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千萬粉絲科普博主吳姥姥出書背后的故事
2024年7月初,《吳姥姥不刷題·科學真好玩》新書正式上市,一經發布,好評如潮,這不僅是讀者對該套出版物的認可,更是對科學教育新理念的共鳴。記者聯系采訪了吳姥姥團隊負責人任咪咪,請她分享《吳姥姥不刷題·科學真好玩》的創作策略與思考。
作為不刷題主創團隊成員之一,我深度參與了新書策劃、內容編輯、文案創作、視覺設計等工作,深知整套書的制作過程之艱辛。在此,通過對創作實踐經驗的提煉,結合對行業中同類型產品與品牌的觀察,對科學與藝術融合的科普內容創作進行分析。
策劃初衷
在當今教育環境中,刷題似乎成為孩子們獲取知識、提高成績的主要方式。然而,這種方式存在局限性與弊端。過多刷題壓抑了孩子們的創造力和好奇心。團隊一直在思考,如何讓孩子們真正愛上科學,如何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探索科學的奧秘。讓他們不再被枯燥的公式和煩瑣的題目所困擾,而是通過親身實踐和有趣的實驗,感受科學的魅力和樂趣。《吳姥姥不刷題·科學真好玩》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應運而生。
在策劃過程中,團隊深入研究了孩子們的心理特點和學習需求,發現他們對于直觀、生動、有趣的事物更容易產生興趣和記憶。最終,團隊決定通過故事、實驗、游戲等多種形式來激發孩子的興趣,普及科學知識。
例如,為了讓孩子們了解有關電場的知識,用漫畫方式上設計了一個“用塑料‘蒲公英’模擬靜電場線的實驗”。扎成束的細長塑料絲經過毛皮或“塑料王”布摩擦后,因為摩擦起電、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的原理,會張開形成一朵“蒲公英”。這些細長的塑料絲,正是對靜電場線的一種模擬,孩子們借此得以直觀地看到靜電場的存在。
科學內容融合趣味實驗
在新書籌備過程中,團隊遇到了許多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之一是如何在確保科學知識準確性的基礎上,凸顯其表現形式的趣味性。
科學是嚴謹的,團隊不能為了追求趣味性而犧牲了科學性。然而,要將復雜的科學知識用簡單易懂、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并非易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團隊和出版方邀請了多位資深的科普編輯和一線物理、數學教師加入編創隊伍。他們憑借專業的知識背景和豐富的教學經驗,為該套出版物提供了寶貴的建議和指導。
例如,在編寫有關黑洞的章節時,最初方案是通過簡單的圖片和文字介紹黑洞的形成過程及特點。但是出版社的科普編輯指出,這樣的方式過于膚淺,無法讓孩子們真正理解黑洞的奧秘。于是,經過多次討論和修改,最終確定以比喻、對比的方式,再附上計算機模擬圖片,將黑洞的形成過程、特點,以及外部形象進行可視化展示。
除了內容的科學性,該套出版物還兼顧書中實驗與活動的可操作性。團隊精心挑選了一些簡單易得的材料,如瓶子、氣球、紙張、電池等等,并詳細說明了實驗的步驟和注意事項。同時,還提供了一些替代方案,以便孩子們在材料不足的情況下也能夠完成實驗。
差異化營銷
團隊在完成策劃和編寫工作后,還面臨著一個新的挑戰——如何將這套書推向市場,讓更多孩子和家長了解并喜歡上它。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團隊與出版方、平臺制定了一系列營銷方案。
首先,團隊結合本身的自媒體屬性,聯絡熟知的社交媒體,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臺上發布了關于這套書的精彩內容和預告,吸引了大量的關注和轉發。同時,還在達人池中嚴選出與本套書匹配的科普達人進行合作,進一步提高了新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其次,內容團隊與電商平臺展開合作,先開放預售鏈接,引起讀者關注,并在當當主站、當當天貓旗艦店、當當拼多多店鋪、京東當當POP店等各個平臺圖書類目的獨家資源位、正常排期位、平臺位置等對《吳姥姥不刷題·科學真好玩》圖書進行持續不間斷的首輪曝光。
同時,充分發揮媒體的力量,如光明網、周到上海、《新聞晨報》、九派新聞、《現代快報》等,密集地配合相關線下活動,發布圖書預告與相關信息,并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的相關推薦做成新聞發布,增加媒體曝光率。還施行了一系列的促銷活動,例如在新書上市的前幾天,推出限時折扣、滿減優惠等活動,吸引了眾多消費者。
除了線上營銷,團隊還積極開展線下活動,與各地的圖書館、書店、學校等合作,舉辦了多場新書發布會和科普講座,如上海圖書館新書讀者見面會、江蘇書展新書發布會等。在這些活動中,團隊和出版方不僅向讀者們介紹了這套書的內容和創作理念,傳遞“不刷題,做研究”的主張,還現場演示了書中的一些實驗和活動,如“折意大利面實驗”“一筆畫挑戰”等,讓讀者親身感受到科學的樂趣和魅力。
此外,還提供了簽名售書、互動問答等環節,增加了與讀者的互動和交流。之后,團隊將與出版社一起開辦校園人文行活動,將優秀的科普內容帶到孩子們的校園中。(完整版請見“編客實驗室”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