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新時代網絡文學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來源:文藝報 | 北喬  2024年10月09日08:43

    2014年是網絡文學從生長期向成熟期過渡的重要時間節點。作為一種新的文學形態,網絡文學依托互聯網這一新興技術,激活了潛在文學愛好者的才華,呈現了高度的自主性、個性化寫作,建立了文學原生態的民間性、無門檻的社會大眾接受模式。網絡文學以玄幻、仙俠、游戲、科幻、言情等類型小說,活化中國神話、民間故事和歷史資料等傳統資源,接續通俗小說敘述手法,注重故事結構和節奏,講究閱讀瞬時的愉悅感。在書寫、傳播和互動等諸多方面,拓展了既有的文學范式,極大地參與了大眾文化特別是互聯網文化的新形式和新內容的構建,也顯現了文化產業新的增長點和向好可能。與此同時,“野蠻生長”的類型寫作,在自身的敘述、題材、傳播等方面也遇到了難題,需要我們進行新的展望。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首次將網絡文學納入新時代文學的視野,進行了系列的闡述和積極的肯定,同時寄予很高的期望,并提出了發展之要義。他指出:“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改變了文藝形態,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藝類型,也帶來文藝觀念和文藝實踐的深刻變化。由于文字數碼化、書籍圖像化、閱讀網絡化等發展,文藝乃至社會文化面臨著重大變革。要適應形勢發展,抓好網絡文藝創作生產,加強正面引導力度。近些年來,民營文化工作室、民營文化經紀機構、網絡文藝社群等新的文藝組織大量涌現,網絡作家、簽約作家、自由撰稿人、獨立制片人、獨立演員歌手、自由美術工作者等新的文藝群體十分活躍。這些人中很有可能產生文藝名家,古今中外很多文藝名家都是從社會和人民中產生的。我們要擴大工作覆蓋面,延伸聯系手臂,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們,用全新的政策和方法團結、吸引他們,引導他們成為繁榮社會主義文藝的有生力量。”這些重要論述是網絡文學新時代發展的總綱領,為網絡文學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明確指引,注入了強勁動力。十年來,網絡文學界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努力實踐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文學發展的戰略藍圖,新時代的網絡文學發展得到全面提速和提升。十年來,網絡文學在管理引導機制、工作策略、作家培訓、創作引導、網文出海以及主動打通以網絡文學為核心牽引力的全產業鏈等方面,都走上了主流化、精品化的高質量發展道路。網絡文學在完善自身成長的同時,也成為新時代文學的一抹亮色。

    讓網絡作家情感有歸屬、成長有組織、創作有引導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網絡文學組織建設指明了方向。為抓好落實,2015年,中國作協成立網絡文學委員會,將相關職能部門的負責人和代表性的網絡作家匯聚一起,開拓網絡文學新的工作模式。2018年,中國作協成立網絡文學中心,全面團結、服務和引領網絡作家,專業性推動網絡文學新的發展。同時,中國作協積極協調推進縱向遞進、橫向擴展的網格化組織體系。截至目前,全國省級以上網絡作協組織21家,各級網絡文學組織超過200個,中國作協建立起超過1萬人的省級網絡作協會員數據庫。健全完善全國重點網絡文學網站聯席會議,將工作半徑延伸到網絡文學平臺。為積極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出團結“新的文藝組織”“新的文藝群體”的“動員令”,豐富建立網絡作家大環境的內在,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與團中央、統戰部等相關部委建立網絡文學工作機制,將團結和培養網絡作家納入“兩新”和“大統戰”的總體思路。從而形成了專業性與社會性相融合的網絡文學工作大格局,為網絡作家的成長和網絡文學的發展基本構建起生態型的大環境。

    同時,中國作協以多層次的培訓體系和多樣化的活動,幫助作家離開鍵盤、走入課堂,走進現實生活;廣泛整合專業資源和社會力量,建立起系統性的、長期性的網絡作家培訓機制,助力網絡作家的成長成才;采取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對省級以上網絡作家協會會員輪訓,并以此帶動各級省作協和網絡文學平臺對網絡作家進行分級分批的培訓。在人才培養上,與中國人民大學聯合開辦網絡文學研究生班,進行高層次學歷教育;與魯院文學院合作,進行半個月至四個月的全素質培訓;聯合團中央“青社學堂”,進行專題性培訓。目前網絡作家的大培訓體系已初步建立,縱向從中國作協到各省市網絡作協,橫向與各相關部門、院校、研究機構、網絡文學平臺和社會組織等,覆蓋最廣大的網絡作家,形成從剛開始寫作的初學者到取得很好成績的頭部作家都有相關培訓保障,做到教育培訓貫穿網絡作家成長成才的全過程。學習內容上,將政治素養與專業知識、文學理論與寫作技能等相結合,有針對性地組織專題性采風。近五年來,共組織了2000多人次的網絡作家進校園、工業園區、工地、社區等第一現場,實地感受新時代的偉大實踐和偉大成就,引導他們的創作更接地氣,更貼近人民生活,與新時代的偉大發展同頻共振。

