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撩人春色在哪里 ——記澎派昆曲研習中心的師姐妹們
“最撩人春色是今年”,這是昆曲《牡丹亭》“尋夢”中的唱詞,豆蔻年華的深閨少女為什么覺得今年的“春色”最撩人呢?因為她心中悄然萌發了對愛情的向往。自然界四季輪回,春天年年會來,每個人心中最撩人的春色都要自己去感知、去尋覓。
大師姐的審美生活
去年到大師姐家做客已是“草木搖落”的深秋,踏進她家的園子,意外見“百般紅紫斗芳菲”的欣榮。水畔菊花牙白湘黃,一一斗新妝;階前月季緋茜粉絳,深淺各相宜;尤其是門柱旁兩盆萬年青,鮮紅欲燃,灼灼照眼明。
悅心舫是大師姐為知己好友雅集而設,劈面中堂是姚黃魏紫國色天香,織錦緞的桌簾椅墊均是纏枝花圖案,桃李杏梅爭奇斗艷;桌上的茶葉罐糖果盒,黑漆粉彩螺鈿鑲嵌的是仕女賞花圖;墻角一只灰撲撲好似剛出土的陶罐,插著幾株盤曲的枯蓮蓬,那番不與百花爭寵的篤定姿態,讓人怦然心動。圍桌品茗,暢敘漫談,聽遠方歸來的老友誦讀新作。許時,大師姐欣然吟唱昆曲杜麗娘“尋夢”:“最撩人春色是今年……”柔柔裊裊舒緩婉轉。大師姐著一件淡紫色斜襟上衣,胸前繡了一串蓬茸的紫藤花,有幾片花瓣沿衣襟飄落下來,似有春風在心口細細地拂過。這精美的繡工竟是大師姐親手繡成,方知大師姐正隨顧繡非遺傳人錢先生研習繡藝。朋友喟嘆道:“瓊,你是在用審美裝點你生活的點點滴滴呀!”
大姐的名字也很“審美”,一個“瓊”字,美玉也。瓊是辦幼兒園的。90年代初,瓊和先生創辦了遐邇有聲譽的小蝌蚪音樂園,幾十年來,已有近萬名蝌蚪娃從這里畢業,有的蝌蚪娃把自己的孩子也送進了蝌蚪園,有的蝌蚪娃自己就成了蝌蚪園的教員。蝌蚪音樂園內處處洋溢著藝術審美的氣息,大門口的石階由黑白琴鍵構成,一座石雕的三角鋼琴上,兩個幼童正奮力攀爬。圍墻一律用彩色馬賽克拼成浪漫有趣的圖畫,畫面均出自蝌蚪娃之手。瓊和先生辦蝌蚪園的初心是:“每個孩子都應該學音樂,每個孩子都能夠學音樂?!彼麄兂种院愕赜靡魳方逃龁l孩子們心中藝術的種子,守護健全孩子們純潔美好的心靈。
津羽和“昆曲十”
我比瓊年長三十歲,之所以喚她“大師姐”,是因為她是昆曲澎派藝術研習所最早的學員。十多年前,我正醞釀創作長篇《假面吟》,為了體驗戲曲演員的五功六法,便到昆曲研習所拜師學藝。
我們的老師叫津羽,這個名字令人遐想,像是莊子《逍遙游》中姑射山上吸風飲露乘云御龍的神女。津羽老師同我女兒一般年紀,長得明眸皓齒楚楚動人,且嗓音貫珠扣玉清甜亮麗。她是昆曲大師張洵澎的親傳弟子,完全具備成為舞臺上“角兒”的潛力。正當年,她卻辭去大學學生處處長的公職,下海做了全國首位職業昆曲推廣人。只因為對昆曲藝術深入骨髓的熱愛,便鍥而不舍地將這份熱愛做成了事業。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十多年來,津羽舉辦了數百場昆曲藝術普及講座,她的講座聲情并茂深入淺出,匠心獨具不落窠臼,深得受眾歡迎,乃至受眾面之廣,受眾人數之多,其間還接待了八十多個國家的國際政要和友人,實實在在地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種子傳播到五湖四海,津羽因此獲得了上海市三八紅旗手、青年五四獎章、教育十大年度人物等榮譽。
最近,津羽老師出書了,《我的昆曲十》,書中如同傳統戲曲“起承轉合”四大章回,講百戲之祖昆曲蘊含的文化知識;講600多年來昆曲積累的傳統劇目,講自己浸潤昆曲而逐步成長的人生經歷。她從切身體驗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昆曲十”審美活動,昆曲是畫,昆曲是詩,昆曲是生活,津羽期盼大家能從昆曲藝術中汲取真善美的力量,智慧地從容地面對現實中不盡如人意的生活。
古典與現實的距離
這本書裝幀精致雅致別致,我特別喜歡書中那枚書簽,由花枝串起的五幀杜麗娘的戲妝照。這五位杜麗娘均是由津羽老師的學生扮演,頭一幀便是雍容嫻雅的大師姐瓊。
五位杜麗娘中,瑾的扮相最為古典,仿佛從幾百年前穿越過來。瑾是我在昆曲研習中心學戲時的同課師妹,當年一見她便暗自吟嘆:這姑娘瓜子臉丹鳳目,戲妝扮相一準驚艷。她是復旦高才生,是上市公司的職工。此后學戲的日子里,她卻常常缺課,有時匆匆趕來,面帶倦意,還忘詞走調。原來那段時間,瑾正辭職創業,她瞄準的是白領餐飲的藍海,創建了科技公司。津羽老師十分寬容她,常常為她開小灶補課。津羽老師自己也是創業的,深知市場的瞬息萬變錯綜復雜,創業者需要付出全部心力體力耐力!數年時光流逝,瑾的科技公司漸漸有了聲譽。一日,我在新聞聯播中赫然看見瑾,正以董事長的身份侃侃而談企業的初衷與未來。她剪了利落的短發,面容依然古典,丹鳳眼中多了幾分堅毅和敏銳。
