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袁同禮先生小傳
    來源:中華讀書報 | 雷強  2024年10月09日08:06

    袁同禮,字守和,祖籍河北徐水,1895年3月25日生于北京,中國現代圖書館學家、博物館學家。父親袁承忠仕途中輟,母親韓毓曾曾協助嚴修開辦女塾。兄長袁復禮為著名的地質學家,堂弟袁敦禮是體育教育學家,有“袁家三禮”之譽。先生早年入姻親李焜瀛家塾學習,自此結識李宗侗。1916年夏,北京大學文預科英文甲班畢業,同窗有傅斯年、周炳琳、毛以亨等人,同年入清華學校工作,任“英文兼圖書助理”,因主任戴志騫赴美留學,旋即負責校圖書室事務,于日常工作外尤其負責監督營造新館,并廣邀學界人士如胡適、任鴻雋等人來校講座。1918年冬,與李大釗等人籌組北京圖書館協會,當選會長。1919年加入少年中國學會,積極參與會務。1920年由北京大學資助并獲清華學校津貼,赴美留學,入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學習,并加入美國圖書館協會。在美期間,積極為北京大學圖書館獲取美國出版物、交換品,并設法謀取美國國會圖書館印制的書目卡片,作為中國現代圖書館標準化編目之模本。1921年秋,受黃郛邀請擔任其私人助理,為其參與華盛頓會議準備相關資料,自此結識諸多外交界人士。1922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學士學位,10月入紐約州立圖書館學校,翌年6月完成必修課程,隨即前往英國入倫敦大學。1921年至1923年每年夏季,均赴美國國會圖書館實習,藉此對大型圖書館的行政、業務、館藏、館員、館舍等諸多方面有切身的體會,亦與該館人士建立起廣泛、深厚的情誼。1924年在歐洲大陸各國考察圖書館并訪查《永樂大典》流散情況,6月獲紐約州立圖書館學校圖書館學學士學位。

    1924年7月底歸國,短暫出任廣東大學(即后來的國立中山大學)圖書館館長。是年冬即北上,被推為北京大學圖書委員會委員,又因黃郛舉薦加派為清室善后委員會委員之一,雖資歷最淺,但因熟悉歐美博物館典章制度、運營手段,深獲各界人士信任,自此與故宮博物院結下深厚淵源。1924年11月底,任北京大學教育系講師并講授圖書館學、圖書利用法、目錄學等課程,不久即以新法整頓該校圖書館,主持館務。1925年,將大部精力投入清宮物品點查工作,并籌組中華圖書館協會,尤其妥善處理北京、上海兩地前期組織的合并事宜,折沖樽俎、深孚眾望,奠定圖書館協會組織框架,確保其發展走入正軌。是年11月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與北洋政府教育部依照約定成立國立京師圖書館委員會。1926年2月底,中基會因政府無法履約,決定自辦圖書館,定名為“北京圖書館”,聘梁啟超、李四光為正副館長,先生為圖書部主任,自此協助任公為館務操勞,并以該館承擔出版品國際交換職責。1927年5月21日,先生與清末名臣袁昶孫女袁慧熙女士結婚,旋東渡日本,假蜜月之便調查日本藏中國古籍善本情況,特意赴東京訪問內閣文庫。1928年夏,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是年10月,與蔣廷黻等人籌劃王彥威、王亮所藏《清季外交史料》出版,此部史料后為中外學術界所倚重,為中國近代史研究之要典。1929年1月初,受中基會之聘為北平北海圖書館(原北京圖書館)館長,隨后南下出席中華圖書館協會第一次年會。同年6月,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決定原北平圖書館(京師圖書館)與北海圖書館合組成立國立北平圖書館,蔡元培為館長,先生副之。因蔡元培身兼數職且長期在南京、上海居住,館務幾由先生主持,確立各種規章制度,并將圖書館工作分采訪、編目、閱覽、參考等架構,廣泛羅致人才,派員出國赴歐美學習進修,訪查英法各國所藏敦煌寫經及罕見中文文獻,創辦中外文館刊,進行學術研究,編輯多種卡片目錄,影印善本古籍,編訂聯合目錄和書目索引等,樹立了中國現代圖書館之楷模,獲得中外圖書館界和學術界的盛贊。1934年,赴日、美、法、德、蘇聯、瑞典、英、西班牙、意大利等國訪問,與各大學、圖書館進一步確立出版品交換業務,并利用歐美漢學發展之勢,積極申請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使得館務日益壯大,成為東亞地區最為重要的學術、文化機構之一。

