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千字文》:遐邇一體 文共四方
    來源:學習時報 | 鄭蕊  2024年07月30日08:34

     《千字文》是中國古代啟蒙識字教育的一部經典教材,由南北朝時期的周興嗣所編寫。南朝梁武帝蕭衍為了教諸王書法,讓人從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個不重復的字,交給周興嗣整理。周興嗣冥思苦想,一夜白頭,編成了蒙學經典《千字文》。

    《千字文》對仗工整、條理清晰、富有哲理、寓意深刻。明代王世貞稱其“絕妙文章”。章太炎則評價此書“獨領蒙學讀物風騷,堪稱訓蒙長詩”。經過了一千多年的傳誦,《千字文》更是成為中華民族經典的文明符號、各民族共有的文化記憶以及各民族廣泛認可的編號系統。

    “書法圣經”傳世,翰墨明珠璀璨

    《千字文》緣起于梁武帝對王羲之書法作品的喜愛,是書法史上產生經典最多的文本。隋唐以降,后世書法家爭相以此為主題臨摹創作,留下了許多不同書風的《千字文》法帖。

    最早癡迷《千字文》書法的,是隋朝的智勇和尚,作有《真草千字文》八百本。他的《真草千字文》既有“二王”筆法,又兼自身風貌,影響了楷書規則的建立。

    到了唐代,中國書法藝術發展到了鼎盛時期,不少名家都曾書寫出《千字文》的名篇,如虞世南的《真草千字文》,曾被宋高宗趙構臨習;歐陽詢的行書《千字文》筆力剛健,擒縱得宜。此外,褚遂良的楷書《千字文》對宋徽宗瘦金體風格的形成影響很大。后續唐代著名書家,更是接續創作出傳世名篇。如懷素晚年所書《小草千字文》,被稱為“天下第一小草”。再如號稱“草圣”的張旭,留下宋人模刻的殘碑《斷千字文》。

    及至宋代,《千字文》依舊是書法作品的重要題材。今天還可以看到,蔡襄的《臨智勇真草千字文》、黃庭堅的行書《千字文》、米芾的小楷《千字文》、宋徽宗的中楷瘦金體《宋徽宗真書千字文》手卷、宋高宗趙構的《趙構真草千字文》等等名作。

    元代著名的書法家趙孟頫,是繼智勇和尚之后,寫《千字文》最多的一位大家。他寫的篆書《千字文》、真草《千字文》、草書《千字文》、行書《千字文》等法帖或端雅挺勁,或書法精熟,都是傳世名作。

    時至明清,《千字文》書法依然流行,傳世名篇如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徵明的楷、草、隸、篆四體《千字文》,清代鄧石如《篆書千字文》、席夔《隸書千字文》、張照楷書《千字文》等依然廣受追捧。

    一個文本,傳承千年又受到歷代先賢的深度關注,經典頻出且得到各朝學子的臨習摹畫。《千字文》的靈魂,已經通過歷代學子書家,摹刻到文明的核心,融入學統之中了。一卷卷《千字文》法帖中,我們可以看到歷代才子對書法藝術的極致追求,也能通過缺筆、換字、帖黃、跳字等不同時期的避諱特色感受到歷史的變遷。《千字文》法帖本身就是意蘊豐富、文明傳承的小百科。

    精粹多族傳承,記憶萬方同享

    《千字文》的廣泛流行,還成就了我國各民族共有的文化記憶。今天,我們在新疆吐魯番文書、西夏經文、回鶻卷子、敦煌文書等文獻中都可以看到《千字文》的文獻遺存。如吐魯番巴達木墓出土的寫本《千字文》殘卷,其中“葉”字不避唐諱,推測其年代為高昌時期。又如吐魯番阿斯塔那墓中出土有唐代貞觀、武周、天寶等不同時期的《千字文》習字殘卷,可以想見,《千字文》至遲在貞觀時期已經傳播到這一地區。

    西夏時期大量翻譯漢語經典文獻。為了推廣新創的西夏文,西夏人曾經仿照《千字文》,編寫字書《碎金》。《碎金》將一千個不重復的西夏文編詩成句,編排方法和敘事邏輯明顯受《千字文》的影響。有意思的是,除了常見的黨項語西夏文大量借鑒漢語文獻之外,學者發現西夏存在過的勒尼語文獻中,有很多是利用西夏《千字文》進行排序,可見漢語《千字文》的世界觀和排序功能在西夏地區影響較深。

