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靈魂里的女性》:那些勇敢而堅韌的女性故事
近期,由智利共和國駐華大使館、譯林出版社聯合舉辦的“我的每段歲月、每條皺紋,都有話要說——阿連德暮年回憶錄《我靈魂里的女性》新書分享會”在北京PAGEONE書店舉行。智利駐華大使毛里西奧·烏爾塔多,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楠致辭,譯林出版社副總編輯陸志宙向大使館贈書。智利作家、《我靈魂里的女性》作者伊莎貝爾·阿連德,北京大學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戴錦華,華南師范大學教授滕威連線對談。三位對談嘉賓分別從創作者與讀者的角度,對《我靈魂里的女性》進行了解讀,暢談女性困境、衰老、愛情等話題,聊起生命中“那些可愛而偉大的女性”,為更多女性和女孩帶去愛和勇氣。
智利駐華大使毛里西奧·烏爾塔多作開場發言。他說,伊莎貝爾·阿連德是當代文學中極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作品全球銷量超過7500萬冊,被譯成40多種語言,成為西班牙語文學中讀者數量最多的在世作家之一。在《我靈魂里的女性》一書中,阿連德通過感人的故事展現了那些塑造她一生的女性,對在當今社會引發深刻共鳴的女性主義話題進行了深入思考。這部作品的中譯本架起了一座文化橋梁,為中文讀者提供了沉浸在阿連德文學世界中的機會,通過她精彩的敘述,讀者能夠深切感受到那些勇敢而堅韌的女性的故事。
在對談環節,伊莎貝爾·阿連德談及《我靈魂里的女性》的創作靈感來源于幾年前在墨西哥做的一場關于女性主義的講座,當時西班牙的一家出版社曾邀請她寫一本書,于是就有了這部回憶錄性質的作品。阿連德坦言,在42年前創作《幽靈之家》的時候,經紀人就跟她說,要比男性作家付出雙倍的努力,才能得到更多承認。而這個情況她覺得至今沒有太大的改變。現在女性作家依然要非常地努力來讓別人聽到她們的聲音,看到她們的作品。
在談及必然到來的衰老,女性如何面對老年生活時,阿連德笑著說,已經82歲的她覺得現在正是最幸福的時候。她說,要健康或者優雅地老去、充實地老去,首先身體要健康。第二要有人際交往,要有家人、有鄰居、有同事。同時,要有目標,有工作、做事的動力——阿連德本人還在寫作,并運營著一家基金會,這家基金會旨在觀照世界各地的,特別是那些最脆弱、最貧窮的女孩。她認為,老人們需要被人看到,一個是生理層面要讓人看到,一個是在精神上或者交往的生活層面要被人看到。當然,還有一點,就是在經濟上得有資本,才可以不為老年生活煩惱。
談及對未來的愿景時,伊莎貝爾·阿連德首先渴望和平,因為有了和平,我們的孩子才能健康、安全地成長,他們才能不遭受侵害。“我們希望擁有一個更友善的世界、一個更安全的世界,走上街頭的時候不會擔心有各種危險。”
戴錦華和滕威就身為女性需要面對的挑戰、女性教育等話題,與阿連德進行了深入探討。戴錦華談到,在今天性別結構開始發生變化的時候,女性主義意味著反抗奴役、反抗暴力,然后真正地在人與人之間保持共情能力,進而能夠手拉著手去渡過艱難,去祈禱和平。滕威說,女性主義的愿景應該包含著所有人對自由的想象,它不只是兩性的或者是某一個性別的,而應該做到所有人的生存都是生存,所有人的生命都是生命,同時尊重所有人的現狀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