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鴨綠江》2024年第7期|張行方:尋仙昆崳
    來源:《鴨綠江》2024年第7期 | 張行方  2024年10月10日08:20

    昆崳山,位于膠東半島東端,西距煙臺市區約百里。“昆崳”之名較生僻,有的外地人初見,會誤以為“昆侖”。無獨有偶,煙臺市區有一座小山,名曰“毓璜頂”,“毓璜”二字,外地人也易誤讀,早些年我家住附近,常遇到外地游客打聽“硫磺頂”。不怪人孤陋寡聞,實在是山名不見經傳。

    雖然偏居海隅,昆崳山的歷史還是頗為悠久的,古代方志中多有述及。此山屬長白山系,嶗山山脈,古稱“根余山”,又稱“麻姑山”、“姑余山”,《十六國春秋》稱其為“海上諸山之祖”,《齊乘》稱“秀拔為群山之冠”。“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昆崳山主峰泰礡頂海拔922米,在齊魯諸峰中僅列第八,卻是名副其實的仙山。千百年來,它一直籠罩在一派仙道傳說的云霧中,古人認為,神話傳說中的蓬萊、瀛洲、方丈這三座海上仙山,皆由此山派生而來。自戰國時期始,君王諸侯為圖霸業長久、生命永續,紛紛尋求長生不老之術。史載,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先后派人進山尋仙問藥;秦始皇、漢武帝分別數次東巡至此,祀神求仙,以期永年。漢魏以來,多有隱者修道其中,昆崳山成為方仙術士向往的圣境。唐末五代時期,麻姑的傳說在此肇源。金大定七年(1167年),咸陽道士王重陽自終南山云游至此,隱棲修煉,授徒傳道,昆崳山由此成為道教全真派發祥地,被尊為“全真祖庭”,香火盛極一時,累代不衰。

    我第一次去昆崳山,對上述這些均一無所知。那是上大學期間,具體年份不記得了,只記得當時是暮春,我們十幾個同學相約,去昆崳山春游。那時候,我正苦苦暗戀一人,情意繾綣,卻怯于表白,心煩意亂,正好借春游出去散心。在山中一日,我滿腦子想著那位美麗的姑娘:遠眺藍天白云,近聽松濤陣陣,欣賞山花爛漫,低頭臨水照影,流連山水之間,時時處處浮現她的笑容和倩影。山中物候遲,“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在無染寺,我們沒見到桃花,卻遇見一株三百余年的白玉蘭,當時正值花期,滿樹粉黛,姿態萬方,宛若仙氣飄飄、亭亭玉立的仙女。或許由于這個先入為主的經歷,在我的印象中,昆崳山一直是一座女性的山,晦明朝暮,盡顯陰柔峻秀之美。

    參加工作后,我又多次去昆崳山,有時是公務,有時是游玩,近三十年下來,已不下十余次。一年四季,山中景色各異,感受亦大不不同。春天,樹杪萌發新綠,油菜花、杏花、桃花、石竹、山櫻、映山紅次第盛開,處處山花爛漫,宛若五彩云霞;夏天,草木蔥蘢,綠意盎然,山中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是天然的“森林氧吧”,而氣溫又涼爽,環境清幽靜謐,尤適宜消暑養生。秋天,不同的植物群落,呈現出豐富多彩的色調:藍天下,火紅的黃櫨、五角楓,暗紅的鹽麩木、樗樹,金黃的山胡桃、鵝掌楸、銀杏,枯黃的麻櫟、桲欏,淡黃的黃檗、紫椴、三椏烏藥,在蒼松翠柏映襯下,將昆崳山渲染成一幅幅色彩斑斕的油畫。冬季,白雪皚皚,清寂寥落,常遇城市人暫別俗務,盤桓山中,或觀中圍爐品茗,或林中踏雪尋古,如古時王子猷訪戴,“乘興而來,興盡而返”,往返之間,什么煩憂都忘了。

