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歸來的“邊緣人”
面粉、調味品、花生油和大米,這些在廚房中稀松平常的物品,在魏思孝的中篇新作《福利》中,卻是貧困村莊辛留村的村民一年才能領一次的寶貴物資?!陡@芬孕亮舸暹^年發福利這一年一度的大事為基點,以福利的去向為線索,串聯起鄉村人多樣化的生活場景,勾勒出現代鄉村的風土人情,展現了鄉村與城市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
福利的發放和領取不僅是傳統的“儀式”,還象征著鄉村人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象征著辛留村與外部世界的聯系。一方面,許多村民不得不依賴外出打工來維持生計,而因為鄉村人的原始身份可獲得的福利也成為他們乃至家庭生活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鄉村也因為人口的流動而在城市化的浪潮中逐漸失去其傳統的秩序與內部穩定。辛留村村民在面對福利時的不同反應和行為,正揭示了那些生于斯長于斯,又游走在鄉村與城市之間的“邊緣人”對鄉村物質利益的依賴與矛盾心理——雖然發放福利能“呼喚”他們“歸根”,維系他們與鄉村的聯系,但他們內心深處的漂泊感和對自我認同的困惑,依然難以消解。
《福利》借助不同人物的敘述視角,聚焦于多個辛留村村民的經歷與心路歷程。移民去西班牙的劉雄懷有對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竭力融入當地的生活方式,但他難以割舍故土和舊有身份,因而始終無法擺脫作為外來者的身份,處在一個既無法完全融入又難以徹底回歸的尷尬境地,倍感無奈和迷茫;在鄉村人和都市人身份之間徘徊的馮軍,是鄉村人進入大城市后“水土不服”的典型,成為“北漂”后,他習以為常的生活模式和人際關系在城市中變得陌生而復雜,他不僅要應對環境的變化,還要面對來自城鄉間文化沖突帶來的全新挑戰;即使是沒有走出村莊的衛華邦,在這個現代化進程不斷推進的社會,村莊也不再是可以安定和自足之地,他的生活也充滿了不確定性……他們的經歷各不相同,但都展現出鄉村與城市的差異,以及在這種差異中如何尋找自我定位的問題,反映了鄉村人在城市化進程中的各種內心困境。
《福利》從對鄉村生活的刻畫,上升至對中國社會乃至全球化進程中鄉村問題的深刻反思,展現了鄉村人在現代化進程中所經歷的情感和身份認同上的掙扎與困惑,揭示了他們在社會變遷中的無奈與無力。此外,盡管《福利》展現出的鄉村現狀令人感到無奈,但作家并未過度渲染悲劇色彩,而是通過對人物日常生活的細致描寫,達到了輕逸化的審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