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團結情 一抹絢麗紅 ——民族歌劇《彝紅》用心用情講好“彝海結盟”佳話
1935年,紅軍長征過四川涼山時,劉伯承將軍與彝族首領小葉丹在彝海邊歃血為盟,建立了一支少數民族地方紅色武裝?!耙秃=Y盟”的佳話,載入史冊已近90年。這段故事在民族歌劇《彝紅》的舞臺上盛裝重現,也已有10年光景。
10年來,該劇歷經5次提升創作,在全國多個省市巡演超過百場,收獲了一路贊譽,獲得了中國歌劇節優秀劇目獎、國際戲劇奧林匹克獎等多個獎項。
以“彝海結盟”為創作藍本的文藝作品眾多,《彝紅》何以脫穎而出?
彝族諺語有言:“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笨催^《彝紅》的觀眾,無不對劇中的彝族吟唱記憶深刻。原生態的彝語演唱,聲情并茂地展現出與劇情相匹配的儀式感,觀眾沒有因為不懂彝語而受影響,反而為歌者穿透心扉的歌聲而感動。這部劇以特色十足的民族文化,引領觀眾走進歷史、走進涼山、走進一個民族的內心世界。
“彝族的服飾很多,有老年人穿的,有中年人穿的,有小朋友穿的,體系層次很分明。劇中服飾設計講究,非常具有美感。同時,該劇使用彝族民間音樂元素進行再創作,讓原生態的音樂和現代音樂相結合,成就了一臺偉大的歌劇?!蔽鞑龑W院音樂學院副教授、涼山州曲藝家協會主席俄木沙馬說。
據了解,《彝紅》中95%的演員都是來自涼山本土的民族演員。他們不具備專業的音樂劇表演基礎,大多數人都是從零開始學習。剛排練時,他們在舞臺上連話都不會說,路都不會走。正因為如此,演員在舞臺上反而更能真情流露,用心去表演,讓觀眾更有代入感。
“我還記得最初接觸這個角色時的忐忑和期待,那個時候我努力了解拉鐵的內心世界,嘗試著走進他的靈魂深處。隨著劇情的推進,每一個新的情節、每一個新的動作、每一次情感起伏,都讓我對這個角色有了更深的領悟?!崩F的扮演者碩果阿福說,10年來,他跟劇中角色一起成長,人物逐漸變得豐富立體,有血有肉。
《彝紅》總導演黃定山說,彝族演員們具備獨有的氣質,能理解藝術作品要表達的感情,成就了這部好作品;而經過反復打磨的《彝紅》也是培養優秀演員的平臺,培養了大批好演員。
“10年前,導演帶著演員們一邊排練一邊講劇本,我經常聽得掉眼淚,但是又很快擦掉,怕被人看見。轉過頭去看別人,發現大家都哭了……”10年間,演員阿洛作古木在《彝紅》中扮演過很多人物,有開場時歌唱的小村姑,還有和天紅一起喝肝膽酒的姑娘、看見戰友犧牲了流著淚歌唱的親人等等,她覺得劇中人就在身邊,演的就是大家的生活。
“《彝紅》通篇都在講人和人的情感——彝族群眾和紅軍戰士之間真誠的兄弟感情、紅軍戰士和彝族姑娘的懵懂愛情……它深刻反映彝族人的性格特點,就是你對我好一分,我對你好十分?!睂а萃鯐扎椪f,因為有這樣的情感連接,所以“彝海結盟”是必然的,用鮮血和生命去保護那面旗幟也是必然的。
“拉鐵舉著旗幟說‘我要唱很多山歌’,看到這里,我的眼淚一下子就出來了。”涼山州民族文化專家羅阿呷說,那段歷史告訴我們,幾十年前的“彝海結盟”換來了今天美好的生活,歌劇以樸實的情感反映出不平凡的精神,讓她深深感動。
王曉鷹說,在重大主題創作中,創作者常常陷于主題,圍繞它去編創故事,圍繞它去建立人物關系,圍繞它去組織戲劇沖突。有的時候這樣做效果很好,有的時候效果就不那么好。好或者不好的區別,往往在于是否抓住了最具體、最動人、最質感的人的生命經歷、人和人的情感關系,這是《彝紅》給人們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