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筆記|大海:一線駐村手記:厚土·鄉情
【欄目語】
2024年,《作家通訊》全新改版,推出新欄目“扎根筆記”,邀請在基層一線工作、駐點、深入生活的作家、文學工作者分享他們對于廣袤大地和人民生活的觀察與體悟,展現新時代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向人民學習”的精神風貌。
一線駐村手記:厚土·鄉情
■大 海
2021年11月24日 拉開西山古樹公園規劃設計帷幕
人逢喜事,天公作美。前幾日陰冷異常的東山,大概因為“西山古樹公園”終于拉開實質性的推進帷幕,突然變得笑逐顏開。和煦的陽光打在身上,即便風兒迎面吹來,仍然令人感覺溫暖舒適。
今天上午,西山村迎來了專業設計單位人員——湖南城市學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廈門分公司的設計人員林生。根據幫扶資金項目分工安排,西山古樹公園項目暫時負責領導是東山鎮鄭副書記,責任部門是鎮農辦,責任人是小瀚,工作隊跟辦人是我。我們幾個分工負責人以及西山村羅書記,陪同林生進行初始考察。經過多次線路踩點和長時間謀思,我對古樹公園的規劃設想思路清晰而完整,閉眼都能數出這個項目的相關元素。我毫不猶豫地扮起主人角色,帶領他們從設想的西山學校處“西山古樹公園北入口”出發,經400年古榕地段、圍樓背后的青梅地段,上坡進入叢林地段,自橄欖園地段下落,再分叉至白虎頭村井源處地段,拐彎至3畝集體地古樹地段返回,落腳至設想的S232省道白虎頭自然村入口古樹處“西山古樹公園南入口”。按照以前的測量,直線段長約1400米,加上分叉地段和拐彎至3畝集體地古樹地段400米距離,全程約1900米。在400年古榕地段,我幾次說道,僅有“看得見”“摸得著”的自然資源還不夠,真正的文旅需要“聽得見”,既要增加觀賞景點,也要修繕人文景點,讓線路變得生動活潑;還要融入“講故事”的元素,挖掘當地掌故傳說整理成利于旅游、引人向往的故事。針對現今家庭汽車擁有量巨大可能形成停車擁堵問題,我帶領大家到白虎頭自然村,提出自己的設想:延伸利用該村正在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計劃修建的停車場,加上入村道路寬闊、池塘邊畔寬敞,增設車位,便可有效解決旅客的停車問題。
密林沿著村后山腳向上蔓延,從枝葉稀疏處眺望,近處濃綠,遠處蒼黑一片。
我們一路考察,一路交流。林生預測,如此長的路線,經費投入可能巨大。我提出自己見解,向著A級公園游玩觀賞功能出發,2公里線路只是基本,要讓旅客有一定游玩時間加上游玩價值感受、留下吃喝購物消費,才是目的。我給鄭副書記打氣:初始基礎設施完成,鎮、村可以多種形式參與經營或出租園林山地,回收部分收益,減少成本投入困境。
初探完畢,我提議召開“西山古樹公園規劃設計座談會”。鄭副書記問:“怎么不是西山村?”我解釋說:“西山只是地域名稱,加上行政村名格局變小,再說名字現在也沒定。”我還舉例說明,大型公園廣納游客要摒除行政地域概念。軍旅出身的鄭副書記態度溫和,頗能容納他人建議。作為領導,有此寬廣心胸、廣納薦言甚好。
當晚,我給東山鎮領導沈書記、吳鎮長分別發了微信,陳述西山村憑借游玩觀賞的古樹公園、美麗鄉村建設形成的小濕地公園,以及連片種植的龍眼、橄欖、青梅資源(毫無其他村雜樹混間、地塊分散的感覺),文旅與農旅效果顯現后,可以預見未來將成為東山鎮經濟社會文化中心地帶;西山古樹公園一旦打造成功,還能將東山提升到“康養小鎮”的層次。以我對文旅策劃的理解和常年觀察優秀文旅項目積累的知識經驗來看,先將游客吸引過來,東山餐飲商鋪自然會起來,屆時西山老厝區連片潮汕民居也可規劃修繕,引入社會資金開發或以鎮資產公司名義參股經營。我還向沈書記建議:開辦鎮公眾號擴大東山宣傳影響力,借助自媒體推介東山文旅、農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設計稿出來后,適時可向饒平縣、潮州市領導匯報,爭取納入市縣重點工程,通過招商謀劃更大程度開發……
