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當代人》2024年第9期|金占銳:老宅群像
    來源:《當代人》2024年第9期 | 金占銳  2024年10月10日08:15

    王立年宅

    在臺坡村,我與一座老宅對視。

    假若不注意觀察,你一定會不經(jīng)意間濾掉。王立年的宅院沒有院墻,沒有街門,甚至連柵欄都略去了。歲月如一塊橡皮,把老宅擦拭干凈,擦拭得支離破碎。現(xiàn)在大地之上殘存著的只有佝僂瑟縮的土坯房子與院南隅一方用破木板圍攏成的廁所。曾經(jīng)的東墻、街門與南面的柵欄早就在畫面中抹去了。就連遮風擋雨的房頂也凹了下去,凹成一口大鐵鍋。“鍋底”的部位低垂,橫木怪誕地錯搭著,像極了一場慘烈的事故。

    不知是在暴雨如注的六月,還是在大雪紛飛的臘月,老宅不堪承重,伴隨著一聲凄厲的慘叫,瞬間垮塌。從那時起,它成了一處殘缺的建筑,具有一種悲壯之美,是臺坡村的另類符號。

    我是在一個日光溫煦的午后無意中瞥見那座桃花掩映的老宅的,一種莫名的悲愴推動著我走近它。我憂心忡忡地立在老宅的腹地,近距離觀察它的每一寸肌理。亂木堆砌在它的西面,破磚爛瓦則填塞在它前面窄狹的空地,一棵經(jīng)年的梧桐枯死在輕盈的空氣之中。偶有農(nóng)人神色匆匆地踩著它的肚腹前行。它是一個破碎的夢,是王立年的心結(jié)。

    作為最早離開臺坡村到都市的定居者,三十年的櫛風沐雨,王立年在都市立足,學會了那里的生存法則。他極少回鄉(xiāng),尤其當老宅毀壞之后。我見過他兩次。一次是十一年前,北地霜寒,他站在老宅的枯木前發(fā)呆。我們沒有說話。沉默像舊宅院,闃然空落。一次則是前年清明,他回村祭祖。面對塌落的老宅,他滿目蕭然。我喊他哥。他看了許久,認出我。他指著堅硬的路面說,我小時候,這里還有一棵棗樹……

    他的眼神變得活泛,變得豐盈,又在活泛與豐盈的罅隙里填塞著難以言表的凄愴與酸澀。好比昔年的舊事穿越久遠的時空復現(xiàn)在眼前,他又是那個不羈的少年,在庭院里薅薺菜挖蟬蛹摘花生,在母親的庇護下長大,親戚贊嘆,鄰里褒獎,三好學生的獎狀讓老宅發(fā)光。后來,他去了城市,發(fā)芽開花,一點點站穩(wěn)腳跟,在鋼筋水泥中尋獲一方安穩(wěn)。然而老宅的身影還在思念里風雨如磐,在記憶中歷久彌新。直至前年與老宅的那次交集,他才徹底醒悟,他早已失去了故鄉(xiāng)。 

    杜懷民宅

    循著主街的水泥路面東去,在街心以北,一片開闊的空地,像一塊規(guī)則的疤痕倒扣在村莊中央。空地后面是杜懷民宅院。它不與其他宅院等排,而是退居兩丈有余,如一顆豁牙突兀地匿藏在唇齒之間,以示它的隱忍、厚澤與謙卑。兩棵柿樹分立左右。秋風搖曳的季節(jié),金黃的果實綴滿枝頭,色澤飽滿明艷,柿球碩大圓潤,與周遭的枯萎衰敗相悖,更與兩旁的二層洋房相諧。街門上的木匾是懷民一家人的真實寫照,鎏金大字“謙受益”依然沐浴在熹微的晨光之中。那是家風,是傳統(tǒng),也是一個家庭的興旺之本。

    杜家一門三代都是讀書人,老爺子已故,曾為抗戰(zhàn)做過宣傳,奔走疾呼。懷民父親一生扎根鄉(xiāng)村,在村小學任教,在紙堆里著書,以綿薄之力教諭鄉(xiāng)民。懷民兄弟二人,兄長省師范大學畢業(yè),毅然留教鄉(xiāng)中;懷民在鄰市學院學種植,臺坡村一帶的溫室大棚像火柴盒一樣散布在田間地壟,支撐起村莊向好發(fā)展。那些大棚有個共同的主人,便是杜懷民。

    門鈸的銅綠足見時光的雕琢與匠心。門身的朱漆斑駁脫落,露出木質(zhì)的基底。推開門,滯重的聲響穿過街巷,帶給人們老房子特有的古樸與典雅。那些像巨獸一樣林立的洋樓在這座老房子面前稍顯遜色,知趣地低下頭。門首的抱鼓石上面的花紋已辨別不清,不知是花鳥魚蟲、器物什錦或是瑞獸祥云。至于門簪、門扇、門檻全都古色古香,雅趣橫生。

