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詩人風神 ——記曹辛之、王辛笛、阮章競、林林
    分享到:
    來源:文學報 | 鄒士方  2024年07月11日08:57

    —— 曹辛之 ——

    曹辛之先生是“九葉派”詩人之一,筆名“杭約赫”,他也是書籍裝幀家。

    辛之先生是一個平和的人,對人彬彬有禮,卻時有不凡之語。1987年5月22日,我去他府上拜望,他對我說:“詩人藝術家不能隨風倒,不能當風派。”他上世紀80年代潛心治印,成就斐然,出版有《曲公印存》一書。1988年先生贈我一冊,恰諸天寅學兄來訪,遂表示欽羨之意。不想不久(1989年)收到先生書信一封(只存復印件)并附我的名章印蛻一紙。信中說:

    士方同志:

    目前接諸天寅兄電話,得知閣下要我治印,今印已刻就,請便中來敝寓一取(去前最好給我來個電話)。現(xiàn)先將印蛻附上,請不吝賜教。

    握手

    弟 辛之上

    一月十六日

    您要我寫的字業(yè)已寫好。

    印蛻紙上鈐有:“辛之刻石”篆書長條小印,“鄒士方印”為白文。先生如此深情厚誼,讓我感激不盡!

    這年12月我將曹先生的書法刊于我主持的《人民政協(xié)報》副刊上,并寄樣報于他,不久接到先生的復信(只存復印件):

    士方同志:

    寄來的十二月二十九日的政協(xié)報收到,謝謝你刊登了拙書。同時寄來的拙書原稿亦收到,看來你辦事十分認真。

    你問我這幅字的內容是什么?其實上次在信中已告訴了你,你可能忽略了。這是林則徐的一句話:“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寫的是大篆,不容易辨認)。

    匆此,祝

    大安

    曹辛之

    九〇年一月十日

    先生說我“辦事十分認真”,其實先生才是“辦事十分認真”的。此信即為明證。《曲公印存》一書由錢君匋先生作序,此序由我在報上刊出。序文曾請曹先生校閱。先生亦有復信。

    可惜先生寫給我的大部分書信在1991年冬天被人竊走,只余一件在我手上。

    1988年12月我曾為曹先生在家中拍過兩張照片,他手掐香煙,表情十分深邃。一張背景墻上是葉圣陶書贈他的篆書聯(lián)。

    —— 王辛笛 ——

    王辛笛,筆名辛笛、心笛,著有詩集《珠貝集》《手掌集》《辛笛詩稿》《印象·花束》《聽水吟集》,書評散文集《夜讀書記》等。王辛笛也是“九葉派”詩人,在“九葉詩派”中,他是碩大耀眼的一葉,是其中最有影響的領銜人物。他的詩深邃、曲折和優(yōu)雅,其中富含美的意蘊與朦朧而富有深意的哲思。詩的語言、意向、構思,都令人贊賞,展現(xiàn)出詩歌至善至美的境界,是中國新詩的一座高峰。

    王辛笛的新詩創(chuàng)作關注現(xiàn)實人生,注重對詩歌藝術的探索,其詩風清新典雅,凝練雋永,對現(xiàn)代詩歌創(chuàng)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被譽為“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中國純正詩流一貫發(fā)展的代表”。王辛笛在古體詩上的成就也令人矚目,詩體通暢明快,用典適度,自成一派。其與錢鍾書等人的唱和更是一段文壇佳話。

    王辛笛在新舊體詩創(chuàng)作上都取得較高的成就,和他的就學經歷密切相關。他自小就注重古典文學特別是古典詩歌的閱讀,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他大學就讀于清華大學外文系,后來又到英國愛丁堡大學英文系留學,與艾略特、史本德等西方現(xiàn)代主義詩人交往密切。正是中西兩種詩歌傳統(tǒng)的滋養(yǎng),讓他的創(chuàng)作朦朧而不晦澀,感傷而不低沉。

    2004年1月8日詩人飄然而逝。

    辛笛2002年曾寫過兩首詩,均為未刊之作,是詩人的女兒王圣思在父親的筆記本中找到的,這兩首詩可以作為詩人對身后之事的詩思,其中一首為:

    聽著小夜曲離去

    走了,在我似乎并不可怕

    臥在花叢里,

    靜靜地聽著小夜曲睡去

    但是,我對于生命還是

    有過多的愛戀

    一切于我都是那么可親

    可念

    人間的哀樂都是那么可懷

    為此,我就終于舍不得離去

    大約在1983年我在主編《人民政協(xié)報》“華夏”副刊時,從來稿中發(fā)現(xiàn)了王辛笛先生的詩稿,很快予以見報。以后與之通起信來,他時有詩稿、文稿寄我發(fā)表。