入夜天氣反常,氣溫回低,蓋著薄被,我更加難以入眠。東山鎮申報古樹公園其實不是我之目的。我認為要跳出小農思維,高處著眼,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打造可供游玩觀賞文旅結合的森林公園性質古樹公園,形成“東明賞梅—西山休閑旅游文化—湖嶺紅色文化線路”,延展鎮域“文旅+農旅”鏈條,讓客人留下吃喝購物消費,因地制宜推動第一、第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純農山區康養層次,才是目的。深夜,我還給玉瑤山莊徐副總經理發去微信,聊及西山古樹公園已經接洽專業設計單位,公園打造成功后游客紛至沓來,將對西山老厝區的連片潮汕民居開發民宿帶來市場潛力,希望他們持續關注。
任何事情非一蹴而就,觀念改變尤為困難。
2021年12月14日 勘察紅豐水利設施建設項目
在山水豐饒的紅豐村,紅豐溪畔的景色頗為秀麗。溪底水流不大,淺淺流向下游。每次到紅豐溪,見到陽光透過垂落的岸間彎竹照在水面之上,灑下一片碎銀,我的心間也蕩起漣漪。因為紅豐村黨總支與阜沙鎮豐聯村黨委結對,我順理成章成為紅豐村的黨建結對聯絡員,紅豐村也成為我除西山村之外牽掛上心的聯系村。
按照《2021年駐鎮幫鎮扶村資金申報項目匯總表》分工安排,紅豐村道提升工程、紅豐村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負責領導是東山鎮宇副鎮長,責任部門是鎮農辦,責任人分別是鎮農辦干部小瀚、鎮農辦張主任,我是幫扶工作隊跟辦人。今天上午,我陪同東山鎮鄭副書記和美麗鄉村建設施工方察看S232省道西山村段步道修整時,紅豐村黃書記致電請我過去,說宇副鎮長帶著紅豐村項目施工方到場勘察。西山到紅豐,全程約有4公里,我立即駕乘“專用座駕”前往。我的專用座駕是輛二手女式摩托車,花950元自一家摩托車行購買。許多零件已經老舊,里程和速度表也壞了,剎車還好。幫扶工作隊只有一輛公務用車,大家平常入村和出差不太夠用,我和隊友阿劍、小文、阿君、定哥各自費買了一輛摩托車。
紅豐村的兩個項目我非常熟悉。早在10月21日,我與黃書記就“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行深入調研,醞釀收回大棚承包地,通過墻繪灣頭村、300米溪間鄉道,營造50畝水稻田園風情。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最為關鍵的,就是修筑一條水利溝渠至擬開設的稻田區,以作灌溉。我還曾陪同駐鎮幫扶工作隊隊長強哥專程來到此地考察,希望獲得強哥支持。掛斷黃書記電話,我不顧正在感冒,駕乘二手摩托輕車熟路開至紅豐項目處,宇副鎮長等人也已抵達。對于這位年輕的鎮領導擔任負責人,我較為放心。同行勘察路線時,我拉緊口罩以防傳染感冒,抱著他的肩膀一再解釋:修筑溝渠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盤活這片田地,做成吸引游客前來打卡“鄉愁”的農旅項目,因為西山古樹公園建設成功,游客定會輻射過來紅豐。在我看來,沒有風俗的地方,構不成鄉土;沒有民風民俗、方言土語、舊時掌故、飲食習慣等諸般元素,難以構成鄉土文化。這之中,生態化的自然風景與常態化的民俗風情,如滄桑圍屋、風情墻繪、旋轉水車、飄香稻花、潺潺溪流、呀呀土語等,共同構筑成活生生的鄉土記憶,而非紙上談兵或文學作品的田園牧歌想象。我所推崇打造的鄉愁,與其說是深蘊鄉土文化的“真鄉愁”,不如說是附加文化視角的真實農旅體驗。
