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處處一時新 ——第29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中國電視劇單元印象
6月28日,第二十九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獲獎名單在滬揭曉。中國電視劇單元,《繁花》獲最佳中國電視劇,辛爽憑借《漫長的季節》獲最佳導演,高璇、任寶茹憑借《不完美受害人》獲最佳編劇(原創),秦雯憑借《繁花》獲最佳編劇(改編),胡歌憑借《繁花》獲最佳男主角,周迅憑借《不完美受害人》獲最佳女主角,寧理憑借《繁城之下》獲最佳男配角,姜妍憑借《南來北往》獲最佳女配角,鮑德熹(中國香港)、陳誠、金晨煜憑借《繁花》獲最佳攝影,屠楠憑借《繁花》獲最佳美術。海外電視劇單元,《桑伯河》(法國)獲最佳海外電視劇(短),《定圓漂移》(南非)獲最佳海外電視劇(長)。紀錄片類別中,《何以中國》獲最佳系列紀錄片,《叫我舞者》(美國/德國/瑞士)獲最佳紀錄片。動畫片類別中,《昆汀·布萊克的寶箱》(英國/比利時)獲最佳動畫片,《躍動青春》(日本)獲最佳動畫劇本。綜藝類別中,《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4年春節聯歡晚會》《花兒與少年·絲路季》獲最佳綜藝節目。此外,動畫片《中國奇譚》、紀錄片《零碳之路》、電視劇《三體》榮獲國際傳播獎,《通向繁榮之路》《中國智慧中國行》獲上海電視節組委會特別獎,《問蒼茫》獲評委會獎。本屆白玉蘭獎,《繁花》斬獲5項大獎成最大贏家。
作為中國電視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第29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一如既往地保持了其固有的權威性、專業性和多元性,成為一個亮麗的文化地標。在數量眾多、題材廣泛、風格各異的參評作品中,入圍最佳中國電視劇的10部電視劇拔萃出群,人人握靈蛇之珠,家家抱荊山之玉,最終分別摘得不同類別的獎項,可謂實至名歸。這些作品深刻地揭示了時代精神和歷史前進的方向,生動地表現了人物命運和人的全面發展,體現出獨有的藝術特色和豐富的文化意蘊,代表了本年度電視劇創作的最高水準。總的來看,入圍本屆白玉蘭最佳中國電視劇獎的作品體現出一些明顯的共同之處。
鮮明的時代氣息。電視劇創作者一方面從時代變革中提煉主題,描繪國家建設的偉大成就,揭示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另一方面用現實主義精神直面生活,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反映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注重表現普通人對于社會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以及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在對社會發展趨勢的把握之中,寄寓了意蘊深厚的哲理思考與現實關懷。
《繁花》稱得上是現代版的《子夜》。《繁花》記錄了一個熱氣騰騰的時代,不僅記錄了上海的繁華與滄桑,而且承載了一個時代的文化記憶,在煙火氣中顯出格調,傳遞出上海的城市精神。阿寶、爺叔、汪小姐這些人物,讓人們更深切地理解紅塵滾滾中普通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在理想與現實的沖突中顯現對未來的信心。所不同于《子夜》的是,《繁花》的結局不是落幕,而是重啟。就藝術品質而言,《繁花》具有一種不可復制性。
同樣是描摹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大江大河之歲月如歌》與《繁花》風格迥異,一個以對時代潮流的準確把握見長,一個以對生活的獨到理解取勝。《大江大河之歲月如歌》采取群像塑造的方式,描繪出宋運輝、雷東寶、楊巡、梁思申這四個立于時代潮頭之上的年輕人的成長、挫折、蛻變與堅守,以及蘊含于其中的精神力量,通過人物來寫時代,展現出時代變革對人的命運的影響和人物在時代潮流面前的主動選擇。
《問蒼茫》選擇中國革命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成功地塑造了意氣風發、堅毅果敢的青年毛澤東形象,再現了革命領袖的求索精神和人格魅力,以及他對革命的忠誠和對人民的熱愛,并且找到了青年毛澤東與當下青年精神上的共通之處,激勵青年人勇于探索、勇于創新,對當代青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啟示意義。
《歡迎來到麥樂村》以身處事業和婚姻危機中的外科醫生馬嘉的經歷為主線,勾連起不同年代醫療工作者援非的艱辛歷程,用豐富的細節和精細還原的生活場景,再現了中國醫療隊隊員的生活狀態以及與當地人民結下的深厚友誼,體現了援外醫療隊員們的無私奉獻精神和人道主義精神。
