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廣州文藝》2024年第6期|南翔 歐陽德彬:力與美的纏繞和綻放 ——記中建深裝“大國工匠”曹亞軍
    來源:《廣州文藝》2024年第6期 | 南翔 歐陽德彬  2024年06月07日14:42

     戴著眼鏡的曹亞軍,衣著素樸,舉止斯文,全然看不出披星戴月、櫛風沐雨,始終沉在工地一線的總工程師的“架子”,藹然一副鄰家大哥的形象。

    此時已到傍晚下班時間,這是位于深圳羅湖區梨園路中建深圳裝飾有限公司,看得到活動區里有的員工在打乒乓球,有的員工在跑步機上鍛煉。曹亞軍告訴我們:其實大部隊都在外地,干裝飾裝修,人跟項目走,待在公司本部的畢竟是少數。他打開手機里的一個航班軟件,講述這些年自己去過的地方。那些密密麻麻交織的經緯,便是這些年來他的飛行軌跡。看出我們不無羨慕,他解釋道:“其實都是固定的商旅路線,下了飛機,直奔項目施工現場。如果要旅游,只能等到退休之后嘍。”他的語調里不無喟嘆。隨著交談的深入,始了解到他深耕建筑裝飾裝修行業近二十年的追尋與忙碌、思考與創新、曲折與收獲,他迄今為止的人生軌跡,勾勒出一位鄉村少年一步步成長為大國工匠的柔和與堅韌的輪廓。

    今年44歲的曹亞軍,出生在蘇北鹽城阜寧縣溝墩鎮躍進村,跟其他成長于北方農村的懂事少年一樣,很小就開始分擔一些農活,小學和初中,除了課業,便是田地里的勞作。那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河道縱橫,一年兩熟,一季水稻,一季小麥。每逢插秧時節,被時令催促,大人自然是從早忙到晚。曹亞軍談到這段經歷的生活,眼角始終彌漫著淡淡的笑意,農活的勞累經過歲月的洗禮,已然轉變為溫馨的鄉土回憶。他就讀的小學就在本村,放學后便回家吃飯。每逢插秧季節,曹亞軍吃完午飯,要到田里插上幾排秧苗才去學校。為了上課不遲到,只好飛快地插秧,跟時間賽跑,這是他最初的時間意識培養課。有一次,他很快插完了一行,竟然把父母遠遠地拋在后面。往回走時,忽然發現父母插的秧苗緊密均勻,自己插得稀稀落落,間距不一,還有些秧苗東倒西歪。秧苗插得好壞,直接影響秋收。他站在地頭搔搔頭,盤算著下次插秧如何效率與質量兼顧,進行質量控制。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北方農村的機械化程度還不高,無論插秧還是脫粒,都靠人力。插秧時必須朝著大地深深地鞠躬,一到晚上便腰肩酸疼。脫粒時用腳踩,一只腳踩累了,再換一只腳上來。雷雨天氣,為了趕在雨前完工,必須踩到午夜。繁重的農活深深鍛造了曹亞軍吃苦耐勞的性格,也激發了他對遠方新生活的渴望。“填報高考志愿的時候,覺得大學離老家越遠越好。”曹亞軍坦誠地表示。隨著改革開放和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離開鄉土故鄉,去大城市生活是很多農村子弟的夢想。

    就讀小學五年級之時,為補貼家用,他父親經常去北京打工。外面的天地,始終是孩子心中的藍圖與企盼。過年節父親歸家,向兒子談起自己做的建筑裝飾工作以及京城一眼望不到邊的高樓大廈,在一個少年心里掀起一本不斷翻開的大書。他的心振翅欲飛,渴望早日出去看看遠方的世界。那是農民工如潮水一般涌入大小城市的時代,概因農田收益有限,且容納不下多余的勞力,他們那兒的村民有的到城市打工,有的到國外打工,不少都是頭戴安全帽,攀爬在腳手架上從事建筑行業的工人。外出務工者,心中裝著家鄉,無論走多遠,過年時都返回老家。他們談論著國外的見聞以及都市的繁華,一副見過大世面的樣子,他們的故事及經歷講述,深深吸引了在一旁悄悄聆聽的曹亞軍。進一步激發了他內心深處對大城市的向往,也喚起了他對凝固的音樂——建筑的濃厚興趣。