眺望通往未來稻田區鄉道之上的野草,我追問這條路是否在修之列,否則今后游客車輛進出會受影響。宇副鎮長拍著我的肩膀,爽朗地說:“可以想想辦法,從其他項目資金中調配使用嘛!”墨守陳規難發展,我欣賞靈活干事的領導,尤其是這種既懂法律又靈活的領導。
2022年1月21日 慰問脫貧戶和困難家庭
大寒之后,陽光隱匿,粵東天氣有了變化,東山大地重歸清冷。天空陰霾之下,絲絲細雨飄飄蕩蕩,拂凈東山道路街巷的塵埃,也給出門慰問困難群眾的幫扶隊員增添不少麻煩。
為讓東山鎮建檔立卡脫貧戶、臨時生活困難戶和返貧監測戶過上溫暖安寧、祥和喜慶的節日,幫扶村工作隊貫徹落實廣東省鄉村振興局關于做好“兩節”期間幫扶和走訪慰問等工作的通知要求,針對東山10村兵分幾路,逐一深入走訪脫貧戶和臨時困難生活家庭,開展春節走訪慰問工作,帶去黨和政府的溫暖。組團幫扶成員單位中山市東鳳鎮、中山市阜沙鎮、中山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中山城建集團、農業銀行中山東鳳支行高度重視,及時劃撥資金,總共慰問東山鎮建檔立卡脫貧戶257戶、臨時生活困難家庭14戶及返貧監測戶3戶。為了體現當地黨委政府關心,東山鎮也積極配合此次慰問,向全鎮建檔立卡脫貧戶每戶發放兩罐食用油,安排鎮的駐村干部、幫扶干部上門。
因為人員的老去病故致使統計不斷呈現動態,截至目前:東山鎮建檔立卡脫貧戶有257戶697人,其中,脫貧不穩定戶1戶、邊緣易致貧戶2戶。全鎮識別出返貧致貧監測對象3戶15人:邊緣易致貧戶為2戶10人,脫貧不穩定戶1戶5人。東山鎮針對監測對象已經落實“1+4”結對幫扶模式(由駐村黨政領導包干負責,村支部書記、第一書記、結對干部和婦女小組長共同幫扶),3戶監測對象生產生活正常,家庭狀況經幫扶后持續好轉。
我負責走訪慰問阜沙黨建結對的西山村脫貧戶現為8戶25人,其中,低保脫貧戶3戶、一般脫貧戶3戶、“五保”脫貧戶1戶;紅豐村脫貧戶現為33戶97人(一般脫貧戶14戶、低保脫貧戶15戶、“五保”脫貧戶4戶)。我還梳理出西山臨時生活困難家庭(多為家人重病或突遇災禍)5戶、紅豐村臨時生活困難家庭4戶(多為家人重病或因病住院),共向50戶慰問對象發放慰問款15000元。按照2022年春節走訪慰問活動方案,脫貧戶由鎮統一核對名單,臨時生活困難家庭由村出具證明,除納入返貧致貧監測對象的戶均發放慰問款800元,脫貧戶家庭戶均發放300元。
在西山走訪慰問時,我和東山鎮駐村領導黃副書記、西山村羅書記等,深入脫貧戶家里和臨時生活困難家庭,送上慰問金和慰問品。在紅豐村走訪慰問時,鎮駐村領導因為另有工作安排,陪同走訪4戶后離開。我和紅豐村負責民政的村兩委海哥、聘請干部宋哥,各駕一輛摩托車,如同三只勤勞的蜜蜂,由上午到下午下班,飛遍紅豐7條自然村——上乾、中乾、老厝、坎豐、洋心樓、灣頭、田厝。紅豐過半自然村坐落山地之間,道路蜿蜒,山清水秀,可惜我沒時間欣賞。到了下午4時,我的胃部隱隱不適。我分析,既有騎行摩托時冷風吹拂腹部的原因,也有看到慰問對象家庭現景內心震顫的原因。細雨初下,冷風入身,穿行于紅豐村巷,想到有些家庭房屋破舊、有些村民眼神迷離、有些老者接過裝有慰問金的信封后感恩戴德,依稀聽清他們用潮汕或客家方言發出“感謝黨感謝政府”的喃喃自語,我的心頭別有滋味,愈加覺得鄉村振興之必要。鄉村振興的終極目的,就是要讓農民過上幸福生活。
駐鎮幫鎮扶村工作“五個任務”之首是“提升脫貧攻堅成果水平”,重點落實“四個不摘”(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要求,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鞏固“兩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成果,堅決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之后,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但推動同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銜接,仍然長路漫漫。