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提克·拉希米《土地與塵?!罚合M兄鹧嬉粯拥募t色
《土地與塵?!罚痉ā堪⑻峥恕だC字ǔ浅霭嫔纾?024年3月
血與火,沙與塵,遠離現代文明的戰后廢土透著一股非現實感,但這卻是阿富汗人民真實的生活環境。在小說《土地與塵?!分?,作者阿提克·拉希米剖開了阿富汗民族內心最深處的傷痛,將其濃縮萃取于這個短小精悍的故事中,呈現給每一位讀者。
傷痛的切片
小說中沒有出現任何關于戰爭的正面描寫,卻帶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拉希米將戰爭的傷痛隱藏在了每一個細節中,小說的人物、舞臺,甚至時間感知都做了精心的設計。他還運用了大量的側面烘托和豐富的隱喻來制造張力。
故事的主角是一對剛剛在戰爭中流離失所的祖孫,老人要去礦區給兒子報喪,而孫子在爆炸中失去了聽力。一老一幼的組合暗示了青壯年都投入了戰場,具有暗示性的留白在小說中還有多處,拉希米深知讀者的想象力是遠比小說描寫更強大的武器。當讀者在腦海中補全剩下的部分時,戰爭的殘酷性得以凸顯。
小說的舞臺恰如標題所示,只有土地和塵埃。讀者的第一印象是空曠:一個警衛室,一家小店,剩下的只有破橋和若隱若現的遠山,整體就像一幅樸素的簡筆畫。這片空蕩蕩的布景既暗示了阿富汗的一切已被戰火焚毀,又象征了人民空洞的內心。對于他們而言,戰爭是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摧毀。難民不僅無家可歸,甚至連家園本身的概念都一并消失。
“土地”與空曠掛鉤,“塵?!眲t帶來了晦暗和模糊感,戰火中人的身影也是模糊的。小說中除了祖孫兩位主角外,出場的還有警衛和店主等角色。然而,每個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被壓縮到最低程度。他們無暇也無力去了解他人的痛苦,因為互相寬慰在這里無濟于事:戰爭中的人就像塵埃一般,隨時會消散。
拉希米也有意控制了小說的時間流速。在故事的前半程,老人一直在等待前往礦區的車。折磨人的灼熱與干渴,吵鬧的孫子,不耐煩的警衛,似乎永遠也不會抵達的車,等待的煎熬感從每個細節中滲透出來,時間仿佛靜止了一般。這段場景真實地反映了戰時普通人的狀態。人對于時間的感知來源于穩定規律的社會秩序,當戰爭將日常規則悉數破壞時,普通人既沒有可以在當下專注的日常事務,也沒有可以期待的正面未來,只能陷入迷惘的等待中。
茫然讓時間變長,痛苦則讓時間變慢。老人的煎熬感并不完全來自于等待,還來源于內心矛盾的掙扎。拉希米用大段細膩的心理描寫將老人復雜矛盾的思緒傳遞出來。如果見不到兒子,失去親人的痛苦只需要老人自己承受;一旦見到兒子,痛苦不僅化為了兩份,他還可能要面對兒子為了復仇而失去生命的愈加痛苦的終局。在天人交戰的同時,親人死前的場景也一遍遍在老人眼前回放,反復折磨著老人碎裂的心。
小說使用第二人稱的敘事方式,將讀者拉入故事中,短暫地體驗這片戰火紛飛的土地上的傷痛。薄薄一冊書,寥寥十萬字,已足以讓讀者壓抑到無法喘氣,然而這只是阿富汗沉重苦難的九牛一毛。對于讀者而言,只需要合上書本就能擺脫代入的身份與痛苦,但對于老人所代表的萬千阿富汗人民而言,這是無法掙脫的現實,是他們漫長痛苦歷史的一個瞬間。
虛無的隱喻
老人在半夢半醒中數次看到的幻象有著濃厚的超現實主義色彩,拉希米在其中融入了豐富的隱喻和典故。
祖孫三代本身就是三重隱喻。老人的一生本已曲折崎嶇,卻在晚年再受打擊,這里應該象征的是阿富汗飽經苦難的過去。按照這個方式推導下去,兒子象征著阿富汗掙扎的當下,孫子象征著前途不明的未來。
兒子穆拉德這個角色從頭到尾都只在老人的心理獨白和他人的對話中出現。在老人的回憶中,穆拉德不惜打傷鄰居也要保護自己的妻子。這一正義凜然、敢做敢當的形象和小說最后揭曉的明知家人死于戰火卻沒有歸家的冷漠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反差。此處有三種可能的解釋:其一是老人記憶中對于兒子形象的美化;其二是兒子雖然想要報仇,卻意識到自己的無能為力,不得不為了家庭隱忍下去;其三是兒子其實也在戰爭中逝世,一切只是塑造給老人的善意謊言。不管是哪一種原因,兒子這個形象都顯示出強烈的矛盾和無力感。
孫子亞辛身上最大的標簽是失聰。孫子從頭至尾都得依賴于老人和店主的照顧,反映了其對于自身命運的無能為力。此外,孫子不管蘋果被沙塵污染也要一口咬下去以及纏著老人要水,顯示了一種機械的、不管不顧的生存態度。
書中多次提到了波斯傳統神話故事《列王紀》,這部作品是謳歌波斯人愛國熱情的英雄史詩。盡管歷經數度民族融合和文化變遷,波斯帝國的影響一直延續至今。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阿富汗一直渴望著成為一個像曾經的波斯一般具有高度內部認同感、一致對外、獨立自主的強大共同體。作者引用《列王紀》的原始目的應當是塑造出一個阿富汗的共同認知,以激發起民眾的愛國主義精神,共同抵御外敵。
在小說一片灰暗的基調中,有兩抹明艷的色彩,一抹是老人的妻子留下的蘋果花頭巾,另一抹則是蘋果的紅色。這是拉希米在絕望與虛無中留下的希望。提到蘋果花頭巾時,作者用了和描述老人的頭巾時一樣的詞:沉重。這象征著老一輩人的責任和關懷,不論是在天堂守護的妻子,還是留在人間見證的老人,他們都將繼續呵護阿富汗的未來逐漸成長。蘋果則象征著希望,它有著和火焰與鮮血一樣的紅色,卻能賜予人活下去的力量。希望終有一日,這片受盡蹂躪的土地能重歸富饒,這個飽經創傷的民族能安居樂業。這是拉希米和每一位讀者共同的愿望。
(作者系浙江大學遙感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