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熱鬧的紅塵隱匿著節義衷腸
    來源:文學報 | 范劍鳴  2024年07月12日08:29

    1

    如果不是接觸了“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作,我并不理解廟會與祀神的真正意義。在我所受的教育中,“子不語怪力亂神”,唯物主義根深蒂固的觀念讓我對神佛敬而遠之,很少去推想諸神的源頭。接觸“非遺”保護后我才明白:神像并非全是虛無。民間紀念的神壇,供奉的往往是真正的英雄,飽含著人們對社會正義久遠而熱切的褒揚。

    2023年元宵,我在朋友圈看到一段直播視頻,第一次知道瑞金綿江邊有一種叫攀燈的民俗。稻草捆扎在一丈余長的竿子上,像直挺挺的黃龍。鄉民排成了長長的隊列,手邊都持有一根長長的稻草竿子。有的扛著,有的握著,有的提著,竿子一端煙火正紅,濃煙翻滾。從正月初一的晚上起,綿江邊這個叫新院的村落,一支支大號的火把綿延不絕,卷起喧囂的紅塵,從村場到田野,從小路到公路,從野外到祠堂,在夜幕中形成壯觀的長龍。

    比人還高的稻草竿子,似燈彩又不像燈彩,似火把又不是火把。有著竹篙的樣子,有時候稱之為竹篙燈。但有的時候又叫它攀燈。攀燈其實不是草燈的名稱,而是舞燈的活動。攀燈,在客家話中,其實是把燈竿往地上甩打,像打連枷一樣反復撲打大地。攀燈的時候,燈主一邊揮燈,一邊祈福,向神明祈求五谷豐登,也可以為親人祈求平安、健康、順遂。攀燈的愿語像門楣上的紅紙黑字,是世代相傳的吉利和喜慶。

    壯觀的攀燈,引發我的好奇。經打聽,才知道這種罕見的客家習俗源自明代一次朝廷的褒獎。瑞金葉坪土地平曠,是贛閩邊際群山環抱的小盆地,素有“糧倉”之稱。“三年兩不收,還有余糧下贛州”,俗語中這份底氣,就是憑著土地的稟賦。鐘氏子孫在綿江邊的新院村聚族而居,谷物繁茂,果物壯實,自然的恩賜造就了村民的勤勞與實誠。有一次,朝廷向這個村子征收軍糧,鄉民們把最好的谷子交了上去,分量充足,谷粒飽滿。看到厚實金黃的谷子,官員仿佛看到了客家人的一片丹心,深為感動,上奏朝廷。于是,三位村民受邀,代表鄉親們進朝接受表彰。

    然而,三個壯實的鄉民從京城受表彰回來,并沒有帶回金銀財寶或別的什么貴重物品,只帶回幾幅神像。他們向鄉親們解釋,在琳瑯滿目的財富之中,他們看中了一幅廟會的圖畫,畫上神明慈祥、村民歡騰。于是他們謝絕了貴重的財寶,只希望為家鄉找到永久的護佑,帶回了這幅塑造了神明與太平的好畫。

    2

    迎回朝廷所賜,村民把紙畫供在宗祠,如畫中景象所示,開啟了有信仰的生活。他們塑造了神像,供在了廳堂。每年到了正月初一到十五,村民老老少少就要到宗祠里,對著神像祈福許愿,期盼五谷豐登、風調雨順。后來,鄉民覺得祈福的方式過于簡單,于是又到田野扎起稻草,燃起火把,揮舞竹竿,釋放心頭漲涌的喜悅,向天地神明表達狂歡和感恩。經年累月,村子里的神像遺失,但攀燈的習俗,卻隨著祀神的慣例因循繁衍,相傳至今。盡管正月天氣有時雨水漣漣,擋不住人們攀燈的熱情。到了年前,家家戶戶都準備好了一支長竹竿,秋收時曬干留存的稻草,野外的松毛。捆扎的竹竿燈放在屋檐下,像是天龍下凡,等待喜慶的節日。大年初一開始,家家戶戶派出持燈者,領著孩子,扛著草竿,到祠堂集中取號。到了元宵佳節的晚上,夜幕降臨,一支支草龍依號列隊,絡繹不絕,前往村外的土地廟取火。點燃之后,到村場和田野繞行。經過住宅和豬圈時,就開展攀燈,往地上甩打燈把,一邊撲打一邊念念有詞,向著大地和神明禱告。

    在新時代,盡管村子已有豐富的文化娛樂,但鄉民仍然熱衷于參與這項古老的民俗,對攀燈樂此不疲。每到元宵之夜,綿江邊的這個村子突然涌現壯觀的人間煙火,展開生動的人神對話。這項源自先祖的紀念,正是迎春接福的時節,新院的鄉民沒有像其他村落一樣抬神游神,而是用攀燈的方式表達愿景。神明在上,火龍在野,而先祖的忠義之心,在每位鄉民的胸膛中跳動。