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底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專題研究“三農”工作時指出,鄉村振興的前提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要持續抓緊抓好,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要持續推動同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切實維護和鞏固脫貧攻堅戰的偉大成就。習總書記的殷殷叮囑聲聲入耳,“‘三農’工作領域的領導干部要抓緊提高‘三農’工作本領”,作為踐行鄉村振興的一線幫扶干部,我們也要錘煉提高駐鎮幫鎮扶村工作能力……
穿行慰問期間,層層疊疊的梯田菜園邊上,幾個拍照女子引人矚目。她們衣著鮮艷短裙長靴,給寂靜山地增添喜色。讓我感覺欣慰的還有,絕大多數家庭蓋起兩三層圍樓,不少家庭購有汽車。慰問一戶“五保”脫貧戶時,但見房屋藏于梅花叢林,四周蔬菜碧綠,猶如世外桃源。尤其是白發主人端坐埋首編織竹器的情景,梅樹作障,繁花掩面,小徑輕斜,白墻如畫,仿佛不食人間煙火的恬淡仙境。我恍然大悟,田園牧歌詩意鄉村,不正是如此嗎?
紅豐歸來,夜色猶如孩童,步步引領拂面而來的清冽寒風。過了東山溪橋頭,不少居民家窗戶已現燈光。我拉低頭盔面罩,將衣領豎起脖子縮低,加大油門,沖回辦公室。當日的慰問資料,還得當夜整理完畢。
2022年8月4日 協助推動東明民宿翻新篇
為了促進東山鎮民宿產業發展,多元協同助力鄉村振興,駐鎮幫扶工作隊于今天在東明村委會召開東山鎮民宿農旅運營項目工作會議。我和東山鎮宇副鎮長、東明村陳書記,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駐東山鎮特派員團隊張副院長、許主任、袁博士3位老師出席會議,廣東省科技廳及廣東電視臺等工作人員進行拍攝報道。張副院長另一身份是廣東鄉村振興培訓學院粵東分院副院長,他率領的粵東團隊相關工作開展推進得好,受到上級重視。
會上,項目團隊介紹了目前工作進展,大家就相關問題進行討論。張副院長表示,東明村基礎條件不錯,但也面臨著空心化、生產力總體水平不足等問題,希望通過發展民宿鄉村旅游,結合多方力量,串聯、盤活村的閑置資源,助力鄉村發展。宇副鎮長指出,東明村擁有秀麗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民俗文化,希望以東明村的文化內涵、自然風光為基礎,結合村落實際情況設計出合理的運營方案。我在房地產公司工作時有過策劃從業經驗,這次就民宿項目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指出,除了注重發揮社會效益起到示范作用、發揮市場效益起到富村富民作用,具體設計還應考慮4個方面:一是因項目所在村非熱鬧之地,應考慮群居效應,避免單間疏遠帶來住客孤單,以4到5間為宜;二是考慮融合當地特色,結合潮客文化和自然資源稟賦,讓住客享受自然饋贈;三是考慮當地偏遠生活不便,適當增加飲食娛樂功能,以供住客邀朋聚會;四是考慮留取一定經費用作專業的承租發包,確保一定時期內的承租率。
會議結束之后,一行人抵達待建的閑置民房進行實地考察,與閑置民房屋主進行深入交流,充分了解了屋主需求。其間,站在東明圍屋2樓老舊的騎窗下,我給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的幾個學生引用《水滸傳》中相關典故,講起如何借用故事開發旅游,學生們紛紛掏筆記之。我趕緊說不用記,隨口轉向風趣式解說,幾個學生聽得津津有味。
