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質生產力,數字出版規模超1.6萬億元
2023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整體規模全年達16179.68億元,同比增長19.08%。其中,互聯網廣告、網絡游戲、數字音樂排名收入前三;截至去年底,網絡文學讀者規模達5.37億人,為歷史最高水平;我國電子書收入達73億元。9月21日在海口開幕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數字出版博覽會上,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培育新質生產力的中國數字出版——2023-2024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披露了一組大數據。
報告分四個部分:中國數字出版產業新規模、新發展、新路徑、新趨勢。報告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網絡文學、動漫、網絡游戲等網絡文化形態的重要主題元素。數據表明網絡文學規模體量進一步壯大:網絡文學作品總量超3600萬部,其中年新增作品約200萬部;中國網絡文學創作隊伍有超2400萬名作者。
短劇成為網絡文學IP改編的新方向,也成為多家網絡文學企業布局的新賽道。當年新增微短劇改編授權約800部,同比增長46%。網絡文學改編影視劇授權總數超3000部,動漫改編授權總數5000余部。網絡文學中的科技科幻題材有一定漲幅:全年新增科幻題材作品約25萬部,同比增長15%。
2023年網絡文學海外市場規模超40億元,海外活躍用戶近2億人,覆蓋全球200余個國家及地區。其中Z世代成為主要受眾群體,占比達80%。多個海外網絡文學APP產品日活超10萬,部分超百萬。截至2023年末,各海外平臺培養海外本土作者近百萬,海外原創作品超過150萬部。AI技術在助力網絡文學出海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我國自主研發的網絡游戲海外銷售收入為163.66億美元,保持了連續四年超千億元好勢頭,多方協同推進實現數字版權保護取得新突破。
報告指出,互聯網期刊、電子書和數字報紙的總收入達113.89億元,同比增長8.56%。通過數字化手段,傳統書報刊得以更廣泛傳播,滿足了讀者多樣化閱讀需求。新興板塊發展勢頭尤為強勁。
網絡動漫收入規模為364.03億元。AIGC在數字閱讀、動畫、影視、音樂、新聞、數字教育、直播、社交媒體、會議等領域和場景都具有良好前景。人工智能技術在出版業中已實現了全流程、全產業鏈應用,多家出版單位將AIGC列為布局未來產業的重點。虛擬數字人成為構建數實融合場景的重要入口。從功能劃分上來看,虛擬數字人可分為內容數字人、功能服務數字人和虛擬分體數字人,虛擬數字人在數字閱讀、數字音樂、游戲、電商直播、新聞播報、文旅、廣告、會議會展等領域和場景得到了初步應用,且其應用場景仍在不斷拓展。虛擬數字人也將作為版權產業鏈中重要一環,進一步釋放數字版權價值,為數字內容產業創新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