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中國兒童文藝的自主知識體系
兒童文藝是文藝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兒童文藝主要面向兒童,且多為兒童創作和定制。兒童文藝無疑是一個大的門類,但兒童文藝包括多種文藝類型和樣式,如兒童文學、兒童戲劇、兒童電影、兒童音樂、兒童美術,還包括兒童廣播、兒童電視和今天的新媒介兒童文藝形式。
兒童文藝的類型和樣式之間互通互滲、互為參照并互相作用,因此兒童文藝是一個充滿互文性的大的藝術系統。兒童文藝各個類型和樣式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兒童性”,即兒童文藝通常是為兒童創作的,且為兒童所樂意接受,也能從多方面吸引兒童并引領兒童成長的。同時,兒童文藝的應用價值是多方面的,其傳播與接受有多種途徑、渠道和媒介。
我國兒童文藝的發展要追溯到近代梁啟超、黃遵憲、李叔同和曾志忞等人。作為近代重要的思想啟蒙家,梁啟超在《飲冰室詩話》中多次論及兒童詩歌,他還呼吁更多的詩人來努力從事兒童詩歌的創作,并舉黃遵憲為其中翹楚。梁啟超自己也創作了兒童詩歌《愛國歌》四章,最初以“少年中國之少年”的筆名,發表于他自己主編的《新小說》第一卷第一號(1902年)。在《飲冰室詩話》中梁啟超還論及兒童戲劇:“歐美學校,常有于休業時學生會演雜劇者。蓋戲曲為優美文學之一種,上流社會喜為之,不以為賤也。”這被認為是關于中國近代兒童戲劇史最早的記載。黃遵憲以“人境廬主人”的筆名在日本東京出版的《新小說》第三號(1902年)上發表了兒童詩歌《幼稚園上學歌》 。曾志忞是我國近代兒童音樂的開創者之一,1904年編譯了《樂典大意》,還編輯出版了《教育唱歌集》。1905年李叔同填詞的《祖國歌》(1906年5月出版)歌頌了祖國大地的遼闊豐饒。同一時期的沈心工也寫出了《賽船》《花圃》《祝幼稚生》和《小學生》等歌曲。不過,兒童文藝真正進入現代文學視野是在五四前后。葉圣陶在1921年3月21日、22日《晨報副刊》發表的《文藝談》之七、之八中,提出“兒童心里無不有一種濃厚的感情燃燒似的流露。他們對于文藝、文藝的靈魂——感情——極熱望地要求,情愿相與融和混合為一體”。他還給兒童文藝做了一個界定,認為“兒童文藝里須含有兒童的想象和感情。而有神怪和教訓的質素的,決不是真的兒童文藝”。與葉圣陶同時,黎錦暉創作了兒童歌舞劇(兒童音樂劇)。在這批現代兒童文藝先驅的帶動下,五四時期涌現了大量兒童文藝作品,兒童文學、兒童戲劇、兒童音樂和兒童美術及插畫等都越來越多地進入學校,在小學教育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而周作人的《兒童的文學》,魏壽鏞、周侯予的《兒童文學的來源》,茅盾的《論兒童讀物》,鄭振鐸的《兒童讀物的問題》等建立了對兒童文學的認識。1922年至1924年間郭沫若的《兒童文學之管見》、鄭振鐸的《兒童文學的教授法》等關于“兒童文學本位論”的思考,還有趙景深、周作人關于童話的討論,以及周作人的《童話研究》、顧均正的《童話的起源》等,初步建立了中國兒童文學的理論體系。
一百多年來,我國兒童文藝涌現了大量優秀的作品,體現了數代人對兒童的愛。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和領導下,兒童文藝總體得到了高質量發展,兒童文學涌現出了田地、袁鷹、金近、嚴文井、葛翠林、金波、孫幼軍和曹文軒等優秀作家的作品;兒童電影涌現出了《小兵張嘎》 《閃閃的紅星》等紅色經典;兒童音樂也涌現出了喬羽、劉熾作詞作曲的《讓我們蕩起雙槳》,王路、王云階作詞作曲的《小燕子》,管樺、張文綱作詞作曲的《我們的田野》,付林詞曲的《小螺號》等家喻戶曉的佳作。兒童文藝在兒童審美素質提升、心理健康、情感培育和知識習得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語文教育、藝術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無論是高校、研究機構,還是基礎教育部門對兒童文藝的關注和研究十分不夠。迄今為止,尚未有一套兒童文藝發展史和兒童文藝理論及各兒童文藝類型和樣式的理論批評,包括兒童文藝教育的理論和方法;對兒童文藝史、兒童文藝本體研究、兒童文藝發展研究、兒童文藝類型和形式的研究、兒童文藝的傳播和接受研究等,都基本處于空白狀態。
兒童文藝是我國文藝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兒童文藝理論批評也是我國文藝理論批評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童文藝研究更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和文藝自主知識體系的一部分。那么,如何建構我國兒童文藝自主知識體系呢?無疑要從兒童文藝的基礎工作抓起,并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努力。