今日是農歷七月初七,民間傳說牛郎織女今日鵲橋相會。我打趣同行的男學生,“七夕”節也是愛情節,你們要懂得如何表現啊!男生們先是怯怯,繼而滿面春光。一個調皮的男孩子摘下紅色炮仗花,轉身呈遞給一個長發女孩。女孩嬌羞捂面,令人艷羨青春真好。
2022年11年22日 集中解決群眾飲水及灌溉困難
今日小雪。秋遠去,寒入冬。北方細雪漫舞時,粵東大地仍然暖如初夏。雪雨滋潤大地,增加土壤肥沃,是為農作物儲蓄能量,促進來年的豐收。廣東無雪。粵東粵北山區,農村人家也已晾曬腌制食物,作為冬季美食。
針對東山鎮部分農村飲水工程短缺和飲水設施老舊等情況,駐鎮幫扶工作隊積極配合東山鎮黨委政府解民憂,利用駐鎮幫鎮扶村資金投入實施集中供水項目,為東山鎮5個行政村包括12條自然村、東山中學勘察掘建12口水源井、1口蓄水池,并投入配套設施建設。掘建水井的水質通過相關部門檢測之后,今天,該項目負責領導東山鎮黨委羅委員、職能部門鎮農辦張主任,作為駐鎮幫扶工作隊跟辦人的我,與施工單位負責人員一道,馬不停蹄地走村驗收完工。這一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終于得以完成,有效緩解了群眾飲水及灌溉困難。
集中供水項目掘建的12口水井,分布在水美、雙羅、東山、東南行政村的11條自然村及東山中學,蓄水池則位于西山村白虎頭自然村。該批工程業已納入第二批駐鎮幫鎮扶村資金項目庫,投入幫扶資金70萬元,建設周期歷時4個月,工程完工和水質檢測通過后,惠及12個自然村9500個村民、中山中學520個教職工和學生。在東南行政村北光自然村掘建水井現場,村干部打開出水量充足的出水口,欣喜地說,清水源源不斷,可以連抽十幾個小時水量不減。在西山行政村白虎頭自然村蓄水池現場,村干部連聲感謝,這個項目解決了200個村民的飲水問題。除去蓄水池建設有所不同,其他掘建水井均加蓋一座小屋遮蓋抽水電機,也為飲水增加安全保障。水井向外的輸水主管延伸至高處的舊水塔,抽取水源井水至此儲備;高處的水塔再由出水管分水入戶,形成自來供水的壓力效果。
嘩嘩流淌的水源,滋潤了東山民眾的心情,我也倍感欣慰。近年來饒平持續少雨,全縣各地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針對特殊季節干旱少雨的形勢,饒平縣氣象部門落實縣政府關于防旱抗旱的工作部署,抓住有利時機積極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上一輪對口幫扶期間,我就在饒平親耳聽見人工增雨發射火箭彈的轟隆巨響,還見過氣象部門發布的在湯溪水庫開展增雨作業的圖片。增雨火箭彈發射時拖著熾紅的火焰尾巴,猶如部隊早年裝備的車載炮發射陣勢,非常壯觀。盡管人工降雨能夠緩解部分地區水資源短缺,但利用幫扶資金掘建水井和修建供水設施更屬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是解決群眾飲水及灌溉困難的長遠辦法。
2023年3月15日 大地古樹作證“功名隱藏”
今日東山,陽光熱情,山林芬芳。潮州市委常委、副市長,中山對口幫扶潮州指揮部總指揮林少明來到東山鎮開展“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調研,并到西山村和大片村實地走訪,深入東山古樹生態園施工現場察看建設進度,來到田間地頭了解春耕播種育秧情況。我和對口幫扶指揮部辦公室主任鐘哥、副主任輝哥、中山結對幫扶潮州市鄉村振興駐市指揮部平哥、東山鎮沈書記、吳鎮長及駐鎮幫扶工作隊隊長華哥、西山村干部等陪同。
項目施工至今,環山觀賞路徑全線路基已完全清理出來,寬約3米的路面全是新鮮黃土。我每日騎著二手摩托自古樹生態園南入口登山處而上,穿越青梅園、橄欖林、圍樓處、古榕地、梅海段,再從西山學校旁邊北入口出來,每次灰塵滿身泥沾褲腿,但喜在內心。幫扶同事和西山村“兩委”常對我說:“古樹生態園飽含著張書記您的心血。”我聽了感動也欣慰。
