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黃河》2024年第3期|蕭相風:消失的半島書店(節選)
    來源:《黃河》2024年第3期 | 蕭相風  2024年07月01日07:06

    蕭相風,本名李剛,籍貫湖南永州,1999年畢業于北京信息工程學院,2011年進修于魯迅文學院第十五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出版作品《詞典:南方功業生活》《春天萬物流轉》《我的肌肉會記住你》。獲2010年人民文學獎和第九屆廣東省魯迅文學藝術獎。

    1

    外來之家

    老劉的外來之家舊書店就像他兩眉之間那顆痣一樣堅挺,在蛇口南水村70號盤桓了十年之久。從南水村到水灣頭,再從蛇口新街到南水村,其間老劉擺了四年地攤,開了十六年門店。

    “有人每過一段時間就進來看看,看看我是否還在這里撐著,看看店子還在不在。有的人見門庭冷落,認為我是失敗了。我就說,你覺得一個人把生意規模翻了一百倍以上算失敗嗎?”經營舊書二十年的老劉最初從兩三百本起家,如今在蛇口門店和坂田倉庫擁書八萬。在他的湖南邵陽老家還存有10噸從深圳運回去的舊書。

    白天他在店里打理書籍、受理網上訂單,晚上他一人睡在格子間里的一把躺椅上,與兩萬冊舊書為伴。外來之家舊書店二十年來累計交易舊書達30萬冊,已成了全國書友心中的一個牽掛。每月偶有兩三個來自全國各地的書友出差到深圳順路過來看看。老劉很自豪,自己的書店在導航地圖上站住了腳,成為其中的一個地標。

    在蛇口新街和公園南路交匯處,這家號稱深圳最大最早的二手書店藏身在南水村西北角落里。卷簾門上被人貼滿了牛皮癬廣告,還被黑漆噴滿了一排排電話號碼。書店和老劉一樣樸素,除了墻壁敷上了兩三張A3尺寸載有書店報道的報紙復印樣張,店內沒有任何文藝裝飾。舊書架摞了兩萬冊舊書,天花板吊著三只哼唱的風扇,地上兩臺落地扇積滿灰塵,店內漫著舊書卷的氣息。一層鋪面和二層閣樓共一百平方的空間被舊書堆得滿滿當當——看得出人手緊缺的艱難。老劉靠在電腦桌上,偶爾習慣性閉目說話,好像連熬了幾個夜班,神情有些疲憊。

    “租金翻了近一倍,人工費也漲了三分之一,書價又下來了,你可以想象這個空間有多大。”原來淘寶網一年能做十多萬的營業額,現在基本上沒什么收入了。原來開了三家分店,雇員最多時達到了四人。一個店里同時有50個讀者翻書,日收600多元。而今生意日見蕭條,半天也難見三四人進店。49歲的老劉辭掉了所有雇員,一人兩頭奔走,同時打理門店、倉庫,還要負責一個微信公號和三個網店。

    老劉的同學老謝在南油開了一家“淘書樂”舊書店,月租從2500元漲到5600元。老劉這里也從3500塊漲到了近5000塊。他把門店分割出8平方米租給了賣體彩的小店。本人也不再租房,住進了店里一個六平方的小房間。一個月前,我進了他的“閨房”,看到一張簡陋的木板床。一年前這里擺了一張雙層鐵床,消防檢查說不能住人。老劉撤掉了鐵架床,在地上墊幾箱舊書,鋪上一塊木板當床。消防再來檢查,老劉又撤掉木板,在狹小的空間里擺了一張躺椅,躺椅上墊了兩只白色布枕頭。他就在躺椅上裹著被單過夜?!拔以谯嗵飩}庫里也擺了一張躺椅當床,照樣睡得香甜坦然,并沒有什么落魄的感覺。相反的,我要臥薪嘗膽,以此來砥礪自己。”有個顧客跟他的老板說起此事,那位老板親自跑到店里來考證真偽。老劉后來在QQ里給我回復,在這位老板前面加了一個“身家上億”的定語。

