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有態度】(第六期)| 聚焦青年寫作:呈現新質 迎向未來 《十月》:辨識青年作家“早期風格” 更新文學傳播媒介語法
    來源:中國作家網 | 江 汀  2024年08月23日07:46

    主持人語:

    青春是生長的力量,生長伴隨新的狀態。新時代青年有新的精神、新的理想,新的生活蘊含新的經驗、新的情感,由此促生了更具開放性的書寫,也不斷拓展著文學的邊界,迎向前人所未見的未來。從初出茅廬到呈現新質的創作風貌,80后、90后乃至00后青年作家以其鮮活的藝術個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注意力,與之共振共鳴——由此我們看到,作為人才儲備與影響力傳播的重要陣地,文學報刊通過專欄、專刊、專號等專題內容呈現,多元平臺展示,活動拓展等方法路徑,成為見證文學青春足音的不容忽視的力量。

    本期“有態度”專欄邀請《文藝報》《收獲》《十月》《青年文學》《作品》《文學報》《星星》詩刊主編、編輯或欄目主持人,由辦刊思路、欄目設置、內容運營、發現和培養青年作者等角度切入,分享對“青年寫作”話題各個側面的關注與思考。

    ——欄目主持人:杜 佳

    《十月》:辨識青年作家“早期風格” 更新文學傳播媒介語法

    江 汀

    著名批評家愛德華·薩義德曾總結分析了作家和藝術家創作生涯中的“晚期風格”。而與之對應,在文學藝術創作規律中,其實也一直存在著同等重要、同樣鮮明的“早期風格”。進一步來看,我們也可以說,“晚期風格”的必要條件正是“早期風格”。因為當我們穿越層層歷史地表去認識一位作家的時候,就會發現,“早期風格”必定顯現了這位寫作者的“初心”。

    盡早辨識青年作家們的“早期風格”,正是文學期刊和文學編輯的重要職責。作為我國重要的大型文學期刊,《十月》雜志自1978年創刊以來,一直保持著重視青年寫作、推出青年作家的傳統。

    文壇大家也曾是“新人”

    在文學受到大眾高度關注的20世紀80年代,很多如今我們耳熟能詳的著名作家,都是以“青年”的身份登上《十月》版面的。1983年,時年26歲的青年作家鐵凝的中篇小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發表在當年《十月》雜志第2期頭題,迅速在文壇引發熱烈反響。無獨有偶,李存葆、張承志、張賢亮、賈平凹等文壇大家的早期代表作都首發于《十月》,當時他們都是青年作家,都是“新人”。

    《十月》1983年第2期刊發鐵凝中篇小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

    搭建“小說新干線”,四代青年依次登場

    設立于上世紀90年代末的“小說新干線”欄目,如今已經成為《十月》雜志的寶貴辦刊財富。“小說新干線”欄目首次出現在1999年第1期《十月》雜志上,重點關注那些具有創作實力和潛力、還未受到文壇充分關注的青年小說作者,以“小說+創作談+評介”的形式集束呈現。《十月》現任主編陳東捷正是該欄目的首任編輯之一,截至今年,“小說新干線”欄目已經創辦整整二十五年,累計推出120余期、上百位作者,70后、80后、90后、00后四代青年依次登場。如著名詩人、批評家T.S.艾略特所言,“任何想在二十五歲以上還要繼續做詩人的人”必須具有“歷史意識”,不知不覺間,“小說新干線”欄目也到了這一年齡,而近年來,在總結經驗、借鑒規律的基礎上,該欄目在原有模式上又有所創新。比如,今年第2期發刊時正值3月8日國際勞動婦女節之際,編輯部以“女性成長”為主題編發該期的“小說新干線”,于是,伍倩等三位青年女作家共同組成了這一期方陣,她們的小說從不同的角度分別詮釋了“女性成長”這一備受關注的文學主題。同一主題、三位作者、三篇作品,這樣的編發方式一方面讓更多的青年作家出場、亮相,另一方面也為讀者提供了更具寬度的文學視野。

    “小說新干線”欄目刊發的部分作家

    以小紅書和視頻號“更新媒介語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眼下媒介變革的新時代,《十月》雜志尤其注重保持“更新媒介語法”,積極運營小紅書、視頻號等年輕化網絡社交平臺。例如,2024年初《十月·青年專號》出刊后,編輯部邀請這批青年作家分別以短視頻的形式錄制創作談,在小紅書、視頻號等新媒體平臺推送。在各自的拍攝過程中,有的作家以傳統方式出鏡侃侃而談,有的作家選擇用AI生成短視頻,有的作家在短視頻中以沙畫的形式來展現小說故事情節。本職工作即為電影導演的作者拉華加,還將自己的創作談直接拍成了一部微電影,達成了小說和電影之間的敘述轉換。