    1984年12月下旬我在北京京西賓館拜望了來京出席全國作協(xié)會議的辛笛先生。先生胖胖的,很富態(tài),笑容可掬。我們一起合影。我說:“您的詩稿要不是我及時發(fā)現(xiàn),很可能被別人處理掉了。”他寬厚地說:“我對報刊都是作為作者投稿,行就行,不行就算,我從來不托人走門路。”他的個性于此可見。

    我收藏有老詩翁書信三通。

    其一:

    84.11.30

    士方同志:

    拙詩前承刊出,甚感。我很少學習書法,涂鴉作字而已,乃荷厚意索書,一時愧難應命,只有徐為圖之,乞諒。

    茲寄去慶祝上海市歐美同學會成立一文(我又忝為理事之一),看看政協(xié)報能發(fā)表否?如不用,仍請退我為感。

    敬禮

    王辛笛

    其二:

    84.12.19

    士方同志:

    日前寄去拙作《讓我們共同架起友誼的金橋》一文,茲有兩點請代酌定:

    1如全文限于篇幅,嫌長,可將文中舉加拿大華裔畫家一例,連同拙作新詩一首一并刪減。如何,乞酌。

    2原稿倒數(shù)第二頁中:陳省身、楊振寧兩人之后,請?zhí)砹小袄钫竦馈币蝗耍蚶钜彩俏髂下?lián)大的清華部分畢業(yè)的。故也是清華校友。

    本月下旬來京出席全國作協(xié)代表大會,住京西賓館,屆當謀面也。

    再談 此致

    敬禮

    王辛笛

    其三:

    86.8.24

    士方同志:

    春間拙作紀念周恩來總理七絕一首多承關懷,及時在你報副刊發(fā)表,不勝心感。足下亦曾一再惠函囑書近詠以贈,唯迄以素未臨池面帖,涂鴉自慚形穢,故亦遲久未敢唐突方家耳。旋即有訪美之行,至今不覺已逗留數(shù)月,久客思歸,九月中定可返滬,茲先錄奉小詩一束,乞予指教,秋末冬初,或將來首都一行,屆當約晤,藉罄積忱,如何?諸乞鑒諒為幸。即將去他處訪問,如賜通訊,請仍寄上海南京西路1173弄三號25室我收可也。此問

    撰安

    王辛笛

    小詩如荷采用,仍乞費神將該期樣報賜寄兩份至舍下為感

    (詩后附詩稿兩頁:舊金山雜詠)

    王辛笛先生后來還是賜寄我書法一幅。第二信中“李振道”是筆誤,應為“李政道”。第三信寄自美國。

    辛笛先生曾在我的紀念冊上題詞:

    詩言志 歌永言 以文會友 樂莫樂兮新相知

    郁郁乎文哉!

    一九八四年歲暮 在北京書贈

    士方同志

    王辛笛

    巴金是辛笛先生的老朋友,辛笛先生說:“巴金是一個難得的真誠的人,我們在一起時他常常默默無言,但他決不會說一句言不由衷話。”

    辛笛先生曾說:“人就像一棵樹,在風中必須保持自己的品格,不能隨風倒。否則,就會被連根拔起。”《九葉集》的封面上畫著一棵大樹,樹上是九片碩大的綠葉,它們向四面八方展開自己的形象。

    —— 阮章競 ——

    阮章競,筆名洪荒、嘯秋,著有小說《霜天》《白丹紅》《山魂》,歌劇《赤葉河》,劇本《未熟的莊稼》《糠菜夫妻》《在時代的列車上》《民族的光榮》等,長詩《漳河水》《圈套》《白云鄂博交響曲》,童話詩《金色的海螺》,詩集《霓虹集》《迎春橘頌》《勘探者之歌》《四月的哈瓦那》《阮章競詩選》《漫漫幽林路》《邊關明月胡楊淚》《晚號集》等,紀實文學《趙亨德》《五陰山虎郝福堂》等。

    我最早接觸他的作品是童話詩《金色的海螺》,那是一本連環(huán)畫,畫家為他的詩配了畫。以后《金色的海螺》又被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改編為動畫片,與《小蚵蚪找媽媽》《大鬧天宮》《人參果》《金猴降妖》《哪吒鬧海》《九色鹿》《天書奇譚》《三個和尚》《猴子撈月》《嶗山道士》等成為中國動畫片的經典。

    1987年6月11日上午我去他家中拜訪,并為他拍過一張彩色照片。他隨意地斜倚在沙發(fā)上,表情散淡,左邊書架上全部是線裝書,襯托出詩人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他的作品就很好地繼承和發(fā)展了中國古典詩歌的精華)。人物與書籍在色彩上形成鮮明對比。