    這里房租雖然實惠,但是偏離主街,正對著一家酒吧的后門。巷子里偶爾有兩三人路過?!昂枚嗳俗×藥啄?,都不知道這里有個舊書店?!崩蟿⑷麆⒔瘕?,1968年生于湖南省洞口縣高沙鎮的一個鄉村,在家行末。這個小鎮生產一種曾經名滿三湘的洞口火柴。洞口火柴曾是我童年美妙的回憶。老劉復讀了兩次高三,落榜后跟著老同學走鄉串村收鴨毛,又燒過一年磚窯。1994年春天,他來到深圳。通過二姐夫介紹,在龍崗的建筑工地當了一名小工,給鋼筋架編扎鋼絲。初來乍到時不知道公分就是厘米,他鬧了不少笑話,手腳慢,鋼筋架扎得歪歪斜斜,汕頭老板朝他屁股一踹:“媽的,卷鋪蓋滾回老家去!”有一次鐵釘扎穿了他的腳板,工友告訴他止血的最好方法:用手使勁捂住。血剛止了,老板就催他干活。后來查暫住證他們被抓了進去,包工頭拿錢贖人,每人三百塊,從每個人的工錢里扣。七個月后他攢了七百塊,進了一家紙品廠。婚后他又轉到一個碼頭做了近兩年的保安。這個碼頭走私成風,他離開碼頭到了八卦嶺順風紙品廠打雜。不久他和表哥來到蛇口,老劉出資,表哥出手藝,在南水舊村49號開起了理發店。沒干幾個月,表哥跟他不合甩手走了。

    老劉守著店鋪尋思轉行。自己愛看書,房東也愛看書,他一拍腦袋便跑到八卦嶺花了七百多塊進了一批金庸全集,再湊上房東賤賣給他的舊書,干起了租書的生意。他在書店外還開了公話亭。老婆在門外架一臺縫紉機,踩著機子攬一點縫補的活。

    日子過得特別緊巴。大兒子才一歲多,不會說話,老劉帶他去隔壁小店買冰棍。老劉塞給兒子一支冰棍,五毛錢,兒子哇哇大哭,淚眼巴巴賴著不走?!拔颐靼姿囊馑?,他想要另一種冰棍,要一塊錢,當著鄰居的面我不好意思說。”老劉把小孩拖回來關起門偷偷教訓。

    一年多后,老劉把店面遷到了二樓。又過了半年,還是難以為繼。老婆孩子回了老家,老劉去擺攤處理舊書。久而久之,他索性干起了二手書的買賣。那時他擱不下面子,把地攤擺到很偏的地方,以免撞見熟人。三五天出去一次,一次只帶三五十本,在地上鋪了油紙,攤開書,戳在那兒,低著頭也不吆喝??吹饺藖砹耍蟿⑦€要偷偷抬頭偵察是不是熟人,一晚上也就賺個幾塊。他和三個老鄉住在公園南路的一個民房里。那種房是用夾芯板把大房間隔成的若干個小房間,里面昏暗無光,白天也要開燈。他們四人橫躺在舊沙發上睡,房租每月250元。房東也是好心人,房租有一點給一點,有時五十、八十,有時一百,斷斷續續分幾次交給房東。一年下來老劉僅賺了八百多元。老劉和老鄉有空也給《蛇口消息報》和打工雜志寫寫豆腐塊,每人一年下來也有千兒八百的稿費。

    從1998年到2001年,老劉的書攤越擺越大,在夜市上風生水起,每天要拎700多斤書下樓上樓。深圳的城貌也迎來巨變,城管查得更嚴了,夜市流動攤點也被撤了。老劉在那一年開了門店。他對當年打工時省錢買書的感覺深有體會,理解能省一塊是一塊的心理,二手書的特點就是節約。他瞄準了外來工市場,掛上了“外來之家”的牌子。他經常騎著二手單車在南山的各條馬路上奔波。四年來他騎壞了十五輛單車,來回送了超過五十噸的舊書。業余時間他還鉆研法律,為不少打工者代理了勞動糾紛的案子,與職業律師當庭對陣,贏過十多場官司。