    廣泛活躍在漠北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吐魯番等地的回鶻,也曾利用《千字文》學習漢文。我們在柏林、巴黎、圣彼得堡等地的敦煌文獻中,還能看到很多回鶻文《千字文》殘片。這些殘片,既有漢語回鶻文夾雜出現的合璧《千字文》,也有為了突出讀音漢語部分以回鶻文注音形式出現的。前者便于根據夾雜的漢語翻查漢文經書,核對內容,進一步加深理解;后者則突出了利用回鶻文標注讀音的漢語口語學習方法。

    此外,敦煌藏經洞還曾發現過漢藏對音《千字文》。漢藏對音《千字文》殘卷在漢字的左側附上了藏文的注音,學者認為應當是操藏語的吐蕃民眾為了方便誦讀漢字,用藏文來記錄漢語的發音。

    到了清代,民族文化交流互鑒進一步加深,多種民族語言的合璧文獻廣泛刊刻。我們今天可以看到多個版本的《滿漢對照千字文》合璧文獻,以及用滿文標注讀音的《新譯蒙漢千字文》,滿蒙漢三種文字應對配合的合璧本《千字文》。

    穿越千年,橫跨神州,《千字文》已經成為一條神奇的文化紐帶,鏈接了古今各族的文明遺存,成為我國各民族共有的文化記憶。

    經典流傳千年,成就特色排序

    得益于文字沒有重復這一特征,《千字文》不僅文本流傳廣泛,還成為普遍認同和使用的編號系統。我們在傳統文書、科舉考試、社會生活等方面,常常可以看到《千字文》的排序標注。

    傳統文書中有許多政務文書和簿籍用《千字文》編號。到了宋代,《千字文》就成為文書編次的重要邏輯之一。文書遞角、邊關急文、官員任免憑證、司法事務簿、敕號簿、度牒等政務文書;稅賦簿、農田土地簿、契紙鹽引等簿籍中常常用《千字文》編次。

    科舉考試中,《千字文》也常用來排序管理和預防“預先關會之弊”。清代科考時考生以試卷上的《千字文》編號為基,以座號便覽為導,來找相應的號舍。考生的試卷在考后戳印彌封《千字文》字號,以防舞弊。

    社會生活中,《千字文》的編次也是十分常見的。學者發現,《千字文》被當作編號系統進行使用,源于佛經經藏之中。宋元以來,《趙城金藏》《資福藏》《磧砂藏》《普寧藏》《永樂南藏》等經藏,都使用《千字文》作為帙號。此外,《千字文》編號在社會管理中用途廣泛,涉及到皇室恩賞、糧倉排號、軍隊組織、藏書排架、作坊里舍、棄嬰登記等等。

    基礎編號之外,古人更是利用《千字文》人人熟悉的特點,創造了以《千字文》為號,以歲月(排序)為次的“千文架閣法”進行檔案排序和管理。“天字第一號”成為民間耳熟能詳的排序號。直到今天,我們在天南海北都能看到利用《千字文》排序的各種房屋、檔案等。

    《千字文》中閱千古,訓蒙書法鑄丹心。《千字文》傳承千年,譽滿神州,堪稱中華文明史上重要的文化瑰寶。今天讀來,我們仍然可以從《千字文》中體會文明傳承中的流光溢彩,汲取智慧和力量。相信在神州每個角落,我們看到聽到《千字文》,都能夠感受到“遐邇一體,率賓歸王”的精神歸屬感和“化被草木,賴及萬方”的精神一統、海晏河清。

    91探花福利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高清| 亚洲精品无码aⅴ中文字幕蜜桃| 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99小说|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网站|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2021| 精品四虎免费观看国产高清午夜|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 97久久久精品综合88久久| 久久伊人精品热在75| 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特黄|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国产潘金莲| 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免费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91精品国产福利在线导航| 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影院 |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午夜精品久久久内射近拍高清 |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永久在线| 蜜臀91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二成人精品区|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字幕| 国内大量偷窥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资在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22|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香蕉| 四虎国产精品永免费| 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麻辣| 尤物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 | 成人综合久久精品色婷婷|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久久精品青青草原伊人|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站| 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