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扎根邊疆的“節水先鋒”
    來源:長江日報 | 馬克燕  2024年07月10日08:21

    馬克燕:作家、媒體人。曾就職于北京電視臺研究發展部。主要從事媒介環境、媒介信息、媒體發展研究分析工作。先后在《青年文學》《作品》《海燕》《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作家》等發表多篇散文和報告文學作品。

    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在這份中央一號文件中,針對大規模實施農業節水工程,提出要加大水肥一體化等先進農藝節水技術的推廣力度。

    正如一位農業專家所言:水肥一體化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大技術,更是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現代農業的“一號技術”,堪稱“農業生產方式的革命”。

    1

    田成方、渠成網、路相通、溝相連,這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八師石河子市高標準農田建設留給我們最直觀的第一印象。等待機采的齊刷刷棉田、鋪滿田間的圓滾滾打瓜、掛滿枝頭紅彤彤的醬用番茄,金秋九月,燦爛多彩,生機盎然。而這所有的燦爛和生機絕非風調雨順、靠天吃飯所得,而是科技創新、科技賦能所致。當我們走進寫滿豐收成果的農田,驚奇地看到一條條塑料管線布滿田壟,正是這些如人體血管一樣的黑色滴灌帶,將水和肥料通過一個個細小滴孔均勻送達到土壤當中,讓養分充足的田間作物茁壯成長。

    采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農業水土工程專家、新疆農墾科學院研究員尹飛虎絕非易事。一是因為尹飛虎給自己定下了一道規矩:輕易不接受采訪。他認為農業科學研究工作是他分內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國家已經給了他太多的榮譽,他的成績微不足道;二是因為他實在太忙,忙得沒有一點閑暇時間,“忙”是他這一輩子如影相隨的工作標簽。采訪當中,在他身邊工作的人都說,尹院士太忙了,一年365天,他有260多天都在外面奔波,我們都跟不上他的腳步。

    確實,我們到達石河子20多天的時間里,尹飛虎就一直在出差。2023年9月20日,我們來到新疆農墾科學院,他的助理劉輝無奈地告訴我們,尹飛虎從8月份就一直在外面跑,前一陣去了一趟南疆,8月份自己又陪著去了寧夏調研,接下來又要去內蒙古,這幾天承擔的中國工程院咨詢項目要驗收,又跑到烏魯木齊去了,實在是抽不出時間。

    這位水肥一體化的開拓者、領軍人物,中國著名的節水先鋒確實忙,忙得根本歇不下來。我們要到了一份尹飛虎的行程表,顯示從8月初到9月中旬以來,尹飛虎全國各地跑了十三四個地方,除了到內蒙古、寧夏開展水肥一體化和節水農業技術指導外,大部分時間都是深入分布在北疆南疆不同地方的兵團各師部進行調研考察,就鹽堿地改良、暗管排水技術應用、耕地產能提升、試驗基地建設面臨的問題等進行現場交流和技術指導。

    當我們終于憑借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聯的力量在北京采訪到尹飛虎時,已經是離開石河子3個多月之后了。

    2024年1月24日,北京友誼賓館的一層大堂,準備去機場回新疆的尹飛虎擠出時間接受了我們的采訪。

    沒有初次見面的寒暄和客套,在尹飛虎平靜而略顯嚴肅的神情中,我們開始了圍繞他的科研成果和人生經歷的對話。簡單、平實、低調,談到自己的創業科研經歷,尹飛虎不帶一絲渲染,典型的科研人員純粹、沉穩、內斂的風格,但是平靜的神態中卻能讓人隱約感受到一種潛藏于內心深處的篤定和能量。直到聊起當年兵團實現滴灌設施國產化,成本大幅下降時,我們才從他的語氣中感受到情緒變化:“以色列當時的滴灌設施,一畝地4000多元,國產化后,就到了700元,后來又降到400元,相當于1/10。現在以色列的成本也要2000多元,國內隨著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也要800多元。滴灌技術要讓老百姓用得起,否則就難有發展前景。”話語樸實無華,但是流露出的舒心語氣,讓我們瞬間捕捉到了尹飛虎最貼地氣的科研追求和初心。