    2006年,實體店正處興旺時,早在幾年前就學會電腦的老劉最早進駐孔夫子網上書店。這個主動嘗鮮,為他2008年的經營帶來了突破。在孔夫子網,外來之家第一個月的營業額就達到了近千元。老劉慢慢摸透了孔夫子網和淘寶網的脾氣。孔夫子網的讀者更加專業一些,對價格也摸得較透。淘寶網面對的是大眾讀者,加上它的搜索方式不同,沒有全網比較,定價高一些同樣賣得出去。但是淘寶網對二手書卡得極嚴,經常過濾敏感詞,而且這個過濾沒有一個有跡可循的規則。發現違規就要扣分,累計扣到12分就關閉網店。老劉面對淘寶網這個沒有規則的規則要處處小心——如果重新上架,又要耗時耗力地重新把幾萬冊圖書一本本錄入系統。如此這般,老劉被關停過四五次。而且淘寶網對書號審核也很嚴苛。過去對書號要求寬松,但那兩年淘寶弄出了一個新系統,在新的數據庫中必須對應書號才能上架。不少舊書要么沒有書號,要么與新書的書號編碼規則不同,和數據庫對應不上,導致無法上架,弄得商家怨聲載道。于是淘寶網開始變通,允許店主重復使用同一本書的書號,上架其他舊書(2018年,淘寶再做調整,在大類目中單列一項“舊版書”,二手書進入此項,不必填書號也能上架了)。至于孔夫子網,只是對繁體版圖書管制嚴格。

    2010年,實體店不斷倒閉,賣書人陷入困境。任和達開的華僑城舊書中心在夏天面臨倒閉。這個河南人開了十年的書店,夢想要辦深圳最大的舊書市場。他是個佛弟子,也是個書癡,愛書之情已入了骨髓。他邊賣邊看,碰到顧客要買的書正好是他在讀的書,他寧可不賣。有緣人則是半賣半送或者白送。后來店面無法支撐,他退回小出租屋里,把書擺在屋外的兩棵大榕樹下。8月他拖欠房租,被房東趕出來,露宿在大榕樹下的一張破沙發上捱過了兩個月。10月底,四處碰壁的任和達抵不過現實的緊逼,留下幾萬冊舊書一人倏然消失了。他的二哥從河南趕到深圳,低價處理了弟弟留下的心血?!八麑εf書感情太深了。聽說他后來跑到浙江一個寺里出家了?!崩蟿l出物傷其類的感慨。

    任和達舊書事件被深圳各報紙連續報道。熱心的書友們紛至沓來幫著賣書。最后,書攤被人挑來挑去還剩下七千斤尾貨。當時老劉遇到一位老板開餐廳,想要用舊書堆砌成墻,作為一種附庸風雅的裝飾。“我問了一下,中間有幾毛錢差價,就把最后的七千斤收了。揀了一些能賣的小說,剩下的大部分送到了那個餐廳。如果沒有這個時機,我拉回來沒地方放,也是一大難題。”

    深圳有名的藏書家巢中立去世后,他的兒子要處理上萬冊的藏書,打電話叫了一批書友問他們是否愿意接手。他提出一個條件:不做分批處理,要一次性整體出售。但是這些書友無法一次性吞下如此大體量的圖書。老劉上門商談,出于保守報價八千塊錢。南頭藏寶閣書店的老葉后來以更高的價格接手這批藏書。后來老劉后悔不迭地說:“要是能重來的話,一萬一、一萬二,甚至一萬五,我也會拿下。”老葉的藏寶閣因這批書而開始發家。書友們聽聞藏書下落,來到藏寶閣,從老葉手里買走了不少成套藏書。2011年萬立書店倒閉,老葉又以三折的價格購進了一批高品位的書籍,然后在孔夫子網上架。這批物美價廉的好書讓他的店在孔夫子網揚名立萬。從此藏寶閣的關注度在整個廣東省內一直名列前三,每月營業額達到了兩三萬元。

    老劉早期也逮過這樣的好機會。2007年有一家做藏品的公司倒閉后,把一批用作贈品的限量港版《南懷瑾全集》(當時僅印了三千套)賣給了廢品站。廢品站的老板打電話給老劉,老劉去現場看書,共有50套,一套二十八冊,裝幀特別精美,封皮設計也與眾不同。老劉一來沒那么多空間,二來手頭不寬還要去借錢,三來又擔心這么一套書能否盡快脫手。他慎重考慮了一天之后,還是下定決心買下了這批圖書。這批圖書后來陸續賣了五年多,每套最低價賣過八百塊,最高價賣過二千塊——斷貨之后老劉標價五千塊依然有人搶購,一共讓老劉賺了至少八萬多元。如果拿到今天來賣,至少可以賺到二十萬元。