按照行程計劃,少明常委本應先到新塘鎮調研再來東山鎮,后臨時改變行程,東山變為第一站。少明常委一行抵達西山村時,我和西山村羅書記正在古樹生態園施工節點監工。我快步下山,到村委會大池塘邊迎接少明常委一行。同行的鐘哥打趣說,林常委不打招呼“突襲檢查”,是想提前看看你們村的工作做得如何。我沖少明常委敬了個禮:歡迎常委隨時檢查指導工作!少明常委開心地笑,打趣說:“有你這個軍佬辦事,我放心!”作為市級領導,少明常委毫無官架,為人非常謙和,幽默言語更是拉近距離,特別能與下屬打成一片。
在圍樓處的東山古樹生態園宣傳展牌前,副主任輝哥請我匯報生態園建設情況。輝哥非常清楚,我為這個項目建設付出了全部心血。聽完匯報,少明常委先后來到東山古樹生態園核心景觀區400年古榕地段、觀梅平臺處、北入口處、南入口處等施工地段考察,詳細了解項目建設情況。2022年4月,少明常委來東山鎮調研時曾提出謀劃好“五個一”的指導意見,其中要求建設好“一個生態公園”,中山對口幫扶潮州指揮部并劃撥產業扶持資金200萬元。東山鎮黨委政府和駐鎮幫扶工作隊按照要求,集中發力推動東山古樹生態園項目落地實施。在察看施工現場時,少明常委指出,既要抓好工程質量和進度,也要做好園區古樹名木保護工作。他還盛贊東山鎮環境優美,希望以古樹生態園建設為契機,積極推動東山鎮全域旅游。我內心十分感動,東山古樹生態園項目落地,少明常委功不可沒!
從西山村白虎頭出來,陽光格外燦爛。少明常委轉道大片村集中育秧點,了解早稻秧苗長勢和春耕情況。此前,對口幫扶指揮部劃撥100萬元資金,扶持東山鎮糧食生產。大棚遮蓋的田壟之間,少明常委蹲身察看綠油油的秧苗,鄭重地說,糧食是國之大者,一定要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加大種糧補貼力度,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鎮黨委政府要做好農戶的宣傳引導、技術服務,幫扶工作隊也要發動中山后方力量,助力糧食銷售,幫助農民增收。
秧苗清香留在田間,融洽笑聲溫暖人心。大片村察看完畢,少明常委親切招呼隨行的東山黨政領導、幫扶隊員,在村頭一棵茂盛的大榕樹下合照留念之后,再次指著我打趣華哥:“你新來不久,大海他們打下好的基礎,你來接盤管理隊伍,要再接再厲啊!”少明常委言畢上車,汽車緩緩而行。調研人員隔窗揮手告別,我和陪同人員揮手相送,突然有了些許傷感。省里正在統籌部署新的對口幫扶工作,少明常委可能是最后一次蒞臨東山調研。
2018年4月13日,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經濟特區建設的歷史功績,深刻總結經濟特區建設的寶貴經驗,提出在新時代新起點上繼續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進,強調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保持歷史耐心,發揚釘釘子精神,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那次之后,“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常被奉獻一方、貢獻不斷的廣大黨員干部引用,借以自勉和自省。照我理解,“隱藏功與名”是詮釋這句話的正解,通俗易懂。風起云涌,歲月更替,若干年后,我們付出的心血,除了大地古樹作證,故事終將流入大海……
(作者曾任中山市結對幫扶潮州市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副隊長兼西山村第一書記,本文選自其長篇非虛構《一線駐村手記:厚土 鄉情》,該書將于近期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