    在創作導向方面,引導網絡作家創作新時代山鄉巨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科技創新和科幻、優秀歷史傳統、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主題的作品,并對這些主題中的優秀作品進行扶持,對整個網絡作家隊伍起到了引領作用。不少網絡作家積極參與中國作協“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和“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2015年,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開始實施“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2020年改名“中國網絡小說影響力榜”,增加海外榜、IP榜和新人榜。近十年來,該榜上榜作品200余部,以引導創作、引導作家、引導讀者為初心,梳理最新創作成果,倡導創作新方向。2017年,由中華文學基金會設立的“茅盾文學新人獎”增設“茅盾文學新人獎·網絡文學新人獎”,有力提升了網絡文學的文學地位,極大鼓舞了網絡作家的創作熱情。2019年,《大國重工》《將夜》等10部網絡文學作品入藏上海圖書館;2020至2022年,《詭秘之主》《斗破蒼穹》等144部網絡文學作品入藏國家圖書館;2022年,《贅婿》《地球紀元》《大國重工》等16部中國網絡文學作品,被收錄至大英圖書館的中文館藏書目。2022年和2023年,學習強國集中展示了46部網絡文學精品,網絡文學的主流化、精品化成績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認可。

    做新時代的真誠講述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網絡文學的新作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的論述,鮮明指出網絡文學應該反映新時代生活,書寫新時代精神。這既是對網絡文學發展新的要求,也為網絡文學的發展創新了思路,打開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對此,網絡文學界反應迅速,網絡作家以飽滿的熱情開拓網絡文學新創作,近年來,現實題材成為網絡文學的新熱點,成為網絡文學創作“反類型”“反套路”、求創新的有生力量。網絡文學的現實題材創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在網絡文學主流化、精品化的進程中起到了示范作用成為了新的生長點。

    十年來,網絡作家牢記“國之大者”,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為網絡文學創作的本真理想,聚當代生活之氣,凝新時代之精神,發現和感受新時代的新變化、新成就。網絡作家加強網絡文學的“在場性”,將網絡文學的創作及作品與新時代同頻共振,書寫新時代的偉大成就和偉大精神,著力塑造新時代的文學人物形象。將寫作與個人成長和大眾生活緊密相連,從小我到大我,從小眾到大眾,將個人的心緒與新時代的生活交相輝映,書寫內心的那份大愛,激蕩共有的感受和情緒,讓作品散發新時代的氣質和精神。不少作品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故事,以平易近人的文學方式增強作品的閱讀力,以令人輕松愉悅的作品蘊含高尚的情操和正能量的精神。

    網絡作家以生活者和寫作者的雙重身份沉浸于日常,感受生活的中國倫理,捕捉生活的新時代氣質,誠心書寫生活的普遍性情懷。最初的職場、言情小說陸續“落地”,不再懸于生活之上進行無生活質感的虛構。一大批原本從事強幻想類寫作的作品紛紛“進場”,講述具有寫實性的生活故事。網絡作家充分發揮網絡文學快速感受、快速創作的優勢,迅捷地對生活作出文學性的反應。《生命之巔》(麥蘇)、《大醫凌然》(志鳥村)、《朝陽警事》(卓牧閑)、《情暖三坊七巷》(姚瓔)、《上海凡人傳》(和曉)、《逆行的不等式》(風曉櫻寒)、《滬上煙火》(大姑娘)、《寫給鼴鼠先生的情書》(吉祥夜)、《他從火光中走來》(耳東兔子)、《雨過天晴:我回家上班這兩年》(林特特)、《外賣老哥》(東姝)、《親愛的雷特寶貝》(阿順)、《逆火救援》(流浪的軍刀)、《故巷暖陽》(魚人二代)、《桃李尚榮》(竹正江南)等一大批作品幾乎覆蓋時下日常生活的全領域,基本實現了人人都可以是網絡文學作品的主角,生活之事都可以成為網絡文學的故事。許多網絡作家開始全身心專注于現實題材的創作,對網絡文學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蔣離子著力于家庭和婚姻題材的創作,深度進入當下的情感生活:《老媽有喜》關注二胎家庭所帶來的新變化,《糖婚》回到女性婚姻的調適期,《糖婚:人間慢步》則聚焦女性家庭與社會的關系,全面地反映當下女性的生活和情感狀態。沐清雨以廣闊的視野觀察和體味多行業中的普通人,在軍旅、民航、支教、中醫、養老、救援等生活場景中,講述他們既平常又感人的生活和奮斗故事,以個人視角書寫新時代生活的宏闊圖景。