    同樣,我曾為瑞金九堡密溪古村的東平王廟會感到驚訝:那些稱之為“樣神”的活動,原來紀念的不是天上的神仙,而是歷史的英雄,比如李自成,比如張巡。每到正月,招展的王者之旗,巡游的抬神隊伍,莊重的舞臺演出,繁榮的小攤經濟,在密溪這座古老的客家村落,祠堂與神廟開始呼應,凡夫與英雄開始對話,五尊神像深度牽引全村老少的目光,鄉民在對歷史的緬懷中演繹現實的慶典。這就是瑞金相傳久遠的東平王廟會。廟會出動的五座神像,核心就是唐朝“安史之亂”時睢陽的守將、被稱作“東平王”的張巡。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東平王張巡,就是文天祥《正氣歌》中塑造的寧死不降的唐朝英雄。“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在詩篇中千古流傳的正氣,同樣在贛南的客家村落里以廟會的形式落地生根。唐朝天寶年間,安祿山起兵反唐,張巡、許遠、南霽云等將領合兵堅守睢陽,堅守數月壯烈犧牲。千百年來,紀念英雄的神廟遍布大江南北,作為傳承中原文化的客家村落,密溪以完整的民俗形態接住了來自唐朝的正氣。

    3

    為英雄建廟,讓正氣傳承,這是客家人安身立命的方式。密溪,這座瑞金城北25公里的江西歷史文化名村,以繁復的古祠和優美的山川環拱著東平王廟。廟坐落于村落東邊,始建于明末清初,原與文運閣遙相對應,歷經百代屹立至今。宏偉氣派的廟內,正中供奉的是張巡、許遠、南霽云等諸神,華光菩薩和谷神為兩邊配神。據《密溪羅氏六修族譜》記載,東平王廟建成后籌捐了田地、財物作為廟產維持運轉,每年八月中秋進行朝拜,正月初十至十六舉行的廟會更是把東平王朝拜推到高潮。

    據了解,密溪的東平王廟會,包括祠堂接神、唱戲娛神、燒船送神三個階段,程式緊密而又松緩,氣氛熱鬧而又莊重,與迎春接福的年俗互相推動。廟會流傳久遠、歷久彌新,與密溪古村一起生生不息,吸引廣大民眾和游客積極參與。娛樂與教化并行不悖,歷史與現實交相輝映,祀神與祭祖相得益彰。敬仰英雄和正氣的鄉民們,皆從廟會中找到了獨特的精神寄托。

    我不由想起家鄉梅江邊另一座福主廟——劉公廟。劉氏三兄弟為了協助岳飛剿匪深入虎穴,勝利之后遇害身亡,村民為此在梅江邊多處建廟紀念,每到四五月份就要唱戲娛神,為此叫禾苗戲。戲中有神,戲中有人,這種唱戲的廟會,源遠流長,直到今天仍然大為興盛。在瑞林鎮瑞紅村廖村小組,我瞻仰過這座小廟,不知道廟中的神像原來是人,直到我在一份資料中讀到《劉公廟碑》才恍然大悟。這就是我自小熟悉的神,離我最近的神。

    雖然熱鬧的紅塵中,人們漸漸對廟會的本義少有深究,而偏愛俗世和市井,但廟會中熱鬧的紅塵,廟會顯現的繁榮與和平,正是英雄犧牲的價值所在。人們敬畏神明,本是源于英雄崇拜,也是健康的社會心理。

    在熱鬧的廟會中,祀神的儀式放大神壇,教化往往與娛樂并行。廟會,是神壇的延續和伸展,加入了俗世的情節,讓高高的神走近了凡夫俗子,更有了親民的色彩。

    客家人來到瑞金,傳播新的文明,又不斷吸收文明。從王陽明駐節瑞金傳播心學,到陳熾著書立說倡導維新;從綿江中學接納南昌起義部隊播下的革命火種,到歡慶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創建,忠義節氣一直是瑞金客家文化的核心。而這種忠義節氣,也體現在英雄崇拜中,寄寓在神壇紀念中。文天祥在贛南勤王,瑞金黃柏鄉一個叫直坑的村子,兩百多名青年參加義軍,文天祥為此感動地賜了四個字——志節亢厲。

    呼喚英雄,盼望英雄,學習英雄。熱鬧的廟會背后,原來隱藏著人間的節義和衷腸。

    jazzjazz国产精品|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 99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熟女| 日韩精品专区在线影院重磅| 国产精品麻豆入口|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不卡|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潮|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 精品偷自拍另类在线观看丰满白嫩大屁股ass|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不卡一二区| 欧美日韩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18|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 | 精品在线观看免费| 日韩精品内射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videossexohd|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AV|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国产va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国语麻豆|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免费播放动漫 | 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老狼| 99久久免费精品国产72精品九九 | 孩交videos精品乱子豆奶视频| 9i9精品国产免费久久|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软件|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日韩精品在线视频| 久久线看观看精品香蕉国产| 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视频二区不卡|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