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同根同源 共情共鳴 ——二〇二四兩岸文學論壇暨青年文學交流活動圓滿舉行
    來源:文藝報 | 徐健 宋晗 劉雅  2024年07月05日08:18

    6月28日至7月3日,受中國作協港澳臺辦公室邀請,來自寶島臺灣的61位作家和青年學子參加了由中國作協、福建省文聯、廈門市翔安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4兩岸文學論壇暨青年文學交流活動”。此次論壇是“海峽論壇”首次設立文學主題板塊。在6天的時間里,140多位兩岸作家、青年圍繞中華文化與文學創作展開交流,在廈門和南京兩座歷史文化名城留下足跡,締結友誼。

    以生花妙筆書寫兩岸故事

    六月的廈門,海天蔚藍,草木繁盛,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又一次見證了兩岸文學交流的華章。6月29日,“詩書作伴·同心同行”2024兩岸文學論壇暨青年文學交流活動在廈門翔安國博會議中心開幕。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胡邦勝,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副會長黃文濤,福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陳勇出席活動并致辭。舒婷、張曉風、楊克、白靈、陳毅達、陳仲義、古月、綠蒂、舒國治、羅智成、詹澈、趙稀方、黃文山、阿乙、林森、楊宗翰等兩岸知名作家相聚于此,共話兩岸文學的交流與合作。陳若曦作為臺灣作家代表在開幕儀式上致辭。

    胡邦勝在致辭中說,兩岸文學同根同源,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從元曲雜劇到明清小說,底蘊深厚的中國文學傳統,是兩岸作家共通的文學底色和靈感源泉。近年來,兩岸作家不斷增進交流、加深了解。此次論壇得到了兩岸文學界的熱情支持,臺灣高校的同學都表達了強烈的參會意愿,這充分展現了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文脈親情。“我們舉辦兩岸文學論壇,就是要進一步加深兩岸文學的深情厚誼,就是要以中華文化為橋,促進兩岸青年聯誼交心,就是要搭建兩岸文學交流平臺,培育青年文學創作人才。兩岸同胞相知相親、同心同行,我們期待兩岸作家以錦繡文章弘揚中華文化,以生花妙筆書寫兩岸故事。”

    胡邦勝介紹說,中國作協曾組織“兩岸青年文學之旅”、“兩岸文學交流會”、兩岸作家研討會、紀念會、采風互訪等文學交流活動,兩岸作家在交流中結下了深厚情誼。中國現代文學館積極開展臺灣作家文學資料的收藏、研究與保護,精心收藏了30多位臺灣作家的珍貴手稿和文學資料,大批優秀文學作品廣為傳誦。他表示,期待兩岸作家進一步加深交流,增進彼此的理解和友情。

    黃文濤談到,此次文學論壇是海峽論壇的重要子活動,是以中華文化為底蘊、以文學創作為主線、以青年交流為重點、以“詩書作伴”為連接、以“同心同行”為期許的文學交流,既有兩岸小說、散文、詩歌創作的交流研討,又有名家講座、實地參訪、經典文學誦讀音樂會,豐富多元,精彩紛呈。“衷心希望兩岸文學界同仁尤其是年輕一代創作者密切交往、深化交流、互學互鑒,共同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同推動兩岸文學繁榮發展,共同書寫屬于兩岸中國人的時代華章。”

    陳勇表示,福建地處東南沿海,人文底蘊深厚,擁有獨具特色的八閩文化,為福建文藝繁榮發展提供了豐厚滋養。福建與寶島臺灣隔海相望,兩岸血緣相親、地緣相近、文緣相承。文學的交流交往進一步加深了兩岸作家的情感,促進了兩岸文學交流向縱深發展。

    陳若曦講述了自己走上文學之路的原因,深情回憶了一位大陸語文老師對她的深刻影響。她借自己的人生故事,希望青年們可以敞開心扉、互相了解,以文學為聯結,建立屬于青年一代的友誼。