    從出生于山清水秀的南方到奉獻于戈壁荒灘的邊疆,從僅有高中畢業文憑的技術員到視野開闊、能力過硬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尹飛虎不僅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農業發展奉獻出了自己的聰明才智,也用他的奮斗經歷證明了一個人成功的必經之路和人生的價值。

    2

    1972年,17歲的尹飛虎告別了家鄉——湖南省平江縣伍市鎮湖源山下的一個小村莊——湖勝村,跟隨支邊的家人一路向北,到了與家鄉景色完全不同的另一個世界——地處大西北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1976年,年輕的尹飛虎有幸參加了原新疆農墾總局組織的水稻雜種優勢利用協作組,擔任技術員,參與到由黃明安牽頭的野敗粳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和強優勢組合選配的工作中。這是他人生中參與的第一個重大課題,也是他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臺階。1978年,《野敗粳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獲全國科技大會優秀科技成果獎,這讓進入到課題組的尹飛虎第一次嘗到了取得科研成果的喜悅。而在海南三亞試驗田里和來自全國各地的科研人員一起摸爬滾打起早摸黑的那段歲月,讓尹飛虎看到了農業科研道路的艱辛和漫長,并深刻理解了農業科研工作的價值和意義。

    1978年11月,被黃明安看中的尹飛虎順利進入新疆農墾科學院農業所。

    20世紀90年代,改革狂瀾席卷全國,科技體制改革大步推進。隨著國家一系列政策的推出,科研院所投資興辦企業和經營實體逐漸成為一股潮流。

    1992年,時任新疆農墾科學院院長、綿羊育種學家劉守仁決定創辦農業新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劉守仁將目光投向了學歷不高、潛力很大的尹飛虎,希望他能闖出一條興辦經濟實體的新路子。

    從農業科研人員到企業管理者,角色的轉變意味著責任和風險的提升,從哪下手、從哪突破,對尹飛虎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企業運行,一要有人,二要有錢,三要有地方。

    人員,3個。畢竟,對于一個新辦企業,前景如何,命運如何,誰的心里都沒譜,誰都不會貿然選擇去吃這“第一只螃蟹”。

    錢是企業運營的第二道坎,尹飛虎向院長劉守仁借了50萬元,初步解決了企業的啟動資金。

    最后就是企業運營的場地,農墾科學院大院的一角有個廢棄的露天電影院,不費周折,院里將這塊地直接劃給了新成立的“中心”。

    該要的要了,該給的給了,接下來就是開干。

    從哪找到“中心”發展的突破口?

    1992年底,尹飛虎離開了石河子,只身一人在北疆南疆和北方南方跑了一大圈,尋找合適的生產項目。

    這一圈確實沒白跑,首先尹飛虎發現磷酸二氫鉀這種在國內被越來越多使用的肥料效果確實不錯,增產明顯。其次,由于新疆沒有磷礦資源,所以整個新疆沒有一個生產廠家,這里存在市場空白。第三,也是極為關鍵的一條信息,就是20世紀90年代初,邊境易貨貿易非常活躍,市場上磷酸一銨源源不斷從獨聯體進入國內市場,形成貨多價低的局面,而磷酸一銨恰恰是生產磷酸二氫鉀的一個重要原料。于是一個想法在尹飛虎心中形成:“中心”的核心經營項目就從磷酸二氫鉀做起。

    1993年3月,磷酸二氫鉀的生產設備和材料到貨。然而,全部到貨的設備卻“缺胳膊少腿”,20萬元,根本不可能配齊生產磷酸二氫鉀的所有裝備。其中缺的核心設備就是反應釜,沒有反應釜怎么生產磷酸二氫鉀?于是,大家去廢品收購站買了一些鋼管做了個仿制版的簡易卷板機,扳手加杠桿,土法上馬,從3月初一直干到5月底,四個反應釜終于做成了。之后,在尹飛虎的帶領下,大家硬是憑著人拉肩扛、手工作業,在7月份完成了生產線建設,注冊商標為“三贏”的磷酸二氫鉀終于投產面世。

