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天山》:再現?偉大?時代?的歷史?記憶
《慷慨天山》是作家劉奕辰(筆名奕辰辰)創作的一部網絡小說。該書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初期的艱苦歲月為背景,通過生動的人物形象和跌宕起伏的情節,展現了兵團人無私奉獻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再現了?偉大?時代?的歷史?記憶。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成立歷史鮮為人知,但對新疆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上世紀50年代新疆和平解放后,為了屯墾戍邊、建設邊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部分官兵放下鋼槍,拿起鐵鍬,成為生產建設者,在戈壁灘上開始了艱苦的創業歷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崛起不僅改變了新疆的面貌,也為中國邊疆的穩定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慷慨天山》的主題深刻而宏大,再現那段艱辛歷史的同時,通過主人公劉振華及他身邊的人物群像,展現了兵團人樂觀積極、吃苦耐勞、無私奉獻、堅韌不拔的精神。
作為一部表現嚴肅歷史題材的網絡文學作品,作者在《慷慨天山》中融合傳統文學嚴謹寫實的創作風格和網絡文學的傳播優勢,精心塑造了一系列鮮活的人物形象。主人公劉振華是這部小說的靈魂人物,作者通過細膩的語言、行為描述突出其豪爽而堅定的性格。他身為三五九旅的老兵,歷經南泥灣大生產運動的錘煉,具有堅定的革命信仰和樂觀精神。在屯墾戍邊的偉大事業中,他以身作則、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艱苦奮斗、勇于開拓”的兵團精神。除了劉振華外,堅持原則、關心戰士的李處長,機智勇敢、善解人意的指導員,以及那些默默奉獻、任勞任怨的普通戰士們,他們性格各異,但都懷揣著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作者在塑造這些人物時,注重個性與共性的統一,在表現人物情感時,通過具體的細節和動作來展現其內心的波動和變化,讓讀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世界。該作品運用大量的地域性語言和民族特色詞匯,通過細膩的筆觸描繪出每個人物的獨特性格和成長經歷,使得人物更加立體真實,同時也增強了作品的情感張力和感染力。在那個物資異常匱乏、形勢復雜多變的年代,來自五湖四海、閱歷各異、操著不同方言的人們,融入了具有濃郁地域色彩和民族風情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背后獨特的文化背景一覽無余。
《慷慨天山》的情節設計緊湊且引人入勝。作品開篇就以劉振華和李處長的對話制造情節沖突,進而引出部隊面臨的“放下鋼槍,拿起鐵鍬”的重大轉折。 這種開篇方式不僅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還為后續情節的發展奠定了基調。在故事的發展過程中,作者巧妙地設置多重沖突和矛盾,使得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如劉振華不能接受到后勤部隊籌備慶功會的工作安排而與李處長發生的激烈沖突,還有他不能理解組織作出開展農業生產的決定而與司令員之間的沖突等。這些沖突不僅推動了情節發展,還展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內心世界。
除了人與人之間的沖突外,作品還著力突出了人與環境之間的沖突。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兵團人展現出驚人的毅力和智慧。他們挖渠引水、開荒種地、建設家園,在戈壁灘上創造了一個個奇跡。新中國成立初期建設者們在“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全國學人民解放軍”的旗幟下,奉獻了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在人們心中烙下?了深刻?的烙印?。兵團人的創業精神與大慶?精神?、大寨?精神一樣,都是?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一個?偉大?時代?的歷史?記憶,讓讀者共情?。
作為一部以天山為背景的網絡文學作品,《慷慨天山》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價值底蘊。作者巧妙地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來描繪天山地區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同時,作品中有意識地穿插詩詞、歌謠等民間文學元素,讀起來更加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也讓讀者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認識到新疆和兵團的建設歷程。在先輩們義無反顧地用信念、毅力、鮮血和汗水澆灌的天山大地上,革命者沖鋒陷陣的吶喊聲逐漸轉變成建設者沉重的腳步聲,并漸漸遠去。只有戈壁上的紅柳、沙漠里的胡楊和巍然屹立的天山曾經見證過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今天,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然而,在追求物質利益的同時,人們應該更加關注精神世界的充實。《慷慨天山》通過講述兵團人的奮斗歷程,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樂觀淳樸、艱苦奮斗、堅韌不拔、無私奉獻、團結互助、和諧共生等,這些價值觀通過作品中的人物和細節生動地詮釋出來,而天山、紅柳、胡楊這些事物已經化作新疆和兵團獨有的文化表征和精神標識,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和重要的時代價值。其中蘊含的精神力量和價值觀念,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激勵著我們在面對困難時勇往直前、無私奉獻,為實現更加美好的未來而努力奮斗。
《慷慨天山》與經典文學作品相比,還有些許不足,比如人物形象塑造得比較單一。主人公劉振華被賦予了濃厚的英雄色彩,是典型的正面人物,然而,作品中的其他戰士和領導人物沒有被深入挖掘和展現,其性格特點和成長經歷相對顯得單薄,缺乏足夠的層次感。某些關鍵節點上,情節轉換略顯突兀。當劉振華被分配到后勤部隊籌備慶功會的工作時,他的反應相當激烈,與李處長發生了沖突,然而,這一沖突的產生和解決在作品中并未被充分展現,這種情節上的跳躍感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生困惑,影響了整體的閱讀連貫性和體驗。
總之,《慷慨天山》作為一部主題創作網絡文學作品,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該作品獲得2023年“美麗中國”網絡小說征文評選一等獎,還入選2023年度“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海外傳播榜。《慷慨天山》所傳達的堅韌不拔、無私奉獻的精神內核以及民族團結、和諧共生的價值觀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非常重要的社會價值。以網絡文學的形式講述新疆的歷史故事,也是作為新文藝群體的網絡作家們積極融入主流社會意識形態、承擔社會責任的積極嘗試,對今天的青年人也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憶苦思甜,回顧歷史,以文學語言連接歷史與現實的情感共鳴,傳承中華民族精神和兵團精神,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求我們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勇于擔當新時代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為實現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