    杜懷民的宅院陳舊卻完整,窄狹卻端正。走進庭院,規(guī)制與布局和普通的老宅并無二致,只是西廂房是個特例。別家的西廂房往往是雜貨間。農(nóng)具、炊具、日常用度都擁擠在逼仄的房間。懷民的西廂房被各色圖書填滿,政治的、經(jīng)濟的、哲學的、藝術的、文化的,還有一部分農(nóng)業(yè)科技,像一鍋大雜燴,你卻能清晰地看到每種食材的線條與邊棱。一行行,一列列,條目清晰地鋪排在架子上。

    它對村民免費開放,尤其喜納學齡孩童,我在兩年前造訪過一次。在莊重的原木書桌前,懷民曾與我談到費孝通的《鄉(xiāng)村經(jīng)濟》。他將深沉憂思均勻地涂抹于眉目,話語間卻洇透那么濃烈的希冀。陽光透過窗欞投放在我們腳邊。話題溫暖、厚重、鞭辟入里。基礎設施建設、教育水平、醫(yī)療條件、社會保障,乃至陳規(guī)陋習與移風易俗、人口外流與回鄉(xiāng)反哺、土地閑置與承包流轉(zhuǎn),關于鄉(xiāng)村的方方面面,懷民都有一雙洞穿世事的慧眼。 

    張永超宅

    灰底、紅磚、平頂、玻璃窗,綠漆粉刷的木門,一堵低矮得似乎一條狗或一只貓隨便邁步就能跨過去的老墻,凡此種種,共同構(gòu)成了張永超的宅院。在臺坡村,這樣的院落不在少數(shù),它們與新式洋樓或網(wǎng)紅別墅相互交織,錯落有致。所不同的是后者傲岸、張揚,而前者天然、古樸、含蓄內(nèi)收。新房步步緊逼,老宅節(jié)節(jié)退后。

    相比之下,張永超的紅磚宅院更結(jié)實、更耐用,存活得也許更久長。磚混結(jié)構(gòu)的宅第直到現(xiàn)在仍是臺坡村的中流砥柱,即便是后起之秀也仍采用磚混,至于模塊建房、框架結(jié)構(gòu)或鋼筋混凝土等新鮮事物,村民往往持觀望態(tài)度。應該說,張永超的老宅是村莊里磚混結(jié)構(gòu)(特指質(zhì)地硬實的紅磚)最早的那批房屋。

    在張宅東屋的檁條之上,赫然寫著“建于1986年”的毛筆字樣。時間久遠,那字跡卻未暗淡。它記錄的是這座房子的生辰,也是紅磚老宅的起點。此后,村落里被這種紅磚裹挾,像一場自由的風吹紅了大地。最早的磚混老宅的房頂與木材有著不解之緣,桁木、檁條與椽子搭積木一般交互在一起,共同支撐其上的葦席與細土。應該說,這部分是運用古代木構(gòu)建筑傳統(tǒng)最為熨帖的。葦席細密瘦硬,一根一根跟鉛筆似的,鋪排,不漏縫隙,上面的灰土偶然掉落,但絕不至于倒塌。

    張永超至今記得夏日的午后,他躺在榆木床板上數(shù)檁條,看著壁虎在葦席間捉蚊蠅。冬天的夜晚,鄉(xiāng)村寧靜,就連犬吠也被白雪吞沒了,他坐在爐火旁,蜂窩煤的熱量一絲絲鉆進他的體內(nèi)。他冥想、思索、內(nèi)省與自我陶冶。老宅永遠冬暖夏涼,有人情味。他跟著祖父睡到十余歲,看著父母雙親垂手侍立,精心奉養(yǎng),直至祖父的氣息化為一縷煙氣散佚凈盡,他們才離開那座老宅,搬往縣城。不久,兩位老人厭倦了鋼筋水泥、樓宇林立的小區(qū)生活,決然回鄉(xiāng)。

    此后十年,張永超相當于兩棲動物,他把縣城的房子比作水域,如若不是妻子執(zhí)意,他早就回到老宅這片“陸地”了。他把時間五二歸類,“五”指周一至周五,那是縣城的束縛生活,“二”則是周末兩天,他開上車拋開諸多煩惱一溜煙回了老家。他始終覺得自己是一個倦客,南來北往,只有老宅才是歸宿。他迷失的本性與孤傲的心魂在老宅得到最大程度的修補。 

    楊萬中宅

    曾經(jīng)的地標性建筑在歷史的褶皺里失去了昔日的光澤與高度,被各種新式住房所超越。然而勝利者的姿態(tài)卻未讓某座老宅渙散頹敗,它依然是村人口頭談論最多的去處,也是臺坡村最為雜沓的場所。

    它有著眾多名稱,這取決于人們的習慣,也來源于時代的加持。你可以叫它供銷社,小賣鋪,超市,門市,或者直接稱呼“楊萬中”,都指向那座紅磚老房。楊萬中老宅與張永超老宅同屬磚混結(jié)構(gòu)(特指紅磚),區(qū)別在于建造時間的早晚(張永超是20世紀80年代,而楊萬中是20世紀90年代)與房頂構(gòu)造的差異。張永超老宅的房頂停留在木條與蘆葦?shù)慕Y(jié)合體層面,楊萬中的老宅則采用預制板上頂了。