    去年夏天,我們一行人去昆崳山采風,主題是考察體驗膠東仙道文化。車子駛入山中,仿佛游進一泓深潭,滿目清涼撲面而來。下了車,我們爬山涉水,躍石過澗,將身體和心情交付青山,所有俗世縲紲都拋于山水之外。首站到無染寺,三百年玉蘭猶在。樹還是那樹,山還是那山,水還是那水,與三十年前相比,看不出有何變化,每次置身其間,都有物是人非之感。變化明顯的是人類近時的營造。山中曾有駐軍,此處昔日為陸軍某師部駐地,部隊撤防后,營房多已頹圮,被萋萋雜草接管。溪水淙淙流淌,億萬年如斯,在巖石上沖出一個數米見方的石臼,其中碧水滿盈,澄澈見底,人稱“王母娘娘洗腳盆”。水至清卻有魚,一尾尾紅鯉、青鰱,在藍天白云間往來游弋,優哉游哉,一如游人恬適自在的心情。

    昆崳山最值得稱道的,是其谷幽林深,植被豐茂,被譽為“膠東植物王國”。山中野生植物種類豐富,有國家Ⅰ、Ⅱ級保護植物7種,分別是:銀杏、胡桃楸、中華結縷草、野大豆、水曲柳、黃檗、紫椴。2008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昆崳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這是山東省第一個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漫山林木繁茂,其中最多的是松樹。這里是中國赤松的原生地,有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赤松林。赤松喜光,耐貧瘠,鐵干挺拔,虬枝盤曲,屹立于巉巖縫隙間,有仙風道骨之姿。若用一種樹,來代表昆崳山,毫無疑問應是赤松,因為它從外形到內在,都非常符合昆崳山乃至膠東的特質。漫山遍野的赤松,讓昆崳山披上仙氣飄飄的外衣。

    采風時值仲夏,山中空氣清新,雜糅了山野和草木清香,深呼吸如品佳茗,可以醒腦提神。放眼望去,滿目翠微鮮活,令人心曠神怡。夏日開啟了浩大的生命盛典,林中綠分五色:墨綠、幽綠、翠綠、嫩綠、淡綠……微風吹拂,光影搖曳,光與綠交相輝映,如同妙曼的舞蹈。頭頂枝葉扶疏,細碎的光斑篩下來,閃閃爍爍,斑駁變換。仿佛天上有一雙看不見的手,將陽光分成大小不等的碎塊,大的分給赤松、黃檗、紫椴、麻櫟、胡桃楸等高大喬木,小的分給溲疏、山櫻、映山紅、柞櫟等灌木和小喬木,更細小的,分給了巖蕨、山麻楂、酢漿草、野百合、苔蘚等草本植物。這是大自然的秩序,一切都井井有條。

    我們在林中穿行,一邊觀賞,一邊舉起手機,拍花,留影,心情愉悅舒暢,如回到許多年前。昆崳山是中草藥寶庫,已知野生中藥材有1267種。我借助手機軟件,竟然辨認出桔梗、元胡、黃芩、天麻、丹參、夏枯草等數種,發現的樂趣滿滿,超越了采摘的欲望。幾只蝴蝶在花蕊間忘情流連,一邊貪婪地吮吸,一邊興奮地震動著翅膀。忽然突發奇想,昆崳山成為古人尋藥與養生修煉之地,想必與盛產藥材有關吧,只不過,這醫治調養之藥易得,長生不老之藥難尋啊。