一是挖掘和整理我國兒童文藝的資料和文獻,大力開展我國兒童文藝發展史研究。這也是對我國兒童文藝傳統的一種自信。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我國兒童文學理論研究成果比較多,但文獻資料的整理和匯編還有待加強;兒童戲劇和兒童電影研究成果相對少一些,但也有不少有價值的資料和作品;而兒童美術和兒童音樂涌現出很多家喻戶曉的作品,但研究資料偏少,至于兒童文藝其他形式的研究則更加亟待開發。鑒于這種情況,對兒童文藝文獻資料的整理非常重要,系統及時地整理不但有助于兒童文藝研究的繼續推進,也直接有利于兒童文藝史的寫作,還對兒童文藝整體發展規律的探尋具有重要意義。沒有完善的文獻資料整理,不利于專業研究的開掘,更不利于人才的培育。只有憑借文獻資料和兒童文藝史論著,才能夠準確探尋我國兒童文藝的藝術演變規律。
二是構建兒童文藝理論體系,形成對兒童文學、兒童戲劇、兒童電影、兒童音樂和兒童美術等藝術類型和樣式的闡釋體系。西方兒童文藝理論研究有不少系統性的成果,也有比較成熟的學校教育。我們也應該堅持一種理論自信,我國兒童文藝理論研究并非沒有優秀成果,自五四以來就涌現了周作人、陳伯吹、嚴文井、蔣錫金、蔣風、浦漫汀、吳其南等幾代理論家和兒童文學教育家,且經過幾代人的積累,在兒童文學課程建設、兒童文藝基本理論建設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系統化成果,且在理論批評方面有效地借鑒和消化了歐美國家的兒童文藝理論。我們應該在繼續汲取歐美和日本兒童文藝理論和其他文藝理論的同時,結合中國兒童文藝的創作實踐及具體問題來進行中國化創生,使中西兒童文藝理論有機融合,并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具有闡釋力的話語體系。
三是優化我國文學教育和藝術教育的機制和體系,抓好兒童文藝學科建設,提升兒童文藝專業人才培育,為我國兒童文藝發展培育大批生力軍和后備軍。我國文學教育主要有六大板塊:一是小學和中學的語文教育,二是大學的文學通識教育,三是大學的中文本科生教育,四是大學的中文研究生教育,五是社會文學閱讀和推廣活動,六是各級作協的文學培訓機制。而我國的藝術教育也大體和文學教育機制一致,也大體包括六個層面。但兒童文藝的教育在這六個層次中相當欠缺,尤其是大學的文學和藝術教育中未形成兒童文藝專業和學科,缺乏對兒童文藝專業人才的培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分類推進高校改革,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學科專業,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和拔尖人才培養,著力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兒童文藝既是基礎學科,也是交叉學科,相信我國兒童文藝學科的發展一定會迎來重要機遇。
四是從新質生產力視角來整體提升兒童文藝理論與創作的發展,以高質量作者、作品的培育來推動兒童文藝的發展,同時,也以高質量的兒童文藝教育和社會化傳播來帶動和促進兒童文藝的發展,使兒童文藝真正形成巨大的社會影響力、文化傳播力和精神召喚力。新質生產力包括幾個要素:一是觀念的更新和理論體系的建構,二是高質量的作者隊伍、研究和評論隊伍的培養,三是有效的評價機制和閱讀傳播推廣機制。對兒童文藝來說,要高質量的發展,必須有優秀的作品,這就意味著要有優秀的作者隊伍。而優秀的作者隊伍又需要創造良好的人才成長環境。這就意味著,不但要重視兒童文學創作和出版,重視兒童文藝的評價和評獎,還要推動童書出版和兒童報刊的發展,也要給兒童戲劇和兒童電影的生產和傳播創造好的條件,提供很好的政策支持和社會配套支持。
兒童文藝直接服務于兒童,服務于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構建兒童文藝的自主知識體系,推動兒童文藝的高質量發展,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方面。當然,我國兒童文藝的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重點在于兒童文藝人才的培養,不但要培養優秀的兒童文學創作和理論批評人才,還要培養優秀的兒童戲劇作家、編劇和導演,培養優秀的兒童電影編劇、導演和演員,也要培養優秀的兒童美術家、插畫家和兒童音樂藝術家等。可以說,人才是兒童文藝發展之關鍵。有了優秀的人才,兒童文藝的自主知識體系不但有作品的保障,也有理論話語的保障,更有兒童文藝各種探索性實踐的支撐。
(作者譚旭東系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百年中國兒童文學分體史研究》(23&zd289)首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