    楊萬中的老宅常常引來成群的鳥雀。它們在電線桿上,在房頂上,在晾衣繩上,在院子北隅的山楂樹上,在絲瓜架以及豆角架上,窺伺、等候,趁機覓食。食材是楊萬中堆放在院落里的各類零食。楊萬中也不驅(qū)趕它們,反倒誠心供養(yǎng)它們,有時還把面包撕開,把餅干搗碎,扔在院落中央。鳥雀們最喜愛楊萬中的老宅,有樹、有花、有菜蔬,亦有美味佳肴。這里是天然的鳥窠擇選地。老宅房頂?shù)念A制板被鳥雀們看中,它們在預制板材的空洞里筑巢,安頓下來,繁衍生息。于是,頭頂?shù)娘w鳥與墻根的鳥糞共同構(gòu)成奇特的景觀。

    楊萬中并不缺錢。但他從沒想過把老宅翻新。他對村人說過,“翻了新房,鳥們就找不到家了”。這當然是一句戲謔的話語。這群鳥雀給予這座老宅以及走進老宅的人由衷的信任。還有一種可能,它們已經(jīng)沒有其他地方可以筑巢與覓食了。這座老宅是楊萬中的家,也是它們最后的退守。

    趙路平宅

    在鄉(xiāng)下,如果房子恰好是一條路的終點,我們可以理解為像射線一樣,房子是端點,路是那條射出去的直線,這樣的房子,村民的習慣理解是兇煞。破解之法是往臨街的墻邊擺放一口大甕,或破缸,或青石,或往墻上嵌刻“泰山石敢當”幾個大字,其目的是辟邪、禳災與求福。趙路平的宅院則不同,他種下三行早園竹。

    這三行竹子在臺坡村是破紀錄的。臺坡村長達四百多年的歷史當中,還沒有竹子的影子。趙路平是第一個將竹子請進村里來的。從此,竹子便在臺坡村如星星之火燎原。如今已經(jīng)有三十余戶人家種上竹子。趙路平的竹子在屋脊邊精神抖擻,在南街旁抬頭挺胸。無論初春或隆冬,那些竹子始終保持著昂揚的姿態(tài)。你路過它,凝視它,會被它的氣節(jié)所折服,所打動。竹子是有靈性的植物,是趙路平宅院的標簽。

    其實,不必完全用竹子來代指那座老宅。目光放遠一點,你會看到趙路平老宅的新氣象。青灰的瓦片讓平頂徹底走入史書。趙路平的瓦扣得最早,且最有特色,你能清晰地看到山墻與屋脊的線條,瘦硬、曲折,仿佛如椽大筆揮就。圍墻涂成白色,簡潔、典雅、中正,猶如一墻飛雪。門窗為鋁合金材質(zhì),門框則為赭石色,做到古典與現(xiàn)代相交融。小院簡直是一座微型花園。有些花常有,有些則罕見。微風拂來,百花搖蕩。當你置身其間,你發(fā)現(xiàn)它們才是這座宅院的主宰。

    南屋上方鑲著一塊長方形匾額,上書“敬農(nóng)軒”三字,行楷結(jié)合。推門而入,濃郁的田園風情撲面而來。木箱、篾筐、草墩與高粱莛所穿綴而成的箅子,它們規(guī)整地擺放在地上。在它們的間隙穿插著熟稔的麥穗、帶皮的玉米棒、一扎高粱穗,大豆、芝麻、谷子、棉花。它們作為農(nóng)產(chǎn)品展覽的原生態(tài)素材,泰然橫陳在老宅院的懷抱。它們是農(nóng)物,是標本,更是趙路平一樣的農(nóng)家人對土地的摯愛與濃情。

    不可否認,在鄉(xiāng)下,一座座老宅拆掉了,更多的老宅倒在歷史的進程之中,被美式、歐式、地中海式等諸多風格所取代,被豪奢、尊享、頂級等一眾宏巨與偉岸的詞匯所攻伐。然而,當我們重新審視,總有些老宅在鄉(xiāng)村恬淡的時光中向陽而生。

    【作者簡介:金占銳,河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見于《散文百家》《美文》等,出版長篇小說《斯世永懷》。】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fulidown国产精品合集| 精品99久久aaa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麻豆欧美日韩WW| 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牛牛|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精品视频 | 精品国精品无码自拍自在线| 99热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一精品一aⅴ一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lv| 91精品久久国产青草| 秋霞久久国产精品电影院| 惠民福利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乱精品 |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51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不卡| 国产精品一二二区| 99re6在线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538prom精品视频线放|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妇女一二三区| 色综合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线观看不卡|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成人|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观看不卡 | 97视频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91综合国产91久久精品| 潮喷大喷水系列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2| 亚洲第一永久AV网站久久精品男人的天堂AV | 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小说|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卡顿| 亚洲伊人精品综合在合线|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 91在线精品中文字幕|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国产嫩草| 久久精品水蜜桃av综合天堂| 青青草原精品99久久精品66|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