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導賞版《契訶夫戲劇全集》面世
1904年7月15日,契訶夫在德國巴登維勒與世長辭。在契訶夫為我們留下的所有寶貴藝術財富中,他的戲劇無疑是如王冠上的寶石一般璀璨奪目的存在。在“現代戲劇之父”契訶夫逝世120周年之際,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了“契訶夫戲劇全集(名家導賞版)”系列作品,完整收錄契訶夫畢生經典劇作,再次為廣大戲迷、書迷朋友呈現“有這個時代一切的痛和希望”的契訶夫舞臺。
2014年,著名翻譯家、戲劇評論家童道明曾高度評價譯文社的《契訶夫戲劇全集》:“上海譯文出版社在中國出版了《契訶夫戲劇全集》……讓更多人認識到:契訶夫不僅是偉大的小說家,也是一個偉大的戲劇家。”
今年是契訶夫的“大年”,學術界討論他,戲劇界排演各劇目來紀念他。上海譯文社特邀對契訶夫戲劇深有研究的專家,活躍在實踐舞臺上的導演,為每一個劇目撰寫導讀,把多年研究的成果和心得交付讀者,包括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董曉,中央戲劇學院戲文系教授彭濤,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吳小鈞,新幻想現實主義戲劇研究學者、戲劇導演楊申,知名導演王曉鷹,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徐樂,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系教師鄒卓凡。同時,邀請狄菲菲、呂梁、吳磊等演員,有聲演繹劇作經典片段,讀者掃碼即可聆聽,跟隨藝術家進入契訶夫戲劇的名場面。
董曉在《萬尼亞舅舅》的導讀《內斂的幽默,是契訶夫戲劇最深刻的幽默》一文中,深刻分析了契訶夫的喜劇精神:“理解契訶夫的戲劇,關鍵就在于理解其中獨特的喜劇精神。”他認為,契訶夫戲劇的喜劇特質和本質,并不體現為人物的滑稽性舉止。萬尼亞身上的輕松喜劇成分并不多,反倒是頗具感傷氣質。但他一方面以滑稽喜劇式人物的言行消解自身的悲劇性,另一方面在面對厄運的消極抵抗中不時地通過自我解嘲,成功超脫了來自現實的壓力,這種態度賦予了人物自身喜劇性的特質。
吳小鈞在《三姊妹》的導讀里寫到:“什么是生活的意義?我們為什么生活,為什么痛苦?這是《三姊妹》主題的最基本的內涵。但是契訶夫劇作由于‘內涵的多義性和外延的豐富性’,因此其主題具有多義性、模糊性的特征,所以能夠給我們提供多元解讀,這也是契訶夫戲劇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