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朱德熙與北大古文字學“三劍客”
    分享到:
    來源:文匯報 | 溫儒敏  2024年07月19日16:30

    上世紀五十年代,我還在讀初中,就知道朱德熙的大名,那是讀了他和呂叔湘(1904—1998)合寫的小冊子《語法修辭講話》。這本書原是一篇談話風的論文,1951年6月在《人民日報》連載,同時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廣播,深入淺出地普及語法知識。后結集出版,風行全國。連我這樣的中學生都能讀懂,而且喜歡,幾十年不忘,也可見這篇普及性的讀物有過多么大的影響。近年來,我主持全國中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編寫,涉及編寫語言,希望能平易清通,不糾纏概念,而又講清楚必備的知識,讓學生能夠接受,這是個難題。我曾多次建議編寫組參考朱德熙的《語法修辭講話》。

    該書1951年由開明書店結集出版,多次印刷。朱先生和呂先生得到稿費應當不少,據(jù)說大部分都捐給了抗美援朝買飛機了。也可見老一輩學者的拳拳愛國之心。

    朱德熙是江蘇蘇州人。1939年考取西南聯(lián)合大學物理系,比楊振寧低一班。他的數(shù)學、物理成績都很好,后來覺得更喜歡古文字和古音韻學,便從物理系轉(zhuǎn)到中文系,師從唐蘭、聞一多等名家。著名小說家汪曾祺是朱德熙的同學,很要好的,兩人性格不同,卻都有某些士大夫超然的氣質(zhì),彼此成為終生信賴的朋友。七八十年代,朱德熙與汪曾祺過從甚密,有什么憋悶的事情,汪曾祺都會來朱德熙家里喝點小酒,彼此取暖寬慰。這是后話。

    大學畢業(yè)后,朱德熙曾任教清華大學五年。他在學術上嶄露頭角,是1950年代發(fā)表的《壽縣出土楚器銘文研究》和《戰(zhàn)國記容銅器刻辭考釋四篇》,糾正之前一些誤譯,奠定了在戰(zhàn)國文字研究領域中的突出地位。而影響更大的《語法修辭講話》也在這一時期寫成,那時他年紀才三十出頭。初出茅廬,便得到學界與社會的認可。這在現(xiàn)在,也是難以想象的。1952年院系調(diào)整,清華中文系并入北大中文系,朱德熙也跟隨調(diào)入北大。不久,受國家委派赴保加利亞索非亞大學任教,1955年回國。后一直在北大中文系當老師。

    朱德熙在北大40年,主要從事現(xiàn)代漢語研究。據(jù)語言學家汪鋒說,這個領域?qū)W者一般多做語料的調(diào)查、分析和歸納,而朱德熙更進一步,注重方法論的創(chuàng)新與論證,視野更為開闊。他1956年發(fā)表的《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研究》,以及后來的《說“的”》等系列文章,都是吸收結構主義的方法來研究漢語問題的。到1962年,朱德熙在《論句法結構》一文中提出了“變換分析法”,揭示隱含在句子里邊的語義結構關系,對于漢語語法研究是個突破。

    “文革”中大部分學者都被迫中斷了研究,朱德熙是個“有心人”,仍然盡可能利用一些空間思考研究漢語語言現(xiàn)象,做一點戰(zhàn)國文字的考釋。那純粹是一種興趣愛好,并非什么“項目”,或者為了什么功利目的,卻也做了學術的籌備和積累。“文革”后他的學術論作便陸續(xù)問世。如《“的”字結構和判斷句》《“在黑板上寫字”及相關句式》《與動詞“給”相關的句法問題》等等。重視語法研究中形式和意義的結合,是朱先生獨特的貢獻。

    我沒有聽過朱德熙先生的課。據(jù)說朱先生非常嚴肅、正經(jīng),他上課的風格也是這樣,絕不多講一句學術以外的事情。他上課受歡迎,是因為常常就一些極普通的語法現(xiàn)象,引出一些有趣的問題,激發(fā)學生去探索與發(fā)現(xiàn),使學生恍然大悟,再深入堂奧。這是非常高超的教學方法。

    朱先生的主業(yè)是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但是他不滿足于只是耕耘這塊自留地,希望把漢語語法研究拓展出去,他在古文字研究方面也“出道”較早,造詣很深。前面說過,他在1951年便發(fā)表戰(zhàn)國文字考釋的重要論文。1970年代,他又參加過許多考古發(fā)掘的古文字整理研究,包括馬王堆、銀雀山等漢墓出土的帛書、竹書,以及望山楚墓竹簡、平山中山王墓的銅器銘文等。他常結合自己擅長的語法分析來進行古文字的考釋,在戰(zhàn)國文字研究上多有創(chuàng)見。