    樹木繁茂,成為鳥的天堂。“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樹冠篩下細碎的陽光,也篩下清脆悅耳的長囀短鳴。不知名的鳥兒只聞其聲,不見其形,藏在綠葉間,用我們聽不懂的語言交流。昆崳山是鳥的綠色家園,也是東北亞內陸與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的重要驛站,記錄鳥類260種,占我國鳥類種數的19.6%。其中,Ⅰ級保護鳥類有東方白鹮、黑鹮、金雕、白肩雕、丹頂鶴、白鶴、大鴇、中華秋沙鴨等8種,Ⅱ級保護鳥類有40種。我的攝影師朋友中,有多位拍鳥“發燒友”,他們自稱“鳥人”,經常背上“長槍短炮”,深入昆崳山中拍鳥。鳥兒從他們鏡頭里飛過,留下許多輕盈美麗的影像。

    在林中穿行,偶見野生蘑菇現身。它們躲在松蔭下,似乎不愿示人,不知是膽小還是羞澀。山中可食用菌類頗多,有松口蘑、靈芝、白乳菇、羊肚菌、紅絨蓋牛肝菌等71種,其中松口蘑是國家級重點保護真菌。在昆崳鎮,路邊偶見售賣蘑菇的山民,清癯的臉上寫滿淳樸。

    九龍池,號稱“齊魯第一瀑”。此處崖壁陡峻,高逾百米,在崖下仰視,水似從天上來,飛流直下,在崖壁上依次沖出九個天然石池,深寬各數米,大小不一,從上到下,如酒斛排列,四季飛瀑不斷,飛珠濺玉,呈長龍蜿蜒之勢,故得名“九龍池”。蔚為壯觀的“龍池噴雪”,向來為昆崳一景。崖壁之上,人小如蟻,我們沿石階攀爬,至崖頂已氣喘吁吁。指點遠山,分別有石猴、石龜、石孔雀、石靴及石老翁,皆惟妙惟肖,動作表情定格千年,不由贊嘆造化之神奇。

    不似南方的山濕潤多雨,北方的山大都干旱,特別是冬季和春季,水源充沛的不多。而昆崳山一年四季水流不斷,一來得益于林木涵養水源,致使中雨不下山;二來得益于水庫河壩眾多,致使大雨不出山。此外,煙臺和威海冬季多雪,是北方有名的“雪窩”,昆崳山春季水源豐沛,想必積雪也起到了裨補的作用。

    山有了水,便平添幾分靈秀和柔媚。采風的隊伍在山中行進,不時在水中遇見自己。山里的水,活潑好動,如淺笑盈盈的少女,潭邊泉邊遇見,谷底溪畔遇見,峰回路轉又遇見;遇見時,嫣然一笑,錯身而過。錯過了,忽又想起,待再尋時,已隱入綠林深處,不見影蹤。

    造訪神清觀,道長視我們為上客,于院內三百余年大楸樹下沏下自制黃精茶,擺出時鮮櫻桃和西瓜,熱情招待。道長姓龔,四十多歲,湖北人,來昆崳山已十余年,平時除了潛心修煉和處理道事,還兼任了煙臺市政協委員和市道教協會副會長,常去煙臺開會。依我之以前的臆想,出家人應是一副閑云野鶴、遺世而立的樣貌,而眼前的龔道長,熱情,大方,健談,笑容可掬,看上去不像是不吃煙火食者,若脫去道袍與混元巾,其實與坊間常人無異。道長似乎察覺客意,于是主動解疑釋惑,說道:道教以黃老思想為依托,主張清靜無為,崇尚自然,它在宣揚出世精神的同時,也是有入世濟世情懷的。譬如元太祖建立大蒙古國后第十七年,即1222年,全真七子之一的丘處機,就是從山東出發,輾轉西行萬余里,抵達中亞的大雪山覲見成吉思汗,“一言止殺”,“救生靈于鼎鑊之中,奪性命于刀鋸之下”,使天下無數百姓免遭涂炭。“和諧世界,以道相通”,道長縱論古今,說到了眼前的山:“昆崳山,山性清凈,乃靜修之山,養生之山,千百年來,多少人來此問道、學道、悟道、修道,返璞歸真,好善利人,遵從大道自然法則,促進人身、家國、自然和諧……”

