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主題音樂季演出漸成規模
    來源:光明日報 | 黃敏學  2024年07月31日08:18

    “音樂季”是職業樂團核心藝術生產和演出的年度規劃。每當進入下半年,各大樂團便開始紛紛發布音樂季。從樂季主題到演出陣容,都會引發專業人士和樂迷們的熱切關注——新的音樂季將展現什么風格?有哪些“大咖”親臨現場?近年來,國內主題音樂季演出漸成規模,不僅是藝術家集中展示個人技藝、風格的平臺,也在提升樂團演出質量、職業化水平,培養觀眾、音樂美育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音樂季與職業交響樂團發展緊密相關

    音樂季與職業交響樂團的興起和發展緊密相關,一個音樂季一般從當年的9—10月延續到次年的5—6月,由二三十套音樂會構成。樂團往往會將音樂季的演出計劃和日程安排提前公之于眾,營造十足的期待感。音樂季最早可追溯到西方民間的節日慶典演出,如春季以復活節為中心的演出系列、冬季以圣誕節為中心的演出系列,演出一般持續兩三個月,時長和一個季節的時間差不多,這種演出被視為音樂季的雛形。

    18世紀早期,德國萊比錫地區開始出現零星的私人音樂會,到1781年,萊比錫格萬特豪斯大廈(又稱“布業會館”)落成,隨后布商協會資助的管弦樂團將排練和演出場所遷到此處,并以建筑名稱冠名——格萬特豪斯管弦樂團。每年從9月29日的米迦勒節到次年3月的復活節期間,樂團通常會在每周四舉行音樂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普通市民走進音樂廳,音樂季演出制度正式形成。1813年成立的倫敦愛樂協會,是第一個連續舉辦音樂會演出季的組織,通常一期音樂季包含6~8場音樂會。柏遼茲、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等名家都曾在音樂季期間自己作品公演中擔任指揮。音樂季以連續性的密集演出推動了音樂藝術從貴族階層走向市民群體。

    對于職業交響樂團來說,音樂季不僅是藝術創作和演出的平臺,也是人才培養、經濟運作的重要手段。1833年,德國作曲家和指揮家弗朗茨·拉赫納嘗試組建“藝術家協會”管弦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前身之一),召集宮廷歌劇院樂團的演奏家連續舉行4場音樂會,演奏家在音樂季期間轉為維也納愛樂樂團成員,如其表現出色,得到專業認可,便被正式吸納到具有私營協會性質的維也納愛樂樂團。音樂季還為樂團帶來了經濟與曲目的“雙豐收”。1842年,美國首家職業交響樂團紐約愛樂樂團成立后,曾由58名樂團成員為139名訂購客戶提供一個音樂季10場音樂會的服務,不僅為樂團帶來經濟收入,圍繞音樂季創作的作品也充實到了樂團的“曲庫”中,促進了樂團的職業化發展。

    隨著音樂季制度的流行,各大樂團的策劃越來越開放多元,在保持傳統的同時,順應時代潮流,有意識地為觀眾呈現豐富的音樂流派、新的音樂元素。音樂季期間往往還會舉辦講座、工作坊和兒童音樂會等,向公眾普及音樂知識,實現音樂的美育功能。

    為音樂季融入中國色彩

    作為“舶來品”,音樂季的概念自引入我國起,便開始了“中國化”的過程。不僅悄然改變著國人的音樂審美觀念與欣賞習慣,也在發展過程中融入了中國色彩。

    20世紀初,上海交響樂團前身的上海工部局樂隊以夏、秋兩個音樂季的形式在上海定期演出,拉開國內古典音樂大眾傳播的序幕。新中國成立后,上海工部局樂隊整體改制為上海交響樂團。到1956年初,上海交響樂團老團長、著名指揮家黃貽鈞主持制定《上海樂團交響樂隊全面規劃草案(1956—1967)》,希望借鑒世界一流樂團的做法,推行音樂季。1986年,上海交響樂團開始設置與國際接軌的“音樂總監”,通過“一年兩季”的方式規劃樂團的年度演出計劃,策劃推出了貝多芬交響曲全集、“不朽的柴可夫斯基”等系列演出。演出的不少曲目都是上海首演乃至全國首演,引發廣泛關注,不僅為上海交響樂團贏得了口碑,還極大地豐富了國內古典音樂的演出內容和形式,樂團也開始走向世界舞臺。