    外來之家的生意紅火起來后,在老婆的主張下,老劉在廣州花都買了房子。2016年,外來之家被評為“深圳中小書店常青藤獎”。但是近兩年書店又陷入困頓。老劉為此總結:這兩年主要是與家人經營意見不和,家庭矛盾沒有處理好,經營不好主要是個人原因造成的?!拔乙恢痹谒伎歼@個問題——怎樣做好書店。我有很多想法。當然也需要你們文藝界人士幫忙推廣?!?/p>

    老劉信心十足,濃厚的鄉音中透著一股湖南人霸蠻的勁兒。他想了很多辦法。他曾為兩家咖啡店配送了六千冊代銷圖書;在店里推出過以每斤6.5元的單價論斤賣書;近期又策劃推行舊書進工廠、進學校、進社區,合辦閱讀輸出活動。借助現有的門店、網店和微信,組成三位一體的推廣平臺。老劉說,他還想做一個向網友免費公開的舊書交換平臺。

    舉辦書友會也是其中一個想法。老劉是深圳最早辦書友會的人,早在十年前就辦過二十場。書友曾大方說:“很早就聽說過外來之家,第一次去還認錯了老板。后來我就知道靠那顆痣來辨認。我跟老劉提過,外來之家是最早的舊書店,要把書友會恢復起來。辦書友會的過程也是相當復雜?!比缃窭蟿⒔宋⑿湃骸Q群,書友會重新開張。每個月邀請書友在自己的店里舉辦兩次。鉆研國學的書友郭方龍老師藏書上萬,曾入圍了深圳書香家庭。老劉打算為他辦一個藏書展。他聯系了深圳市書店行業協會會長潘燕生,“我要把這里做一個試點,為別人做一個標桿?!崩蟿⒄雇磥?,覺得眼前天地寬闊。他嘴里滔滔不絕,神情有些激昂。說著說著,他習慣性閉上了眼。

    舊書路上他也認識了形色各異的書友。十八年前,他在擺地攤時認識了一位60多歲的書友。老人曾在部隊干過文書,退休后與家人找不到共同語言,常與書為伴。幾年前他已經走不動了,讓書友攙著從福田趕到蛇口。“老人把我們當作了家人,請我們在西南飯店慶祝自己的生日,還給小孩們派發紅包?!彼f,希望臨終前還能再見見大家。第一次在書攤相遇,他就向老劉打聽陳寅恪的《柳如是別傳》。這些年找柳如是的心愿一直未了。老劉說:“很久沒有那個老人的消息了,可能已經過世了?!比ツ陼压蠋熌贸鲆惶住读缡莿e傳》,僅有上冊和中冊,獨缺下冊。他多年尋找下冊而無果。郭老師就把這套殘本交給老劉,讓他掛在網上出售。老劉說:“雖然只有上中冊,但我認為它是套好書,就沒在網上掛出,私下里替書去找下冊?!崩蟿⒃跁裃Q群里留言,書友張濤保隨即回復,他正巧有本《柳如是別傳》下冊,打電話讓在江蘇老家的家人把它翻了出來。

    2月12日,兩位書友分別攜上中冊和下冊參加書友會,讓這套書團圓了。

    “其實這些年舊書營業額一直在突破。”最早的時候,一單賣了幾百塊就很高興。后來是一千塊、兩千塊。目前最大的一筆突破了兩萬八千塊。老劉記得那位顧客是位服裝店老板,到店里來一次性重金買下了一批外文書。這位老板說,他店里的顧客有不少洋人,這批書就是為他們準備的。目前深圳外文水平提高了,不少學生要出國留學,20%的學生都能看懂全英文書。老劉店里的外文書占了藏書的五分之一,語種涵蓋了英語、日語、韓語、德語、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越南語,數量之大,語種之多,在全國舊書店中也是罕見的。

