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舞劇《雷雨》今晚在滬首演 90歲文學經典全本全角色登上舞臺
東方藝術中心原創舞劇《雷雨》舉行彩排。 記者 葉辰亮攝
大幕拉開,在密不透風的“雷雨”時空里,各色生靈互相糾纏,織成一張碩大無朋的網。今晚,原創舞劇《雷雨》將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首演,八位舞者共同掀起一場關乎宿命的“狂風暴雨”。《雷雨》劇本發表90周年之際,這臺新作以全本全角色的創編將這一文學經典搬上舞臺。舞劇既保留原著人物糾葛,又通過當代視角重構經典文本,通過“混沌時代”“藥引”“愛之恒河”“巨影”等24個章節,聯起一條環環相扣的命運鎖鏈。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東藝探班《雷雨》,恰逢知名舞蹈家山翀正在排演舞段“巨影”。只見她緩緩走到舞臺中央,在巨大悲影中慢慢回首,開啟一段塵封久遠的回憶,以隱忍的肢體語言“剖白”魯侍萍的內心世界。“作為一個悲劇人物,魯侍萍有她的愛恨與不甘。演繹這樣一個角色,需要深刻理解人物內心世界和所處環境的復雜性。”山翀透露,舞劇另辟蹊徑,放大魯侍萍的人物弧光,讓故事從不同的視角展開講述。
開放包容的視覺語匯給《雷雨》建立全新的“形式感”,多媒體光影劃分舞臺空間,將多維的“雷雨”時空拋入觀眾的視線。一座巨型深邃的環形樓梯矗立于舞臺后區,人物不斷流動穿梭,形成空間視覺的“蒙太奇”。環形立面暗喻著深淵入口,形成立體復合的“視覺景觀”。記者發現,舞臺上還設有一個巨型“蹺蹺板”,仿佛心靈空間的天平,稱量著每一個劇中人的命運。
略帶悲傷的音樂漸起,舞者們陸續登場,以獨到的敘述方式疊映出人物“本色”。周萍(張傲月飾演)用一段特殊手舞在展現角色之間的紅塵糾纏;蘩漪(孫秋月飾演)在身體表達上被引導成一只敏感黑貓;周樸園(沈徐斌飾演)化身充滿壓迫力的黑色漩渦;四鳳、魯大海、魯貴、周沖等角色都呈現出新的姿態。“這段舞蹈體現了八個人的命運糾葛,你們要盡量抱團,收得緊一些。每個人的腳底都絲滑一點,盡量往里擠壓,內‘卷’出群舞的沖擊力。”總編導趙小剛在一旁指點,打磨動作細節。
為了建構富有東方哲學意味的舞劇品相,趙小剛采用穿插、復調、對位與多聲部的樣式,注重身體語言蘊含的情感詠嘆調性。“曹禺先生寫《雷雨》,并不落筆在‘宮斗’或是非上,而是用悲憫的心情書寫劇中人的爭執。舞劇貼近曹禺的創作思想,以簡潔浪漫的調性,充滿東方哲思,呈現人性與命運的力量。”趙小剛說,“‘以舞帶戲’是創排的核心理念,讓觀眾看到由‘舞蹈’本身穿透文字所帶來的心靈映現,引導觀者體察人物的情感堆疊,最終通向戲劇矛盾聚焦爆發的思想沖擊點,讓‘戲質’與‘舞質’同構。”
舞劇《雷雨》是“東藝制造”首部原創舞劇作品,延伸劇場在舞蹈領域從純引進到制作出品的全新探索。“舞劇《雷雨》將經典文本轉化為適應時代審美與精神需求的美學舞臺,展現了‘東藝制造’不斷發展的審美個性。”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總經理雷雯透露,舞劇《雷雨》將于11月起開啟30余場的全國巡演,還計劃走向世界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