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駿馬獎評委和獲獎代表:文學創作如何堅持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
    來源:中國民族報 |   2024年08月15日08:47

    文學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對于堅定文化自信、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起著獨特的“文以載道”作用。在中國文學的百花園中,民族文學斑斕多彩、別具風格,是中國文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日前,第十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評獎結果揭曉,25部作品、5位譯者榮獲第十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駿馬獎是由中國作協和國家民委共同主辦的國家級文學獎,自1981年創立至今,共計759部(篇)作品、49位譯者獲獎,在繁榮民族文學創作、發展民族文學事業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

    本屆駿馬獎評選是習近平文化思想提出后的第一次,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各項工作主線后的第一次,示范引領意義重大。新時代民族文學風貌如何?各族作家如何在寫作中堅持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中國民族報特邀本屆駿馬獎評獎委員會代表、獲獎代表分享他們的觀察和體會,以期帶來更多思考和啟發。

    徜徉在中國文學的百花之園

    黃國輝

    可以說,每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都是一次階段性地對全國民族文學創作成就的檢閱,也是對作家隊伍創作力量的一次梳理和再動員。第十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評選,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各項工作主線后的第一次,又適逢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十周年,因此,尤顯其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方面所具有的特殊重要意義。

    中國作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對“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進行了重點闡釋和工作部署,民族文學的高質量發展也自然成為其應有之意、應破之題。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全社會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問題的思考更加深入,各族作家對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特征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與把握。

    文學作品是作家智慧的結晶,反映出作家的思想、情感、價值觀等,傳遞著作家對社會、人類生活等方面的思考和認識。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下的各族作家,共同沐浴著時代的陽光,感受著時代的饋贈,又以不同視角進行獨特的表達,共同展開中華文化新的創造。這一點,在本次駿馬獎的評審中就得到了印證。

    在評審閱讀過程中,每一部參評作品呈現在眼前,都是在打開作家們觀察與思考的獨特空間。我能充分感受到,他們的作品或再現歷史,或關注當下,或聚焦于事件,或凝注于人物,都是在不斷豐富著中國文學語境下的多樣化表達。創作技巧上的差異,語言運用能力的差別,都掩蓋不了作家們專注于中華文化創新創造的初心與努力。所以,評審其實是一個非常艱難的取舍過程,對于我這樣一個長期從事民族文學工作的人來說,尤其如此。

    同時,參與此次駿馬獎的評審,也是一次對自我的充實與提高。民族文學工作既是文學工作,也是民族工作,這一基本認識一直扎根在我的心中。我工作所在的創作聯絡部,是中國作協聯系服務全國各族作家的重要陣地,特別是承擔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之星叢書”項目,直接與作家作品相關。參與此次駿馬獎的評審,于我而言,所收獲的不僅是觀覽了蔚為大觀的作品,更多的是提升了對文學工作特別是民族文學工作中如何做到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的認識與思考,增強了對優秀民族文學作品的鑒賞力、辨識力。我在評審中感受到并也堅信,各族作家在協力賡續歷史文脈、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的征途中,一定會不斷向新的高峰邁進。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創作聯絡部副主任、第十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評委)

    “駿馬”過處 石榴花開

    久美多杰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民族文學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推出了一批高揚主旋律、富有民族特色、反映時代變遷和人民奮斗的優秀作品,在增強文化認同、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今年7月中旬,作為本屆駿馬獎評委會成員之一,我有幸聆聽了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家民委主任、黨組書記潘岳和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張宏森在評委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他們的講話既有歷史文化底蘊又很生動,對此次評審以及各族作家的創作都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對作家們而言,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把握中華民族整體敘事邏輯至關重要,這也是整個文學界應該重視的。

    在本屆駿馬獎評審過程中,評獎委員會從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的宗旨出發,以高度的團隊精神和自覺的大局意識,充分溝通、密切配合,嚴格按照要求做好審核把關,履行工作職責。大家在審讀參評作品的過程中,以評委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和要求為參照,并結合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等方面進行考量,最終評選出了一批優秀的民族文學作品。這些獲獎作品既符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放眼新時代日新月異的生活氣象、藝術表現共同體理念的內容要求,又彰顯了各族作家應該具備的文學情懷和時代擔當。

