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魏晉文學的“嘆逝”母題
    來源:光明日報 | 張勇  2024年10月15日08:20

    文化經典中的某一情境,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作為文學題材或主題,被不斷藝術加工,從而催生出諸多新的文學作品、文學形式,這一情境被稱為文學母題。經典性與創生性是其根本特點。這兩大特點是相輔相成的:因為經典,所以具有強大的創生能力與無窮的創生空間;因為不斷創生,所以能穿越歷史時空,獲得不朽的生命力,從而成就其經典品格。魏晉文學的“嘆逝”母題即是一例。

    《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一經典情境,被后人概括為“嘆逝”或“逝川”“臨川”等。先秦兩漢時期,“嘆逝”是儒家經學討論的熱門話題,至魏晉正式形成文學母題,從此綿延于兩千年中國文學的發展歷程。

    最早闡釋“嘆逝”者為孟子。《孟子·離婁下》說:“源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后進,放乎四海。”認為“逝者”是指眼前之流水,“不舍晝夜”是對流水“進取”精神的贊嘆。同時期的荀子持不同觀點,認為夫子對流水的贊嘆,并不止于“進取”一項,還包括其他品質:滋潤萬物,似德;甘于處下,似義;赴深淵而不懼,似勇;萬折必東,似志;主量必平,似法;潔凈器物,似善化(《荀子·宥坐》)。雖有繁簡之別,二人都認為“嘆逝”是對水之美德的贊嘆。

    漢代,“嘆逝”成為經學家熱衷討論的話題。揚雄贊同孟子觀點,在《法言·學行》中說:“或問‘進’。曰:‘水。’或曰:‘為其不舍晝夜與?’曰:‘有是哉!’”直接將“逝”解釋為“進”,“嘆逝”即“嘆進”。董仲舒《春秋繁露·山川頌》、戴德《大戴禮記》、劉向《說苑》等,則贊同荀子觀點,把“嘆逝”解釋為對水之“仁”“義”“智”“勇”等多種品德的贊嘆,且美其名曰“比德”。

    魏晉經學對“嘆逝”的詮釋,融合老莊與玄學,把注意力凝聚在個體生命的價值上。皇侃《論語義疏》綜合孫綽、江熙等人觀點,解釋“嘆逝”說:“逝,往去之辭也。孔子在川水之上,見川流迅邁,未嘗停止,故嘆人年往去亦復如此,向我非今我,故云‘逝者如斯夫’者也。……日月不居,有如流水,故云‘不舍晝夜’也。”認為“逝者”是指歲月,“逝”為“往”意,“嘆逝”乃感嘆歲月如流水、一去不復返。依此理解,“嘆逝”即“嘆往”。這是魏晉經學家的普遍觀點。

    先秦以來關于“嘆逝”的經學詮釋,至魏晉催生出“嘆逝”文學母題。較早將“嘆逝”演化為文學母題者,為“建安七子”之一的劉禎。他在送別時任五官中郎將的曹丕時,創作《贈五官中郎將》四首,其二有四句說:“素葉隨風起,廣路揚埃塵。逝者如流水,哀此遂離分。”此詩被收入《文選》,李善注特別指出,“逝者如流水”句出《論語·子罕》。此后,“嘆逝”文學作品噴涌而出,并衍生出多重義涵。

    母題只是一種客觀情境,本身并不顯露價值傾向,這就為后人的藝術加工與主題提煉留下無窮的想象空間。魏晉文學的“嘆逝”母題,繼承并創造性發展了經學的“比德”“嘆進”“嘆往”諸說,將其演義為三大文學主題。

    嘆往

    西晉經學家兼文學家孫綽,解釋“嘆逝”說:“川流不舍,年逝不停,時已晏矣,而道猶不興,所以憂嘆也。”(皇侃《論語義疏》引)認為孔子臨川感嘆的是歲月流逝而“道猶不興”,這是魏晉經學家普遍贊同的“嘆往”說。作為文學家,孫綽又在其詩文中反復演義“嘆逝”母題。如《三月三日蘭亭詩序》:“樂與時去,悲亦系之。往復推移,新故相換。今日之跡,明復陳矣。”此段主旨,與作者對“嘆逝”的經學詮釋完全一致。

    開創中國悼亡詩先河的西晉作家潘岳,對光陰流逝有超乎尋常的敏感,也因此對“嘆逝”母題情有獨鐘。其《秋興賦》曰:“四時忽其代序兮,萬物紛以回薄。覽花蒔之時育兮,察盛衰之所托。……臨川感流以嘆逝兮,登山懷遠而悼近。”“臨川感流以嘆逝”,既點出此賦的“嘆逝”母題,又指出其“嘆往”主旨。

    與潘岳齊名的陸機,也熱衷于表現“嘆逝”母題,其《月重輪行》曰:“臨川曷悲悼,茲去不從肩。”這是一首樂府詩,“月重輪”為曲名,所引兩句為整首詩的核心,感嘆歲月如流,時不我待。同時期的司馬彪也有類似創作,如《贈山濤》:“冉冉三光馳,逝者一何速。中夜不能寐,撫劍起躑躅。感彼孔圣嘆,哀此年命促。”前兩句演義“嘆逝”情境,后兩句揭示“嘆往”主題,中間兩句表達時光易逝、功業難就的悲憤。