    但是,市場風云變幻莫測。到了1994年,磷酸一銨的易貨貿易量銳減,市場上竟然很難找到貨源。而工廠的磷酸一銨也面臨著快要無貨可用的狀態。于是,尹飛虎決定另想辦法尋找新的原料渠道。

    新的原料離不開磷。我國磷礦石產地主要分布在云南、貴州、四川、湖北和湖南五省,磷礦保有儲量占全國總儲量的76.7%以上。

    事不宜遲,尹飛虎立馬動身南下,到貴州進行考察。

    考察了一圈下來,尹飛虎發現貴州磷礦多,盛產大量黃磷,黃磷提煉完會產生泥磷。泥磷是工業黃磷生產過程中副產的爐塵和單質黃磷混合物,屬自燃、高毒性的有害工業廢渣。20世紀90年代之前,世界上絕大多數的黃磷產區將泥磷廢棄在山溝堰湖中。云貴川等黃磷產區也有數百萬噸以上的泥磷被廢棄。這不僅浪費了磷資源,也嚴重危及生態環境和人類生命安全。

    這些泥磷能不能加以利用,作為生產原料呢?

    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尹飛虎和他的研究團隊發現了泥磷利用的新途徑,這個途徑就是用泥磷替代黃磷,用熱法制酸的工藝,制成低度(65%—70%)泥磷酸,且成本低于20%以上,從而彌補了熱法磷酸比濕法磷酸成本高的缺陷。熱法磷酸再與氨中和反應得到磷酸銨。而最令人欣喜的是泥磷生產出來的磷酸銨是水溶的,沒有什么雜質,可以直接當原料。于是,尹飛虎果斷決定在貴州花溪建立磷化工生產基地。

    創新熱法磷酸工藝,不僅解決了磷酸二氫鉀的生產問題,也為幾年后尹飛虎率領團隊開展水肥一體化技術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高毒性工業固廢泥磷資源的有效綜合利用和防治泥磷的環境污染開辟了新途徑。

    1998年,“高效多元磷酸二氫鉀的研究與開發”項目通過兵團科技成果鑒定,并獲第十一屆全國發明展覽會優秀新產品金杯獎。

    3

    如果說,磷酸二氫鉀是撬動“中心”發展的第一個杠桿,那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向現代農業邁進的堅定步伐和強勁發展勢頭無疑是拉動當地農業科研院所和農業生產企業發展的最大引擎,作為院辦企業的新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無疑也是兵團現代化農業發展潮流的受益者。

    新疆地處干旱內陸區,降水量小,形成了干旱的氣候特征。盡管新疆有著很多高山積雪和冰川,且不乏河流,然而卻存在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水資源分布與經濟發展布局不相匹配、河道天然徑流年內分配不均衡等突出特征。“本著不與民爭利”的原則,兵團組建初期,大多數團場都選在了自然條件惡劣的“風頭水尾”,分布在沙漠邊緣及邊境一線,由此,缺水便成為制約兵團農業發展的天然障礙。

    20世紀90年代中期,兵團可利用的水資源供需矛盾越發突出。如何在水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實現農業灌溉用水的節約、高效,成了擺在兵團面前亟待破解的課題。

    1996年,兵團引進了以色列成套滴灌設備,兵團第八師水利局決定在一二一團25畝棄耕次生鹽漬化地開展大田棉花滴灌實驗。實驗結果令人鼓舞,棉花生長期凈灌溉定額180立方米/畝,比常規地面灌溉節水50%以上,單產皮棉89公斤/畝。這是在鹽堿地上從未有過的產量,這一突破性進展,為大田作物應用滴灌技術奠定了基礎。1998年以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展了棉花膜下滴灌的需水規律、灌溉制度、滴灌施肥、機械化作業及相關配套高產栽培技術的試驗研究。與此同時,新疆天業節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針對以色列滴灌器材造價昂貴難以大面積推廣的難題進行了吸收、消化、改進和創新,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節水灌溉裝備和產品,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高效節水技術體系,為曾經的“貴族農業”節水技術從溫室走向大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正是在兵團全面開展膜下滴灌節水實驗的過程中,尹飛虎率領“中心”的團隊走上了水肥一體化研究生產推廣服務的道路。

