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味”西游記
文學通常不僅有國界,甚至還有“籍貫”。
從戰國時的楚辭到當代鄉土小說,名著的地理屬性肉眼可見。《黑神話:悟空》游戲享譽全球,其取材之源《西游記》卻有著濃厚的“蘇味”。在鳳凰出版社的“江蘇文庫”里,《西游記》赫然名列其中,成為帶有地域性的讀物。那么,《西游記》與江蘇究竟有著怎樣的淵源?
淮安人吳承恩被認為是《西游記》的作者,這位名人的存在使江蘇與《西游記》的關聯無可替代。當然,關于《西游記》的作者是誰仍有異議,即便是一些學者所提出的興化李春芳,也仍是一位江蘇籍名人。關于《西游記》的成書過程,不得不提及明末清初文人黃周星,他對明代繁本《西游記》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良,原書情節上矛盾、重復、拖沓的內容被一掃而光,此外還加入唐僧出生的故事,形成《西游證道書》這一優質版本。中華書局出版的《西游記》就是使用的這一版本。黃周星是南京人,和吳承恩、李春芳一樣,仍是江蘇籍。
這部堪稱“中國最知名文學作品”的名著不僅作者與江蘇關聯,出版發行也與江蘇掛鉤。《西游記》現存最早版本為《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記》,俗稱“世德堂本”,世德堂便是明代南京的一家書坊,《西游記》的故事就是從這里走向了全世界。
在文本內容上,“江蘇元素”同樣一枝獨秀。我們知道《西游記》中絕大多數地理信息是虛構的,真實地名非常少,江蘇的兩個城市海州與盱眙卻出現在了上面。唐僧原型玄奘法師是洛陽人,作者卻把唐僧原籍設置為海州(今連云港)。原著還罕見地描繪了盱眙的山水面貌,要知道,全書僅有兩個城市有著這樣的“待遇”,另一個城市是大唐首都長安城。此外,我們還可以推斷出書中提到的唐僧出生地“江州”其實是江蘇鎮江。事實上,央視版《西游記》電視劇中唐僧被母親拋江的情節就是在鎮江取景的。
文本的語言表述也離不開江蘇特色,書中江淮方言與吳方言的語句很多。明代的官話實際上就是南京周邊的江淮方言。舉個例子,原著中出現了“滴答”這個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詞語,其實它在南京話、南通話等江淮方言中很常見,表示做事不爽快。
《西游記》與江蘇的關聯遠遠不止體現在原著上。央視版《西游記》電視劇家喻戶曉,蘇州則成為該劇最重要的取景地之一,觀眾可以在電視劇中發現拙政園、網師園、盤門、甪直古鎮等景點。原著還衍生了大量美術片作品,最典型的為“孫悟空三部曲”——《大鬧天宮》《人參果》《金猴降妖》。萬籟鳴、張光宇、嚴定憲是這些作品的導演或者創作者,他們均為江蘇人。我們今天看到的孫悟空美術形象,其實就是無錫人嚴定憲設計的。
在江蘇,《西游記》還可以成為文化、旅游產業的重頭戲。從連云港花果山景區到灌南二郎神文化遺跡公園,再到淮安西游樂園,不同風貌的景區塑造了立體化的西游文化形象。有趣的是,江陰還有一座海內聞名的悟空寺,曾在此發掘出土泗州大圣舍利。盡管這座寺廟與孫悟空無關,但同時以“悟空”與“大圣”作為關鍵詞,堪稱奇事。
《黑神話:悟空》的熱點也許會降溫,但江蘇與《西游記》的關聯是常態化的、長盛型的,《西游記》的文化內涵早已融入諸多江蘇城市的血脈中,成為永恒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