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批“麻將”
胡適早年熱衷打麻將,而且牌癮頗大。1911年七八月份,胡適正在美國留學,他在日記中曾記錄了自己的“麻將生活”:周一注冊學籍并打牌,周二上化學課并打牌,周三上課并打牌……若是遇上休息日,更是通宵達旦打麻將,耗費了大量寶貴的讀書時間。他在日記中寫道:“不能再這樣下去了,胡適之啊胡適之,你怎么如此墮落……”
1926年7月,胡適赴英國出席“中英庚款委員會全體會議”。他從北京出發,經哈爾濱、西伯利亞,抵達歐洲。會議結束后,由美洲到日本最后回國,前后歷時10個月。胡適一路游歷,將沿途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寫成了一篇文章《漫游的感想》,其中,第6為“麻將”。胡適落筆便指出,1920年代初,麻將風靡歐美,成為西方社會最時髦的一種游戲:“俱樂部里差不多桌桌都是麻將,書店里出了許多研究麻將的小冊子,中國留學生沒有錢的可以靠教麻將吃飯掙錢。”
然而,此番游歷除了“一次在日本京都的一個俱樂部里看見有人打麻將牌,在歐美簡直看不見麻將了”,胡適驚奇地發現,麻將已成了西方人“架上的古玩”,鮮有人問津。他不由得感慨:“西洋的勤勞奮斗的民族決不會做麻將的信徒,決不會受麻將的征服。麻將只是我們這種好閑愛蕩、不愛惜光陰的‘精神文明’的中華民族的專利品。”進而痛言:“我們走遍世界,可曾看見那(哪)一個長進的民族,文明的國家,肯這樣荒時廢業的嗎?”“只有咱們這種不長進的民族以‘閑’為幸福,以‘消閑’為急務,男人以打麻將為消閑,女人以打麻將為家常,老太婆以打麻將為下半生的大事業!”
《漫游的感想》帶有濃厚的時代印記,尤其是“麻將”一則中,胡適在言語之間讓我們看到他對國人身上長期存在的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的消閑之態倍感痛切,對國家前途的擔憂、對“國粹”麻將的深惡痛絕,以及渴望重建東方文明的迫切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