    大前年,老劉把初中畢業的大兒子送進一所職校學習。店里兩個老員工陸續走后,老劉把兒子叫到店里幫忙,打算讓他接班。兒子喜歡坐在電腦旁。那段時間,我去店里看書,??吹揭粋€小伙子趴在桌上,音響里傳出各類槍聲。老劉和兒子鬧了矛盾。兒子不愿干這個事,投奔了幾個親戚,到北京打工,最后又兜兜轉轉回到廣東。嘗過一點苦頭之后,兒子明白要發奮圖強,在東莞學數控自動化技術,準備進親戚的工廠做技工。

    老劉說,各有各的路,也不能勉強,但我現在一個人忙不過來,肯定想招人。

    3月3日下午,我又來到老劉的店里。老劉接了三個電話:一個老鄉向他咨詢打官司的事,一個聯通公司要來送話費,一位網上顧客催問一個訂單。店里來了三個人:一個未滿十六歲要租書看的愣頭青,一個住在南水給政府做宣傳片的原央視科教頻道的制片人,一個二十來歲穿著T恤衫背著單肩包的年輕人。

    前兩位是熟人。愣頭青四處晃蕩,準備找個工作,說話不太著調。制片人從北方來到深圳不久,這天他剪片累了,就出來溜達一圈,拐進店里聊了兩句又出去了。第三位年輕人是個顧客。他挑了一本英語書,過來問老劉:“這本書多少錢?”

    “這個好像是兩本的,兩本標的是三十塊。這是第二冊,還有第一冊。”

    “我要一冊就可以了?!?/p>

    “?。俊崩蟿⑻鹉抗猓沉艘谎?。

    “只要一冊就行了。我沒看到另外一本?!?/p>

    “那就十八塊。”

    “十塊吧?!蹦贻p人拖泥帶水。

    “最低十五塊?!?/p>

    “十塊錢得了?!蹦贻p人聲音雖低,但鍥而不舍。

    “不行不行。要十五?!?/p>

    年輕人帶著書回到原位,出門找他的同伴——一位打扮優雅的姑娘。兩人在門口旁討論價格。老劉和我繼續聊天。五分鐘后,年輕人帶另一本書過來問:“這本多少錢?”

    老劉說:“八塊。”

    “便宜點嘛?!?/p>

    “你那本要不要?”

    “那本不要?!?/p>

    “這個八塊不算便宜,還算什么呢?”

    “五塊吧?!?/p>

    “隨便你給吧。”老劉低沉的語氣中拖出不易覺察的無奈的尾音。

    年輕人嘿嘿笑,為成功還價而得意,掏出手機說:“我微信給吧?!?/p>

    老劉用手機微信掃描收款。那位姑娘也進門,拿了一本書問價。老劉說兩本書十五塊。年輕人看了姑娘手里的書說:“最討厭看這個了?!崩蟿⒙曊{升高了一度:“幾塊錢嘛,在外面隨便就花掉了。”年輕人對姑娘說:“去圖書館看?!?/p>

    這對情侶走后,老劉苦笑:“這樣。這樣也看出我們做這一行的艱難。有人買衣服買手機,幾千塊錢也照樣能夠掏出來。他們就覺得這個反正是附帶的,可有可無的?!?/p>

    我說:“讀書風氣,以及對書的態度不太好?!?/p>

    老劉說:“大環境是不太好,對書的尊重太欠缺了?!崩蟿r常感覺到大家對書,特別是對舊書的認識不夠重視。有時候,小孩執意要進店看書,后面跟著一位家長說:“舊書有什么好看的,要買我就給你買新書?!笔聦嵣希瑹o論新書舊書,這樣的家長都不會買給小孩。老劉說,大部分搞研究的人都愛逛舊書店。有個研究佾舞的游女士去年托老劉上網代購了5000元的有關宮廷佾舞的線裝舊書。我也常涉足這里,買過《晚清天地會資料研究》和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的“第一推動叢書”這類舊書。

    每個走進書店的人都是一個故事。龍華工廠有一個右臂齊根斷了的男人,曾專程趕到外來之家為重病的父親買四本舊書。其父喜歡舊書樣式,臨終前唯一的心愿是想再看看這四本書的舊版。老劉給他當場找出兩本,又從網上代購了兩本。