    猶記得每逢周末,少年曹亞軍就喊上兩三伙伴,到溝墩鎮上去登上全鎮最高的建筑——一棟6層大樓。那時候,對于曹亞軍來說,那棟6層建筑便是一個龐然大物,聳然挺立,彰顯著建筑的崇高與宏大,也印刻了建造者的不凡手筆。緣梯而上,他心中有一種莫名的快意與昂揚,一下子忘記了步行兩個多小時的路途勞累。站在大樓之巔,俯瞰全鎮,他和小伙伴的目光一邊尋找著躍進村,一邊眺望更遠的遠方。不由思緒萬千,想象著父親和鄉里鄉親嘴里勾勒的大廈連云、燈燦如河的現代化都市景觀,滿眼都是未來的憧憬。

    2000年參加高考,曹亞軍填報志愿之時,毫不猶豫一一都填成了土木工程,最終就讀于武漢科技大學城土木工程系。如果說建筑設計繪就了高樓大廈的藍圖,那么土木工程便是把藍圖安放在大地之上的魔法師。大學里最是燈火璀璨處,無疑是教室和圖書館。曹亞軍如饑似渴地讀書,尤其是力學方面的課內外書刊,包括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等,完成了前期的理論儲備。他的性格相對內斂,性喜安靜,避開了很多熱鬧的社交場合,躲進書本和知識的海洋中泅游。大學剛開始,他就對建筑的內在美——裝修裝飾產生了興趣,到圖書館借閱相關書籍,熟知一些經典的裝飾案例,概因裝修裝飾,也都離不開力學的知識原理。

    圖文并茂,案例充分的書籍拓展了曹亞軍的眼界,也加深了他對力學以及裝飾裝修的理解。那時他開始意識到,裝飾裝修不僅是力學的實際運用,還是美學觀念的綻放,需要用跨學科的思維去審視。每次去圖書館,他都隨身攜帶一個素描本,讀到特別具有美感的裝飾案例,他就合上書本,在素描本上憑借記憶勾勒草圖,揣摩美感的成因,順便磨練自己繪制工程草圖的能力。他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裝修裝飾不僅是一種學問,一項技能,還是一門跨學科的藝術。如同沒有文化藝術的融會貫通,建筑工人斷然難以成為建筑師一樣,沒有相當的美學素養和文化功底,裝修工也成不了裝飾大師。憑著這些感悟,曹亞軍的閱讀面大大擴展了,他不再只讀裝修裝飾相關的書籍,還開始廣泛涉獵文學、哲學、美學、歷史之類的典籍。有一天他站在學校最高的建筑上眺望,第一次感覺到很多建筑只是傳統的混凝土結構,只是具有實用價值的水泥叢林,力量感是有,卻似乎缺少藝術美感,恰恰因為藝術美感的匱乏,很多建筑物算不上精品,甚至毫無特色。沒有特色和美感,一棟建筑僅僅是一棟建筑,便沒有撼人心魄的藝術生命。

    時值2004年,一介學子心中溫熱的裝修裝飾的理論知識,得到了一個與現實對話的機會。那年的畢業季,聞名遐邇,在改革開放的獵獵東風之中,將國內不少大型項目都收入囊中的中建三局深圳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親臨武漢科技大學舉辦了一場校園招聘。曹亞軍一看招聘崗位跟裝飾有關,便毫不猶豫報了名。沒幾天,他便接到通知去學校附近的武漢分公司參加面試。面試通過后便參加了為期一周的入職培訓。培訓內容是一些裝飾相關的入門知識,再是公司的管理流程,對于曹亞軍來說很容易領會。其中留給曹亞軍深刻印象的環節是參觀公司當時在武漢的施工項目,置身施工現場,望著戴著安全帽的師傅們以及塔吊等大型工程機械,他內心分外激動,覺得自己的夢想與現實,如果說以前還相距甚遠,此時僅一步之遙。

