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絲路長安 見證和合之美
    分享到:
    來源:人民日報 | 朱偉明 李啟正  2024年08月09日08:16

    對鳳寶花紋錦

    對鳳寶花紋錦

    絲綢之路東起長安,經西域西至地中海地區,向南延伸到印度次大陸,是迄今世界上路線最長、影響最大的商貿與文化交流通道。為紀念“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0周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中國絲綢博物館在今年6月舉行了“2024絲綢之路周”系列活動,其中主題展覽“九天閶闔:絲綢之路上的長安”于6月19日開展,將持續至10月。本展覽匯聚絲綢之路沿線18家文博機構的210多件(套)珍貴文物,通過展示長安城的考古發掘和傳世遺存精品,力圖再現文化之都長安的動人魅力和絲綢之路的繁榮圖景。

    交流互鑒,彰顯開放包容

    本次展覽名稱出自唐代王維的七言律詩《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中的“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這也是詩篇中氣勢最為磅礴的一句。展覽分為“世界之都”“商貿之都”“文化之都”“時尚之都”“長安與浙江”5個單元。展廳入口處有一道朱紅色的“城門”,左右兩側各有一幅圖,分別是章懷太子墓中的《儀衛圖》和《客使圖》,后者描繪了唐代政府外交機構鴻臚寺官員接待外國使節的場景。踏入展覽大門,參觀者仿佛穿越時空,徜徉古都長安,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輝煌歷史如在目前。

    漢唐時期,長安因繁榮的經濟和多元的文化成為當之無愧的國際性大都市。“長安城中百萬家,不知何人吹夜笛”。隨著唐朝進入“開元盛世”,長安城人口達百萬之多,其中經由絲綢之路匯聚到長安城的外國商人、使者、留學生、僧侶等就有5萬余人,世界多國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在這里達到空前高度。

    本次展覽展出了名列世界考古發現史“四大石碑”之一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仿制品,原碑記述了唐代初期景教在中國的傳播情況。全碑飾以祥云、蓮花、蓓蕾十字等中西文化元素,刻有漢字1780個,在碑文下方和左右碑側刻有古敘利亞文。此碑立于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明朝天啟年間出土。作為研究古代宗教文化、中西交通史和文化藝術交流的重要實物資料,石碑被美國耶魯大學、日本京都大學、朝鮮金剛山長安寺等復制,碑文被譯成英、法、葡、意、日以及拉丁文等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

    唐時,長安城內商賈云集、邸店林立,金銀器、寶石、琉璃、香料和絲綢、瓷器、茶葉等西來東往的貨物在此中轉交易。本次展覽中,一件出土于法門寺地宮的“八瓣團花紋描金琉璃盤”吸引參觀者紛紛駐足欣賞。這件造型精美的藍色琉璃盤產自地中海東岸,經絲綢之路來到中國。它盤沿外折、腹壁斜收、盤底心凸起,盤內布滿紋飾,中心為八瓣蕉葉狀圍成的團花,巧妙運用刻紋、釉料彩繪、描金等多種工藝,彰顯東西方審美碰撞交融下的和合之美。與琉璃盤一同出土的琉璃器皿中,有的具有東羅馬元素,有的體現波斯風格,顯示出唐朝對異域文化的開放、包容與欣賞。

    文化融合,促進服飾創新

    唐代長安城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深刻影響著民眾的日常生活,男女服裝形制多樣,著裝方式個性自由。本次展覽著重展現了唐代服飾與域外服飾的融合與創新。

    竇師綸是唐代長安著名絲織工藝家和設計師,他受西域文化影響較深,在蜀錦織造工藝基礎上吸收中亞、西亞等地的“聯珠團窠”紋樣特色,結合動物紋樣,設計出一種融合中原傳統藝術與西域藝術特色的新型團窠紋樣,因竇師綸受封陵陽公,故人稱“陵陽公樣”。它成為唐朝服飾的經典圖案,其后流行200余年,在絲綢之路上掀起一陣“大唐熱”。唐代張彥遠在繪畫通史《歷代名畫記》中記載:“竇師綸,官益州大行臺,兼檢校修造。凡創瑞錦、宮綾,章彩奇麗,蜀人謂之‘陵陽公樣’。”對照本次展覽中的“對鳳寶花紋錦”及錦紋復原圖,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件具有典型多元文化風格特征的“陵陽公樣”實物。該織錦紋樣外圈以花瓣做樣,形成圓形窠環,以花卉包圍一對鳳凰,它們姿態昂揚,仿佛爭奇斗艷,又似相互吸引。