    有個河北的老先生曾光顧過老劉在蛇口新街的分店。離休后重游深圳,他想再來看看。此時那個點已經撤掉了,老先生找了兩個鐘頭,即將要失望離去。他在站臺上念叨:連一個舊書店也找不到,今天算是白來了。路邊一個女孩無意間聽到,熱心地問:“你是找外來之家舊書店嗎?我剛從那個書店里出來?!?/p>

    老劉還記得一個六十歲的香港人,常在周末拖著拉桿箱來深圳淘書。他把他所知的深圳舊書店從頭到尾串成了一條線,一來就是整整一天,有時隨身帶上干糧。外來之家是他的最后一站。逛完這里,香港人要趕晚上10點的班車回去,第二天還要上班。香港人指著拉桿箱對老劉說,你看我每周都拉一箱書回去,以為我很奢侈吧,其實我中午只吃八元的快餐。

    還有個移民香港的成都人,三十多歲,進店看書,見到二樓過道上淌著積水,被人踩來踩去,已臟得不像樣了。這位年輕人主動到洗手間拿出拖把將樓道的水漬擦得干干凈凈。老劉感嘆:那么多顧客來來往往,我一直記得這個人。

    有一天店里來了一個訓練保安的教官,用職業習慣指使老劉,說要找一套學習資料。老劉說,店里沒有,具體要哪一本,請報個書名,好方便他從坂田倉庫搬過來。教官一時說不出具體內容,對老劉發脾氣:“總之這類書你全搬來,有錢給你,難道買不到書啊!”老劉也來了倔脾氣:“話不是這樣說的,做生意也要講道理。有的錢,我寧愿不賺?!辈怀巢幌嘧R,兩人因此結識了。

    與老劉聊天,你能感到周圍溫度也升高了兩度。從去年年底開始,他風風火火張羅了幾期書友會,像個毛頭小伙子一樣充滿干勁。書友王文正說,老劉這么多年在這里堅守不容易,店是一個好店,書的品種很多,這個平臺值得大家推一推。

    “老劉是個熱心腸的人,特別愿意幫助別人。”潘會長說,“我認為舊書市場會比新書好,因為二手書是被挑過兩次才進入書店。隨著電子書普及,二手的紙質書會更加稀缺?!?/p>

    4月19日,我來到外來之家。兩個湖北女孩找老劉要有關時尚、奢侈品類的舊書。“這類書時效性強,二手店一般很少進貨。你們用來做什么?”“放在店里用來裝飾。”

    兩位女孩離開后,老劉指著地上一堆書笑道:“書的功能延展了,你看我這堆書,主要是當梯子用的?,F在書的作用越來越大了。

    2

    二次創業

    “老劉的外來之家舊書店就像他兩眉之間那顆痣一樣,在蛇口南水村70號堅挺地盤桓了十年之久?!?017年4月,我寫下了這樣的開頭,把一篇寫外來之家的文章發在45厘米微信公眾號,被澎湃新聞轉載了。我是用私人化的語言率直描繪老劉的外貌。老劉早已對那顆痣不以為然了。在正式媒體上,那顆痣理所當然地被抹掉了。

    2017年,四十九歲的老劉開始了二次創業。

    外來之家最早見報大概是在2005年《蛇口消息報》,《深圳晚報》和《深圳商報》也相繼報道。2012年《深圳商報》報道之后,外來之家就很久沒在媒體上露臉了。2018年它再次得到了媒體和自媒體空前關注,記者和攝影師常到店里尋找素材。8月,二更視頻駐深圳站人員找過老劉兩次。最忙時老劉每周都要接待一兩批媒體。我打電話給他的時候,他常在坂田和蛇口兩個門店之間來回接待這些媒體或在接待媒體的奔波路上。這些上門的媒體有:深圳特區報、蛇口電視臺、梨視頻、工人日報。有的自媒體采訪效率挺高的——他們的做法是,將我的或別人的舊文略加增刪,立即整出一篇新的文章。

    老劉在視頻中也會真情流露,有一次面對深圳特區報影音部的鏡頭,談起小兒子時嚎啕大哭,眼淚滾了下來:

    “爸爸對不起你!”