    入職培訓之后,到了當年炎炎夏季,曹亞軍被分配到位于深圳市羅芳路的深圳機關總部幕墻事業部。南下深圳,到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是很多內地學子的朝思暮想,他也不例外。當時的崗位職責是負責商務報價,業務并不多。總工李總十分注重員工的長期培養,提供了一些之前的工程項目圖紙供曹亞軍模擬測算,進行報價,跟項目的實際成本進行比對,以此來磨練技藝,打造精算師一般的細致和嚴謹。一段時間的潛心學習令曹亞軍拓展了眼光,提升了較為全面的業務水準,也給接下來要做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幕墻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次年的3月,曹亞軍便被派去上海位于大都市地理要沖的環球金融中心,負責該項目的幕墻圖紙設計。當時,曹亞軍畢業入職尚不滿一年,負責帶他的老師傅黃健民耳提面命三個多月,便因家庭變故離開了上海,只留下了曹亞軍一人待在那里。這個項目的業主是日本森大廈株式會社,設計管理方卻有好幾家,其中咨詢公司是來自日本的入江三宅設計事務所,對細節要求十分嚴格。黃師傅離開之后,曹亞軍只好單打獨斗,自己去琢磨,自己去參會,自己設計圖紙。他很快發現,公司現有的制圖標準遠遠達不到日本設計事務所的要求,并且還要跟世界知名的德國嘉特納幕墻公司一決雌雄,頓感壓力山大。在會議現場,嘉特納幕墻公司給曹亞軍留下了深刻而沉重的印象,該公司的設計團隊足有四五十人,展示的設計圖紙規范而統一,反觀自己提供的圖紙,哪能在一個平臺上共舞,說是有天壤之別也不為過。“兩種圖紙設計方面的差距,就像他們已經爬到了50樓,我們剛踏上1樓。”迄今憶起,曹亞軍猶自羞赧。

    隨著土建工程的推進,深圳公司負責的裙樓幕墻要實現預埋,而預埋的前提是曹亞軍的設計圖紙必須得到確認。根據項目合同,如果耽誤了土建,延后一天罰款八十萬。身為該項目的設計師,曹亞軍壓力頗大。在接下來的兩個多月時間,曹亞軍開啟了“彎道超車”模式。他每天早上七點鐘到工地,認真揣摩嘉特納公司報送的圖紙,從排版、制圖、標注到格式,一一學習吸收,結合會議上業主的要求,按照這種國際規范對自己的圖紙重新設計。常常熬夜到凌晨兩三點,他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宿舍休息。“那段時間仿佛在備戰另一場高考,可以說比第一場高考還累。”就像美國作家蘇珊·桑塔格所說“有時候不得不用刀子為自己開辟道路,有時就把刀尖對準了自己。”曹亞軍面對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難題,反躬自問,一一尋找差距之后,主動應對,虛心學習,奮起直追。當業主和監理確認了曹亞軍改進后的圖紙,他心中的巨石終于落地。那一刻,他感慨道,面臨巨大難題之時,正是自己也往往是自己快速成長之機。此種經歷為他后來經手的諸多重大項目打下了多根堅實的樁基。客觀來說,曹亞軍攻克難關,除了吃苦耐勞,還有虛心學習、永不服輸的一股沛然之氣。在他眼里,工程專業方面的難題,別人能做到,自己也能做到。除非你自己認慫!這種精氣神,推動著他面對日后必然遭遇的一個個難關,不肯低頭,唯有勉力前行。

    圖紙確認之后,曹亞軍由設計師升職為工長。除了升職,這一新身份還意味著主戰場從冬暖夏涼的辦公室轉移到了嘈雜繁忙的工地,距離具體的現場施工更近了。這是公司的發展給予一位年輕人的現實回報。同事們對他的稱呼,從小曹變成了曹工。年輕的曹工沒有工長的架子,帶著安全帽,穿著工作服,在工地上與工人渾然一體。在他看來,圖紙的可行性,工友們最清楚,只有發自內心地尊重工人,才能取得他們的完美配合。畢竟,把圖紙上的每一滴墨跡,每一根線條,落實到大地上的,終究還是工人們。這期間,工人們給了曹工很多正向的反饋。曹亞軍意識到,最完美的圖紙,是圖紙繪就者和工人們共同完成的,如果設計圖紙是“紙上談兵”,具體施工便是“浴血沙場”了。況且,在圖紙設計階段,不可能預想到所有的突發事件和前置條件,以及多項目聯合施工時的統籌順序。一個稱職的當代工匠,不僅僅是一個圖紙設計者,也是一個在圖紙“變現”的過程中,不斷迂回、破題、重組、再塑的能工巧匠。