    網絡作家對科技創新和發展抱有極大的熱情,以文學的方式持續跟進最新技術的研發和中國制造的最新榮耀,及時書寫科研人員的技術攻關和愛國情懷。《網絡英雄傳》(郭羽、劉波)直接進入互聯網的研發和工作現場;《大國重器2智能時代》(銀月光華)講述了人工智能第三次浪潮中,科技人員奮力拼搏的故事;《北斗星辰》(匪迦)、《一路奔北》(人間需要情緒穩定)、《只手摘星斗》(掃3帝)、《關鍵路徑》(匪迦)高度關注航空航天技術的革新和新成果;《鯤龍》(月影風聲)講述了中國航空重器——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的誕生歷程;《大國藍途》(銀月光華)將目光聚集于水下機器人的研發;《鐵骨錚錚》(我本瘋狂)、《萬里山河一日還》(棠花落)以高鐵的發展為素材,講述高鐵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故事;《重卡雄風》(晨颯)以重型卡車的制造為主敘述,書寫機械制造的艱苦創業和傲人成績。這些作品既調用了紀實文學之于現實的即時反應和具實的現場感,又活用了純文學的細節描寫和人物塑造,形成了網絡文學新的表達形式。在一個結構好、可讀性強的故事里,作家或以科技為內核,向讀者傳播最新的專業性科學知識和科技面貌,展現特殊領域的工作流程,滿足讀者的知性需求;或以情動人,細膩書寫科研和技術人員不為人知的生活與奉獻,描摹他們的家國情懷;或以大視野呈現某個行業的發展歷程,記錄“中國之路”所傳達的“中國精神”。幾乎與科技發展同步的創作,硬核科技、暖意情懷、平實生活,以及閱讀感極強的和諧運用,使網絡文學的科技敘事素材鮮活,講述靈動,極具代入感,對所有文學的科技敘事和網絡文學突破性發展,都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與此同時,在現實性的科技敘事中,網絡文學還適度借用了科幻小說的元素,以穿越的方式實現時空的回溯,形成當下與過去的直觀對比,從而完成極具歷史縱深感的敘述。《大國重工》(齊橙)、《筑夢太空》(飄蕩墨爾本)等在這方面做出了有益嘗試,在沒有破壞現實感的同時,拓展了敘述時空,豐厚了科技敘事的歷史美學和當代性審美。

    新時代發展的重大戰略和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進程,是網絡文學界牢記“國之大者”,主動擔負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又一重要實踐。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偉大征程中,網絡作家及時下鄉進村,親身體驗并激情書寫這一偉大征程。《特別的歸鄉者》(夜神翼)以歸鄉者帶領鄉親們脫貧這一故事為主線,寫出了歸鄉者對于鄉村振興的反哺;《我的草原星光璀璨》(懿小茹)聚焦扶貧干部,以小見大地對脫貧攻堅中的幫扶舉措進行了文學化的講述;《扎西德勒》(劉金龍)重點描述援藏過程中奉獻犧牲的青年;《幸福在家理》(知更)將冬奧會與鄉村振興兩個主題巧妙結合,從側面表現了鄉村振興的豐富路徑。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令世界矚目,新時代的偉大成就振奮人心。網絡作家站在歷史的高度,身處新時代現場,發揮網絡文學體量大的優勢,狀寫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發展的宏闊畫卷。《何日請長纓》(齊橙)時間跨度大,內容豐實,史詩般地描寫了我國改革開放后重工業發展的歷程。何常在以一系列的創作緊隨發展步伐,集結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發展的整體脈絡和重要事件,如《浩蕩》書寫深圳改革四十年,《三萬里河東入海》關注新產業發展,《奔涌》進入人工智能的現場,《向上》將雄安新區的建設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融為敘述整體。