    開幕式上舉行了文學資料捐贈儀式。三毛家屬、余光中家屬將作家三毛、詩人余光中的珍貴文學資料捐贈給中國現代文學館,胡邦勝為其頒發證書。

    三毛的弟弟陳杰在發言中說,三毛在短短的一生里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得到了兩岸讀者的喜愛。三毛一生熱愛旅行和寫作,眷戀中華文化,在祖國大陸留下了深深的足跡。“今天參加這次盛會,也是一次難得的帶三毛回家看看的機會。感謝中國作協、中國現代文學館和所有主辦方的邀請,希望三毛作品里那些美好的情感能長久流傳”。

    余光中的女兒余佩珊說:“我父親生前極為愛書,自幼時起,我就親眼見過他珍惜地用衣角擦書,一而再、再而三。衣不足惜,而書尤為珍貴。父親生前曾說過,如果把中國文化比作一個同心圓,其半徑就是中文。中文所到之處有多大,這個圓就有多大。語言不死,則精神與文化就會相與并進、互為推展。”

    開幕式后舉行了以“兩岸小說散文創作成就與特色”“兩岸詩歌傳承與創新”為主題的文學論壇。作家、學者們暢所欲言,圍繞文學創作、研究、出版及傳播等議題展開探討,共同希冀兩岸文學可以更加深入地交流交往。隨后,與會者前往廈門翔安田墘紅磚古厝聚落參訪金門縣政府舊址,舉行“同心書屋”啟動儀式。海峽文藝出版社社長林濱、《中國校園文學》副主編王昉、《天涯》主編林森分別向臺灣高校青年代表贈送精選書籍,支持兩岸青年共讀文學佳作,讓文學點亮生活。

    在廈門期間,兩岸作家和青年學子還聆聽了中國書協副主席葉培貴的“書法與生活”講座,并分組展開聯誼交流。

    音樂對話詩詞,領略別樣的“鄉愁”

    6月29日晚,一場精彩的經典文學誦讀音樂會把活動推向高潮。廈門大學翔安校區俊海浩韻廣場的舞臺上,古調新韻齊奏,以音樂對話詩詞,詩詞的韻律與音樂的旋律相互交織。兩岸青年誦經典、齊詠唱,從中領略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激起深切的情感共鳴。

    廈門市翔安區委副書記溫普華代表活動組委會向兩岸師生表示歡迎。他希望經典文學誦讀音樂會能成為一座橋梁,不僅連接過去與未來,更緊密聯結兩岸同胞的心,共同書寫中華文化新的輝煌篇章。

    音樂會的開場曲目獨具匠心,由來自臺灣的音樂家、作曲家楊慕編曲,將臺灣民謠《望春風》和江南民歌《茉莉花》巧妙結合,熟悉動人的旋律瞬間抓住了現場觀眾的心。當楊慕坐在鋼琴邊,自彈自唱起歌曲《再別康橋》時,臺下觀眾紛紛舉起手機拍攝留念。在楊慕看來,這首歌曲之所以能流傳至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徐志摩詩歌的語言魅力。“我一直在思考華語音樂的未來在哪里,我認為在于歌詞,有詩,才有歌。”

    《蘭花草》《鄉間小路》《春天你來》《浮云游子》等曾經風靡兩岸的歌曲,令現場作家和學者們回味起自己的青春歲月。丘逢甲、梁啟超、聞一多、戴望舒、鄭愁予、洛夫、余光中等詩人作品逐次亮相,參加活動的兩岸詩人白靈、楊克、羅智成、古月、綠蒂、詹澈、顏艾琳的作品也穿插其中。當晚,演出團隊為作家三毛所作的紀念歌曲《三毛的歌》和由余光中作品《鄉愁四韻》填詞的音樂響起時,在座觀眾不禁動容,向現場的三毛、余光中家人送上了真切的掌聲與祝福。

    這場經典文學誦讀音樂會得到了臺灣青年學子的熱烈響應和積極參與。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大四學生胡可兒說,抵達廈門后,她與廈門的同學們排練過多次,在排練間隙也交流了各自對于文學的感悟。幾位臺灣學子說,這是他們第一次穿漢服表演,精美的妝造體驗令人難忘。兩岸作家認為,在這場音樂會中,原創歌曲與詩文朗誦交錯演出,結合了古典傳統與現代精神。兩岸青年、舞者、歌者的聲線與身姿,彰顯了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也證明了文學溝通人心的巨大力量。