    從一個寫作者的角度來說,我也在評審中回顧了自己的文學創作和翻譯經歷。我深深認識到,作為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捍衛了祖國統一、推動了歷史進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中華民族共同體。身處新時代的各族作家都應擔負起時代使命,傾聽、思考、書寫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歷程,從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中汲取人物故事、實踐經驗,并應用到創作中來。我們應該牢記“國之大者”,關注民族團結進步的現實,以文學的形式挖掘、記錄和表現各族群眾的新生活、新情感和新面貌,生動展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以各民族故事豐富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以各民族精神力量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作者系青海作家協會副主席、第十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評委)

    以優秀文學作品凝心聚力

    納楊

    在中華文明漫漫歷史長河中,各民族優秀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民族文學發揮著浸潤心靈、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日前出爐的第十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鮮明印證了民族文學的歷史使命,深切展現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越鑄越牢。

    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是專門為獎掖民族文學創作設立的國家級文學獎,自1981年設立以來,在發現和培養民族文學作家、團結民族文學創作隊伍,展現民族文學創作實力,推出民族文學精品力作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屆駿馬獎評選集中展示了2021年至2023年四年間民族文學的創作成績,最終評出的獲獎作品代表了這一時期民族文學的創作水準。

    駿馬獎覆蓋全門類文學作品,獲獎作品很好地體現出各門類的特點,長篇小說厚重深沉,中短篇小說聚焦探幽,詩歌凝練靈動,報告文學鮮活迅捷,散文真誠感人。此次獲獎作品更是全方位表現出中華各族兒女共同建設美好家園的偉大實踐和精神風貌。

    題材的拓展,是本屆駿馬獎的突出特點之一。獲獎作品中有著力對各族人民生活進行歷史敘述與現實描繪的作品,比如尼瑪潘多的長篇小說《在高原》、娜仁高娃的中短篇小說集《馱著魂靈的馬》、凡一平的中短篇小說集《上嶺戀人》、黃芳的詩集《落下來》、牧之的詩集《盤江魂》等;有表現紅色歷史和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主題創作,比如馬伯庸的長篇小說《大醫》、吉米平階的報告文學《幸福的旋律——西藏脫貧交響曲》、張雪云的報告文學《“海牛”號》等;有近年來興起的生態題材作品,比如光盤的長篇小說《煙雨漫漓江》、北雁的長篇散文《洱海筆記》等;還有緊扣時代脈搏,聚焦“小人物”“小事件”的作品,比如少一的中短篇小說集《月光緊追不舍》、包倬的中短篇小說集《十尋》、姚瑤的報告文學《“村BA”:觀察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窗口——臺盤村鄉村振興故事》等。題材的拓展,反映出各族作家的視野更加開闊,他們筆下的各族人民在生活上、情感上都更加親近、親密。

    青年創作展現出令人驚嘆的潛力,是本屆評獎的另一個特點。張偉鋒的詩集《空山寂》、向迅的散文集《與父親書》、羌人六的散文集《綠皮火車》、柳客行的散文集《青白石階》、王小忠的散文集《兄弟記》等,都是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這些作品既彰顯作家個性,充滿文字的張力,直擊人心,也展示了他們面對時代變遷的思考與期待。可以說,青年作家的創作代表著未來文學發展可能到達的高度。

    民族文學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優秀的創作隊伍和理論評論隊伍,駿馬獎評審既是對作家作品的展示,也是理論評論隊伍的一次練兵。在兩支隊伍的共同努力下,本屆駿馬獎交出了一份優異的成績單,展現了民族團結進步的時代風貌。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副主任、第十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評委)

    超越自我,匯入更廣闊的風景

    阿舍

    我出生于新疆塔里木河流下游的一個兵團團場,身體里流淌著多民族血液。我的外祖父是來自山東的漢族,外祖母是新疆當地的維吾爾族,父親又是從湖南到新疆的侗族支邊青年,加上自小在農場長大,鄰居們大多來自五湖四海。在我的成長經歷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無時不在發生。

    我的作品長篇小說《阿娜河畔》主要寫了阿娜河畔茂盛農場半個世紀的建設發展史。這個農場,即以我出生、成長的那個人口從未過萬的兵團農場為原型。它從建設之初,就是一個人文和諧、開放包容的中國樣本。兵團農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轉業官兵、當地群眾、內地支邊青年共同建設起來,從一開始便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共存的共同體。那里有放牧和耕種的本地人,有操著各種方言的北方人、南方人,有中東部文化的傳承與推進,有綠洲文化的浸潤與創新……它所包藏的歷史積存與文化肌理,等待著更多發現者的慧眼與真心。