    朱德熙先生是伯樂,識才,也愛才。他總是非常熱情幫助青年學者成才。文史學界現(xiàn)在都知道大名鼎鼎的裘錫圭先生,他是現(xiàn)今古文字研究領域的翹楚。還有一位戰(zhàn)國文字研究專家李家浩,也是一流學者。他們的成才都曾倚仗朱德熙的指導幫助。

    據(jù)裘錫圭先生回憶,1962年前后他經(jīng)常去朱德熙家里請教和討論古文字的破譯,那時,這都是“死學問”,不被重視的。裘錫圭跟先生說,像我們這樣搞學問是“窮開心”。先生心領神會,后來多次談話中重復這句話。也就在那個時候,他們合寫了《戰(zhàn)國銅器銘文中的食官》,發(fā)表在《文物》雜志上。

    和我同屆的研究生李家浩,我戲稱他“湖北佬”,中學都沒有讀完,英語完全不懂,連普通話都說不利索,可是對于考古和古文字很入迷。朱德熙先生在考古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了這個有天賦的青年,便建議北大破格錄取他為研究生。我和李家浩是研究生同學,畢業(yè)后都留校,還曾經(jīng)同住一間宿舍。常見朱德熙先生來宿舍找李家浩,他們“沒大沒小”地討論學問。后來李家浩也成為全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朱、裘、李三位,是八九十年代北大古文字學的“三劍客”,對于北大古文字學科的創(chuàng)建功莫大焉。

    朱德熙先生過世,裘錫圭先生去了復旦,接著李家浩先生退休,北大古文字學便星散凋零了。順便一提的是,裘錫圭離開北大并非外界所傳的“北大不留人”,當時裘先生已經(jīng)是北大的“資深教授”,很受尊重的,因考慮家庭、年歲等實際原因,他堅持要離開北大,回到上海,葉落歸根。最近幾年古文字研究非常“吃香”,幾乎成為“顯學”,許多大學紛紛把古文字學作為“強基”項目,想以此顯現(xiàn)文科的成果。近時,北大中文系還成立了古文字專業(yè),“待從頭收拾舊山河”。這可就難了。但愿這個學科不搞“花架子”,后繼有人。

    再說朱德熙先生的為人。他曾經(jīng)擔任北大副校長,卻毫無當官的樣子。年紀不小了,還跑跑顛顛給本科生上課,還特別注重扶持年輕學人。

    1984年我考取了王瑤先生指導的博士生,為了集中精力,希望能脫產(chǎn)學習。可是脫產(chǎn)就意味著離職,而離職便要交回當時住的筒子樓宿舍,我們一家就沒有地方住了。這真是麻煩事。再三思量,打算放棄讀博士了。一天在五院的系辦公室見到王瑤先生,我訴說了自己的難處。王瑤先生二話不說,抄起電話就找朱德熙先生(他們是西南聯(lián)大同學),轉(zhuǎn)述了我的困難。朱德熙先生說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很重要,立馬答應和人事部門商議,讓我在職脫產(chǎn)讀書。對此我是非常感激的。

    后來,為了教學方面一些瑣事,我曾幾次到過朱德熙先生的家。是在中關村的一棟樓房,小三間,有些擁擠,墻上掛著作家汪曾祺的書法條幅。每次去,朱德熙先生都熱心地開門接待,端一杯清茶,細聽我的述說。他的話不多,出主意解決問題,干脆利落。我愛人當時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進修,要采訪實習,還做過朱德熙先生的一次專訪。

    朱德熙先生敦質(zhì)儒雅,道德文章堪稱楷模,很多接觸過他的人大概都會這樣認為的。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 在线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vr精品a视频| 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免费视频| 97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综合精品 | 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 精品亚洲456在线播放| 国色精品卡一卡2卡3卡4卡免费|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不卡 | 麻豆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欧美成人|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国内大量揄拍人妻精品視頻|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三级午夜电影 | 国产网站麻豆精品视频| 国产香蕉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大片51精品免费观看| 精品国内自产拍在线视频| 偷拍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自线观看| 精品72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成人影院| 久久精品人成免费| 老司机在线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日韩精品无码视频一区二区蜜桃|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人妖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91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第一页| 久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久无码精品午夜|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小草| 3d动漫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 欧美精品大香伊蕉在人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