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書為媒講好中國故事
為期5天的第三十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以下簡稱“圖博會”)日前落下帷幕。從“請進來”到“走出去”,本屆圖博會實現了中外出版界跨國界、跨領域的廣泛交匯、交融。據媒體報道,本屆圖博會累計達成中外版權貿易協議(含意向)2100余項,吸引來自71個國家和地區的1600家展商參展,22萬種中外圖書亮相,舉辦1000多場文化活動,近30萬人次入場參觀……以圖博會為舞臺,更多中國故事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
以版權交易和國際出版合作為目的的圖博會,不同于國內其他類型書展,旨在更好地促進中國出版“走出去”和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本屆圖博會上,全景式展現中國從古至今天文事業發展壯闊歷程的《向蒼穹》等精品佳作的多語種版權簽約,成為中國出版“走出去”的典范。
不獨書籍的版權輸入和輸出,圖書出版的全過程都閃耀著迷人的色彩,向讀者揭示著作家的思考、生活的變遷、社會的演變。本屆圖博會上最吸引國內外文學愛好者和出版商的是中國作家館里的“新中國75年文學展”。從《中國作家》《人民文學》等一本本大眾喜聞樂見的名刊,到曹禺《王昭君》、張潔《沉重的翅膀》等一頁頁寫作手稿,再到《高山下的花環》《平凡的世界》等一部部感人至深的經典……新中國成立75年來文學發展歷程中結出的累累碩果,展示著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標注著新中國不斷向前發展的生動足跡。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圖書出版的責任。書籍作為一種載體,已經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渠道。正因如此,近些年中國出版“走出去”,走得越來越深遠。流傳有序的中國古籍經典、膾炙人口的現代文學讀物、闡釋科學技術發展的專業著作,分別以不同形式、不同語種向世界講述著精彩的中國故事。越來越多中國作家的代表作被翻譯成英、法、德、日、意等多個語種,被世界各國的讀者捧讀。國際社會在中國圖書的講述中找到了中國智慧、中國道路和中國方案,中華文明必將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講故事、講道理,圖書都是最好的媒介之一。不斷發展壯大的圖博會正與著名的德國法蘭克福書展、美國紐約書展和意大利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等國際書展一起,搭建起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舞臺。國際書展以“請進來”與“走出去”并舉的方式,為文明成果在全球“流動”起來提供了平臺、架起了橋梁。書展之外,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版權交易與國際出版合作也已經成為常態。各國人民在聆聽不同國家精彩故事的同時,相互了解、增進友誼,為全球范圍內形成多元互動的人文交流格局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