    隨著歲月的更迭,那個一度在我看來十分邊緣和封閉的戈壁團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次比一次更多地向我呈現它的發展新貌和其文化的豐富性、開放性,令我回望的目光緊追不舍。這,便最終成為我創作《阿娜河畔》的最大動機和動力。

    當今世界,現代化進程已經讓物質生活的差異越發縮減,地理概念上的邊疆與中心的距離已經不足為道,但是下一步,精神意義的個體該往哪里去?以這個疑問為起點,在回望故鄉的同時,我有了對故鄉的重新發現。我發現那些團場的拓荒者,那些父輩與同齡人的人生和命運,正好可以作為探討這個疑問的入口。我發現,一個人的故鄉也許真的可以從地理上的原鄉,拓展成為每個時代中人的精神世界,成為文本內外每個人探尋自我、構建自我的理想空間。

    我感恩自己的生養之地,感恩自己出生并成長在那里,感激她讓我在她的懷抱里習得了一種天生的“眾聲合唱”的文化心理。這種心理成就了我與他人、與外部世界的關系,造就了我在文學世界中書寫和想象他人與外部世界的視野。

    所有這些生活和創作的經歷都讓我相信,無論一個人對世界的探索有多么深刻,不管一個作家對文學的想象有多么寬廣,都只能從自我出發,從腳下的土地、歷史和人的故事出發,而后不斷超越,讓生命匯入更廣闊的風景。

    (作者系第十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長篇小說獎”獲得者)

    江漢朝宗于海

    向迅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我出生、成長的地方,各族群眾雜居于此的歷史非常悠久。在長期以來和諧共處的生活中,大家早已融為一體。

    在我20年的寫作歷程中,我書寫較多的是鄂西山區的人和事,書寫我們家族的往事和家庭生活的“一地雞毛”。其中,民族文化的交融始終作為無形的背景和底色存在,這也是鄂西這片文化沃土的本質所在。

    記得十多年前,我曾和很多朋友在呼和浩特的郊外討論過“民族性與世界性”的話題;也探討過是否應該不遺余力地挖掘和書寫各民族歷史與文化的問題。隨著對中華民族史的深入認識、對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關系的深入理解,這些問題的答案愈發清楚。我認為一個有抱負的寫作者,除了需要擁有扎實的寫作功底和較高的寫作技巧,更需要具備全局視野,需要用總體性、時代性視角觀照歷史和現實,需要把多元與一體結合起來考量,需要對貼標簽式的寫作保持警惕。

    多年的行走和創作實踐中,我也見證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時代風貌。當今中國,現代文明早已像風一樣吹拂到這片國土上的每一個角落,正如公路早已連通了這片國土上的每一個村寨;在中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56個民族早已成為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命運共同體,大家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

    我生活了18年的那個村子,有兩條比較大的溪流,每逢雨季,溪水暴漲,晚間溪水的奔騰聲恍若野馬在山谷里疾馳,但它們最終都匯入了橫穿整個恩施州的那條碧波蕩漾的清江;清江這條被故鄉人親切地稱為“母親河”的江水,由數條支流和無數條溪流匯聚而成,但它也在奔騰八百里之后,最終在宜都陸城匯入浩浩蕩蕩的長江;長江也不是河流的終點,它們最終奔向了浩瀚無垠的大海。不管是溪流、清江還是長江,它們都具有獨特性、豐富性和共同性,而這也就是中華56個民族的映照。

    江漢朝宗于海,56個民族匯入中華民族共同體這片大海。

    (作者系第十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散文獎”獲得者)

    亚洲精品无码中文久久字幕|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曰本亚洲79ren | 少妇人妻无码精品视频app| 无码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少妇30P| 久久精品蜜芽亚洲国产AV|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987| 亚洲国产成人a精品不卡在线| 99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下载| 99视频在线精品免费|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蜜芽精品久久| 国产美女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AV天堂午夜精品一区| 亚洲电影日韩精品|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日本加勒比在线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片软件|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网红主播|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牛牛 |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精品一|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老女人精品视| 精品无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精品91|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电影| 成人99国产精品| 无码人妻精品一二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三级|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