    致力拓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下性敘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網絡文學界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以及關于傳統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思想上提高認識,行動上進入創作。十年來,網絡文學以“守正創新”為核心思路,深挖傳統文化資源,展開更為系統的、清晰的文學表達,在當下與歷史的觀照中,活化傳統文化的當代性,一方面以傳統文化開拓類型化的新路徑,更新創作手法;另一方面從現實中獲得靈感,描摹傳統文化在現時生活中的紋理,呈現傳統文化的當下性圖景。對傳統的摯愛與濃情書寫,以“中國故事”的敘述資源和經驗為生發點,在文學中展現“中國哲學”“中國倫理”“中國審美”“中國情懷”,提高了網絡文學的品質,展現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為展現“中國形象”作出了新的貢獻。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網絡文學一直以來的重要資源,玄幻、武俠、修仙等類型小說天然具有傳統文化的基因,并從中獲得源源不斷的敘述動力。在玄幻、仙俠、修仙等小說創作遭遇瓶頸之時,網絡作家重回浩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以當代年輕人的智慧擦拭傳統文化,尋找素材,汲取精神,獲得創新性的寫作。《全職高手》(蝴蝶藍)、《雪中悍刀行》(烽火戲諸侯)、《擇天記》(貓膩)、《巫神紀》(血紅)、《斗羅大陸2》(唐家三少)、《詭秘之主》(愛潛水的烏賊)、《第一序列》(會說話的肘子)、《砸鍋賣鐵去上學》(紅刺北)、《道詭異仙》(狐尾的筆)等作品中,網絡作家不再簡單地移植或以支點進行想象性擴容,而是深度發現和打撈文化資源,以文學的方式建構龐大的、系統的傳統文化世界,進而開發出許多新的敘述方式。這些新的敘述或具有新的深度,或放大某些細部,將多種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性元素融合,形成復合性的敘述。《玄鑒仙族》(季越人)把修仙小說和家族小說結合起來,還融入種田文以及無限流。多元素的整合應用,傳統文化素材和當下創作理念的調和,既擴展了作品容量,又形成了超脫類型化的新敘述。《隱秘死角》(滾開)、《我的治愈系游戲》(我會修空調)、《永生世界》(偽戒)、《深海余燼》(遠瞳)等作品,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文明和當代性的想象結合一起,為網絡文學的強幻想和科幻路徑開辟了新的敘事可能。《我們生活在南京》(天瑞說符)對傳統的科幻小說概念進行有意義的創新,對科幻文學的“中國化”進行了探索。新時代科幻網絡文學既有人類共有的科技文明,又深含中國化的家庭倫理、人與自然的獨特關系,是“世界科技,中國情懷”的代表作品。

    近年來,廣大網絡作家端正歷史觀,以主流價值和現代性的視野走進歷史現場,重述歷史內容,直觀且富有激情地表現中華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古代言情小說進一步關注傳統倫理和人文情懷,現代言情小說以傳統文化為底色,書寫當代情感生活的古典氣質和現代精神。以傳統文化為主體或敘述元素的大歷史類小說創作走向深入,使網絡文學的歷史敘述煥發出新的活力和魅力。《天圣令》(蔣勝男)從宋代史中發掘歷史性的文化,《漢闕》(七月新番)狀寫漢代獨有的氣質,聚焦中國大地理。關注革命史、致敬英雄人物形象、弘揚革命精神,已成為網絡作家的共識,并在作品得到充分體現。《長樂里:盛世如我愿》(驍騎校)以輕穿越的方式壓縮時空,歌頌英雄,并對比新舊社會,是有助于我們認識歷史、珍惜當下的重要作品。《百年滄桑華興村》(凌燁)以一個村莊的百年變遷為線索,反映建黨百年以來的風雨歷程。《酒坊巷》(古蘭月)將古巷的傳統文化與抗戰史結合起來,敘述內容更為豐富。《百年家書》(瘋丟子)講述了女主角黎嘉駿的抗戰傳奇和兩代人的百年傳承,展現了英雄們的英勇不屈和百姓的奉獻精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已成為網絡文學傳統資源當下性敘事的核心理念。《傳國功匠》(陳釀)關注甌越大地上年輕一代對甌匠工藝的傳承與創新;《敦煌:千年飛天舞》(冰天躍馬行)將傳統文化引入西部的大發展,基于人物的行為和敦煌的特質,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轉化貢獻了許多新的思路;《洞庭茶師》(童童)寫年輕人回鄉參與鄉村振興,以采茶、制茶的茶文化帶動經濟發展;《我本無意成仙》(金色茉莉花)將制香、制墨、打鐵花、古琴等非遺文化融入創作中,豐富了仙俠小說的內容;《一梭千載》(慈蓮笙)以杭羅絲綢的起源與發展為素材,發現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特殊價值;《大明萬家醫館》(何木顏)以中醫技術和中醫文化結構小說……十年來,網絡文學持續進行傳統文化與當代生活的對話,以新時代年輕人的視角理解和闡釋傳統文化,既體察現實生活中傳統文化的力量,又不斷貢獻傳統文化之于新時代全方位發展的諸多可能。