    嘆進

    先秦兩漢經學中,孟子、揚雄將“嘆逝”解釋為“嘆進”,這一觀點雖然在魏晉經學中沒有得到多少響應,但在文學中卻應者如潮。如張華《勵志》:“日與月與,荏苒代謝。逝者如斯,曾無日夜。嗟爾庶士,胡寧自舍?”李善注云:“言逝川之流,不舍日夜,亦當感之以勵志,何得晏然自舍哉?”此注甚得張華之意。面對不舍晝夜的流水,有志之士應該學習其自強不息的精神,而不應該自暴自棄。又如張協《雜詩》(其二):“人生瀛海內,忽如鳥過目。川上之嘆逝,前修以自勖。”自勖,即自勉。再如摯虞《觀魚賦》:“獨臨川而慷慨,感逝者之不舍。惟修名之求立,戀景曜之西謝。”歲月如逝川,一去不復返,要珍惜當下美好時光,惟修名立德為務。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這是陶淵明《雜詩》(其一)中的名句,抒發時不我待、及時勉勵之情。這一主題也體現在陶氏“嘆逝”母題的作品中。如《榮木》:“嗟予小子,稟茲固陋。徂年既流,業不增舊。志彼不舍,安此日富。我之懷矣,怛焉內疚。”“徂年既流”是對“嘆逝”母題的描述,“志彼不舍”則是對其主題的提煉,整首詩表達的是“及時當勉勵”之意。

    嘆道

    《莊子·人間世》說:“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歲如逝川,時不我待,這是宇宙的規律,是任何人無法改變的事實。深受老莊影響的魏晉文人,沒有沉浸于消極、低沉的感傷之中,而是積極調整心態,以達觀的人生態度接受這一“不可奈何”的事實。魏晉文學的“嘆逝”母題,也貫穿著這一主題。

    晉元康八年(298年),陸機任著作郎,于秘閣偶閱魏武帝曹操遺令,感慨萬千,作《吊魏武帝文》,其中四句云:“茍理窮而性盡,豈長算之所研?悟臨川之有悲,固梁木其必顛。”“梁木其必顛”,語出《禮記·檀弓上》:孔子臨終而歌,“梁木其壞乎!”閱魏武遺令,陸機“悟臨川之有悲”,領悟孔子“嘆逝”之真意。那么,此中之“真意”是什么呢?陸機在《門有車馬客行》中給出答案:“天道信崇替,人生安得長?”在陸機看來,“嘆逝”不是對歲月流逝的悲嘆,而是對大化流衍、生生不息之“天道”的慨嘆。這就為魏晉“嘆逝”母題又增加了一個主題——嘆道。

    陸機還曾撰專文,演義“嘆逝”母題,揭示“嘆道”主題。《嘆逝賦》:“川閱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閱人而為世,人冉冉而行暮。人何世而弗新,世何人之能故。……悟大暮之同寐,何矜晚以怨早。指彼日之方除,豈茲情之足攪。感秋華于衰木,瘁零露于豐草。在殷憂而弗違,夫何云乎識道。將頤天地之大德,遺圣人之洪寶。解心累于末跡,聊優游以娛老。”歲月如流,新新不止,生生死死,無非大化流衍。明白這個道理,也就領悟了“天道”,也就解除了“心累”,也就獲得了心靈自由。此處,“逝”乃大化流衍之“天道”,“嘆逝”即“嘆道”。

    魏晉文學的“嘆逝”母題,融合先秦以來經學的研究成果,以藝術形式展現三大主題:嘆往、嘆進與嘆道。嘆往是對往去之人或物的悲嘆,是一種無奈、感傷之情;嘆進是對嘆往的反轉——與其悲嘆過去不如珍惜當下、擁抱未來,這是一種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嘆道則是對宇宙、人生真諦的領悟,是對“往”與“進”的超越,是對心靈自由的不懈追求,是一種達觀的宇宙情懷。魏晉以后,“嘆逝”母題綿延于二千年的中國文學發展歷程,衍生出許許多多益人神智、膾炙人口的佳作。

    (作者:張勇,系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9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人伦偷精精品视频| 99热精品在线播放| 99久久精品影院老鸭窝|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视频网站你懂得| 久久国产精品2020盗摄| 香蕉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香蕉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宅男自|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呢|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激情|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熟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97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专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图片区| 国产精品亚洲A∨天堂不卡|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花钱看 | 99久热只有精品视频免费观看17| 97r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播放器| 99re最新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免费| 亚洲AV无码乱码麻豆精品国产| 99精品视频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AV永久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99精品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丫丫| 国产AV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九九九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麻豆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品香蕉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国模私拍|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 国产精品成人网站| 国产免费69成人精品视频| 老司机免费午夜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