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送給女兒的一枚彈片
這枚彈片在二戰時期蘇聯著名的馬馬耶夫崗爆炸后,就一直散落在這片以慘烈著稱的戰爭遺址,混雜在飽浸鮮血的泥土里。八九年后,一名來自東方的年輕作家訪問此地,將它帶回中國留作紀念。又過了20年,作家將這枚彈片鄭重地送給女兒。一恍又整整半個世紀,作家女兒、年近八旬的劉可風時常坐在父親柳青的遺像前,靜靜地回憶父親送她彈片的點點滴滴……
長篇小說《創業史》(第一部)書影與柳青曾收藏的彈片。 (文金 攝)
《創業史》(第一部)出版沒幾年,轟轟烈烈的“文革”就如同滔天駭浪,吞噬了正在埋頭創作《創業史》(第二部)的柳青。造反派把他趕出長安縣皇甫村,搗毀他的生活基地,逼死他的妻子馬葳,還把他打成“黑作家”“走資派”,進行無休止地批斗。柳青體弱多病,造反派持續的非人折磨使他的哮喘病加重為致命的肺心病,體重降至70斤。為了照顧父親,劉可風設法回到父親身邊。她要用捉襟見肘的微薄生活費維持一大家人的生計,還要提心吊膽地對付造反派的揪斗,更要在父親生命垂危就醫時設法不因“政治審查”被醫院拒之門外……作為長女,劉可風肩上扛著比同齡人更重的責任、更多的苦難。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年輕的劉可風常常情緒消沉。
1973年的一天,柳青見女兒愁眉不展,知道她又遇上了煩心事。善解人意的父親讓女兒坐在他對面,然后坦誠地說:“今天,我的精神還好,我想和你談談,好嗎?”“嗯。”劉可風坐下看著父親。“你才踏進社會,將來的路還很長。”柳青一邊想,一邊很慢很慢地說,“在你未來的生活中,可能會遇到許多許多不合理的現象,也可能遭到很不公正的待遇,但不論遇到什么情況,你都應該要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堅忍的意志和毅力。”女兒靜靜地聽著,抿著嘴唇。
這時柳青想起什么,轉身從抽屜里挑出一樣東西,神情變得嚴肅起來。“這是一枚炮彈的破片。”父親緩緩走到女兒面前,手里拿著一塊模樣丑陋的金屬,“這是我在蘇聯參觀第二次世界大戰遺址馬馬耶夫崗時,特意向工作人員要來留作紀念的。”女兒非常驚訝,說:“您珍藏它很多年了呀!”柳青1951年底曾作為中國青年作家代表團成員訪問蘇聯,劉可風卻從未聽父親說過這枚彈片。“有20年了吧。”父親將彈片放在女兒手心,然后一字一頓地說:“我一直用它來告誡自己:絕不能成為一塊廢鐵,必須百煉成鋼!如果一個人不經過千錘百煉,就不能成為有用之才,會和這塊廢鐵一樣。”
劉可風用手捧起這枚親歷了戰爭血與火的洗禮、沉甸甸的彈片,細細端詳:它長約三寸,有兩寸寬,一寸厚。形狀極不規則,但是棱角分明、邊緣銳利,雖然銹跡斑駁,卻又隱約閃耀著金屬特有的光澤。從彈片尺寸推斷,它來自一枚體型巨大的炸彈,這枚炸彈呼嘯著不知從德軍飛機拋下,還是從蘇軍的炮膛射出,但它在落地的剎那被爆炸產生的灼熱氣浪撕扯成碎片,致命的彈雨在四周炸裂四散……
“如果把它重新投入熔爐冶煉,它會變成有用之才。現在這樣,它只能是一塊廢鐵。”柳青停下喘了一口氣,然后用堅定的語氣說道,“現在爸爸把它送給你,希望你記住,要使廢鐵成為有用的鋼材,必須回爐冶煉;要使自己成為有用的人才,同樣需要鍛煉,尤其是自我鍛煉。”父親語重心長的話像釘子,一個字一個字地砸進女兒的心里。見女兒陷入了沉思,柳青說:“女兒,你已經不再是小孩子了,爸爸希望你每天好好學習,多鍛煉自己,盼望你能進步得快些,盡快地成長起來。女兒啊,沒有千錘百煉就是一塊廢鐵!沒有鋼鐵般的意志就會一事無成啊!”父親的話像振聾發聵的洪鐘,激勵著女兒的心志;又像涓涓細流,滋潤著女兒的心田。
柳青1978年6月因病去世,悲痛欲絕的劉可風決心用筆記錄下父親充滿創造力和革命性的一生。可是她大學學的是無線電專業,從未經過系統的文學訓練,怎么辦?正當她苦悶無助時,忽然看到父親送她的彈片,她心頭猛地一震。自此,她奔赴多地走訪,認真收集資料,把業余時間全部投入到對父親的研究當中,并嘗試著寫出了30萬字的零散文字。2001年退休后,她終于有了能自由支配的大塊時間,可是難以逾越的寫作瓶頸令她寢食難安。每當這時,劉可風就拿出這枚彈片,耳邊便會回蕩起父親的叮嚀:“女兒啊,沒有千錘百煉就是一塊廢鐵!沒有鋼鐵般的意志就會一事無成啊!”經歷了無數次失敗和挫折,她筆下的文字在千錘百煉后散發出睿智溫潤的光芒,濃烈的情感在歲月的砥礪下也變得柔韌剛強。2003年至2005年,劉可風開始了“日落而作、日出而息”的艱苦創作,拿出了初稿。此后,她又數易其稿,最終于2015年8月將30萬字的《柳青傳》改定。2016年1月,《柳青傳》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出版后在社會上反響強烈,成為研究柳青最具參考價值的專著之一。
一枚彈片,承載著柳青對女兒的殷切期望,也飽含著女兒為了不辜負父親的期望而做出的艱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