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文學院殘疾人作家研修班在京結業
7月12日,魯迅文學院殘疾人作家研修班結業典禮在京舉行。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張宏森,中國殘聯主席程凱,中國殘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張衛星,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施戰軍出席結業典禮。結業典禮由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徐可主持。
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張宏森出席結業典禮
中國殘聯主席程凱講話
程凱在講話中向中國作協、魯迅文學院對推進殘疾人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培養文學新生力量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表示感謝。他表示,殘疾人文化事業是殘疾人實現“平等、融合、共享”理念的基礎和重要途徑,發展包括文學創作在內的殘疾人文化事業,是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促進殘疾人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務,也是殘疾人參與文學創作的重要使命。廣大殘疾人作家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勇擔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努力成為時代精神的表達者和傳播者。要走出自我局限,深入挖掘、提煉、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結晶和思想精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要把握時代脈搏,不斷拓展創作深度和廣度,堅持閱讀與思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團結帶動更多殘疾人走進文學的世界并參與文學創作,在文學藝術的天地中散發別樣芬芳。各級殘聯要鼓勵引導支持殘疾人的文學閱讀與文學創作,推動殘疾人公共文化服務便利可及,豐富殘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施戰軍講話
施戰軍在講話中表示,此次研修是一次有理論高度、實踐深度的研修,一次有文學厚度、專業廣度的研修,更是一次有生活溫度、情感濃度的研修。希望大家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牢記“國之大者”,自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牢牢把握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時代主題,樹立大歷史觀、大時代觀,以文學創作主動融入當下發展大局,向中國作協“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靠攏,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學形式展現新時代精神氣象,創作出更多反映時代進步、展現自強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優秀文學作品;堅定人民立場,樹立高遠文學志向,從總體性思考人民,從具體處表現人民,胸懷創造經典的抱負,對自己提出更高要求,激活想象力,提高藝術水準,做有創造性、有情懷、有境界的作家,與時代同行、為人民書寫,用手中的生花妙筆,創作出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民審美追求、描寫新時代中國形象的精品力作;繼續保持奮勇拼搏的精神,珍惜在魯院的學習收獲、同窗之情,在今后的生活和創作中記之于心、付之以行,并以此次研修班為新起點新機遇,以十足的勇氣和百倍的信心,發憤圖強、砥礪奮進,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開花結果、綻放光芒。
學員代表劉芳、王福德、蘇瑜、張海燕先后發言,深情回顧了在魯院學習期間的點點滴滴,表達了依依不舍和感恩奮進之情。大家表示,是文學這條愛的紐帶,將一群身體殘缺卻心靈豐滿的寫作者聯系在一起,讓大家在相互間的關心、尊重與了解中共同成長。魯院提供的平臺和老師們的無私教導,不僅為學員們的文學創作增添了活力和動力,也深化了他們對生活和人性的理解,推動學員們在文學的世界里自由表達,用細膩的筆觸傳遞真善美。大家談到,這段學習經歷不僅是對知識的汲取,更是對心靈的洗禮,大家結下的每段深厚友誼和美好回憶,都會成為未來道路上不斷前進的動力。“心中有光,腳下有路,一息尚存,奮斗不止”,畢業不是結束,而是新旅程的開始,未來大家會以更加堅定的步伐,繼續文學創作之路,攜手邁向美好輝煌的文學未來,為中國文學和殘疾人事業貢獻力量。
典禮現場,張宏森、程凱、張衛星、施戰軍、徐可為學員頒發結業證書。學員們向魯院贈送錦旗。
結業典禮現場
據介紹,此次研修班為期兩周,中國作協黨組高度重視此次培訓,魯院在與中國殘聯進行多次協商、細致溝通后,為大家設計了具有針對性的課程,涵蓋黨史、黨的創新理論、中國現當代文學史、文學創作、傳統文化、藝術欣賞等多方面內容,邀請多位作家、學者、藝術家前來授課,為學員們講解文學創作與研究領域的根本性、前沿性問題。組織多場改稿會,邀請《人民文學》《詩刊》等文學期刊的編輯們為學員作品問診把脈,為大家的創作提供最直接的幫助。舉辦富有特色的魯院讀書會,組織學員參觀中國現代文學館并舉行多場主題小組研討、班會、文學沙龍活動,師生共讀學員作品,分享讀書體會,加強文學交流。魯院力求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與扎實的授課內容,使此次研修達到最佳效果。魯院后勤、物業等部門全力以赴,在盡可能的范圍內為研修班提供支持,保障培訓工作順利開展。
出席結業典禮的還有中國殘聯宣傳文化部副主任王宏偉,中國盲文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賴偉,魯迅文學院副院長李東華、周長超等。
(攝影:王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