    中華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始終伴隨著對外來文化的借鑒與吸納。五代馮暉墓出土的50多塊彩繪浮雕磚也是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浮雕磚上栩栩如生地刻畫出28名男女藝人演奏的場景,其中有兩名著男裝、戴幞頭的女性舞者,她們穿長袍、束腰帶、蹬烏靴,姿態活潑奔放。正如《唐書·五行志》記載:“天寶初,貴族及士民好為胡服胡帽,婦人則簪步搖釵,衿袖窄小。”唐朝將境外西北部游牧民族和外國人統稱為“胡人”,緊身、圓領、開衩的胡服形制在長安等地風行一時。此時期唐朝女子也出現了戴胡帽、穿胡服、著男裝等現象,展現了唐朝女性獨立、時尚的特點和追求自由、平等的心態,也反映出唐朝對外來文化的開放與包容。

    河運古道,互通絲綢之府

    2024年也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10周年。聞名世界的京杭大運河始于春秋、成于隋代、發展于唐宋。而由洛陽一路向西,溯河而上,直抵關中——長安的漕渠古道,便是大運河的先聲。本次展覽設置了“長安與浙江”單元(見圖一),以隋唐大運河為切入點,呈現長安與浙江之間互通有無的歷史景象。

    浙江位于東海之濱,是京杭大運河的南端。大運河、錢塘江、浙東運河及海上航路交織成一張巨大的交通網,將本地物產沿河運古道販至全國,并沿海上絲綢之路輸向海外。宋太宗雍熙年間,杭州、寧波等地設有管理海外貿易的市舶司,與日本、朝鮮等國往來亦密。據《日本蠶絲業史》卷一《生絲貿易史》記載,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有唐錦十端,唐綾、絹、羅等百十端……運往日本”。

    浙江盛產絲綢,杭州、湖州和嘉興三個城市均有“絲綢之府”的美譽。杭州不僅是古代國內絲綢市場的主要供應商,還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向東南亞、東非、中東等地區出口絲織品。據記載,宋時每年涌入杭州的商人超過6萬人次。湖州絲綢被稱為“天下綢緞之冠”,湖州在明清時期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絲綢生產基地,“輯里湖絲”“雙林綾絹”等湖州絲綢聞名遐邇。古代一度稱“秀州”的嘉興在唐代有“秀州貢綾千匹”之說,在宋代有“宋錦由來出秀州”之譽。明清時期,當地絲綢產業發展達到巔峰,產品遠銷日本、歐洲等地。

    絲路連天下,文明耀古今。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商貿往來的重要通道,是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它昭示了古代歐亞文明交融的必要性與必然性,揭示了歐亞不同文明之間交流的歷史軌跡和歷史規律。行走于中國絲綢博物館“九天閶闔”展廳內,一件件精巧的文物如同絲路文明交流互鑒的時光之鑰,讓觀眾直觀感受到傳承千年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

    (作者分別為浙江省數智風格與時尚研究中心研究員、浙江理工大學浙江省絲綢與時尚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

    本文圖片均為中國絲綢博物館提供

    日韩精品专区在线影院重磅| 久久国产精品2020免费m3u8|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对白86|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免费| 国产精品高清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国产| sihu国产精品永久免费|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18|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浪潮在线 |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日韩一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97精品人人妻人人|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免费不卡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网站|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对白86| 91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蜜桃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 亚洲第一永久AV网站久久精品男人的天堂AV | 日韩精品一二三区| 日日夜夜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红樱桃| 久久久久夜夜夜精品国产|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亚洲一区精品伊人久久伊人|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色多多| 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二月|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噜亚洲AV | 5555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 日韩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中文八零 | 亚洲高清国产AV拍精品青青草原|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9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