    老劉把這個視頻發到群里,羞澀地跟我說,流淚了,實在是不好意思。

    這些媒體擴大了外來之家的知名度,僅僅是知名度而已。這個知名度沒能給外來之家帶來切實有效的生意改觀。相反,有的書友在微信群里頗有微詞,認為老劉不務正業,把心思全花在媒體上了。甚至有個顧客質問老劉,如果要在老劉的網店上買一本書,老劉能否及時找出這本書。老劉不能給出肯定的答案。由于頻頻接待這些媒體,加之一個人精力有限,他慢慢荒于整理,進貨不多,庫存也亂了,孔夫子網店更新也自然慢了。整個庫存系統日趨混亂,流動性也大不如從前。他的老同學老謝在海德二道開的那家淘書樂二手書店則與之相反——生意一直上升,反超了外來之家。老劉認為主要是自己家庭變故所致。

    實體店境況不好,有的同行就轉型了。藏寶閣書店的葉老板撤掉了南新路口門店和上步碼頭的舊倉庫,在寶安石巖的一個民房里專營網店。他的網店天天能上新書,一個月能達到兩萬元營業額。而老劉的網店,一個月只有三五千元收入。

    盡管如此,老劉堅信自己要走的路是對的。他相信媒體采訪越多,對未來發展越有利。他曾經一枝獨秀,在不到一公里的范圍內開了四家連鎖門店,算是逼近過成功。由于一場家庭變故就落后了。他不甘失敗,需要一個成功向大家證明自己。

    他要做不一樣的轉型。

    2017年上半年,他信心滿滿地謀劃了圖書進社區進工廠進學校的活動,或者組織一批愛閱讀的學生到店里登記取閱。“我想的都是超前的,五六年前頭腦里就有了這些想法,只是沒有人手,說一千道一萬就是缺人,沒有把它落實而已。只要有人的話,一點一點一件一件做出來就是了?!?/p>

    有時候他提出要把自己的書店做成一個共享書店。所謂的共享,就是向整個社會開放,把書店做成像圖書館一樣帶有借閱功能;還可以把讀者家庭閑置的圖書回收到書店,讀者可以換算成一定的積分在店里進行各種圖書消費。

    有時候他說要做圖書、字畫、古玩、工藝品綜合經營。

    有時候他說依托書店和書籍為媒介,做一個網上交友平臺——這個觀點最早我從深圳市書店行業協會的潘會長那里聽過。書籍是一種把人群按興趣分門別類的最好方法,愛讀同一類書的人有更多的共同話題,配對幾率也更高。他想進一步統計線上線下的書友資料,做成一個發布廣告的大平臺。

    后來他又試圖找一些作家和書店搞聯合交流活動,實現圖書的生產和銷售一條龍產業。再后來,他打算把書友會進一步細分為電影組、國學組、書法組和寫作組,并申請南山微實事扶持資金(后來入圍一百強時失敗了),到了2018年他準備組織一支專家團隊專給各類咖啡店或學校講課。

    這一年老劉一直關注的廣東省對小書店的資金扶持也可以申報了。為了申報扶持,老劉要去補辦稅務登記和三證合一手續。由于多年來他一直沒有做過稅務登記,在申辦中時時擔心是否會受到稅務部門的嚴厲處罰。假如那邊申報不成,這邊又被處以萬元罰款,本來窘迫的外來之家豈不是自找麻煩。老劉去刻公章時請刻章處代辦三證合一的業務。幾經來回波折,讓老劉驚喜的是,只交了八百塊的罰款就把稅務登記辦下來了。

    這一年他把坂田門店做了股份制改革,讓六個人持股,他大姐和大姐女兒共占7.5%,四個書友各出一至兩萬元入股。張先生、陳老師、鄧女士各占5%。同時,他邀請了一位老師以技術入股5%。這一切充滿了可能性。每一次走進他的店里,他都神情激昂,嗓門高揚,興奮地跟我談起未來規劃。

    每晚他依然臥薪嘗膽在蛇口的鐵椅或坂田的平板桌上度過。蛇口門店的條件實在一般,有時舊書凌亂地堆滿過道,地面和書架上蒙了一層灰,閣樓和洗手間散發著霉味,廁坑里長年累月積了一層黃色尿堿。老劉也是樸素的人,對穿著沒什么講究。每次見面,他的臉上亢奮和疲倦交錯,眼球充血,身上帶一點熬夜的味道。