    當時我們合了一張影。他坐椅子習慣把腳盤在椅子上,一只手摸著腳。這大概是他在解放區(qū)的老坐姿。

    他的家臨近街道,人聲喧鬧,再加上收音機、電視機聲響,他感覺噪音之苦,無法解脫,于是便命名書齋曰:“苦噪樓”。

    他人很熱情。向他約散文稿,他陸續(xù)寄來,我陸續(xù)發(fā)表。記得有《姐妹倆》《火焰山》等篇。

    他曾為我寫過一幅字,我至今珍藏著,內容為:

    學字本無工,奈君興意濃。開窗求解窘,白羽絮穹隆。頓覺胸開闊,萬里東南風。回問今日是何日,大雪是春不是冬。

    士方同志索字久應未還,今朝開窗研墨,見大雪紛紛,不覺盡書此并請雙正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阮章競

    此詩即興寫眼前景,頗有情趣。詩人本色,躍然紙上。

    關于書法,我在6月就求過他,有他寄我的墨筆書信為證,可惜只是復印件了(但還存有他手寫的信封):

    鄒士方同志:

    很高興認識你這位朋友。

    遵囑寄上《火焰山》短文,看看能不能用。如能用,請復印一份排版(或排版后)將此原抄清稿寄回給我,因只有這一件底稿了。多謝!

    姐妹倆前些日子已收到,但未收到稿費。你的信上說另寄,查查是否寄出。

    你要我寫字,等抽出功夫,寫好則寄上請教。

    順祝

    夏安

    阮章競

    八七年六月十三日

    信中說“姐妹倆前些日子已收到”,是指他收到我寄給他刊有其文《姐妹倆》的樣報。阮章競還是有成就的書法家、畫家。

    —— 林林 ——

    林林,溫文爾雅,具有獨特的詩人氣質。我曾在會議上和他寓中為他拍過四、五幅照片,黑白彩色的都有。只有一張黑白照片我比較滿意,可以算做一幅藝術作品。那是1987年春天在中華詩詞學會的一次座談會上,我完全采用室內自然光,用側逆光拍攝,選用暗背景。人物表情凝重、自然,面部、手部刻畫細膩,皮膚質感強,體態(tài)、手勢個性化。前景的白色茶杯起到畫面輕重和色調協(xié)調的平衡作用。

    林林原名林仰山,筆名蒲劍,1910年9月生。他初發(fā)表作品時不愿用學名,寫了“林”之后,想到柳宗元有“林林總總”的句子,就再寫了一個相同的字。他1934年夏在日本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在分盟領導下的雜志發(fā)表詩歌、評論、散文,翻譯高爾基《文學論》并于1936年出版。抗戰(zhàn)時期隨郭沫若到戰(zhàn)地采訪,寫有《月夜戰(zhàn)地散記》,同時參加上海文學界救亡協(xié)會,也曾和艾蕪等人舉辦文學講座。1941年夏,他的雜文、散文集《崇高的憂郁》在桂林出版。1948年出版詩集《阿萊郁山》和詩論集《詩歌雜論》,1958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詩集《印度詩稿》,1972年翻譯魯迅給日本朋友增田涉的全部書信,1976年編入《魯迅書信集》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林林先生不僅是位詩人,還是位有成就的書法家,他的書法蒼勁厚重,別有韻味。1987年6月11日我去他家拜訪,他剛為朋友寫完一幅條幅“煙霞此地多”,正掛在書架上,于是就趁興在我的冊頁上書寫了自作漢俳一首。他微笑著說:“我將日本俳句譯成中文,出了一本書,自己又寫了一些俳句,這就是漢俳。日本辭典已經收了‘漢俳’這一詞匯,其中舉的例子就是我的作品。”

    那天我為他拍了兩張照片。我們在一起合了影。

    林林先生2011年8月4日逝世,已逾百歲。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蜜芽|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99久久综合精品国产|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ww精品w免费人成| 99re热这里有精品首页视频| 99re热精品这里精品|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播放| 91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丫| 99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东京热一精品无码AV|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99热|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亚欧乱色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亚洲男女在线线电影 |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3区|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中文|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国产色无码精品视频国产| 亚洲无码精品浪潮| 手机看片在线精品观看| 久久免费视频精品|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36| 国产精品二区三区免费播放心| 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不卡| 窝窝午夜色视频国产精品东北| 少妇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精品无码字幕无码AV| 久久在精品线影院精品国产| 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 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18禁| 在线播放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