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與詩意跨越山海的共鳴
世界舞臺,無限廣闊;以詩為媒,歌以詠志。7月18日至24日,“首屆國際青春詩會——金磚國家專場”在中國杭州和北京舉行,來自金磚十國的72位詩人以青春的名義跨越山海赴詩歌之約,共同譜寫中外詩歌交流互鑒的嶄新篇章。這是屬于詩歌的浩大節日,它猶如一座璀璨奪目的文化橋梁,橫跨山川湖海,連接著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心靈彼岸。
作為中國極具影響力的長效詩歌活動,中國作協《詩刊》社的“青春詩會”自1980年至今已成功舉辦了39屆,對推動當代中國詩歌的繁榮發展、發掘和培養優秀的青年詩人、涵育詩歌生態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文明相依、文化交融的今天,中國作協創新形式,首次舉辦“國際青春詩會”,以詩歌為媒介傳遞青春的詩意。愛好和平的詩人們通過各自或細膩或豪邁的筆觸,深情描繪出各自國家的風土人情、歷史變遷與人民夢想,讓與會者置身于一個個鮮活而生動的文化現場,感受著那份跨越時空的共鳴與眷戀。
在這個舞臺上,詩歌不僅僅是文字的疊加,更是情感的共鳴、思想的碰撞與文化的交融。詩歌成為了無國界的語言,穿透了地域、文化和語言的界限,讓來自不同國度、不同背景,生長在不同文化環境的人們能夠心靈相通,共享人類情感的真誠、善良、美麗。每一首詩歌都是其背后文化的獨特表達,蘊含著創作者所在社會的歷史、哲學、風俗以及個人的情感體驗。通過國際青春詩會,青年詩人們不僅展示了自己的創作成果,更在分享過程中傳遞了各自文化的精髓與特色。這種直觀而深刻的交流,使得參與者能夠跳出自身文化認知的框架,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去感知、欣賞和領悟其他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增進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青年詩人們用他們的才華和激情展現著詩歌的豐富表現力。閱讀他們的詩作,可以感受到,他們用詩歌記錄著青春的點點滴滴,那些關于成長、友情、愛情的故事都被他們一一捕捉并轉化為永恒的文字,其間充滿了對青春的熱愛和對夢想的執著追求。他們還通過詩歌傳達出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思考。比如,他們用詩歌記錄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面臨的新挑戰,抒發著對自由、平等、公正、正義的呼喚。他們的詩歌中充滿了對環境保護的關注和對和平發展的期許。這些詩歌不僅是對個人經歷的回顧與總結,更是對時代精神的反映與詮釋。他們通過詩歌傳遞愛與和平的信息,為構建更加和諧美好的世界貢獻力量。
詩歌是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詩歌往往具有迥異的審美標準和藝術追求。在國際青春詩會上,各種審美觀念的碰撞與交融,不僅豐富了人們的藝術視野,也不斷激發著新的創作靈感。這種審美觀念的交流與融合,毫無疑問為全球詩歌藝術的繁榮與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與活力。在此次詩會上,青年詩人們圍繞“詩歌的創新”等主題展開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我們知道,詩歌最講究創新,而年輕人身上總保持一種一往無前的勇氣。他們中的每一位都是詩歌創新的積極實踐者。他們用自己的心靈和筆觸去挖掘詩歌的無限可能。有的詩人注重形式的創新,嘗試打破傳統的詩歌結構,用自由奔放的語言和獨特的韻律去構建新的詩歌世界。有的詩人則探索詩歌表現力所能抵達的極限。他們努力挖掘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體驗,盡可能用詩歌巧妙去表達那些難以言說的感受和思考。此外,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詩歌的創作和傳播方式也必將發生深刻的變化。對此,詩人們呼吁詩歌界要積極擁抱新技術和新媒介,探索詩歌創作和傳播的新模式和新途徑。
在分享與交流的過程中,詩人們不僅展示自己的作品,也善于傾聽他人的聲音,增進友誼與尊重。這種雙向的美好互動,促使他們更加深入地學習了解不同文化中的豐富情感和獨特美學。這種基于共同藝術追求和情感體驗的友誼,成為了連接不同國家人民之間的情感紐帶。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國際青春詩會作為文化交流與心靈溝通的橋梁,正以其獨特的方式,為這一宏偉目標的實現貢獻著力量。從中,我們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文學特別是詩歌在文明交流互鑒中的魅力與價值。
(作者系軍旅作家、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