    滴灌技術最重要的作用是節水,但在使用過程中,滴灌技術增產增收效果有限,且存在一定的成本投入,因而最初農民積極性不高。一項技術如果得不到農民的認可,往往只能停留在試驗田的示范研究上,實現不了真正的成果轉化。如何讓農民有積極性,如何通過增產增收讓膜下滴灌技術大面積推廣,尹飛虎想到了一條途徑。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

    憑借多年積累的經驗和生產磷酸二氫鉀的經歷,尹飛虎敏銳意識到從肥入手、隨水施肥、水肥一體的滴灌節水方式應該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如果這條路能夠走通,不僅能夠大力促進滴灌節水技術的推廣應用,實現節水目標,而且也能有效節約肥料。畢竟全國農業生產中過量灌溉施肥導致的水肥資源浪費、土壤酸化和水體環境污染等問題日漸突出,對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糧食安全生產已經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隨水施肥就需要滿足滴灌技術的設備要求。滴灌的出水流道及滴孔小,容易堵塞,因此肥料首先要做到水溶性好、雜質少。其次,要攻克多種元素混合可能產生拮抗的技術難點。尹飛虎決定結合滴灌設備的功能特點開發滴灌專用肥。

    其實早在1993年生產磷酸二氫鉀時,尹飛虎就已經察看了大量的國外資料,意識到水溶肥應該是農業發展的趨勢和方向。在貴州花溪建立起原料生產基地后,他也組織大家生產了一些水溶肥,但是由于當時市場對水溶肥還沒有需求,因此,這些肥料也只能常年靜臥在實驗室里,一袋一袋堆放在墻邊,有時,大家從旁邊經過時,少不了這個踢一腳那個踢一腳,搖頭念叨一句:這個肥料用在哪啊?

    如今,機會來了,水溶肥有了用武之地!

    1997年,他帶領“中心”人員在前期水溶肥研究的基礎上,組織力量開始了滴灌專用肥的科技攻關。

    做滴灌專用肥是選擇液體還是固體,專家有分歧。從當時國內外現狀看,液體肥占據市場主流,原因是工藝簡單,技術成熟,成果來得快;如果研發固體滴灌肥,首先要解決的是各營養元素的水溶性問題,特別是磷的水溶性問題,難度較大,但固體滴灌肥儲藏方便,養分含量可塑性大,配方靈活,更適應大面積大范圍推廣應用。在翻閱了大量資料,走訪了國內外有關專家、學者之后,最后尹飛虎選擇了固體滴灌肥,并創造性地構思了一套固態滴灌專用復合肥的生產工藝。

    此后,他們與湖南、貴州、四川技術人員合作,經過上萬次的試驗,終于在1999年取得突破性成果,在國內率先研制出適用于大田農作物隨水施肥的滴灌專用大量元素固態肥。當時,為防止肥料各元素之間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拮抗性,影響養分吸收,國外都采用多灌分裝的方法,一個罐子一種肥料,臨時配用。而尹飛虎率隊研發的這種復合肥料則是放在一個罐子里,不但含有氮、磷、鉀大量元素,同時還含有作物所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這種滴灌專用肥不僅產品質量優于當時國外同類產品,而且價格也比外國同類產品低2/3左右,耐貯運,使用方便,因此一上市就深受農戶歡迎。

