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影像的歷史與價值》:探尋視覺文化的魯迅意義
陳力君的新著《魯迅影像的歷史與價值》從視覺文化領域和維度,展開對魯迅影像歷史的考察和價值的探索,力求深度性地發掘出蘊含其中的多重意義,可以說是魯迅研究領域中的一種新拓展、新開掘和新成就。
經過百多年的經典化過程,成為經典的魯迅,其價值和意義是多方面的,學界對此做了大量的、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諸多的學術成果,形成不少的學術共識。在這種情形下,陳力君的新著《魯迅影像的歷史與價值》另辟蹊徑,重點從視覺文化領域和維度,展開對魯迅影像歷史的考察和價值的探索,力求深度性地發掘出蘊含其中的多重意義。可以說,這是魯迅研究領域中的一種新拓展、新開掘和新成就。
影像作為視覺文化的重要載體和表達方式,它不僅僅只是純粹的歷史景象記錄,而在其中蘊含著深厚的歷史與文化的價值與意義。陳力君充分地注意到了這一點,她由此開展對魯迅影像歷史的系統考察,努力揭示出視覺文化的魯迅意義,這是極具學術研究價值的。相對于抽象的文字記錄,直觀、形象、生動的可視、可觀性的影像記錄和圖形呈現,則是以強大、強烈、鮮明的視覺沖擊力方式,直接訴之于人的感官,進而在人的腦海和心靈中烙下不可磨滅的映像,展示出影像圖形藝術的巨大魅力。應該說,這是視覺文化的影像圖形傳播功能的強大所在,也是鮮明特色所在。陳力君的魯迅影像研究緊緊地抓住了影像在視覺文化視域中這個特點,發現了這個新的學術研究生成點和增長點。她認為,通過對魯迅影像的歷史考察,該領域至少有五個方面的問題,值得認真關注:一是魯迅精神資源與視覺文化的關系;二是魯迅創作發生與視覺文化的關系;三是魯迅思想與視覺文化發展的關系;四是魯迅關注的漢畫像、連環畫、木刻和電影等領域的對象如何轉化為視覺形象的問題;五是視覺藝術是如何傳達魯迅的思想內涵和作品意蘊的。可見,她對于魯迅影像的研究,是建立在她對魯迅研究的整體認識和把握之上,有著自己縝密和嚴謹的思考,并非只是選取一些純粹的影像圖形,也非只是單純攝取一些影像而作單一的圖形分析和闡釋,而是通過這種建立在魯迅研究整體觀之上的影像研究,讓整個影像研究的視野得以開闊,審視的眼光得以更具穿透力,正如她自己所說的那樣:“影像資料沖擊力既有的魯迅研究思路和方法,它們能夠全面、完整和鮮活地復觀魯迅的生活和經歷。”
當然,復觀魯迅的生活和經歷,應只是她研究魯迅影像的一個方面,或者說,只是提供一種新的研究方法的基礎。對于學術研究,尤其是對于魯迅研究來說,重要的還是要從中探尋和發掘出深蘊其中的歷史和價值,揭示出這些影像資料對于歷史、當下和未來發展的意義。陳力君的魯迅影像研究,自覺地遵循了這個法則。沿著對魯迅影像審視和開掘的思路,她以上、下篇共七章的結構方式,整體而系統地對魯迅影像進行了深入研究,展開了對其歷史和價值的認真考察。例如,在梳理魯迅傳記電影文獻片和電視記錄片的歷史基礎上,她分別以“衍化的魯迅影像”為題,分析論述了影視中的魯迅形象。同時,又以“全景攬照魯迅故事”為題,重點分析探討了浙江電視臺導演史踐凡的魯迅影像塑造特點,以點帶面地分析和闡釋了魯迅在“家族破落境遇中的成長故事”,在“求學求知階段的人生經歷”,在“創作、情愛與生活”中的夫婦形象,從而較為完整地通過影像呈現出了魯迅形象塑造的主要過程,以及給予人們心目中的魯迅形象的全方位造型。此外,她還分別選擇連環畫影像對魯迅形象的塑造,以及魯迅作品影視改編中的影像展示,揭示出魯迅影像化的地域和風格特色,最后,又擇取“日本的魯迅形象”這個重要的域外影像資料,重點分析了北野英明漫畫《魯迅》中的魯迅形象,以及太宰治的小說《惜別》、石垣政裕的劇作《遠火——魯迅在仙臺》、霜川遠志的劇作《魯迅傳》、井上廈的劇作《上海月亮》,以及北野英明的另一部漫畫改編作品《漫讀〈阿Q正傳〉》中所共同塑造的“仙臺魯迅形象”,從而勾勒了一幅較為完整的域內和域外由魯迅影像而塑造的魯迅形象系列,讓人們從歷史影像的演化中,看到了一個直觀可視的、鮮活生動的魯迅形象及其所蘊含的意義,這不僅打開了認識魯迅的另一扇窗戶,而且更是為人們親近魯迅、走進魯迅的心靈世界,提供了另一種方式和途徑。
通過魯迅影像的歷史與價值的梳理、發掘和深入研究,陳力君在為人們呈現一種可視性極強的魯迅形象的同時,也為我們從中深刻揭示和領悟魯迅的意義,提供了重要的視覺文化維度,探索了創建魯迅影像研究新范型的可能性。如同維柯在《新科學》中所指出的那樣,原始人只是通過用自身“已知事實”來替代對“未知事物”認識,并由此建立起認識轉化的修辭方式,而現代人則更善于用符號、圖形、影像等記敘方式,來認識和領悟深蘊其中“隱喻的思想”,并通過運用“轉義修辭”方式,得以在認識上進行更具新穎性、更具創造力、創新性的意義蘊藉和賦予。陳力君對于魯迅影像的研究,也充分地表現出了這個特點。在她看來,將影像的“隱喻”置于視覺文化中加以審視和發掘,就不難發現蘊藉其中的意義及其功能的賦予。她認為,探尋視覺文化的魯迅意義,將會使“魯迅研究中的影像史料越來越豐富,可闡釋的空間越來越廣闊。這些充滿人間煙火味的魯迅影像突出了既定的研究思路,激活了靜止和固化的魯迅形象”。
正是在這種研究理念的指引下,陳力君分析了以往魯迅影像研究未能引起重視的緣由,強調指出“影像資料不僅豐富魯迅研究的內容,而且改變了理解魯迅的方式”,“豐富了魯迅研究的層次,延展了魯迅研究的文化實踐”。應當承認,以往的魯迅研究在影像研究方面是有所欠缺的,或者說給予的重視度是不夠的,尤其是未能在視覺文化視域和維度中,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發掘和探尋作為經典的魯迅的意義。所以,在視覺文化中擇取魯迅影像資料進行深入研究,陳力君有自己系統性的、深度性的考量,表現出了一種勇于探索和開拓的學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