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麥金尼斯以小說《在上升中》獲阿瑟·克拉克獎
41歲的蘇格蘭青年作家馬丁·麥金尼斯(Martin MacInnes)以 所著《在上升中》(In Ascension)于7月24日獲得了英國著名的科幻小說獎——第38屆阿瑟·查·克拉克獎,并獲獎金2024英鎊,約合人民幣1.88萬元。
1
《在上升中》是麥金尼斯的第三部長篇,厚500頁,從海洋深處一直寫到了外太空。故事發生在不遠的將來,主人公是年輕的荷蘭海洋生物學家莉·哈森博斯,在名城鹿特丹長大,母親是數學家,父親是水務局的工程師。城市內外建起了復雜的河堤和水壩,用以阻擋海平面的持續上升。
小說開篇寫道:
我出生在這個國家地勢最低的地方,海平面以下6.7米。我妹妹三年后到來時,我們搬進了南邊的市域,也就是鹿特丹北區。這里的土地是新挖得的,剛由挖泥船從海床掘出,并用混凝土做了加固。一部分街道松動了,下面的地仍然軟乎乎的。我記得點燃的熏香,室內有股子咸味,仿佛每一刻都是個咒語,一個必須召喚才能出現的場景。
河灘是人造的,我們走在上面時,我想象腳下是采空區,一個巨大的深淵。我們在周末和假日去那兒,父親仔細觀察潮汐,從不在一個地方停留,而是從一個方向走向另一個方向。我把沙子倒進塑料桶,壓實,再倒扣過來,一遍又一遍這樣做著。“別挖太深。”父親警告我,說完重新警惕地望著水面。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鹿特丹市中心——歷史悠久的老城區——遭到了徹底摧毀。在我父母的成長記憶里,是廣闊的空間、寬闊的大道,風從港口呼嘯而來。他們能看得遠,是因為許多建筑物夷為了平地。他們給我看印在白色小卡紙上、帶著大黑邊的照片。場景模糊,塵土遍地,所有的東西,從殘留的建筑到行走其間的人物,統統顯得又小又矮。這讓我感到安心,因為這個世界還在成長,仍然處在創造的中途。也許有一天它會完工吧。如今,鹿特丹的天際線——由巨大的港口周圍一座又一座亮閃閃的煉油廠供電——像曼哈頓一樣,成了鋼、鉻和玻璃的森林。五歲那年一個星期天的下午,我的鐵鍬劃開沙子,磕碰到底下的混凝土,也劈里啪啦地撞擊著我的神經,令我頭暈目眩。那不是真的。我永遠忘不掉父親望向我的驚恐的目光。我毀了什么東西,那目光告訴我。我刺破了幻覺,那我必須付出代價。
哈森博斯經歷了童年創傷,難以從冷漠的母親和暴力的父親身上得到溫暖,幸而10歲起在新馬斯河游泳時發現“周圍的一切都有生命。她是其中的一部分,她并沒有與之分離”。麥金尼斯今年3月在接受英國《新科學家》雜志采訪時說,“這幾乎可以和很多宇航員在進入太空后俯瞰地球時的感受相媲美”。
哈森博斯后來入讀鹿特丹大學,學習海洋生態學和微生物學,又到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攻讀古菌,隨后踏上海洋探索之旅,隨奮進號科考船前往亞速爾群島附近海域和加勒比地區的海底熱泉,與同事一起負責測試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開發的遙控水下航行器,為木衛二的海洋探索做準備。
由于開發經過生物工程改造的藻類食物源有功,她奉派加入中、美、俄三國制定的絕密太空合作計劃,準備從中國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用18個月的時間,以超過此前一萬倍以上的速度飛過冥王星軌道,調查奧爾特云附近的異常現象——一個神秘的、代號“曼陀羅”的小行星,似乎是外星生物刻意制造的卵形體,長達數公里,表面覆蓋著螺旋線交叉形成的巨大網格。在漫長的旅途中,哈森博斯不斷思考著地球上的生命多么寶貴和稀有。
2
麥金尼斯告訴《新科學家》,他不反對外界把《在上升中》稱為科幻小說,盡管有很多作家認為“科幻”標簽是對文學作品的貶低。但他很不情愿接受“氣候變化小說”的稱呼。“現在出版的所有作品,不管自己以為是什么,都是氣候小說,因為這就是我們正在經歷的世界。”他說。
麥金尼斯透露,2008年,他去了南大西洋上的阿森松島(Ascension Island,字面意思是耶穌升天島),從此念念不忘,非要寫進小說。
此前,《在上升中》也進入了布克獎的復評名單。
克拉克獎由英國著名科幻小說家、《2001太空漫游》的作者阿瑟·查·克拉克(Arthur C.Clarke,1917-2018)于1987年出資設立,用以表彰上一年在英國首次出版的最佳科幻小說。
作家和克拉克獎評委會主席安德魯·巴特勒指出,作為“一次緊張刺激的旅行”,《在上升中》是“一部繼承了克拉克小說傳統的獲獎作品”。
不同于付費投票的美國同類獎項,克拉克獎采用通行的專家評審制,沒有太多可供操縱的空間,也更注重文學品質。1987年的首屆克拉克獎頒給了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日后風靡世界的《使女的故事》,美國作家科爾森·懷特黑德的《地下鐵道》、英國作家石黑一雄的《別讓我走》和《克拉拉與太陽》、大衛·米切爾的《云圖》和法國作家埃爾韋·勒泰利耶的《反常》也在獲獎或入圍作品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