    2000年8月“噴滴灌專用肥及其生產方法”通過了新疆兵團科技成果鑒定,并于2004年獲“新疆兵團科技進步一等獎”。

    此后多年,課題組根據滴灌隨水施肥技術的發展需求,研發出適應不同土壤條件下的無機、有機—無機固體滴灌專用系列肥80多個品種,形成了滴灌專用肥生產和應用技術體系。“水溶性腐殖酸多元固體肥料及生產方法”“水溶性固體有機絡合微肥及其生產方法”“利用貧泥磷生產低度磷酸的燃燒爐裝置”“一種用于以氨為原料生產銨鹽的冷卻結晶裝置”獲得授權。圍繞滴灌專用肥等相關產品的研發和大面積應用推動了新疆滴灌節水的迅猛發展。

    4

    有了富有科技含量的專用肥,還需要有與之相匹配、相適應的設備支持。對此,尹飛虎率領“中心”人員將研發能力向設備硬件延伸。針對大田作物滴灌水肥一體化對設備和技術的需求,他們研制出了一種更適應大田作物的敞口式施肥裝置。這種裝置克服了原有壓差式施肥器加肥不便、肥料進入管道濃度不均勻和壓力損耗等問題,結構簡單、易操作、濃度可控、成本低,使水肥施入均勻系數達94.0%—98.0%。

    粗放的耕作、施肥是傳統農業難以獲得高產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精準施肥、科學施肥才能讓農作物獲得充足均衡的養分,茁壯成長,高質高產。而做到“精準”卻遠不是那么簡單,它不是單純稱重意義上的數量和分量,而是潛藏在土層深處人眼看不到的對肥料養分的吸收能力。以相同的土壤條件來說,肥料類型以及施肥、灌溉技術也會對肥料中不同養分利用率產生不同的影響。

    2001年,尹飛虎與同事們分別在室內和田間采用同位素示蹤和對比差值分析方法,研究在滴灌隨水施肥、水肥一體條件下,不同施肥方法、不同肥料類型的氮、磷、鉀元素在土壤中的運移及其利用率。由于實驗材料具有強烈的輻射性,試驗過程中必須穿上沉重的防輻射鉛衣。每次試驗,尹飛虎在試驗室里一待就是大半天。一組組數據、一個個圖表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斷生成,也在不斷分析呈現出棉田滴灌肥和常規肥中氮、鉀、磷養分土壤運移特點,這些海量數據和大量研究圖表為滴灌專用肥的生產和應用提供了扎實的科學依據,也進一步為滴灌區域的精準施肥起到了富有價值的參考作用。

    采訪中,尹飛虎告訴我們:生命科學是最難的科學。相比于當今一些先進制造設備,農業研發更難,因為農業不可控因素太多,無法通過建立起大模型、方程計算來解決問題。農業是和生命打交道,而這種生命無法與人溝通,只能以不同的形態表現出來,只能靠科研人員的理論知識積累和長期的實踐,靠觀測、靠實驗過程的分析來判斷作物得了什么病,需要施什么肥。此外,農業周期性特點比較強,一年才生長一季作物,哪一個試驗環節出問題,一年就白費了。

    對于每一位農業科研人員而言,宏大的目標后面都是無數的不眠之夜和甘苦自知的付出。

    為實現滴灌專用肥養分配方的精準、快速和應用中的科學、合理,尹飛虎和院里的研究人員一起開發了滴灌平衡施肥專家決策系統。他們根據大田滴灌隨水施肥的技術特點,按照作物需肥規律和土壤養分狀況及供肥特性,運用地力差減法、土壤養分豐缺指標法、養分平衡法和肥料效應函數法,通過大量田間試驗,經綜合分析、評判和驗證,確定了適合棉花、小麥、玉米等作物的施肥參數;建立了條田養分、鹽分、質地、pH等大田基礎信息數據庫和條田分布圖、養分專題圖、渠系分布圖、道路和居民點分布圖等地理信息圖庫;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自主研發出單機版和網絡版滴灌平衡施肥專家決策系統。與國內外同類型產品比較,該系統與GIS系統無縫集成,提高了系統運行的獨立性和穩定性。面向個人和企業用戶,提供單機和聯機操作,具有友好的交互式地圖處理和多元空間數據的圖像化、可視化表達功能,實現條田數字化檔案管理;集多種推薦模式于一體,可對不同土壤和氣候條件的多種作物進行精準水肥決策和管理。此外,還基于上述軟件,結合施肥制度、施肥方法的研究,形成了棉花、加工番茄、葡萄、油葵等隨水施肥技術規程,并在新疆兵團和自治區部分地(州)推廣應用,效果明顯。