    有時凌晨一兩點他還給我發些信息。

    我能感覺到老劉憋著一股勁,這股勁在他心里憋得太狠太緊了,以至于令他亢奮得無所適從。——這與每天冷觀靜坐的艾老板迥然不同。艾老板長年獨坐于門口一角的體彩店里,表情寒暑不變,偶爾挑一下眉,露出一點微笑。

    老劉還做了一個外來之家的公眾號,常常推出洋洋灑灑的萬字感言。2016年底,老劉重新操辦了中斷多年的書友會——他堅信這種投入的意義,只管去做,結果怎樣大可先放一邊。2017年3月老劉在深圳聯合辦了一場40多人的深惠書友會。8月他和書友們又到惠州交流。11月他從旁協助珠海一對夫婦開了一家“書八客”書吧。

    有一次我應老劉之邀去西鄉香草圍社區參加一次書友會。老劉組織拉人,合作伙伴提供場地。那是一棟四層舊樓,被稍加改造,地方雖小,倒也別致。樓頂上還用陶罐種了不少野薄荷。大家坐在二樓的圖書室里,主題是談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一個一個按照順時針輪流發言。書友會來的絕大部分是普通讀者,也有不少骨干書友:藏書專家,公司職員,賣小飛機的人,還有一個會打太極拳的盲人。盡管他們對評析路遙作品并無新鮮的見解,但是他們每個人本身都有一個特別之處,一種區別于他人不能稱之好也不能稱之壞的純粹。這樣交流的機會對大家來說未嘗沒有必要。晚上,大家在一個館子里聚餐。我拉著盲人柔軟的手入座——那是一個謙虛內向的小伙子。

    老劉相信有一個好的未來。時而信心大漲重復推出一篇文章(2017年6月不到一周重復發了兩次,2018年又發了一次),標題是:“你憑什么底氣膽魄和依據理由,還敢說要把二手書業做強做大?”2018年4月,他還為此寫了這樣的題記:“好一個鴨子嘴還死硬,再不思悔改,看你外來之家還能僵持蹦噠得了幾天?”我卻云淡風輕地回應說:“那你就好好地搬根板凳,耐心地坐等著瞧唄!”他像堂吉訶德一樣,特別容易陷入一種為自己設置假想敵人并要戰勝假想敵人的激情中。這個假想敵人越是面目可憎,他所獲得的滿足感越強。堂吉訶德要戰風車,老劉要戰一個想象中的“你”,充滿了偏執的理想主義,或稱之為狂想。

    他在文章里不斷鼓勵自己。他明白他的舊書生意必須要轉型。

    一年下來,老劉把活動搞得風生水起,接待了不少媒體,有了縱橫捭闔的氣象。他總喜歡談一些抽象的概念:“我們書友會不僅是書的連接,而且進一步深入到情感的連接。我們這個行業里的其他人甚至連這個意識都沒有,還是非常原始的想法:收書賣書?!?/p>

    他給自己總結了四個發展時期:書攤時代,書店時代,書店+網店時代,書店+網店+微信+活動的四位一體時代。“從去年開始,就是四位一體的時代,它會是越來越復合型,越來越有新的利益增長點和擴展的銷售路徑。我現在預想,如果把四位一體全方位帶動起來,可能還會有一個新的發展高峰。”他信心十足,又聊起八爪魚平臺和前沿動態,制定了2018年規劃:

    1.招募籌建團隊。

    2.圖書分塊分項分級。

    3.尋求字畫供貨、交流和鑒賞合作。

    4.尋求外來之家公號寫作及新媒體運營合作。

    5.推動外來之家書友會活動向縱深開掘拓展。

    6.外來之家線上線下互動。

    ……

    選讀完,全文刊于《黃河》2024年第3期

    久久久999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 久久精品无码av| 成人国产精品2021| 中文天堂最新版在线精品|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66| 国产av无码久久精品| 无码日本精品XXXXXXXXX|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东京热TOKYO综合久久精品| 国产三级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麻豆日日躁夜夜躁|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少妇|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亚洲精品视频久久久|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a|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 91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高清|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午夜精品无码| 国语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思思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66| 精品国产热久久久福利| 500av大全导航精品| 亚洲第一区精品观看| 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午夜久久网成年网| 美女精品永久福利在线| 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网站| 国产精品玖玖玖在线资源|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精品无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片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