強烈的生活質感。這主要體現在對普通人命運的關注和對環境氛圍的真實營造上。與以往相比,藝術家們更加注重從平視的角度描寫普通人的悲歡離合,從人的全面發展的角度表現人物的成長歷程,肯定人的價值,同時更加重視對人文精神的深入開掘,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更加注重內心世界的層次感和豐盈感。
《漫長的季節》的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懸念、反轉設計令人稱奇。作品別出心裁地通過一起碎尸案形成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表現了小人物探尋真相過程中的執著與堅韌,以及在困境中對人生信念和底線的堅守。不過,這部劇最重要的價值不在于懸念設計,而在于透過一個下崗司機的命運,真實地描寫了改革開放社會進程中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社會氛圍和時代變遷,這使得作品獲得了一種難得的凝重感。
《南來北往》視角獨特,第一次全方位地描寫鐵路干警的生活,生動展現了一條鐵路線上新老兩代干警薪火相傳的奉獻精神,同時用大量鮮活的細節展現人生百態,觸及了當時一些普遍存在的社會現實問題。作品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使觀眾能夠真切感受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樂觀向上的時代氛圍。
同樣具有強烈年代感的還有反映林業工人生活的《父輩的榮耀》。作品以林業改革為背景,通過顧長山和養子興杰兩代人奉獻林區建設的經歷,真實地還原了上世紀90年代的時代環境,凸顯了林區改革過程中轉型的艱難、老一輩精神的傳承和年輕一代的綠色發展理念。作品對林場日常生活的描繪逼真細膩,主人公的淳樸、善良和堅韌具有動人的力量。
多樣的藝術風格。近年來電視劇創作的一個重要趨勢,是追求藝術風格的極致化,這一趨勢在本屆白玉蘭獎入圍作品中顯得十分突出。不同題材、不同類型的作品各擅勝場,使本屆白玉蘭獎有異彩紛呈之感,即便是同類題材,創作者也努力求新求變,用多種視角、多樣的呈現方式給作品打上鮮明的個性烙印。
《不完美受害人》具有強烈的現實觀照意義。作品從一起第三方匿名報警的職場性侵案切入,在追尋真相的過程中探討了人性、權力和反抗,每個人面對權力都會產生的軟弱和屈服,以及事實與真相之間的距離。這樣的情節構想本身就體現出時代的進步,同時,作品呼吁人們共同努力構建一個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體現出藝術家勇敢介入生活的姿態。
《問心》沒有像大多數醫療劇那樣刻意強調職業精神、戲劇技巧,而以獨特的人物關系設計取勝,劇中人物情感糾葛帶來的戲劇沖突顯得比治病救人的緊張過程更加動人。方竹清這個人物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她在職業與情感矛盾中的抉擇帶有一定的悲劇意義,令人唏噓,也引人深思。
《追風者》采用諜戰劇通行的敘事方式,又打破了諜戰劇敘事模式的局限性,真實還原了民國時期金融行業的紛亂景象,用一個愛國青年尋找人生方向的成長歷程,來表現歷史的選擇和人民的選擇,同時也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反映了上世紀30年代的動蕩不安與風云變幻。
表演水平明顯提升。本屆白玉蘭獎入圍作品中,一個個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令人難忘,顯示出藝術家對生活的深入體味、對角色的準確把握和表演上的傾情投入。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的丁勇岱在《南來北往》中扮演老警察馬魁,特別善于用動作傳達人物微妙的情感;《漫長的季節》中范偉的表演內心層次豐富,細膩傳神;《繁花》中胡歌的表演含蓄蘊藉、流暢自然,體現出對不同年齡段人物內心變化的準確把握;《問蒼茫》中的王仁君以高度生活化的方式,真切傳達出青年毛澤東的氣質和神采;《追風者》中王陽的表演情感真摯,舉手投足之間彰顯出主人公的性格魅力;獲得最佳女主角提名的《故鄉,別來無恙》中的任素汐準確地表現出一個職場上的成功女性在個人情感上的波動;《繁花》中唐嫣的表演活靈活現地體現了汪小姐性格的復雜性,描繪出巨大壓力下人物的掙扎與無奈;《外婆的新世界》中閆妮一人分飾兩個角色,顯示出精湛的表演技巧和巨大的可塑性;《長相思》(第一季)中楊紫在不同身份間情感切換自如,讓觀眾對人物產生強烈共情;《不完美受害人》中周迅表演沉穩內斂,將律師林闞在法律事實與個人情感立場沖突帶來的內心掙扎表現得淋漓盡致。
好劇迭出局面的形成是藝術家創造精神得到充分發揮的結果,也是電視劇產業成長的自然結果。近年來,電視藝術工作者努力面對極具挑戰性的市場環境,在變化中發現契機,挖掘潛力,形成了行業發展的新格局,對于品質的追求成為一個時期的共通特征。這種追求或體現為生活質感和細節的真實呈現,或體現為藝術表達上的精益求精,或體現為制作技術上的精雕細刻,其共同之處,在于把人民群眾喜不喜歡、接不接受作為創作的根本指向,把藝術感染力的提升作為創作的首要條件,這是本屆白玉蘭獎入選作品對于中國電視劇長期繁榮發展的重要啟示。
(作者系《中國電視》高級編輯、第29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