    據了解,滴灌節水技術實施以前兵團都是采用機械施肥,作物生長前期、中期施用兩次肥料。等到了大田作物長起來的中后期,機械沒辦法進地,所以作物營養往往跟不上。另外,以前的肥料施到地里后,肥力釋放周期呈現出先濃后低的特征,本來小苗階段需要營養并不多,但是肥料釋放的養分多,造成浪費。等作物長大了需要更多營養時,肥料的肥力下降養分釋放得少,形成了肥料釋放周期和作物生長需要的錯位,因而產量受到限制。而滴灌隨水施肥技術則克服了機械施肥的局限,可以更加精準地控制肥料的用量和時間,和作物生長需求完全匹配、吻合,再加上肥料品種的不斷豐富,因而實現了農作物產量的大幅提升,使得兵團的農業發展實現了從量到質的飛躍。

    說到兵團節水農業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并成為全國農業節水灌溉示范基地,其根本原因在于“三位一體”的技術創新,三支科研力量相互支撐。一是新疆天業集團成功研發出適合大田作業的滴灌節水器材,并不斷進行技術改進,大幅降低滴灌設備和管材成本;二是新疆農墾科學院陳學庚帶領團隊成功研制出多種作物的滴灌鋪管鋪膜精良播種一體機,一次性完成膜床整形、鋪管鋪膜、膜邊覆土、膜上打孔播種、膜孔封土、鎮壓等8道工序作業;三是尹飛虎帶領團隊研發出的水肥一體化滴灌專用肥新產品。“三位一體”創新技術的強大底層支撐則是兵團的農業戰略發展方向和兵團獨有的體制機制優勢,強大的動員力、行動力,這些都缺一不可。

    一花引得萬花開,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兵團節水灌溉的成功模式也迅速輻射到全國。借助全國農墾系統的網絡,尹飛虎和他的團隊將滴灌專用肥產品和技術推廣到河北、內蒙古、甘肅、海南等18個省(區),在棉花、小麥、玉米、馬鈴薯、番茄、紅棗、黃瓜、葡萄等十多種大田農作物上應用,同時還推廣到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尼日利亞、安哥拉等國。

    目前新疆水肥一體化面積已經達6000多萬畝,黑吉遼三省計劃未來發展到3800萬畝,河南、山東、河北、陜西等農業大省也在如火如荼地推廣。水肥一體化正在逐漸從旱區走向全國,從示范基地走向大田作物,并協同更多農業科技成果共同促進我國農業蓬勃發展!

    如今隨著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成熟完善,尹飛虎團隊正在進一步向水、肥、藥一體化技術領域進軍,他認為未來滴灌水肥將從單項節水向綜合節水轉變,向水、肥、藥一體化管理規程邁進,我國肥料也將從低濃度、單元、通用型、無機化肥向高濃度、多元復合、專用型、有機+無機、生物功能方向發展。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讓技術長在泥土里。緊密圍繞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農業生產發展實際,著眼于解決生產當中存在的一個又一個問題,提供一個又一個創新性技術支持,尹飛虎率領他的“節水先鋒”團隊一路耕耘,繼續前行。

    国产精品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百度影院 |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综合在线影院| 国产91在线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2020| 久久精品99无色码中文字幕| 亚洲第一精品电影网|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3|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vr| 韩国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热精品这里久久精品 | 亚洲∧v久久久无码精品| 在线观看自拍少妇精品| 国产精品沙发午睡系列| 久久的精品99精品66|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在精品线影院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97 |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自拍亚洲| 精品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yuojizz|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不卡一二区| 热99RE久久精品这里都是精品免费 | 亚洲日本久久久午夜精品| 国产精品涩涩涩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1024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曰|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公牛电影院|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导航|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