我數次到世貿商城里的白領餐廳用餐,這里是全國第一家AI食堂,菜品全部由機器人操作,八大菜系兩千多種菜品,每道菜出鍋只需1到2分鐘,口味竟與大廚炒的菜不分伯仲。我十分欣賞瑾的審美眼光,后廚中掌勺操盤的各種機器人一律穿著明黃的外衣,為熙香白領餐廳平添了家庭溫馨的氛圍。瑾更將昆曲元素融入了現代企業,餐廳的打包盒打包袋全部是環保的紙質材料,印有卡通杜麗娘的形象,古典與現代之間并沒有不可逾越的距離,長相古典的瑾卻做著最現代最前沿的事業。去年底,在工商聯的聯歡晚會上,瑾全妝扮演杜麗娘上場,在一唱三嘆的水磨調中,她云步圓場旋轉舞袖,翩若驚鴻宛若游龍。瑾說,做事業唯有匠心與創新,正如昆曲演員,十年磨一劍,方能在舞臺上綻放光彩。
仙子原是田間女
小師妹靜扮的杜麗娘別有一番柔情綽態。靜,天性好靜,研習佛學和香道,姐妹們便喚她“蟠桃仙子”。仙子的真實身份卻是田間女。靜和先生在郊區租賃了土地,開辟一座BM農莊,農莊里有稻田,有果園,有荷塘,有釀酒作坊,有生物有機肥料場……所謂“B”,是微生物biology;“M”,是礦物質mineral,靜和先生希望用無公害的耕作方式加之現代企業的管理模式打造一座理想的“桃花源”。
一年四季,昆曲研習中心的師姐妹們都會品嘗到來自農莊出產的稻米和水果,未嘗先甜。同樣是環保材料的包裝袋上,印著靜扮的杜麗娘纖麗嫵媚的倩影,杜麗娘已然成了農莊的形象大使了。農莊自釀的一款蟠桃酒,使用了《牡丹亭》的曲牌命名:“醉扶歸”,未飲先醉。杜麗娘說出了靜的心里話:“可知我一生愛好是天然!”靜從昆曲中汲取了傳統藝術的養料,賦能于她“桃花源”中的各種果實,便皆為上品。
棲雅園以頤靈
扮相嬌俏可人的清原來在體制內工作,是人人稱羨的“別人家的女孩”,卻在日復一日紛繁雜沓的工作中漸漸感到身心疲憊而焦躁。她偶然聽了津羽老師的昆曲普及講座,被深深吸引,便跟隨津羽老師學唱《牡丹亭》。水磨調不絕如縷,需要調節呼吸吐納的輕重緩急。吟著吟著,不覺心定氣靜,霧霾消散。清如醍醐灌頂,原來中國傳統文化還能養身健體!她毅然辭職創業,專攻智能中醫養生項目。她為自己的工作室起名“頤靈”,棲雅園以頤靈,養護心靈也。
霞也是昆曲研習中心的資深學員,看她的扮裝可謂儀態萬方。又有誰能想到,這位花簪寶瑱、粉妝茜裙的杜麗娘,竟是大型綜合汽修企業建中聯盟的創始人。汽修工場的員工大都是身懷絕技與鋼鐵零部件打慣交道的男子漢,但他們對這位儀容豐美還會唱昆曲的女老板無不尊敬且佩服。霞創建的汽修綜合店十數年間已初具規模,她總結道:“辦企業也需要如昆曲般的細膩婉轉柔軟,剛柔相濟,用品德品質品位撐起優質的品牌?!?/p>
津羽老師在《我的昆曲十》的書里,別出心裁用她五個學生裝扮的杜麗娘做書簽,其間深意,細品便知。
藝術是無目的的快樂
老時間老地方,我們一眾師姐妹來到昆曲研習中心古樸典雅的課堂,拍曲吟唱杜麗娘“尋夢”:“最撩人春色是今年……”慢悠悠,纏綿綿,情切切,意濃濃,忘卻世俗紛爭,忘卻喧囂煩惱,心向往著“姹紫嫣紅開遍”的遠方。
那段時間,大師姐瓊正遭遇創業以來最窘迫的困境;瑾也常常會碰到橫生枝節的大事小事,逆水行舟,處處險灘。包括靜、清、霞等眾姐妹,包括津羽老師,誰的事業是一馬平川?誰的人生沒有坎坷?誰的心中沒有委屈、憤懣痛苦?然而,哪怕再忙再累,誰也舍不得放棄到昆曲研習中心來走走圓場,飛飛蘭花指,拍一曲水磨調。沒有任何功利目的,不求文憑職稱,不求金錢名聲,偷得浮生半日閑,只為心靈的快樂。在輕輕柔柔的吟唱中,仿佛心中壅塞的泉眼被疏通了,智慧的靈泉又汩汩地流淌起來。
有位先賢說過:藝術是沒有目的的快樂。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到快樂,便是一個人最了不起的本事。
津羽老師《我的昆曲十》的封面上寫著她的理想境界:將舞臺上精致唯美的藝術美學融入生活。她的愿景在瓊、瑾、靜、清、霞等一眾師姐妹那里得到了實踐。真是“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原來最撩人的“春色”就在我們眾師姐妹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