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當下散文創作難題的 基礎理論讀物 ——評陳勝樂新著《中國散文美學綜論》
《中國散文美學綜論》全書分“總論”“史論”“本論”“策論”“中論”“律論”“派論”“政論”八大部分共54章,突出了中國散文的“史”與“論”兩大系統建構,章節之間獨立又關聯緊密,理論與實踐達到充分結合,傳承與創新兩條線清晰可見。“史”的脈絡分明,“論”的邏輯也簡明扼要。此書沒有以往學院式教條的身影,多了與時俱進的時代氣息,堪稱近年來中國散文理論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之一。
本書的理論價值在于,它是一本堅守文化自信,讓理論體系更為科學的基礎理論讀物。它能夠幫助讀者尋源千年散文之根,讓浩繁的歷史更加清晰,讓深奧的美學淺顯易懂;幫助作者打開創作靈感“水龍頭”,收獲乍現的敏捷文思和清晰的理論思維。這是我通讀此書后,留下的最深印象和感悟。正如評論家李建華所說,此書是近年來散文界一部系統建構當代散文理論的專著,一部科學梳理和厘析中國散文理論歷史的專著,一部堅持問題意識、直面當下散文創作問題、破解當下散文創作難題的專著。該書不僅涉獵話題全面,而且與散文創作實踐緊密結合,理論視界更為開闊。全書通俗易懂、簡明曉暢,打破了以往散文學術專著的固有范式,凸顯出“平民化”“大眾化”的特色,極具散文理論創新的現實意義。
沈從文曾是武漢大學的名師,讀他筆下的湘西,能感覺到毛毛細雨正翻山越嶺而來;汪曾祺是沈從文在西南聯大的高足,讀他的作品,感覺彩云之南正飄然而至。兩位老人相聚在此書里,侃侃談散文,敘師生情長……上下五千年,無數先賢都在此書里“論世事更替,話散文興衰”,使本書充滿鮮活魅力,蔚為大觀。
中國是散文大國,傳統悠久,高峰迭起,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經典連珠,無與倫比。毫不夸張地說,中國古典散文的成就超過了西方國家之散文。故此書之名也頗具新意,這是作者之追求,相信也將得到讀者的喜愛。
作者是20世紀90年代初就較有影響的散文理論家,有文章評價他“左手寫散文作品,右手撰寫散文理論,自如地穿梭于散文寫作與散文美學研究之間;一部部飽含溫度與光芒的作品,是他對中國散文的深刻洞察與把握,是他對散文理想追求與實踐的結晶”。我與他共事長達30余年,從他20世紀90年代初的《散文的研究與思考》一書開始,就是他的忠實讀者。他對中國散文理論的執著追求和一絲不茍的學術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作者系中國作協會員、原中國散文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