    其實,在近兩年的雜志宣發工作中,小紅書正是《十月》的一張亮眼名片。自2023年夏天創設以來,“十月雜志”小紅書號始終以輕松、活潑的形式推送文學作品和文壇訊息,運營一年內粉絲數已經超過1.8萬,打造了多篇爆款推文,并于2023年年底榮獲“第九屆年度書業營銷推選”最受歡迎新媒體賬號。在專題策劃方面,我們首創推出了“文化探店系列”——以短視頻的形式帶領讀者線上“種草”全國各大城市的特色書店,比如北京的萬圣書園、三聯韜奮書店、涵芬樓書店,南京的先鋒書店等,為讀者探尋精神食糧。執行主編季亞婭認為,作為傳播載體的文學期刊有其獨特的媒介屬性,它介于圖書出版和報紙傳媒之間,比圖書周期更短、能夠更加靈活地組稿,較報紙周期更長、能夠承載更具深度的內容。而小紅書是近幾年來廣受年輕受眾歡迎的新媒體,也已經是中文互聯網最便捷的資訊搜索、傳播工具之一,我們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媒介屬性和特點,以辦報紙的意識來運營新媒體,及時關注文學圈各種最新資訊,將其呈現給受眾用戶。

    “十月雜志”小紅書號界面

    參展圖書市集,親近年輕讀者

    除了線上平臺之外,《十月》雜志也積極展開線下活動,例如,編輯部于今年首次參加了“做書”圖書市集,成為當期圖書市集的唯一參展文學期刊。與傳統書展相比,圖書市集是近些年來的新生力量,它的一大特點就是青年編輯和年輕讀者的“含量”極高。在市集期間,《十月》雜志的青年編輯們集體“出攤”,通過小紅書、微博、微信讀者群互動等方式,更新了傳統的宣傳、銷售模式。作為90后文學編輯,《十月》雜志編輯蔣在全程參加了市集活動,在她看來,“圖書市集搭建起了一個編輯、讀者和文學愛好者相互交流的精神樂園”,“在小小的攤位上,我們和其他圖書編輯一起,共同表達著青年一代的文學聲音”。在持續四天的展會期間,編輯部帶去的近400冊雜志銷售一空,雜志社的系列宣傳動態也受到了業界的高度關注。不少年輕讀者現場掃碼加入了《十月》雜志的微信讀者群,該微信群在市集活動結束之后仍然十分活躍。借此機會,《十月》雜志與年輕讀者們保持了高頻率的編讀往來。

    《十月》圖書市集參展海報

    與文壇主流互動,共建公共空間

    《十月》雜志還始終注重與文壇主流互動,積極參與推舉文學新人的公共事業。2022年,為支持鼓勵青年作家創作,王蒙先生捐出個人稿費,在中華文學基金會設立王蒙青年文學發展專項基金,該項基金由中國作協運作,每年從四十歲以下的青年作家中選出若干名作家予以支持和鼓勵,而《十月》雜志正是該系列活動的主要承辦方之一。截至目前,“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計劃”已經舉辦兩屆,孫頻、鄭在歡、三三等六位具有實力的青年作家先后入選“年度特選作家”,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已在《十月》雜志發表作品。在承辦、策劃該活動的主題研討會時,《十月》雜志特意廣泛邀請國內原創文學圖書出版界的資深代表參加研討,形成“書刊互動”——在青年作家已經達成“期刊發表”的情況下,助推他們更加順利地前往“圖書出版”環節。

    第二屆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計劃主題論壇與會者合影

    文學史家謝冕先生曾以“一份刊物與一個時代”來評價《十月》的辦刊史,近年來,執行主編季亞婭又提出了新的理念——“文學向未來”。這兩句話連起來,就是《十月》雜志辦刊思想最貼切的詮釋。也許細心的讀者會注意到,《十月》雜志微信公眾號界面上,目前的簡介文字是:“《十月》致力于設計文學更廣闊的形態,讓多樣的故事、多樣的寫法和多樣的讀法同時出現,創建熱氣騰騰的文學公共生活。文學向未來,我們始終在場。”

    作者簡介:

    江汀,《十月》雜志編輯、青年詩人,著有詩集《來自鄰人的光》《北京和灰塵》,散文集《二十個站臺》。

    99re66热这里都是精品| 久久93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浪潮| 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麻辣| 国产精品三级视频| 久久丫精品久久丫|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图片|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臀| 国产精品伦理一二三区伦理| 99re最新这里只有精品| 色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 | 99精品国产成人a∨免费看| 精品aⅴ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99| 国产亚洲女在线线精品| 日韩精品电影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思思|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 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尤物| 久久久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国产真实伦偷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aⅴ嫩草| 青青草国产三级精品三级| 精品一区二区三人妻视频|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 亚洲欧美精品午睡沙发|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熟女|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欧美精品久久天天躁|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 一色屋精品视频任你曰| www.午夜精品|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亚洲午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