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青辰兒童文學創作研討會”南京舉行 “她將文學贈與的那束光與愛融入了為兒童的創作”
“我是一個問題重重的孩子,寫作是我最神圣、最耐心的母親,她將我一次次撫養、修剪、重生,我總在不斷地摸索、挑戰。”自1992年在《南京大學報》發表散文開始,韓青辰寫作已經32年,而在兒童文學的園地里她也已耕耘了20年,創作出版了《小證人》《因為爸爸》《我叫樂豆》《中國少年》等七十多部文學作品,獲得多個兒童文學的重要獎項,于她而言,寫作是一場療愈,“寫作應該是以愛為旗,為一切不能自辯的開口,為一切孤獨的深淵,我會努力將贈給我的這份光、這份愛融入我今后的寫作,相信寫作會把我們帶入理想之境。”
由江蘇省作協主辦、南京市作協協辦的“韓青辰兒童文學創作研討會”近期在南京召開,多位專家、學者以韓青辰兒童文學的多部代表作為切入點,對她的整體創作進行了研討探析。
“韓青辰是少兒文學創作上的實力派代表,《飛翔,哪怕翅膀斷了心》《龍卷風》《我叫樂豆》《小證人》《因為爸爸》《中國少年》等精品力作,證明她有寬廣題材可駕馭,無限的創造力可持續,是一個將世間萬物和人類理想放在心中的好作家。她筆下的作品和她內在的素養是一致的,豐富、活躍、端正、雅致、有趣、有愛、有力、有光。”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施戰軍在視頻致辭中如此概括韓青辰兒童文學寫作的特質。
“韓青辰作家和警察合二為一的身份,使她的寫作具有很強的識別度。”中國作協副主席、江蘇省作協主席畢飛宇則指出了韓青辰兒童文學之所以有這種特質的緣由,“因為是警察,她行走的軌跡跟其他的作家是不一樣的,比如說監獄、看守所、戒毒所,這些不同的地點和不同的身份給她的作品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寬度和社會意義。”他進一步闡釋兒童文學與書寫現實的關聯,“它們之間究竟構成了什么樣的關系?今天的兒童所處的教育生態、倫理生態、文化生態都面臨了新的格局,在這樣一種新的格局面前,韓青辰的寫作說不定會有新的突破,而我們究竟從哪些角度、哪些層面、哪些身份去探索更契合于她,這也是值得思考的。”
書寫現實,的確是韓青辰兒童文學的底色。正如江蘇省作協黨組書記鄭焱所言,“韓青辰的寫作深情而投入,她的作品對人性的開掘、對世相的針砭、對教育的反思,是深刻、尖銳、復雜的;對故鄉的追尋、對童年的再現、對歷史的回望,是浪漫率真、韻味悠長的。不論是細小的童年心事,還是宏大的社會命題,韓青辰的小說都常常能寫到心靈的深處,呈現出開闊宏大的意境。”
在韜奮基金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長、中國出版集團原總裁聶震寧看來,兒童文學與書寫現實,在韓青辰的筆下,可以置換成一組人物關系——“警察與少年”,從一開始她就在這個題材領域內深耕,“韓青辰從一開始就執著寫自己所熟悉的東西,并覺得可以深耕下去進而可以產生更好的作品,她的寫作是從生活積累而來的。”
這也是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原社長兼總編輯海飛認為,韓青辰兒童文學寫作獨特的緣由所在,她從一開始就賦予了兒童文學一種陽剛之氣,拓展了兒童文學的門類。
研討會主持人、江蘇省作協書記處書記丁捷的一番話,可謂對韓青辰兒童文學寫作的一次總結。“韓青辰是一位非常純粹的作家。她曾經說,‘我寫作只為我的心,我沒有屈服過任何力量”,這話里有著警察作家的剛正不阿。她也說過,‘我的夢想,就是用自己的文字,不著痕跡地抹去一個孩子埋在心底無法流出的眼淚’,這話里又流淌著一個女性作家的溫柔與深情。韓青辰的作品同時向我們呈現了這兩種不同方向的力量。”汪政、徐德霞、祁智、韓進、何平、王子、李學斌、李利芳、徐妍、談鳳霞、姚蘇平、陳文瑛等作家、評論家參與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