    盧溝橋事變驟起,館務被迫中斷,所幸1933年起國立北平圖書館已著手將善本擇要裝箱南遷,并在南京、上海籌設辦事處。1937年8月初,奉教育部令離平,歷經險阻于9月初輾轉抵達長沙,隨即與長沙臨時大學籌劃合組圖書館辦法。后因抗戰持續,南下同仁隨臨時大學內遷至昆明。抗戰中前期,先生一邊遙指北平館務,竭力維持;一邊積極倡導開展西南文獻整理工作;一邊與西南聯合大學籌組中日戰事史料征集會,竭盡所能搜集中外相關文獻,其中相當部分為日偽出版物,尤為國民政府外交部和學術界所看重;一邊以中華圖書館協會執行部主席身份向美歐各國申請援助,以圖內遷各圖書館的復興事業,但因為滇越鐵路、滇緬公路運輸問題,收效有限。1940年底,遠東局勢日益惡化,存放于上海租界的國立北平圖書館善本圖書不再安全,先生與美國駐華大使詹森等人多次面洽善本運美方案。后經胡適、王重民、徐森玉、錢存訓、李耀南等人協助,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從上海運出102箱古籍善本,并由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的王重民監督拍攝其中絕大部分為縮微膠卷,此事困難程度超乎今人想象,為國家保存了極為重要的文化典籍,厥功至偉。1941年底,與家人陷于香港,歷經半年方得脫險,后由廣東、廣西、貴州輾轉前往重慶。1942年底,與美國漢學家費正清共同撰寫《中美文化合作備忘錄》,假國立北平圖書館(重慶辦事處)和中華圖書館協會之力開啟一系列中美文化合作事宜,并通過各種途徑以美方捐助救濟中國學者,受此恩惠者甚廣,今多無人知悉。1944年11月經印度飛往美國,考察圖書館事業,并聯絡各方募集捐助和書刊。1945年5月,美國匹茲堡大學頒發法學名譽博士學位與先生,表彰其對東西文化交流所做出的巨大貢獻。1946年4月,受教育部委托再次赴美,為各國立院校訂購書刊,6月赴英,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籌備委員會,被推選為圖書館及博物館特別委員會副主席,隨后前往德國考察中國古物情況,7月任巴黎會議代表團顧問。抗戰復員后,在逆境之中仍多方籌劃,努力恢復平館館務至此前正常水平,可惜時局動蕩、物價騰昂,無奈之下于1948年12月21日乘飛機離開北平,后于1949年2月在上海攜家人乘船遠赴美國,出任美國國會圖書館中文文獻顧問。

    1949年夏,赴巴黎出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四次大會,10月底返美。本作歸國之計,但受抗美援朝戰事影響滯留美國,幸獲中基會支持,得以展開續編考狄《中國書目》計劃。1951年8月,前往斯坦福研究中心,任胡佛研究所編纂主任,任期兩年。1953年10月,前往華盛頓,繼續擔任美國國會圖書館中文文獻顧問,校訂王重民所編該館中文善本書目舊稿。1954年3月底,攜夫人前往歐洲,收集英、法、德、意等國文獻資料,重拾續編《中國書目》之責,考訂詳盡,不厭其煩。1955年2月,偕夫人、長子袁澄回到美國,隨即籌劃《慶祝胡適先生六十五歲論文集》組稿、出版事宜。此時,先生雖在美國國會圖書館從事研究,但并非隸屬該館,因洛克菲勒基金會對先生續編《中國書目》之資助通過該館發放。1957年5月,正式擔任美國國會圖書館著錄編目部的職員,翌年3月,轉任主題編目部,負責遠東文獻,直至1965年1月退休。在美期間,一方面出于興趣愛好,一方面則因養家重擔,始終筆耕不輟,陸續編撰、出版《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史目錄》《國會圖書館藏中國善本書錄》(校訂)《西文漢學書目》《中國留美同學博士論文目錄》《現代中國數學研究目錄》《中國留歐大陸各國博士論文目錄》《新疆研究叢刊》(八種)等著作,除此之外尚有相當數量的未刊稿,如《孫中山文獻目錄》《馬可波羅書目》《中國考古藝術目錄》等。

    1965年2月6日,因癌癥卒于華盛頓,享年71歲。有子女四人,長女袁靜、長子袁澄、次女袁桂、次子袁清。

    (作者為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撰有《袁同禮年譜長編》《文化交通之介:國立北平圖書館與美國學術界的互動(1929—1949)》)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麻豆按摩 | 91嫩草亚洲精品| 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午夜福利|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三人毛片 |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影院 |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精品人妻V?出轨中文字幕| 日韩亚洲精品福利|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 精品福利一区3d动漫| 模特私拍国产精品久久|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3|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噜噜久久久精品66| 国产精品成人国产乱一区| 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女| 欧洲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亚洲av专区无码观看精品天堂| 久久香综合精品久久伊人| 久久99青青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麻豆|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内大量偷窥精品视频| 视频一区精品自拍|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免费观看| 久久99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看|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vr|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小说|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18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