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契訶夫逝世120周年,新版《契訶夫戲劇全集》出版
1904年7月15日,契訶夫在德國巴登維勒與世長辭。在契訶夫留下的藝術財富中,他的戲劇無疑是如王冠上的寶石一般的存在。藉“現代戲劇之父”契訶夫逝世120周年之際,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了“契訶夫戲劇全集(名家導賞版)”系列作品,完整收錄契訶夫畢生經典劇作,再次呈現“有這個時代一切的痛和希望”的契訶夫舞臺。
契訶夫作品以語言精練、準確見長,善于透過生活的表層進行探索,將人物隱蔽的動機揭露得淋漓盡致。代表作有戲劇《櫻桃園》《萬尼亞舅舅》《三姊妹》《海鷗》,以及小說《變色龍》《小公務員之死》《萬卡》等。在西方,契訶夫常被稱作二十世紀的莎士比亞。他改變了長久以來的演劇體系,以“散文體”呈現出簡單自然的生活節奏,卻在看似瑣碎的日常中挖掘出深沉的悲傷、期待和永恒的渴望。他曾說,“在喝茶和聊天中,有的人的幸福生成了,有的人的幸福毀掉了。戲劇家就應當去表現這種看似平淡的生活。”
2014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了《契訶夫戲劇全集》,讓更多人認識到,契訶夫不僅是偉大的小說家,也是一個偉大的戲劇家。10年后,譯文社再次推出《契訶夫戲劇全集》新版本,精選李健吾、焦菊隱、童道明等大師權威譯本,特邀對契訶夫戲劇深有研究的專家、活躍在實踐舞臺上的導演,為每一個劇目撰寫導讀,解讀契訶夫戲劇文學的特質,或回溯他們與契訶夫舞臺的相遇及緣分。同時邀請狄菲菲、呂梁、吳磊等著名演員,有聲演繹劇作經典片段,讀者掃碼即可聆聽,跟隨藝術家進入契訶夫戲劇的名場面。
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董曉在《萬尼亞舅舅》的導讀《內斂的幽默,是契訶夫戲劇最深刻的幽默》一文中,分析了契訶夫的喜劇精神:“理解契訶夫的戲劇,關鍵就在于理解其中獨特的喜劇精神。”他認為,契訶夫戲劇的喜劇特質和本質,并不體現為人物的滑稽性舉止。萬尼亞身上的輕松喜劇成分并不多,反倒是頗具感傷氣質;但他一方面以滑稽喜劇式人物的言行消解自身的悲劇性,另一方面在面對厄運的消極抵抗中不時地通過自我解嘲,成功超脫了來自現實的壓力,這種態度賦予了人物自身喜劇性的特質。
上海戲劇學院吳小鈞教授在《三姊妹》的導讀里寫到:“什么是生活的意義?我們為什么生活,為什么痛苦?這是《三姊妹》主題的最基本的內涵。但是契訶夫劇作由于‘內涵的多義性和外延的豐富性’,因此其主題具有多義性、模糊性的特征,所以能夠給我們提供多元解讀,這也是契訶夫戲劇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