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電影節:透視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的窗口
    來源:光明日報 | 李雅琪  2024年08月28日08:01

    8月28日,第十九屆中國長春電影節開幕,以豐富的影片和精彩的活動,激發廣大電影觀眾的濃厚興趣。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以北京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等為主力的電影節體系,以獨特的文化魅力不斷吸引世界范圍內的電影從業人員、媒體、觀眾相聚在一起,分享對電影的熱愛,感受電影的藝術魅力。

    從“走出去”到“請進來”,舉辦中國人自己的電影節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央電影管理局成立,將電影作為新中國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管理指導。但那時,中國電影發展還相對落后,沒有自己的電影節。1950年,我國派出第一個電影代表團參加了第五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影片《中華女兒》獲得“爭取自由斗爭獎”,為新中國電影贏得了第一個國際榮譽。之后,中國電影不斷發展,國產電影通過參加電影節展等形式在世界舞臺上綻放光彩。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電影人參加國際電影節的頻次增多,參賽影片數量提高,所獲獎項分量越來越重。《原野》獲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世界最優秀影片推薦榮譽;《黃土地》獲得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霸王別姬》獲得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借助國際電影節平臺,中國電影人與其他國家的電影從業者切磋、學習,擴大國際合作、推廣影片海外發行,大大加速了中國電影“走出去”的進程。

    不過,要豐富電影文化、完善電影產業、健全電影市場,中國電影不能滿足于參加國際電影節,還要建立屬于自己的電影節。20世紀90年代,中國有了第一個綜合性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這也是迄今為止中國唯一一個國際A類電影節。2011年,北京創辦國際電影季,2012年更名為北京國際電影節。2014年,為貫徹落實“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由陜西、福建兩省輪流主辦的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應運而生。2018年在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背景下,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拉開帷幕。這些由我們自己主辦的電影節集電影評獎、影片展映、學術研討、市場交易、文化交流和文藝演出于一體,吸引著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電影、電影人參與其中。而從“走出去”到“請進來”,從借助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電影節,用電影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到邀請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電影人來中國,讓他們親身感受中國電影文化,中國電影的主體性日益顯現。

    從差異化到共通性,多方位塑造中國電影文化

    不同的電影節定位不同,從不同角度發揮著對電影文化的闡釋和形塑功能。

    有的電影節側重于引領電影藝術的審美創作。比如,上海國際電影節以呈現并鼓勵多元藝術創作為宗旨,先后邀請謝晉、吳貽弓、吳天明、呂克·貝松、讓·雅克·阿諾等知名電影人擔任評委會主席,以專業審美確保評獎的專業水平和藝術水準。此外,上海國際電影節設立“亞洲新人獎”,以突出“立足亞洲、關注華語、扶持新人”的辦節定位。該獎項的獲獎影片整體風格突出,極具人文主義精神,突出對老人、女性等群體的關注,對現代社會與傳統觀念互相碰撞影響的觀察,以及對現代性語境下個體成長的思考,引領電影創作回歸現實主義創作手法。

    另一些電影節的辦節理念則更重視滿足電影觀眾的觀影期待。電影節不僅讓影迷遇到心儀的電影,也為電影找到適合的觀眾,成為涵養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途徑。每年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展映環節都會上映很多優秀電影,激起影迷的濃厚興趣。為了在電影節期間看更多想看的電影、見到自己喜歡的電影人,很多人都要提前做好搶票攻略。還有一些電影節,依托其地域優勢為電影節賦能,在差異化的觀影場景和需求中,找到共通性的文化需求。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依托當地獨特的自然風光,形成了“電影+文旅”業態融合新模式。第五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開展了為期4天的“光影文旅、文化惠民”活動,在海邊、山頂、社區,游客可以隨時加入景點放映、露營派對等活動,面朝大海、席地而坐,盡享椰林、海風與跳動的光影。可見,不同的電影節發揮著不同的文化功能。但它們從“各美其美”到“美美與共”,最終都落腳于構建積極、健康、豐富、理性的電影文化上。

    從助創投到推發行,打通電影產業鏈前后端

    電影節不僅是藝術創作的風向標,也是產業發展的助推器。所謂電影節搭臺,電影人唱戲,電影節這個平臺可以打通電影產業鏈前后端,實現人才培養、作品孵化、市場交易、電影展映、評論宣傳等融合發展。

    電影節能匯聚電影業界資源,擴大投融資交易市場。在電影節上,電影創作者可以跳過中間環節,直接面向世界各地的發行商、制片方、投資人,推介自己的作品。從劇本階段的創投、合作,到制作、發行放映全環節,進行面對面交易。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項目創投環節從769部參選項目中選出21個優秀項目,首次引入“北京宣傳文化引導基金”,力爭實現“帶一個項目來,換一部電影走”,并面向電影行業的眾多資深選片人、版權方組織業內放映活動,打通作品進入市場的“最后一公里”。

    除了搭建平臺、提供創投和發行資源外,電影節也承擔起培養優秀電影人的使命,以提供創作課程等形式助力電影新力量的成長。2023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金雞電影創投大會”聯合廈門人才“雙百計劃”,獲得百萬級別項目扶持資金,并推出“金雞創投基金合伙計劃”“新導演加油計劃”,依托電影訓練營等環節為電影新人保駕護航。

    電影節挖掘與培養了優質創作者,優質創作者也能反哺電影節,為構建電影節品牌添磚加瓦。如從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走出來的優秀導演們,通過電影節被大學生乃至廣大觀眾群體熟知。同時,他們在電影創作方面的各種實踐成果,又凸顯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在人才發掘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從一個側面彰顯了電影節助力電影生產與人才培養良性循環的重要意義。

    電影節是藝術的、產業的,也是文化的。辦好電影節不只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需要,更是推動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和電影文化繁榮的重要抓手。那么如何辦好電影節?首先,好的作品是基礎,高質量的內容生產永遠是電影節前進的內在動力。電影節的影響力取決于在電影節上獲獎、展映作品的藝術文化價值。只有電影永葆生命力,電影節才能充滿活力。其次,要堅持面向廣大觀眾。電影是背靠時代、面朝觀眾的當代藝術。只有觀眾叫好的電影節,才是這個時代需要的電影節。因此,電影節在電影展演之外,應設置更多有效環節,促進電影與廣大觀眾的深層互動。最后,電影節的長遠發展需要地方政府、電影產業、電影人以及觀眾協同發力,讓電影節更好地服務于電影生產及人民需要,真正起到文化與產業引領作用。時代發展還在不斷給電影節提出新的考題,比如如何分配資源,如何拓展受眾,如何處理好地域性與全球化、藝術價值與商業利益之間的關系等。總之,電影節應繼續創新變革,積極應對新挑戰,為建構健康的電影生態添磚加瓦。

    (作者:李雅琪,系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国自产拍 高清精品|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16| jazzjazz国产精品| 色妞WWW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 久九九久福利精品视频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 国产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麻豆|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青草热在线精品视频99app|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动漫|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不卡|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中|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综合专区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 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韩日美无码精品无码|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8精品 | 99国产精品无码|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理论片飘花|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91| 精品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 国产精品麻豆成人AV电影艾秋| 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免费一级视频| 日韩精品免费一级视频| 精品动漫一区二区无遮挡| 糖心vlog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