    在“詩心起跳的地方”感受文化魅力

    6月30日晚,兩岸作家與青年學子抵達江蘇南京。在這座融古都風貌與現代文明于一體的“世界文學之都”,大家陸續走訪了南京博物院、孫中山紀念館、夫子廟、秦淮河、閱江樓、天妃宮、靜海寺、江南貢院、云錦博物館等地,在悠久歷史與古老文脈氣息的滋養下展開文學交流。

    7月1日,歡迎儀式與文學講座在東南大學禮堂舉行。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胡邦勝,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勇,南京市臺辦主任賀承瑤出席歡迎儀式。

    陳勇對兩岸作家與青年學子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說:“文學是人類最豐富最生動的表達,最容易相互理解、觸動心弦。余光中曾說,南京是他的故鄉,是他‘詩心起跳的地方’;白先勇將他在南京的童年經歷,化作一股濃濃的‘文化鄉愁’潛藏在他的作品之中;席慕蓉也在散文中透露著對玄武湖荷花、蓮蓬的美好回憶與眷念。”他談到,兩岸的文學創作根植于共同的文化基因、歷史記憶和精神家園。期待經過這次參訪和交流,通過作家和青年學子的眼睛和筆觸,讓更多的臺灣同胞能夠進一步感受中華文化魅力、增進文化認同。

    江蘇省作協名譽主席、作家范小青,江蘇師范大學教授、學者方忠,網絡文學作家三九音域為大家做了精彩的文學講座,分別圍繞小說創作與新變、臺灣文學與祖國大陸文學關系研究、網絡文學發展的最新趨勢等不同主題展開。講座引起了青年學子的濃厚興趣,他們紛紛舉手提問,就文學IP打造與文學影視轉化等話題展開討論。臺灣作家張萬康說,大陸的影視劇和網絡文學在臺灣的傳播量相當大,他自己就是紫金陳“推理三部曲”的粉絲,對大陸熱播的《狂飆》等電視劇也很熟悉。

    7月2日晚,大雨初歇,作家和青年學子們乘船夜游秦淮河。古色古香的船只,懸于檐下的紅燈籠,窗玻璃上的雨水,岸堤旁矗立的城墻,這一切都令游人驚嘆,恍如回到詩歌之中。“非常古典”成了許多臺灣青年學子對南京的最初印象。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級研究員、青年學者涂書瑋游船之后寫下這樣的文字:“夜游秦淮河,每一縷清風佇窗,每一處綠楊垂岸,每一次明月低俯,石橋、畫舫與河房為夜點染燈火,我在隔海臺灣青春時期誦讀過的唐明詩文,騷人墨客筆下的十里秦淮種種,如臨在前。這讓我想起洛夫《秦淮河詩抄》里寫道秦淮九里,剩余的一里,‘早已成為歷史的淺灘’。沿著洛夫的目光而夜游秦淮河,眼前擱淺的除了朱自清筆下的槳聲燈影,還有恍如布滿塵灰但仍生機盎然的人文歷史記憶。”

    7月3日,兩岸作家和青年學子一起參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共同為在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同胞默哀,感受民族自強的深刻含義。

    6天的交流活動行程豐富充實,給兩岸作家和青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告別之際,胡邦勝從文化傳統、文明形態、現代發展以及文學交流、作家之家等五個方面寄語臺灣青年學子。他說,中華文明有其自身的特征,內涵豐富、歷史深厚、韻味十足,很有創造性,擁有自己的文化密碼。希望兩岸學子保持思考,在未來有更加密切的交流交往。

    亚洲精品无AMM毛片| 久久精品国产半推半就| 中文字幕精品三区无码亚洲| 国产亚洲精品一品区99热| 国产午夜久久精品| 91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91区精品| 亚洲爆乳无码精品AAA片蜜桃| 色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精品自在拍一区二区不卡| 蝌蚪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免费蜜桃|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87| 国产成人愉拍精品|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1尤物| 亚洲精品国产美女久久久| 国产91在线精品|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 精品三级内地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猎奇|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精品国产呦系列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日韩精品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美女久久精品香蕉69| 国产精品igao视频| 日韩在线精品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 91久久精品国产免费直播| 99久久精品美女高潮喷水| 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 伊人 久久 精品|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 国产精品99久久不卡|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九一| 久久精品成人国产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