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新長篇中文版出版,重寫40年前的小城與高墻
時隔六年,村上春樹全新長篇小說《小城與不確定性的墻》簡體中文版將于10月21日和中國讀者見面,本書由讀客文引進、日語文學翻譯家施小煒翻譯。《小城與不確定性的墻》是村上春樹的第15部長篇小說,也是他自稱在40余年的寫作生涯里“最想寫的故事”。
《小城與不確定性的墻》書封
1980年,村上春樹發表了中篇小說《城,與其不確定的墻》(日語:街と、その不確かな壁),但他覺得自己發表的是“半成品”, 1985年又發表了改編作《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然而,他仍然有些遺憾,覺得還需要“再等兩年”。直到2020年,他開始重新修改,耗時3年,完成了《小城與不確定性的墻》這部作品,于2023年4月13日由新潮社出版。
“我試圖描繪一個我真正想寫的世界,但彼時的我仍然缺乏這樣做的技術能力。根本寫不出自己想寫的東西。我心里有個角落一直想著,希望有一天能以適當的方式好好地完成這部作品。就像卡住一根魚刺般,這讓我始終無法釋懷,”村上春樹在一次新書訪談中說道,“直到我70 多歲的時候,我才開始認為是時候動筆重寫這個故事了。”
《小城與不確定性的墻》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改編自村上1980年發表的小說。小說中,一位男性敘述者尋找自己青少年時期的女友,并在現實世界與一個被高墻環繞的幻想城市之間來回穿梭。第二部分,年屆中年的主人公夢到了一座圖書館,在夢的指引下找到了這座小城里的圖書館,并辭去工作在那里任職,敘述里的夢與現實交織。第三部分,故事再次回歸到那個高墻圍繞的神秘城市。在整個故事里,出現了一位老人為人到中年的主角引路,村上說,年過七十以后,他可以立體地刻畫出中年和老年人的形象了,這也是他接受挑戰重寫這個故事的原因之一。
在后記里,村上春樹寫到,小說恰好寫于新冠開始肆虐的時期,在近三年的時間里,他幾乎不曾外出,也沒有做過長期旅行,“在波譎云詭、劍拔弩張的環境下,日復一日(雖然中間夾著相當長的中斷,即冷卻期)孜孜不懈地寫著這本小說。”不確定性也構成了這本書的核心,在新書的訪談里,村上談道,“當世界逐漸變得不穩定時,人們自然開始感覺想要逃入一個狹窄的世界。正如這部作品中的故事一樣,‘一座與外界隔絕、被城墻包圍的奇妙城市’。”
在捕捉這個世界發生的變動時,村上的這部新作仍然延續了他過往的主題和元素,例如音樂、小鎮和圖書館。在他看來,小說家一輩子能夠講述的故事始終是有限的,“我們不過是把為數有限的這些主題,千方百計地改頭換面,改寫成種種不同的形態而已,”他寫道,“不斷試圖通過寫生與死的故事、寫愛的故事,我的小說里有人哭泣、有人懼怕、有人歡笑,每個靈魂都無可替代——這就是小說家的工作。我們為此而日復一日地認真編造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