    “做完上海環球的項目后,我直接被派去做武漢高鐵站的項目,這是我的幸運。”曹亞軍將自己從一個重點項目到另一個重點項目的歷程描述為幸運,其實幸運背后的總有深層的邏輯。他在上海環球的項目期間表現出的踏實與勤奮,以及攻克技術難題的靈活與堅韌才是“幸運”的原因。武漢高鐵站的項目是大武漢的一個重要的地標性項目。造價41億元、總投資額約140億元的武漢站是中國第一條高速鐵路始發站,也是亞洲規模最大的高鐵站之一。

    此一項目的時間跨度從2008年6月一直到2012年6月,曹亞軍以幕墻項目總工程師的身份進入武漢站建設,比第一個項目更長,面臨的難題更大。武漢高鐵站的幕墻應用場景對于曹亞軍,對于整個工程團隊而言,都是前所未見的,甚至在世界范圍內,都沒有可以參考的先例援引。武漢火車站是中國第一個“橋站合一”的站房,火車在軌道上行使,勢必會產生很大的震動,那么問題來了,一部分玻璃幕墻,要安裝在軌道的下方。如果解決不好震動的問題,客流量巨大的站房,勢必產生巨大的安全隱患,造成嚴重的公共安全事故。“安全重于泰山”,這是身為本項目幕墻總工程師的曹亞軍,內外夾擊的一道鐵律。另則,武漢高鐵站候車大廳的主雨棚跨度達116米,如此大的跨度,雨棚難免會在風荷載和溫差的作用下上下位移,進而影響跟屋面連接的幕墻。曹亞軍帶領的11人團隊,要依次克服這些技術難題,洵非易事。

    那些日子,曹亞軍日思夜想,揮之難去的都是死結一般的技術難題。

    如何解決震動問題,現實工作經驗以及經驗基礎上的開拓創新最后起到了關鍵作用。就像哲學家米歇爾·福柯指出的那樣,科學創新就蘊含在相似性與類比的基礎之上。在做上海環球的項目之時,曹亞軍敏銳地觀察到,裙樓頂部安置了很多大型空調冷卻機組,為了減輕震動,同時安裝了減震器。他靈機一動,做出一個大膽的假設:能不能將減震器安裝在橋梁與幕墻之間,以解決震動問題呢?不過,減震器不能照搬空調減震器,需得根據武漢高鐵站幕墻應用場景發明針對性的減震器。曹亞軍很快勾勒出了減震裝置的草圖,并將設計出的樣機拿到武漢大學實驗室進行阻尼器做抗疲勞試驗。出于安全性與實用性考慮,只有減震裝置經得住250萬次震動的考驗,才能用于安裝。武漢高鐵站2009年12月26日通車至今,沒有發生因為震動導致的玻璃破損與脫落事故,時間如河,逝者恒常,便是對減震裝置可靠性的驗證。

    震動問題只是其中的難題之一,其他難題接踵而來。 “天窗點施工”也是該工程的難點之一,一部分幕墻必須在每天晚上一點鐘到凌晨四點半之間的時間段施工,概因高鐵試運行時接觸網通電的電壓非常高,根本無法在其它時段施工。施工后期通電區域的幕墻維護、保潔等工作,也要充分利用天窗點施工,并且,管理人員要全程跟場進行組織協調,嚴格確保工人安全。“后期搶工時,我值夜班,每天下午一點半上班,第二天凌晨七點鐘下班。團隊的工作時長遠遠超過規定時間,高度的凝聚力促使整個項目圓滿完成,得到業主和社會的認可。”曹亞軍回想那個緊張,夤夜奮戰,迄今感覺汗濕背脊。榮譽比鄰而至,武漢高鐵站幕墻項目,獲得了全國裝飾獎、兩項科技成果獎和三項技術專利。包括幕墻在內的整個武漢高鐵站建設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詹天佑獎以及魯班獎。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武漢高鐵站項目完工后,曹亞軍回到了幕墻分公司做科技部經理,兼顧項目設計和機關日常。很快,他就跟武漢這座中部大都市重新建立了緊密聯系。一役告功,一役又至。那就是負責武漢宜家項目。宜家項目由瑞典投資,對投標要求很高。當時投標的還有幕墻行業的翹楚沈陽的遠大公司和北京的江河公司。“那時候,我們公司在幕墻行業的排名在前50名之外,現在已經排名第二了。但是,越是具有挑戰性,越是遙不可及,越能喚起我們的進取心,當然,也是我們成長的絕好機會。”曹亞軍的眼里是一片絢麗而奪目的火苗。確立好遠大目標之后,曹亞軍在機關帶領幾位年輕小伙子,拋開公司之前的傳統技術標范本,開始了更高標準的技術標制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該標書榮獲第一名,擊敗了行業龍頭企業的標書。