    參天古樹下,我們吃瓜,喝茶,聽道長娓娓論道,不知不覺中,一個多小時就過去了。遙看翠巒疊嶂,覺得在漫山繁茂中,隱含著一種清寂和恬靜,整座昆崳山亦如一個偌大的道場,一草一木都秉持著道法自然的執念,心無旁騖地潛心修煉。忽然就想起韋應物那首名詩:“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一時迷離惝恍,竟然有隔世之感。

    從神清觀至煙霞洞,沿山徑逶迤而行,頭頂一直有鳥聲相伴。林間晦暝,樹影散亂,仿佛有仙人影跡隱現。沿途山巖下面,支著一根根木棍,大小長短不一,陪同人員解釋:這是山民信仰,反映了人們對大山的敬畏和崇拜;山民認為,山川萬物,皆有神靈,插棍許愿,一根棍代表一炷香,祈求平安健康,千百年來已沿襲成俗。這也與人們護林防火意識有關,支木棍代替燒香,減少了山火隱患。

    到煙霞洞時,天色已近黃昏。煙霞洞為古人修煉處,洞中供奉王重陽及全真七子像,內壁刻有“煙霞洞”三字,字跡遒勁,碑味十足,傳為王重陽所書。附近房基、石礎、古井等遺址尚存,為當年丘處機、馬丹陽、孫不二等人修煉及生息之所。“煙霞”之名,給人以仙氣繚繞之感,或與山市有關。清代王漁洋《池北偶談》載:“文登昆崳山有山市,恒在清晨,遙望之,山化為海,惟露一島,島外悉波濤彌漫,舟船往來。山下人但覺在霧氣中。”山市海市,皆為“蜃景”,成因類似,乃光線經不同密度的空氣層時發生折射,將某處景物浮現空中,從而形成奇幻景觀。昆崳山以西百余里,就是著名的蓬萊丹崖仙境,那里海市蜃樓常現,為八仙過海傳說起源地。膠東自古仙道文化盛行,追根溯源,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象條件或為重要成因。

    在煙霞洞,我們一行人合完影,轉身欲去,忽然聽見有人叫我。回頭看時,別無他人,一女子坐于蒲團之上,手持書卷,正笑吟吟地看我。我錯愕片刻,認出對方是青花女士,昔時鄰居,孩子發小的媽媽。我搬離那個小區已十年,沒想到在此意外碰見。問及原委,才知她前幾年身體不好,辭了職,在山中租了一處農房,改造后搬來居住,平時養花種菜,閑暇時來此處打坐或看書,半年下來,心境逐漸平和,各種慢性病全消失。“這里山好、水好、空氣好、物產好,真是養生福地。”她說著,給我看手機里她目前所住房舍的照片,但見窗含翠巒,山嵐繚繞,果然清凈雅致,宛如仙境。臨別,她邀請我他日去做客,并笑說來時提前招呼,她去水庫釣魚招待。

    昆崳山的魚我倒是吃過,山里待客,一般都少不了所產淡水魚。煙臺臨海,海水魚類豐富,人們平時吃海魚較多,淡水魚吃的少,多嫌其有泥腥味。事實證明,昆崳山的魚不但不腥,還特別鮮美。魚好,是因為水好。據介紹,山區內有大中型水庫5座,小型水庫63座,總庫容34300萬立方米。溝夼縱橫,澗澗有水,形成大小河道1300余條。水滋潤著山,山涵養著水,山水良性循環,成就綠水青山。

    好山好水,不負有心之人。絕版的山水,往往地處險遠,為人類欲望難以抵達的地方。昆崳山林場成立于1944年,經過幾十年采伐,林木資源一度枯竭。后來,林場職能轉變,人們收起斧鋸,拿起?锨,由伐木改為封山造林、護林防火。又是幾十年過去,膠東“綠肺”蔚成大觀,已成為重要生態屏障。“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如詩如畫的綠水青山,成為生態保護最好的詮釋。

