安的現在和未來,而是雄安過去的鄉村生活,兒時的記憶。他的故鄉就在雄縣,現在這里已經變成了現代雄安的一部分。他用自己永遠不會忘懷的兒時記憶,一點一滴地描述著鄉野老街,老屋土墻,古樹河流,小船漁火,還有那片蘆葦淀,寫出了他心中的故鄉。
在多篇散文中,作家不斷地描寫著白洋淀,勾勒出許多動人的生活場景,透著白洋淀獨有的詩意魅力。夏天應該是白洋淀最美的季節,在作家筆下也最為鮮活:“荷花淀的荷花,片大朵艷,碩大的荷葉,夸張地說,坐上一個孩子也不會傾斜。”“蕩一條小船帶上魚鷹,跟上大人,采菱,摘蓮,撬一片荷葉頂在頭上遮擋直射的陽光。”“魚鷹落在船上的竹竿上,一條鎖鏈拴在船頭,把式看著寬敞的水面,放開魚鷹,鷹展開翅膀捕捉水下游動的魚兒,緊咬在口中,用力地吞食捕捉的魚兒,含在口中但很難咽。”可以說,白洋淀構成作家故鄉情結里一道最重要,也最觸及靈魂的風景,因為心中有白洋淀,故鄉的記憶都蘇醒了。作家寫荷花,寫菱角,寫蘆葦,寫岸邊的楊柳,都因有了這片富饒而美麗的水淀,才找到故鄉的感覺。“那些事物在我心里是那么地鮮活。我的情感總是在荷花、蘆葦、小船兒、魚鷹中間游動”,實際上,白洋淀印象也不知不覺構成了《雄安人家》這部散文集的靈魂。
作家寫出了白洋淀周邊的風土人情、鄉村生活。《淀上人家》寫漁家生活的歡快:“淀上人家的大姑娘和小媳婦在笑鬧和歌聲中登場,織漁網。歡笑聲不絕,卻絲毫不影響手底的繁忙,拋著梭子那叫快呀,如魚兒打水一樣織著她們的夢想。”《西河大鼓》則寫了故鄉獨有的文化:“西河大鼓源自故鄉的街頭巷尾田間地頭,說書人最大的特點越是周圍的人多,掌聲越大,他越賣力氣努力地演唱。”“白洋淀周邊是‘戲窩子’河北梆子人人都會哼唱幾句。周邊三里五村的孩子,文要學寫大字和珠算,武要練拳學戲。”《道喬花事》講述了一個鮮為人知的知識——雄縣的紙花占全國銷量的百分之七十多,縣城周邊十里八村家家做花,被稱為“紙花之鄉”。其中老道喬家做的紙花質量高,“色澤艷麗,朵大瓣大”,更是暢銷品,靠著扎紙花,他的日子很好過,也掙到了錢。不料,妻子去世后,道喬不慎被騙子騙去了所有的錢財。《雄安人家》寫景寫事,重在寫人,作家筆下的那些鄉村人物很平常,卻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逝去遠去的一切,無論是苦難還是幸福,無論是歡樂還是痛苦,都已變為雋永的詩意,轉為濃濃淡淡無法割舍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