    投標結果出來之后,團隊顧不上慶祝,因為另一個更具挑戰性的項目已經擺在眼前——武漢硚口金三角項目。該項目是公司承接的第一座超過300米的辦公樓幕墻工程,也是技術標第一次突破1000億的工程。蛟龍入海,必風起云涌。技術部的一隊后生,將敢想敢干的深圳精神挾風夾雷,帶進工作中。在沒有現成經驗可供參考的情況下活學活用,經過一個多月的奮戰,制作出一部長達1100頁的標書。這場令人刮目相看的勝仗令公司的幕墻業乘勢而上,再登新臺階。有了這次高層幕墻施工的成功經驗,又為后來拿下綠地蜀峰468這樣的高層項目鋪墊了一張奪目的紅地毯。

    曹亞軍在技術部一待就是八年,期間任職過分公司的副總工、安全總監、副經理,到了2021年8月,榮升中建深裝的副總工,再過不到一年,升為總工。他在技術部任職期間,遇到最具挑戰性的項目要數重慶來福士廣場空中連廊外幕墻項目。

    重慶來福士(Chongqing Raffles),位于重慶市渝中區朝天門接圣街8號,形象名“朝天揚帆”,由知名建筑設計師摩西·薩夫設計,是新加坡在華最大的投資項目,投資總額超過240億元,于2012年9月28日開工,于2019年9月6日開業。配套此工程的幕墻項目,是一項全球“最高、最重、最大、最險的幕墻空中吊裝”。按照設計,長達300米的彎弧波紋形狀連廊要被架設在4棟相隔50米的單體塔樓上,其中,連廊底部大面積鋁板幕墻距地面標高200多米。業界并未先例可循,當時幾乎被認為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為了讓不可能變成可能,曹亞軍帶領的團隊在施工方案上鉚足了功夫,足足準備了一年多的時間。經過反復論證,多次比較,從前期的四種方案中選出了可行性較強的采用液壓同步提升技術的方案。這一方案的靈感雖如電光火石,倏忽而至,卻同樣得益于跨界思維。曹亞軍注意到,主體鋼結構利用液壓同步提升技術,那么,幕墻也能用,只是不能照搬,要根據幕墻本身的特點加以改造和優化。主體鋼結構因為單塊重量很大,風荷載的影響卻很小,不會造成變形,但是,裝了500平米的幕墻鋼結構自重不夠,迎風面積很大,提升過程中容易擺動甚至變形與解體,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另外,幕墻提升還涉及到同步性問題。如果提升不同步誤差很大,勢必會造成鋁板的變形,這意味著更高的施工精度。液壓提升設備制造廠家的工程師,看了曹亞軍帶來的方案,直搖頭,說是幕墻結構柔性太大,迎風面積也大,實在沒辦法保障安全。曹亞軍回來之后,茶飯無味,心中吟哦,猝然覺得只要解決了提升同步性問題這一主要矛盾,其他難題就會迎刃而解。曹亞軍就此難解之結,上門請教北京建研院的專家們,句句入耳,吸收他們的建議和意見。終于,他在腦海中漸漸形成了液壓分段提升的思路。

    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曹亞軍嚴于律己關愛屬下的故事在團隊中傳為佳話。架體搭建后,為了確保安全,他總是自己先爬上去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再允許其他人員進入。他多次爬上百余米高的鏤空鋼結構網架平臺,頂著烈陽工作八九個小時。業主突擊檢查項目時,看到鋼架上揮汗如雨的曹亞軍,十分感動地稱贊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并由衷贊嘆:“你們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不起!”曹亞軍用自己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作答,那就是“自己的方案自己要求驗證”。

    做好一個項目,既為業主,也為自己。榮譽就在成敗之間,焉得不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自己的聲名?!

