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出版人如何當好智能機器的“牧羊人”?
AI技術在文字、圖像、音頻、視頻、3D建模、游戲等多領域正逐步落地,涉及圖書出版、期刊出版、音樂出版、游戲出版、視頻出版等多種出版形態。當承載文明書寫功能的書籍出版遇上極具顛覆性的人工智能,將會發生什么?
近日,上海市編輯學會第七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數智出版”論壇在世紀出版園舉行,200多位出版人參加會議。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黨委委員、副總裁毛文濤表示,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將對出版行業產生特殊的價值和影響,在此背景下,對數智出版的發展途徑展開專題研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上海市編輯學會會長王焰向全體會員通報上海市編輯學會2024年工作計劃要點。她表示,當前數字技術加速演進,出版生態深刻變革,作為出版從業人員,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認識,把握行業規律,做強主責主業,在順應變革變化中切實引領時代潮流。
上海市編輯學會將緊密結合上海編輯出版工作現狀和“十四五”發展要求,進一步積極有效承擔起理論研究、學術交流、政策咨詢、業務研討、編輯培訓和成果宣傳的使命,用實干推動上海出版的高質量發展。
復旦大學教授、上海數據科學重點實驗室主任肖仰華作了以“通用人工智能時代內容生產與傳播”為主題的報告,分別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全方位解讀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作為數智化新質生產力的代表,對內容產業發展帶來的一系列機遇和挑戰。
肖仰華認為,內容是出版行業的根本所在,AIGC將助力實現出版行業的全面提質提效,在嘗試全模態的內容自動創作,實現更高效的內容采編、文案整理和更有效的內容監管,以及未來人機協作的內容創作模式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與此同時,AIGC也將帶來虛假內容泛濫、價值觀偏差、版權侵犯、隱私泄露、人群偏見、新型信息繭房、等一系列風險與挑戰。在人機共生時代,要著力培養使用和駕馭AI的能力,當好智能機器的“牧羊人”,“劃定AI應用的邊界,建立AI應用的準則,才是AIGC健康、有序發展的前提”。
隨后,上海辭書出版社社長秦志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數字出版中心副主任馮莉、華東師范大學出版學院常務副院長季桂保分別就人工智能技術助力傳統出版轉型升級的實踐和研究作了交流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