    網絡文學全生態助推中華文化走出去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網絡文學參與文化產業發展和提升中國形象帶來了極大的信心動力。2015年被稱為網絡文學的IP元年,全面激發了網絡文學的經濟外溢功能,經過十年的發展,網絡文學創立的新的文化產業形態已初具規模。基于網文IP價值轉讓而形成的影視、游戲、動漫等產業鏈,帶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嶄新的文化產業形態已進入相對成熟期。網絡文學正日益成為數字文化產業的重要內容源頭,泛娛樂文化市場的高價值資源,大文化產業的強勁引擎之一。2015年,網絡文學市場規模為70億元。2023年,網絡文學改編影視劇授權總數超過3000部,改編動漫授權總數5000余部,年度市場規模達370多億元。

    十年來,網絡文學界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中國作協系統規劃網絡文學的國際傳播,召開網絡文學國際傳播工作協調推進會,以海外“Z世代”為傳播重點,舉辦網絡文學國際傳播培訓班,組織網絡作家海外交流、平臺負責人海外考察。網絡文學“Z世代”國際傳播工程成功實施,《雪中悍刀行》《羋月傳》《萬相之王》《壞小孩》四部作品被改編為外語廣播劇和有聲書,并通過系列訪談、對話節目推動海外傳播。發布網絡文學影響力榜海外傳播榜單,展現網絡文學出海的新作品,表揚網絡文學出海的新成績,提升網絡文學出海的動力。

    網絡文學海外傳播從自然流傳到主動作為,從散狀突破到合力推動,從文本輸出到敘述手述、運作模式的海外落地,再到海外本土性網絡文學生態的興建,一路向好。而網劇、網游和微短劇的傳播,則起到強勁的疊加效應和延伸力。在作品的形式上,網絡文學文本、網劇和網游三種形式相互獨立又相互依托的狀況,進一步提升了網絡文學出海的整體性態勢。網文出海成長為網絡文學明亮的新景觀。2023年網絡文學海外市場規模超40億,海外活躍用戶總數近2億人。中國網絡文學作品的翻譯語種達20多種,涉及東南亞、北美、歐洲和非洲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截至2023年末,各海外平臺培養海外本土作者近百萬,創作海外原創作品150余萬部。網絡文學堅守中國精神之本,同時尋求世界文明的共同之處,不斷以文學性的書寫和藝術化的表達,讓世界更真切地了解中國新時代的偉大變革和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

    網絡文學成為新時代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新載體和新景觀,網絡作家成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的生力軍。體現主流價值、助力文化建設、賦能產業發展、傳播中國形象等,在網絡文學中得到了綜合性表達,并漸形成新時代網絡文學的大生態。世界網絡文學主場在中國,中國網絡文學的世界性寫作成為新時代文學的鮮明亮點。

    (作者系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委員)

    模特私拍国产精品久久| 99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 | 思思久久精品在热线热| 九九99久久精品国产| 99热精品在线播放|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一区| 99久久综合精品五月天| 亚洲精品日韩专区silk|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免费久久| 色综合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 91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精品| 免费精品国自产拍在线播放|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36|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发布|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青青日本| 思思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66| 国产精品自产拍高潮在线观看| 国产真实伦偷精品|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国产精品1024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系列国产精品制服丝袜第|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二代|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夜色视频一级区 |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午夜DY888国产精品影院|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2015| 精品国内片67194| 国产精品污WWW在线观看|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大伊香蕉精品一区视频在线| 97精品依人久久久大香线蕉97|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盗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