    時代變遷,流水不腐。

    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增量空間不斷收窄,傳統的幕墻業務自然會受到制約。如果止步不前,幕墻企業相互競爭,最低價中標甚至低于成本中標,企業的利潤空間乃至生存都會遭受影響。曹亞軍敏銳地覺察到了行業的發展趨勢,卓立潮頭者,才有噴薄的生命力。他發出“一流的企業制定行業標準”的感知,將公司的主要業務轉向幕墻維護和綠色健康裝修,力爭在激烈競爭與風云變幻的市場里搶占先機。

    幕墻起到了美化建筑物的作用,是現代都市建筑一頁頁經典的篇章。可隨著年深日久,材料難免老化,安全隱患也就難以避免。幕墻作為一種建筑物外圍結構,包括玻璃、石材、鋁板、陶瓷、鈦合金等多種材質。國內的幕墻多采用玻璃材質,一是明亮美觀,二是空間通透。近年來,幕墻施工時由原來的螺栓固定改為結構膠固定,這樣確實達到了整體性的美觀效果,但是,結構膠在紫外線以及風吹日曬的作用下會日漸老化,進而造成安全隱患。曹亞軍認為:“市場大部分結構膠的安全富余度很大,可以多年不老化,但是有些結構膠質量較差,或者施工時粘上了灰塵,導致粘度降低。有些甚至會導致開裂或者玻璃幕墻脫落。為了消除這些安全隱患,就需要像我們這樣的專業幕墻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及時止損。另外,一些幕墻所用的各種玻璃,如果生產過程中混入了雜質,可能造成玻璃自爆。這也是我們現階段要做幕墻檢測和危改的主要原因。”

    “殘暑蟬催盡,新秋雁帶來。”在談到綠色健康裝修時,曹亞軍興趣高漲,他反復提到大健康的概念。“大健康概念是從風、空氣、聲、光、水等全方位來實現居住環境的綠色健康。消費者關注比較多的就是室內空氣質量,比如甲醛,其實除了甲醛,還有甲苯、二甲苯、氨氣、冬季VOC等,有害氣體對人體影響非常大。要真正實現綠色健康裝修,頂層設計應是通過模塊建筑,在工廠內完成的生產加工,從上游改變與控制一應施工工藝。”

    室內空氣質量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主要是選擇優良裝飾裝修材料,減少或杜絕甲醛與氨氣的排放。曹亞軍看到了更為寬闊的方面:“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隔音的要求也提高了。如果會議室之間隔音效果差,同時開會就會相互干擾。另外,隔音效果也會影響業主的居住舒適度。再比如衛生間的通風問題,之前把風往上抽走,但是污染的渾濁氣體沉在下面,導致異味上行,污染了整個房間的空氣。如果改變一下設計思路,從頂部送風,往底部出風,風往下壓時從旁邊分流,結合送風量和抽風量的控制,就能解決氣味的問題。”誠然,人類不再穴居野處,步入了文明健康的城市新時代,對居住舒適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建深裝從空氣質量、隔音、照明、通風等各方面通盤考慮,恰是符合時代進步的要求,抓住了行業發展的脈搏。

    在與曹亞軍交談的過程中,我們時時感受到其思維模式的科學與嚴謹。簡言之,綠色健康裝修業務,應從建筑物施工環節開始對所有建筑材料和裝飾裝修進行科學把關,確保達到空氣質量驗收標準,打造綠色健康的高品質住宅。

    為了更好地把握綠色健康裝修的各種因素,提升檢測能力和檢測報告能力,2020年,中建深裝建立了綠色健康裝修實驗室和幕墻檢測實驗室,面積達350余平米。“如果說智能家居提高了生活的便捷性,那么綠色健康裝修則保障了居住的安全性。”曹亞軍的語氣不言而喻,生命的安全比生活的便捷更重要。

    “我們的實驗室正在走向規范和成熟,比如材料抽樣檢測實驗,分成兩份,一份在清華大學實驗室做,一份在我們實驗室做,做完之后進行數據比對。這樣可以評估我們的檢測能力,同時進行能力提升。”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裝配式建筑是行業發展的方向之一。中建深裝近年來高度重視裝配式建筑的研發,在2023年第二十四屆中國高交會上,中建深裝匠心打造的“未來建筑”——新型綠色低碳智能鋼結構模塊化建筑產品亮相本次盛會,受到了觀展人員的廣泛關注與贊揚。該展出產品的總面積達121平方米,其中最大單個箱體長12米、寬2.8米,高3.4米,重達15噸,能夠實現酒店、辦公樓、學校、醫院等多功能建筑要求的空間組合需求。這些廂體在中建深裝綠色裝配式產業基地,通過先進的精密加工設備與組合胎架,進行工業化生產、加工、組裝、吊裝,把結構、水電、暖通、裝飾、幕墻各專業部品部件像“樂高”一樣組裝成完整廂體后,才被運輸到高交會現場進行安裝,兩天內實現全專業裝配箱體的組裝和吊裝。