    隨著國內經濟的持續增長和文化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城市成立自己的交響樂團,并實施音樂季制度。音樂季的演出內容也從最初的以西方經典作品為主,逐漸擴展到中國作曲家的作品,以及民樂、現代和當代的音樂作品。如2011年起,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持續推出以世界各國古樂為主題的“紫禁城·古樂季”,演出包括中國音樂曲目在內的世界古樂,已成為北京春季古典音樂市場的一景。繼首個“漪——泛起無限可能”2023—2024主題音樂季后,無錫民族樂團近期再度發布“未——樂于生長 無限可期”2024-2025主題音樂季,持續以一系列充滿江南特色的音樂演出,彰顯中國氣派、國際表達。還有一些流行音樂團體以“青春”等主題開啟年度音樂季,推出系列MV、開展巡演等活動。

    一些樂團依據中國音樂市場與欣賞習慣,對音樂季的時間安排進行了創新。中國交響樂團打破職業樂團跨年音樂季模式,推出“2022音樂季”,演出時段為2022年1月15日—2022年12月底。中國音樂學院院長、中國交響樂團首席指揮李心草認為,以自然年來規劃樂季,不僅能使樂季演出窗口與中國傳統節日完全契合,而且填補了西方跨年音樂季模式中的“暑假”空檔期,更符合中國觀眾在假日走進劇院的習慣。

    在中國,音樂季不僅是大城市的文化名片,也變得更接地氣。如今年開始舉辦的“四時有序·自然有聲”成都鄉村音樂季,把音樂季與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結合,從今年3月到明年2月期間,將圍繞節氣的時間節點開展近百場鄉村音樂會,不僅豐富了鄉村文化生活,也成為推動鄉村振興、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音樂季還在線上發力,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云上音樂季”等系列音樂直播活動,打造精彩紛呈的“云端”音樂盛宴,用多樣化的音樂形式講述中國故事、展現中國形象、奏響中國旋律。

    以高品質音樂季助力音樂創新發展

    縱觀音樂季的發展歷史,其為樂團實現管理程序化、市場國際化提供了條件,是提高樂團藝術質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成功的音樂季,應使樂團獲得自身發展,實現藝術品質、成本核算、演出收入、社會效益之間的均衡,同時應充分滿足觀眾的音樂審美需求,起到普及音樂知識和音樂美育的作用。目前國內高雅音樂的市場化程度尚不完善,出現了一些套用音樂季名稱,策劃粗糙,主題牽強附會的演出。有些所謂“音樂季”只有幾天、幾場演出,或是一些水平不高、質量低下的“水團”節目“大拼盤”,令觀眾看后感到“沒有誠意”“不值票價”。還有一些流行音樂團體將主題音樂季作為宣傳噱頭,借以實現圈粉打榜之目的,將經濟利益作為唯一目標,背離了對音樂藝術品質的追求。

    如何提升音樂季品質,使其獲得中國觀眾的廣泛認同、助力音樂創新發展?

    筆者認為,提升音樂季品質,一是提升樂團專業策劃能力,音樂季是樂團藝術水準、演奏水平、運營能力、市場影響等諸多方面的綜合體現,要明確自身藝術特色、傳統,設立主題、選定曲目,保證音樂季的策劃與樂團品牌和藝術追求相符。二是實現資源共享,打造音樂共享傳播平臺,統籌演出、演出推廣、票務營銷等資源,體現集聚功能,凸顯聯動效應,培育成熟穩定的演出市場。三是創新傳播手段,順應媒體融合趨勢,通過VR虛擬仿真、人工智能交互等全新技術手段,提升線下音樂季的親民指數和沉浸式觀演效果;加強線上音樂傳播、推進文化數字化建設,使高品質音樂藝術作品抵達更廣泛的人群。四是發揮音樂季的文化引領作用,持續推進高雅音樂的普及教育,除了在音樂季期間舉辦與音樂季內容相關作品解說、音樂講座,還應繼續做好高雅藝術進校園等,為高雅音樂傳播創造環境。五是加強監管,做好演出規劃,審核贊助商資質,優化演藝營商環境,不能為追求經濟效益將音樂季庸俗化,而應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作者:黃敏學,系紹興文理學院藝術學院副教授)

    91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婷婷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三级| 精品日产a一卡2卡三卡4卡乱| 9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秋霞| 老子午夜精品我不卡影院| 在线播放偷拍一区精品| 久久国产热精品波多野结衣AV| 国产剧情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爆乳奶水无码视频 | 91精品国产高清91久久久久久| 真实国产精品视频国产网|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东京热| 久久久久久一品道精品免费看| 99精品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免费大片国产大片| 男人的天堂精品国产一区| 国内精品在线播放| 99久久国产亚洲综合精品| 国产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国产精品天天在线| 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 久久99精品一久久久久久|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99 | 97久久久精品综合88久久| 久久久国产精品四虎|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呢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66| 久久精品视频网站|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观看精品|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