    昆崳十二景,我多數都曾去過,有的還去過數次,因為每次都是陪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去,感受和收獲亦大不相同。唯一沒去過的主峰泰礡頂,是觀賞“昆崳疊翠”的最佳點,因為此前每次來都來去匆匆,所以至今未登上過。同行中有半數人去過,據說登上泰礡頂,向北、東、南三面均可觀海,最壯觀的是東面海上日出,云蒸霞蔚,猶若瑤臺仙境,令人胸中頓生“壽山福海”之感。期待來日專門去主峰,彌補過而不登的遺憾。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當晚,采風團入住龍泉酒店。酒店所在地歸牟平區地界,但樵風山影,仍屬昆崳。一天的勞累讓大家意興闌珊,而晚餐菜肴一上來,個個又來了精神。滿桌飯菜皆山中特產、農家特色:一盆湯白肉美的淡水魚,一盤油炸蝎子和哈蟲(一種蛀食柞木的天牛幼蟲),一盤炒松蘑,幾份時令菜蔬,加上一籠山菜包子和山里產的玉米、地瓜、南瓜,令人食欲大開。店家特意介紹:全是綠色食品呢,山里已經五十多年沒打過農藥了。最后端上來的是一盤桃子。大家拿起桃子看,桃是新鮮好桃,但看上去與普通桃并無二致。店家笑著說,這可是麻姑獻壽的蟠桃呢。大家于是想起,這里還是仙女麻姑傳說的發源地,山區有“麻姑洞天”、“麻姑觀”、“麻姑廟”、“麻姑冢”、“仙姑頂”“麻姑仙閣”等遺跡。大家想著“麻姑獻壽”的傳說,吃桃時便覺別有滋味。

    晉葛洪《神仙傳》中詳細記載了麻姑的故事。東漢時,麻姑修道于昆崳山中,應仙人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經家,年十八九,自謂“已見東海三為桑田。”魏晉以降,麻姑被尊為“仙壽娘娘”,各地建壇立廟祀奉。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宋徽宗下詔賜封麻姑為“虛緲真人”,自此,麻姑作為“長壽、健美、聰明、正直、純潔”的象征,受到民眾崇拜。“麻姑獻壽”的傳說,流傳廣,影響大,記得幼時,我家里就曾貼過這樣的年畫。縹緲美麗的傳說,反映了人們對健康長壽的追求和向往。然而,人世間哪有什么神仙、仙境,所謂仙境,不過是隱逸者逃避世亂、寄寓身心的逍遙凈土,而地處偏遠、好山好水的昆崳山,正好滿足了他們對玄幻仙境的想象。

    深夜,昆崳山被巨大的寂靜罩住。一彎新月照臨,尋仙者們已進入夢境。窗外,山影巋然,似打坐的仙人,陷入冥想。眾鳥沉寂,蟲鳴唧唧,多少世事滄桑,都融在茫茫夜色中。

    【張行方,山東日照人,現居煙臺。作品見于《散文》《中國校園文學》《山東文學》《鴨綠江》《北方文學》《膠東文學》《青島文學》《人民日報海外版》等報刊。曾獲第五屆劉勰散文獎。】

    午夜精品视频任你躁|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 国产在线精品二区韩国演艺界| 四虎永久在线日韩精品观看|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a精品不卡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 国产精品一二三区| 久久午夜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亚洲aⅴ在线影院|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99热|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 亚洲午夜精品国产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系列高清精品第一页| 国产精品爆乳在线播放第一人称 |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惠民福利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乱精品 | 日本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女人毛片国产|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免费不卡| 国产精品爆乳在线播放第一人称|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第13页|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漫画|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久热香蕉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熟女一区二区| 午夜三级国产精品理论三级 |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观看97| 亚欧洲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老牛精品亚洲成av人片| 精品国产三上悠亚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