    項目采用全專業裝配式,各專業部品部件均采用工業化制造,工廠快速拼裝,整體裝配率高達95%以上,不僅提高了建筑品質、施工進度、科技含量,同時也降低了勞動用工、現場施工、安全風險和環境污染,真正改變了現代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曹亞軍表示,我們也在深圳壩光國際生物谷城市示范中心項目進行生動實踐,造了裝飾行業首個真正意義的模塊化全裝飾建筑樣本,與傳統建筑相比,該項目安裝精度誤差控制在±2mm,建造效率縮短施工周期50%-70%,節省能耗高達30%。

    綠色建筑離不開新材料的研究,中建深裝同孟建民院士工作室、深圳建筑設計總院裝配式建筑工程研究院就裝配式建筑體系與新型材料進行深度合作,通過探索研究符合建筑本源的防火保溫承重一體結構,室內裝配式體系、外圍護裝配式體系,抗菌儲碳新材料、室內裝飾板以及外圍護墻板,從而實現新材料裝配式建筑、裝修,綠色低碳。

    “萬里橋邊多酒家,游人愛向誰家宿?”呼應時代的召喚,公司轉向綠色健康裝修和幕墻維護,業已經年,一位對未來的居家保持著迷人星空般探索熱情的工程師,卻從沒有停止對建筑行業迭代式更新的思考。在曹亞軍眼里,建筑行業發展多年,尚沒有擺脫粗放式的施工管理模式,沒有普遍實現大規模工業化,沒有觸目皆“綠”的室內裝修,需要多方“拿來主義”,向世界一流看齊。他條理分明地闡述,“按照國外建筑業的發展方向,建筑行業更應該像汽車組裝線一樣,分工細致精準。我們可分步來實現這個目標,其一,大家盡量把建筑材料進行工廠化集成,到現場像搭積木似地組裝。現場組件是我們探索裝配式建筑的起步;其二,各地政府不斷加大力度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政府推動裝配式實施的意愿越高,整個建筑工業化的生產水平也會越來越高,隨之裝配式成本逐步下降,基礎裝配式的實施率越來越高,這樣就會帶來了新變局。”

    現任中建深裝總工程師的曹亞軍,已經深耕建筑裝飾裝修行業近二十年,從項目預算員的起步,一步步成長為建筑裝飾行業的大國工匠。他說,“所謂工匠精神,就是把一件事錘煉到極致。” 年富力強的曹亞軍載譽甚多: 2017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建筑工匠”、2017年中國裝飾協會幕墻分會專家、2018年度全國建筑行業“大國工匠”、廣東省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領銜人、 2022年度中國建筑勞動模范。榮譽接踵而至的同時,各種科技成果創新獎項和專利也紛至沓來。

    如今,中建深裝已經位居國有裝飾企業綜合實力第一名,是央企建筑裝飾第一品牌、央企建筑幕墻第一品牌,也是全國唯一一家能在裝飾和幕墻兩個行業均排名前十的公司,被譽為“中國建筑裝飾業的先鋒”。在這樣的企業里,像曹亞軍勇這樣于思考與創新的工匠有著非同一般的責任意識。如同法國象征主義詩人保羅·瓦萊里所說, “一個困難就是一束光。一個無法克服的困難就是一個太陽”。一個向著太陽進發的人,所向披靡。

    可他對自己還有很多不滿,誠如魯迅先生所說“不滿是向上的車輪”,一個追求完美科學精神的人,行走與攀登,無疑是他肩荷的永恒使命。

    67194老司机精品午夜| 国产精品V亚洲精品V日韩精品|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看 |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卡|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福利| 无码精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作者 |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少久久| 情侣视频精品免费的国产|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在线观看 | 精品久久久一二三区|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日本|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毛片a在线| 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 91精品成人福利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 国产美女亚洲精品久久久综合 |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 国内精品综合久久久40p| 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 亚洲午夜精品一级在线播放放| 国产日韩精品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卡2卡|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野结衣|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97久久久精品综合88久久| 国产精品2019| 国产精品入口在线看麻豆| 国产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精品伊人久久大线蕉色首页| 2020国产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